在太陽系,不僅有火星,還有水星、金星、冥王星等,他們與地球一樣圍繞大天體運行。在太陽系中,有著眾多的行星,唯獨火星備受人們追捧。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均希望,可以在登陸月球之後,向火星發射載人飛船。
在通往火星的路上,馬斯克走在了最前面。據外國媒體報導,馬斯克對外透露,將會在2024年發射飛船,送人類到火星。到2050年,如果一切順利,馬斯克準備在上面建立一個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
不過,有專家認為,馬斯克2024年,送人類到火星的結果,可能只是一個單程旅行,無法在下次地火交匯之時如期返回地球。即便是馬斯克也認為,在飛往火星過程中,不排除2024年會發生意外。不過,無論是否能夠送人類到火星,乘坐2024年星際號飛船的人,都將不可能避免的交上一筆價格幾十萬美元的船票給馬斯克公司。
目前,馬斯克對飛向火星的熱衷程度,超過了任何一家私人航天公司。即便是藍色起源,最早做可回收火箭的公司,也沒有將火星的宏大目標,過分強調殖民計劃。
馬斯克對火星敢於想像,並非是第一人。早在上世紀冷戰時期,以及90年代,美國便誕生了許多與火星有關的科幻小說,並將他們搬上了好萊塢螢屏。在中國的科幻小說裡,也有不少關於火星的故事,也有不少專家在討論建立城市的可行性。
雖然火星有許多條件,比如自轉周期、氣溫條件、引力場等,比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要好很多。然而,想要飛往火星,至今還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到。不僅是飛往火星,即便是地面探測器著陸失敗者,也不佔少數。
可以說,雖然人類非常熱衷於火星,但是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至今依然停留在幻想之中。在飛往火星,並在地表建立殖民地,並非只有想像才能夠做到,這需要技術,更需要有良好的成本控制,以及特別具有吸引力的商業運轉模式。否則,即便人類到達了火星,其結果也可能只是具有科考價值,而不具備商業和移民價值。畢竟,人類去南極生活,要比去火星更安全,而且成本也低。
本文系作者原創,圖片源於網絡,僅用於交流、學習、研究使用(非商業目的),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