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王慧文清華演講:社會最稀缺的是「π型人才」

2021-01-12 界面新聞

文 | 藍洞商業 王慧文

2020年9月16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回到清華發表演講,主題是「不設限的人生」。他講了三個故事,回顧美團創始團隊的做事方法、文化和人才理念。

在王慧文看來,美團創始團隊重視規律,花大量時間研究行業、用戶,發現規律並將其應用在企業管理、產品技術之中,將規律的能量最大化。此外,不給自己設限,根據行業需要快速學習,建設新能力,抓住新機會。

王慧文還提到,過去一段時間,美團人才戰略發生較大變化。美團後續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要讓校招人才比重逐漸上升,成為主要的人才供給。

今年8月3日,美團正式啟動2021屆秋季校園招聘,計劃招聘超過3000名應屆生,覆蓋技術、產品、設計、運營、職能、市場、金融、物流八大類崗位,涉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廈門、南京等30餘個城市。

以下為王慧文演講全文:

今天,我講一下我們創業最開始,做校內網時的三件事。

校內網是2005年底上線的一款校園SNS(社交網絡服務)。SNS行業當時有30多家公司,校內網是當時做的最好的一家。

但是,當時的團隊太年輕,沒什麼經驗,資本市場投資商非常少,後來融資失敗,就把校內網賣掉了。做校內網前後的三年裡,整個過程非常波折,那段時間的很多認知、收穫都很重要,我無法把當時所有事情都複述出來,我只講三件事。

發現規律,堅定地應用規律

第一件事,我們團隊最開始只有三個人,我跟王興都是清華大學電子系學生,電子系是做硬體為主,軟體學得不太好。

我們開始創業時,一邊學一邊開發,開發速度比較慢。2003年,SNS行業裡有30家同行,他們在年底已經推出產品,但我們的產品還沒做出來,後來他們都倒閉了。到了2005年,我們的產品才做出來,當時覺得這個行業還有機會。

我們的團隊沒有錢,三個人湊了30萬,等到校內網上線的時候,帳上只剩下3萬塊錢。我們沒有什麼錢做推廣,就研究怎麼能讓產品做得更好,讓它通過口碑傳播,快速成長。我們那個網站功能很少,沒有錢吸引用戶來,就跟很多朋友說,我們做了一個網站,你可以來試一下。到2005年年底,前面開發的一版網站大概有兩三萬用戶。

有一天,王興跟我討論,我們這個網站沒有什麼功能,用戶為什麼不走?他們每兩三個星期就來訪問一次。

就這個問題,我們討論了挺長時間,最後得出結論,用戶之所以用我們,沒有很快離開,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錢做推廣,導致來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的朋友,他們再拉朋友來。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很值得在意的事情。就像科研主要是觀察異常現象,以及找出異常現象的解釋,找出規律。一個網站沒什麼功能,用戶還來,就是一個異常現象。既然他們覺得是他們的朋友,即使沒有功能也來;如果有一天這個網站是有功能的,而且都是他的朋友,他是不是來的頻率越來越高。這是我們當時一個簡單的邏輯,這個判斷很重要。

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2005年中國網際網路的情況。

第一,網際網路剛出現的時候,最重要的特徵是無邊界,跨越距離障礙。一個人日常就那麼多朋友,但是有了網際網路這個跨越時空界限的工具後,你有可能認識千裡之外的人,但是你在現實生活中不認識他。第二,我們日常生活見這些人,久了之後會有一些社會壓力,導致我們需要正能量,有些話不方便說,有些事不方便做。有了網際網路這個工具之後,我在網上之後就是另外一個人,別人不知道我是誰,所以我可以表現出跟我現實生活中完全相反的行為。

以上這兩個要素,導致網際網路從出現到2005年,所有人都認為網際網路這個工具是適合網上跟陌生人、以非真實身份交往的工具。但是,我們看到用戶行為後卻覺得,這個用戶應該是因為他好友在上面才願意用,這是我們觀察到的,跟當時主流網際網路完全相反的一個信號。

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我們做校內網的時候,應該讓校內網變成一個基於真實身份的、現實社會好友關係的網站,還是變成一個可以有虛假身份的、與陌生人交往的網站?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選擇。

我們觀察到的用戶行為,其實是因為好友而在這裡,即便網站沒有功能,也每兩周都會來一次。即便這個判斷跟當時主流網際網路不一樣,我們認為,應該做一個基於真實社會關係的、真實身份的社交網站。

因為這個決定,跟當時的主流網際網路網民的心智太相反,網民註冊來了,他很容易填一個假信息,上傳一個假頭像,這是他平時上網的自然行為。校內網發展過程中,大部分產品設計和運營工作都是圍繞扭轉用戶這個行為和習慣設計的。這個事情很難,跟整個大家既往的習慣做鬥爭。

我們當時做了幾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到了12月份,清華有學生節,電子系學生過多,一個禮堂坐不下,一個宿舍六個人只能分到兩張票。我們跟清華電子系合作,贊助電子系三千塊錢,買了一百張票。當時我們商量好,先做活動再發票。

合作之後,我們在網站上做了一個活動,清華電子系的同學來抽獎。我們跟同學們講清楚,為了防止作弊,也防止其他人混進來,一定要上傳真實信息,包括名字、班級、頭像,才能拿到這張票,我們會驗證這個信息才允許進場。我們通過這種方式搞了很多學生來,但也只有上千人而已。而且清華電子系有BBS,大家並不需要使用另外一個社交工具。我們搞了這個活動之後,用戶在網上也不怎麼用。

所以我們做了第二個活動。2005年冬天,北京交通還沒有今天這麼發達,很多清華同學寒假回家要坐火車,有的火車是凌晨兩點鐘,那個時候已經沒有公交,清華打車到火車站蠻貴的。不打車提前去,要在火車站等幾個小時,非常辛苦。

我們讓清華、北大、人大的同學報名,湊夠50個人發一趟車,把同學們送過去。大家注意,這次變成三個學校。這個過程中,為了確保發車的時候沒有別的人混上去,同學們註冊信息都得是真的。搞完了之後,大巴花了一萬四千塊錢,馬上就有了一萬用戶。這次終於突破了只有清華電子系的障礙,清華終於跟北大、人大的同學交流起來了。後續我們又採取其他推廣方式,來了很多用戶。

我們最開始做了這兩波活動,同學們很容易理解應該用自己的真實信息。但是後面再去推廣,同學們又不理解了,又變成了假的照片、頭像、身份。

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太嚴重了,違背了這個網站的設計初衷和最重要的要素。於是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產品,叫星級用戶。如果用戶的頭像、名字、學校、城市看起來像真的,就給一個星級用戶,在用戶名字旁邊放一個星星,這很容易作弊。我們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規則,組了一個小團隊,在你更改信息之後審核,審核的時候看著你像真的人就給你星星。一個人有了星星,他的頁面就能夠看到別人來過的痕跡,如果沒有星星就看不到。很多用戶會說,這樣簡單,我用A的頭像,寫著B的名字,事實上我是C。當時很多同學這麼幹,來嘲笑我們。

到了2006年,中國網際網路有一波思潮——WEB 2.0,主流思想是給用戶各種權利,讓用戶自治,自己貢獻內容,網站不要幹涉太多,最典型的是豆瓣。

我們這種給星級用戶審核的方法,非常反主流,同學們有種逆反心理。但時間久了之後,用戶發現這樣做是無效的,它有幾重影響。

第一,如果別人看到一個人的頭像、名字、班級,他覺得這個人不認識,他會認為這是一個真實信息的人,只是我不認識他。第二,如果他有一天看到一個人叫A,但是頭像不一樣,會說A你怎麼頭像不對?有幾個人看過之後,A會說我同學都覺得我的頭像不對,他就會把頭像改過來。它不是一個非常精密的規則,但這個運營規則用起來之後,用戶整個行為發生了變化。

我為什麼分享這個故事呢?今天雖然我們已經在做美團,甚至中間做了幾個不同的事情,團隊也發生了變化,但歸根到底一家公司做事的風格、文化、方法是最開始那些人塑造的,並會一直傳承下來。

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分析一個行業,分析用戶的行為,分析社會的變化,發現有power的規律。如果這個規律跟當前主流看法不一樣,我們並不關注主流看法,而會堅定把我們發現的規律在企業管理、產品技術之中應用,把這個能量最大化。

就我們過去觀察看,如果你真的這麼幹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認識到你的做法正確,整個行業的做法就會被你扭轉。很多人會覺得這才是正常,而原先的做法是錯誤。

這是美團文化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社會最稀缺的是「π型人才」

第二個故事,校內最開始的後臺開發是我做,前臺開發是賴斌強做,王興的技術比我好一點點,但是他不做開發。

我本科也學硬體,但沒學好,出來編程也是半路出家,這種情況下出來創業有很多問題。當時,我們有很大的內心危機或者不自信,一個團隊創業,你總是因為有某些相信的東西,有信仰,有優勢,有自信才敢創業。

很多面試的同學、投資人、媒體等都會問,你們公司主要競爭力是什麼?在2006年,做一個社交網站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在此之前沒有人做這個東西,就是因為成本支撐不了。面對這樣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事,我們卻是個技術半路出家的團隊。

2008年,校內網已經賣掉,王興在做飯否。有個公司想做社交網站,邀請我和王興去交流一下,到最後他們的老闆問:你們兩個人出來創業的時候,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們倆呆了,互相看了20來秒。興哥反應速度非常快,然後說「勇氣」。

當時,我們的競爭對手有30家,最後賣掉的時候,其他二十幾家都融到了錢,就我們沒有融到,最後沒有錢,賣掉了。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同行,技術強,有錢,但產品做得不好用,功能迭代速度沒有我們快。我最後觀察發現,我們有一個他們完全不能比的核心能力,就是我們是半吊子工程師,也是半吊子產品經理,這兩個角色合二為一,效率比他們快非常多。

我們所有人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每個專業都很難,要學得很好,這固然很重要,但是這個社會最稀缺的人才是什麼?是「π型人才」。當一個人在兩個領域裡面有認知的時候,他產生的威力不只是1+1,是1後面加個0。

我跟王興出來創業的時候,沒有錢,僱不起優秀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迫不得已自己學了,導致我們搞成「π型人才」,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我們效率比同行快很多。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痛苦,我曾經帶過很多工程師轉產品經理,失敗的概率是2/3。因為不同的職業序列不僅是一個技能問題,還是一種價值觀問題,一種人生觀問題,一種理念問題。

工程師這個崗位,當你進步了,你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進步了,這是一個非常有安全感、幸福感的崗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很可怕,幹兩年之後,覺得比兩年之前不僅沒進步,而且發現之前的判斷是錯的,所以他會產生非常大的困惑和人生恐慌。

產品經理不是一種技能,產品經理是關於正確思考方法、溝通方法、工作方法等所有正確方法的一個集合,不見得一定要在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上學產品經理的東西,產品經理這些正確的東西對所有的崗位都是有效的。你具備這些正確方法之後,無論幹什麼崗位,都具備了速成的能力。

快速學習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最開始做社交網站的時候,我們團隊沒什麼核心競爭力,技術產品也不太行。

等到2010年,我們要加入「千團大戰」,與經驗豐富的大公司競爭的時候,行業裡評價我們說,美團這個團隊產品技術能力很強,但王興和王慧文兩個人性格都比較內向,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管過大型的團隊,他們應該經營不了這種大規模線下團隊的業務。

王興(左三)、王慧文(右二)

當2014年我們開始做外賣的時候,行業對我們的評價是,美團這個公司產品技術和銷售團隊管理都非常強。

2010年到2014年,行業對我們核心競爭力的判斷,發生了非常根本性的變化。到2014年,大家甚至覺得管理線下銷售團隊是我們核心競爭力。

這四年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所有這些能力,人非生而知之,學而知之,不管是搞產品、搞技術,還是管銷售、做管理,這些東西都是有科學的方法可以學,你只要沿著科學的方法學,一邊學一邊實踐,實踐後再學,這個過程中把很多錯誤的實踐排除掉,把正確的方法放大,將這個能力逐漸建設起來。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我們不要用「核心競爭力」這種概念把自己束縛住,給自己設限。

最重要的只有兩個,第一個是捕捉真正的行業機會的能力。一個機會來的時候大家都容易出成果,這是一個時機問題。做商業也是一樣,大部分行業的大部分時間是沒有機會的,所以第一核心能力是發現行業機會。第二個是發現行業機會之後,根據行業需要的能力,快速學習去建設這個能力。

如果非要說什麼是核心競爭力,可能快速學習能力是核心競爭力,這才會讓你的核心競爭力,不局限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使得你長期不斷進步,當需要新的能力的時候,能夠抓住新的機會。

過去一段時間,美團在人才戰略上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從2019年開始。

過去十年,美團業務擴張速度非常快,導致我們需要非常多的人,且以社招為主。去年,我們討論了後續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思路,決定要讓校招的人才比重逐漸上升,成為主要的人才供給。同時,美團的高階管理者,我們後續會減少空降,給予內部同事更多的機會。

這就對我們的人才提出兩個要求:一是需要學習能力強,學習速度快。我們仍然會快速發展,空降比例變低,就需要快速提拔很多年輕人,要求年輕人學習速度快。二是人在成長過程中,有一點非常重要,美團叫「煉心志」。

人的成長分成幾個不同維度,一是技能成長,但是更重要的是心志成長。你只要到了一個更高級別的管理崗和專業崗,心志成長會變得非常重要。心志成長中一定會面臨困擾、困難、挫折,你要走過這個困擾和迷茫的峽谷,就需要心志的支撐。

相關焦點

  • 獨立思考者王慧文
    王慧文帶領的美團,就處於B2領域。B2領域是2012年到現在為止中國網際網路競爭最慘烈的圈子,包括單車大戰、打車大戰、外賣大戰,三次慘烈的「戰爭」,美團就參與了兩次。2011年,千團大戰打得正酣,美團的融資額在整個團購行業裡相對較低。拉手最終融了1.65億美金,而窩窩團前後投入的資金比1.65億美金還要多,當時美團的融資額只有6200萬美金。後來很多人、甚至業界都認為,美團當時的勝利是因為堅持「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其實並不然,在源碼資本2017年碼會的演講上,王慧文解釋道,美團從千團大戰中獲勝是因為「堅持正確的戰略」。
  • 美團王慧文:不認同基因決定論,我和王興的基因都不是做網際網路的
    2018年,美團在港交所上市。隨後,2018年的10月底,美團點評進行了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在這之前,王慧文已經成為了朋友圈裡的「金句」創造者,在這次對話中,他也復盤了美團在上市過程中的一些表現,以及談到了美團「基因」的問題。
  • 美團新老人才加速更替;少兒編程「美麗星球」活動開啟!
    此外,美團點評「搜索與NLP自然語言處理」負責人王仲遠也於近期離職。點評事業部前身為點評APP部,負責大眾點評相關業務。2019年2月,黃海被任命為該業務負責人,向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匯報。美團點評回應稱,黃海離職系因個人原因,其後點評事業部由王慧文親自帶隊。王仲遠也因為個人原因離開美團。上述兩位負責人的離職似與美團今年以來推動的領導梯隊培養計劃相關。
  • 「深度」美團創業簡史:八年與八個關鍵詞
    7月,變成了團購領域的分水嶺,王慧文認為,冬天是國際資本市場的大環境不好,以及國內團購網站前期燒錢過度所致,未來的團購行業只有兩三家可以生存;王興認為,團購網站最終能否立足,最關鍵的是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它們永遠無法靠有錢贏得勝利,因為騰訊和百度更有錢。
  • 王慧文(美團聯合創始人)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品管理課(第七課)
    美團聯合創始人 - 王慧文 2020年9月在清華開了門名叫《網際網路產品管理》的課程,引爆朋友圈,筆者覺得內容非常好(裡面有乾貨真的很多),強烈推薦給大家(記得關注,收藏哦) 書接上文,咱們繼續看【第六課】
  • 清華最強本科畢業生Top10出爐,「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
    但清華招生卻官方評價: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怎麼回事?不妨一起來從幾位候選人的履歷裡,一探究竟。劉泓:三篇一作頂會來自電子系的劉泓同學,可能是所有候選人中,學術最「硬核」的。還是本科生的他,目前在Google Scholar的累計引用已有86次。在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龍明盛副教授指導下,以一作身份發表的論文達到了5篇。
  • 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列入「實體清單」;美政府遭遇黑客大規模襲擊...
    我們相信,監管讓平臺型企業不僅自身發展好,還能更好地服務於整個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帶來更多百花齊放的創新,這是我們真實的態度和行動原則。心懷坦蕩地傾聽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但是我們絕不能容忍純粹的捏造,我們也絕不放棄追究造謠者的責任的權利。
  • 清華有「姚班」,北大看「圖靈」
    這個30人的小班,不僅匯聚了北大計算機學科最優秀的學子,還配備了包括兩位圖靈獎獲得者在內的最頂尖的師資。 北大校園內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 「只要進了北大圖靈班,就等於站在了計算機科學的尖端前沿。」
  • 野獸美團
    在那裡,他們遇到了上下五千年最野的一群對手——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才是戰鬥民族,恨不得家家養猛獁象當寵物。尼安德特人掰斷一個智人的胳膊,就跟掰筷子一樣容易。更不科學的是,他們的腦容量居然還比智人大,他們也有語言,會使用工具。。。一句話形容就是:四肢發達,頭腦也發達。那次走出非洲,智人毫無懸念地被團滅。
  • 美團簡史-虎嗅網
    王慧文認為,冬天是國際資本市場的大環境不好,以及國內團購網站前期燒錢過度所致,未來的團購行業只有兩三家可以生存;王興認為,團購網站最終能否立足,最關鍵的是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它們永遠無法靠有錢贏得勝利,因為騰訊和百度更有錢。
  • 美團組織架構調整:充電寶、單車、公交、地圖業務調整至美團平臺
    近日,美團發布組織架構調整公告。為進一步加強線下線上流量品牌一體化,強化美團平臺建設,將原LBS平臺下屬充電寶業務部、兩輪事業部、公交業務部、地圖服務部調整至美團平臺,相關負責人向美團平臺負責人李樹斌匯報,李樹斌繼續向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匯報。
  • Facebook AI 研究院院長 Yann LeCun 清華演講實錄(附獨家演講視頻)
    毫無疑問,「Yann LeCun」是人工智慧領域最為顯赫的幾個名字之一,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世界級專家,他在機器學習等技術上都有卓越的貢獻,「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更是他的代表作。
  • 教你打造「π」型人才,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
    「T」型人才轉變為「π」型人才在新加坡有一個理念,叫打造「π」型人才,過去有個說法是打造「T」型人才,就是一個人可以有很好的基礎知識,很好的素質,但還是要有一樣優勢,能夠支撐你的生產生活。但是在新加坡,「T」型人才被認為還遠遠不夠,他們要打造的是「π」型人才,它比「T」型人才多一條「腿」,也就是一項優勢是不夠的,他們認為要有兩項深入技能。這兩個技能分別是,第一個技能是以生存為導向的,以解決你生活剛需為準;第二個技能是激情導向,以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兩項技能要能夠相互更替。
  • 丘成桐怒斥2020丘賽清華排名:一流大學的數學人才該怎麼培養?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面對清華在第十一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的成績,丘成桐又一次「憤怒」了,這些話似乎呼應了他之前公開表達過的隱憂:「如果不重視基礎教育,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國內不可能培養出一流人才。」
  • 美團回應稱不會合併進美團App
    騰訊科技訊 針對大眾點評App被合併至美團的報導,美團點評回應稱,大眾點評會一直是個獨立App,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性。據界面新聞報導,大眾點評將被改名或被直接放棄。為了提高DAU,所有美團的產品將整合進一個App中,將點評抽乾。其中包括點評的數據輸入、關係鏈輸入和流量輸入。
  • 清華數學系:造就思維縝密基礎紮實的優秀人才
    比如,我們都知道π是一個無理數,它表達了一個圓直徑和周長之間的關係。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有兩個同窗同學,一個人學習人口學,一個人學習數學。多年以後,這兩個同學又見面了,學習數學的人驚奇地發現,在有關人口學的科研材料中,充滿了π這個數。你可以想像,π的原意是表示一個圓直徑和周長的關係,而人口學是研究千百個人的學問,但是這裡邊充滿了無理數π。可見,數學讓你難以預料的有效性到處都存在。
  • 官宣 美團點評中英文名雙雙改為「美團」:點評終於消失了
    雖然大家現在提起美團,早就沒有人注意之前的名字中還有「點評」兩個字,但是今天開始他們徹底甩掉「大眾點評」這個包袱了, 中文、英文名字雙雙改為美團、Meituan。10月9日晚,美團發布董事會公告,本公司的英文名稱已由「Meituan Dianping」改為「Meituan」,並已採納中文名稱「美團」作為本公司之雙重外文名稱,以取代其現有中文名稱「美團點評」,自二零二零年九月三十日起生效。
  • 清華大學與MIT合作推出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微碩士」學位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11 月 13 日,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MIT)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將藉由清華大學在北京開設 MIT「微碩士」學位;清華大學也就成為中國內地首個具有 MIT「微碩士」培養計劃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