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營熔爐裡淬鍊成鋼,在市場大潮中追逐夢想。袁大明退伍後選擇自主創業,事業有成後熱心公益事業,傾情回報社會,被鄰裡傳為佳話。
這個正在專注熬著秘制老湯的老人就是袁大明,袁大明說當年選擇成為一名軍人,看似非常偶然,但卻幾乎影響了袁大明的一生。在部隊,袁大明成為一名工程兵。工程兵的經歷很快養成袁大明吃苦、耐勞,持之以恆的性格。1993年,退伍回來的袁大明決定自主創業,羊肉湯這種傳統的清真食品成了袁大明的選擇。
25年的堅守與執著,讓大明羊肉湯館從最初幾平米的街邊「帳篷店」,發展到現在的河南省清真餐飲名店。如今,袁大明最大的一個心願就是給羊肉湯「申遺」。
袁大明:「在解放初期就開始做牛羊肉生意,到我這一代是第二代,孩子接著是第三代,我考慮到三代人共同做著一個產業,我想有這個思想,準備申請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想把他一直傳承下去。」
事業有成後,袁大明想的更多的是回饋社會。看到環衛工人每天風餐露宿,袁大明就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每年都要請環衛工喝一次羊肉湯。
袁大明:人家給咱掃地,起早打黑,冬天是寒風,夏天是烈日,看他們非常辛苦,我產生這個想法,所以我是一個老黨員,能不能放到七一這個有紀念性的日子上,請一次環衛工人吃飯。
從2014年開始,每年的7月1日,袁大明都會邀請轄區環衛工人到自家飯店免費就餐。這一堅持就堅持了5年。
袁大明:「從14年開始,我都給孩子們交待,只要咱飯店堅持下來,每年咱開這個飯店,都把請環衛工人這個傳統,教孩子們慢慢慢慢繼承下去。」
除了經商外,袁大明還擔任著市伊斯蘭教協會副秘書長的職務。這些年,到我市做生意的外來少數民族群眾因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的不同,難免會發生一些糾紛,每當此時,袁大明就成了義務「調解員」。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白寶山說:「每逢出現糾紛的時候,因為他們語言交流不通,馬上給老袁打電話,老袁接到電話之後,不管有多忙,也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會丟下身邊的工作,很快的趕到現場進行調解。」
2015年,袁大明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袁大明說:「作為老兵,在部隊受的教育,在部隊入的黨。做好自己的事業,幫助更多的人們,回報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