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者王慧文

2021-01-08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 獵雲網(ID:ilieyun)作者:韓文靜

12月18日下午5點,伴隨著美團新一輪組織結構調整內部信的發布,美團的「二把手」王慧文也正式宣布退出。

如今,十年過去了,美團已成長為市值第三大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排在它前面的是騰訊和阿里,而42歲的王慧文則選擇在美團的高光時刻急流勇退,開啟人生的下半場。

王興在內部信中稱,「今天也是老王加入公司整整十年,感謝老王的全情付出,更要感謝老王為公司培養鍛鍊出一批批優秀的管理者。」

被稱作「王興背後的男人」的王慧文,在千團大戰、外賣業務、出行業務等美團業務拓展的每個關鍵節點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做出了正確的戰略決策。

在商業浪潮中沉浮了十多年,美團「二把手」王慧文的思考邏輯值得解讀,他的一些獨到的觀點、思考、歸納,影響了美團很多重大決策和業務拓展,不僅總結了美團的過去十年,對於其它企業的創新與破局也提供了借鑑。

網際網路有AB面,最慘烈戰爭發生在B2


王慧文認為,如果把網際網路分成兩類,A類是指供給和履約在線上,例如視頻網站、直播等等;B類是指供給和履約在線下,例如淘寶、京東等,美團點評大部分業務也屬於B。

如果再把B進行分類則可以分成B1和B2,B1是以SKU為中心的供給,B2是以Location為中心的服務。

A、B1、B2三個不同的特徵,其實塑造了對應企業的核心能力。從時間軸上來看,A是最早出現的網際網路產品例如門戶網站,接著是B1,比如電商網站,直到2010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B2類型的公司和產品才得以湧現。

王慧文帶領的美團,就處於B2領域。B2領域是2012年到現在為止中國網際網路競爭最慘烈的圈子,包括單車大戰、打車大戰、外賣大戰,三次慘烈的「戰爭」,美團就參與了兩次。

在B2,也就是LBS領域,王慧文總結了四個主要場景:C不動,B動,例如外賣和上門服務;C動,B不動,例如團購和到店;C動,B也動,例如打車和單車;異地,例如酒店、機票、火車票。美團推出了美團外賣、美團點評、美團打車、美團旅行等業務,布局這四個場景,在國內外沒有能與其完全對標的企業。

王慧文表示,一個產業裡第一競爭要素是替代企業的競爭,不是跟直接競爭對手的競爭。人口密度、勞動力成本、人口規模、代際競爭關係等因素,這也意味著在LBS領域,中國市場要遠遠優於美國市場。

君子不器,不要用「基因」自我設限

一個組織是否存在基因決定論?對於這個問題,王慧文用孔子的「君子不器」來回應,器者,形也。君子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

王慧文的意思是說君子不要搞自我定義,自我定義就是自我設限,而他不傾向於用美團的基因自我設限,基因是可以變化的。「沒準你現在體內某個基因已經突變了,人的身體每天都在發生基因突變,所以基因是可以變的。」

2010年,以美國Groupon為代表的團購網站風口正盛,王興拉著王慧文創辦了美團網,他們不再執著於SNS網站,直接切入當時熱門的團購市場。

不過,帶著社交基因的美團創始團隊,最初在業界並不被看好。美團沒做過電商,王興和王慧文也沒管過大團隊,在當時看來,美團沒有做O2O的基因,也沒有多城市線下管理基因。

美團的基因,也從來沒有設過限。與競爭對手大量進行廣告推廣和投入不同,美團的團隊更注重效率和系統開發,不僅是在方向上不設限,在市場策略層面,美團大膽嘗試。

因此,即使是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美團依然在「團戰」中脫穎而出,短短一年席捲全國。

堅持正確的戰略,回報周期比想像更短

對於企業來講,堅持正確的戰略非常重要。「做正確的事」和「做容易的事」之間,要選擇做正確的事情。

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在堅持所帶來的正面結果上,其實兌現的周期常常比想像中短很多。

2011年,千團大戰打得正酣,美團的融資額在整個團購行業裡相對較低。拉手最終融了1.65億美金,而窩窩團前後投入的資金比1.65億美金還要多,當時美團的融資額只有6200萬美金。

後來很多人、甚至業界都認為,美團當時的勝利是因為堅持「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其實並不然,在源碼資本2017年碼會的演講上,王慧文解釋道,美團從千團大戰中獲勝是因為「堅持正確的戰略」。

所謂「正確的戰略」,其實是指根據市場反應不斷地進行調整,在戰術上靈活應變,在錢不夠的情況下,要確保資源投入產出比夠大。這其實也是在「不設限」基礎上,王慧文認知的又一次升級。

2011年底,在十來個有競爭力的團購公司中,以大眾點評、糯米、嘀嗒團為代表的公司大概開了25到30個城市;以拉手、窩窩團為代表的的公司大概開了150-300個城市;而美團則處於中間位置,開了94個城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團並不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

當年,所有參與團購的公司城市管理水平並不高,美團也不例外。在開到第90幾個城市時,王興找到王慧文,感覺情況不太對。王慧文表示,從當時管理的情況和暴露的問題來看,他們意識到有些城市可能開錯了。若關停,則會面對投資人的質疑,以及員工的士氣不振。討論許久,王慧文和王興還是決定關掉開錯的城市。

在關停了四個城市之後不久,拉手、窩窩開始裁員,美團的員工逐漸意識到了公司的前瞻性,到2013年,投資人也認識到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威力,認可團隊的策略選擇。

在「做正確的事」和「做容易的事」之間,王慧文選擇做正確的事情,最終帶領美團實現逆襲。

後來王慧文也提到,在中國網際網路泡沫湧現的2014、2015年,很多創業者掉到深坑裡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砍業務的能力和勇氣。

決定業務路徑的要素:一是用戶認知,二是成本結構

做一個業務,基本是兩種路徑,要麼從低端市場,低毛利市場往高毛利市場走,要麼是從高毛利市場往低毛利市場走。

決定這兩條路徑的要素,一是用戶認知,二是成本結構。而外賣業務,更側重於成本結構。

2014年,O2O熱潮襲來,首先波及到的就是本地生活的重要一環——外賣。

在外賣市場裡,平臺本身沒有高端和低端的差別。外賣市場的邏輯是,如果從低端出發,能打得倒高端,但如果從高端市場回來做低端市場,由於成本結構已經圍繞高毛利來做來設計了,很難去打敗原來做低端市場的競爭對手。

看到外賣市場的規模後,王慧文認為做餐飲外賣的時機已經成熟,他組織團隊高舉高打,電梯網上四處打廣告,從高校到寫字樓,從對價格敏感度低的學生,到對品質要求高的白領,一年內拓展出200個城市。隨著美團外賣在市場地位的逐漸穩固,王慧文帶領美團進一步進化。

沒有競爭就沒有用戶體驗,會遭遇「戴維斯雙殺」

從千團大戰到外賣再到直面滴滴,王慧文的認知也隨著美團的業務拓展不斷地拓寬和升級。

談到對於出行業務的布局,王慧文認為大眾剛需的基礎應該保持兩到三家企業的競爭,尤其是避免非用戶選擇的一家獨大。「這種實現一家獨大的方式不是因為用戶體驗做的好,而是通過資本的方式,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用戶體驗」,王慧文說,這才是美團做打車的根本邏輯。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詞叫「戴維斯雙殺」,一個公司不再是生長股的話,PE比會變低,恰恰整個業務萎縮的話,利潤也很低,市值是利潤×PE比,相乘之後股價暴跌,這就是「戴維斯雙殺」。

王慧文提到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若群眾剛需的行業呈現出一家獨大,用戶體驗下降,會呈現出比「戴維斯雙殺」更嚴重的局面。

2017年,美團推出了美團打車業務,王慧文成了美團打車的法人,出行業務則是王慧文在美團主導的最後一場大戰。面對強大的對手滴滴,王慧文以挑戰者形象出現。

對於持續性發展的企業來講,要在已有業務達到天花板之前開闢新業務,顯然,美團就在採取這樣的方式。除了打車業務,王慧文還參與到收購摩拜單車業務中。

在出行這一戰,從結果來看,王慧文和美團沒有顛覆對手,但在美團ipo的關鍵點,這項業務毫無疑問的提供了助益。

從ToC轉向To產業

餐飲業務是美團業務中的重要一部分,在「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上,王慧文在觀察新餐飲行業的趨勢之後,總結出四個特徵:線上線下一體化、數據化、全渠道化、餐飲零售化。

作為一家想更好地服務消費者的企業,很重要的一點是推動產業進步,而並非只做消費者端的生意。王慧文認為美團是思維要從「ToC」的思維轉變成「To產業」和「ToB」的思維,幫商家提高效率,進一步服務好消費者,美團的思路開始朝著深入產業發展的方向變化。

從團購起家的美團一路燒錢擴張,盈利成為了上市之後的美團不得不思考的問題,ToB業務或成為未來美團點評實現盈利的支柱。王慧文表示,進入下半場後,美團點評要通過網際網路科技,推動服務業率先完成供給側改革。隨著C端的紅利消失,轉戰B端成為大勢所趨,巨頭們也紛紛押注。

早在2016年,美團點評就上線了面向餐飲B端商戶的「快驢進貨」,成為美團在餐飲供應鏈方面的業務嘗試,縮短了供應商到餐飲客戶的中間鏈條,提升小微企業的經營效率。2017年,美團點評正式對外發布了生活服務開放平臺。

社會最稀缺的是「π型人才」

當一個人在兩個領域裡面有認知的時候,他產生的威力不只是1+1,是1後面加個0,社會最稀缺的是「π型人才」。

王慧文和王興就是典型的「π型人才」。

在今年清華大學演講的時候,王慧文提到,做社交網站是一件很有技術含量的事情,雖然王慧文和王興都是清華大學電子系學生,但電子系是做硬體為主,軟體學得不太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半路出家的團隊。

即便不是純粹的技術出身,他們依然做出來了用戶認可的產品,校內網發布三個月就吸引了三萬用戶。

王慧文觀察發現,和競爭對手相比,他們的核心能力在於吧「半吊子工程師」和「半吊子產品經理」這兩個角色合二為一,使得效率提升,這也是「π型人才」的威力所在。

在內部信中,王慧文曾這樣寫道:「我運氣實在太好,不宜繼續貪天之功,知止不殆。」作為團購、美團外賣、單車出行等重要業務的拓荒人,伴隨著美團一路走來的王慧文正式給自己在美團的生涯劃上了一個句號,他將不再與王興並肩作戰。

王慧文曾經透露過「想做教師」的想法,內部信中王興也提到,在美團給他留下了「網際網路+大學」特別講師的職務。王慧文的下一站在哪兒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對於網際網路行業、企業的洞察、解讀以及思考邏輯則值得我們反覆回味。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美團王慧文:不認同基因決定論,我和王興的基因都不是做網際網路的
    在這之前,王慧文已經成為了朋友圈裡的「金句」創造者,在這次對話中,他也復盤了美團在上市過程中的一些表現,以及談到了美團「基因」的問題。 王慧文首先回應了在美團上市時王興用力敲鐘動作的問題,他說,在上市之前,投行告訴他們,港交所給他們準備了最大型號的鐘,不用力可能會敲不響。「王興比較耿直,他就掄圓了敲,像打棒球一樣。然後我們也有點意外,怎麼會那麼響。」
  • 學習方法:怎樣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批判性思考者最重要的特徵是會提問與反思。比如,會批判性思考的學生在課上更加集中注意力,他們不是空泛的捕捉文字信息,而是捕捉思想,並隨時進行自我反饋,他們也會更積極地傾聽與互動。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分析性和批判性的思考者呢?
  • 每日一書 - 《多向思考者》
    本書作者克莉司德·布提可南就把這類人稱為「大腦多向思考者」。他們擁有更為敏感的五官,能夠擷取大量細碎的信息進入腦中,並且能從多個方向同時進行思考,這就容易讓他們的情緒起伏動蕩。克莉司德·布提可南在法國被譽為國民心理師,擁有二十年的心理諮詢經驗,為數萬名多向思考者提供過諮詢。在本書中,她結合自己工作中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和真實案例,向我們展示了多向思考者在生活中的困擾,也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法。
  • 《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
    多向思考者是右腦主導思考者,他們發散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一定會想很多。從生理學的層面來說,我們的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有人善於用左腦思考,而有人善於用右腦思考。用左腦思考的人,大約佔到人群中的70%-85%,用右腦思考的人只佔15%—30%左右,大腦多向思考者都是右腦思考者。右腦思考者擅長發散型思維。
  • 敏感的綜合體,多向思考者
    這類型的人,我們稱他們為,多向思考者。大腦的多向思考者最大的特點,就是發散性思維和敏感。就是比一般人擁有更為敏感的五官,並且因為右腦主導的發散思維,所以能從各個方面同時進行思考。以好的一面來說,多向思考者思維跳躍,更有創造力。可能畫個圓,就能想像成微笑,或者天上的雲,漂浮的形狀,能想像成各種奇特的動物。
  • 讀書記錄 Vol.01 | 《多向思考者》
    「大腦多向思考者」喜歡通過對話討論的方式來汲取知識。進一步而言,當「大腦多向思考者」學習某項主題時,通常不會從頭到尾讀完本書,他們會選擇重點,以瀏覽的方式閱讀。2.「觸發聯想」的能力對於「大腦多向思考者」而言,其實是一種無意識的反射行為。3.由於擁有高度敏感的五官,「大腦多向思考者」要求每件事物都有其「精準性」。他們相信每一個用字遣詞都有其獨特的意義,絕對沒有任何同義字可替代。
  • 芮薇是多向思考者,而琳莉是...
    若以此書來解釋,我想,這正是「左腦思考者」和「右腦思考者」的不同,因為彼此不了解對方,當下未能及時避免矛盾,後續彼此礙於面子,所以遺憾收場。△現實中,左腦思考者將右腦思考者的行為「批評」為感性、小孩子。
  • 《多向思考者》:為什麼你總是想太多?
    本周推薦的書是《多向思考者》。多向思考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稱之為」容易想太多「,」敏感度比較高「的一類群體。這是一本非常有具有人性關懷的心理輔導書,它的作者是被譽為法國「國民心理師」的克莉司德·布提可南(Christel Petitcollin)。本書涉及生理學、心理學、神經學和行為學等眾多學科領域。
  • 旋轉、跳躍、我不停歇——《多向思考者》的內心世界
    不過讀完書之後,我發現多向思考者其實是一個很優秀的人群。如果我的敏感度是一個業餘跑步選手的話,那這些高敏感人群可以說是奧運冠軍了。 多向思考者的大腦就是這樣每時每刻都高速運轉著,不斷接收和處理信息,並且建立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聯。 他們是一群右腦思考者,擁有發散性的思維模式。
  • 書心驛站 |《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Ⅰ
    以科學的證據為基礎,論證科學、嚴謹,不僅分析了「多向思考者」的生理和心理特質,及他們獨特的「天賦」,還給出了讓他們認識自我、享受生活的方法,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指導性。沒有浮誇的修辭,沒有繁複的文體,有的是樸實的文字和嚴謹的態度。
  • 《批判性思維工具》:魯莽還是質疑,你將成為怎樣的思考者
    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強,作者通過對成功人士的分析,將那些成功思考者所使用的思維方式呈現出來,並提供學習和練習這些思維方式的方法。只要你按照作者提供的方法去做,你一定能夠把自己訓練成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思考者。
  • 美團王慧文清華演講:社會最稀缺的是「π型人才」
    文 | 藍洞商業 王慧文2020年9月16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回到清華發表演講,主題是「不設限的人生」。他講了三個故事,回顧美團創始團隊的做事方法、文化和人才理念。在王慧文看來,美團創始團隊重視規律,花大量時間研究行業、用戶,發現規律並將其應用在企業管理、產品技術之中,將規律的能量最大化。
  • 給總是想太多的你:你是美麗的「大腦多向思考者」
    你知道何謂「大腦多向思考者」嗎?當你較常用右腦思考,觀察敏銳善解人意會是你的特點,但也是你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想法太多的腦袋,「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定有人會想:「有人會因為自己太聰明,受盡折磨或變得不幸嗎?」
  • 如何成為一個有批判性思維的思考者?
    習慣二:不要急於下結論一個具備好的批判性思考者有不急於下結論的習慣,尤其是在缺乏數據的情況下。只有當他們對一個話題進行了一定深入研究,並且能夠用合理的推理來證明自己的立場時,他們才會做出判斷。習慣七:尋找逆境從一個被動的思考者到一個積極的思考者的轉變在表面上是非常微妙的,因為這種轉變是在內心發生的。它需要內在的對自己堅定的信念。不管給一個人多少建議,最終都必須要來自一份內心深處的渴望。大多數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男人女人們中更容易出現偉人。為什麼?
  • 給總是想太多的你 ‖ 大腦多向思考者
    這些人的想法很多、非常敏感;另一個原因可以說是右腦比左腦更具有支配性的影響力——屬於右腦思考者。使得他們產生和左腦思考者不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反應,總是擁有豐沛的情感和飽滿的情緒。這是因為右腦掌控情緒、直覺、本能等部分,讓人傾向使用五官的感覺來接收訊息。這些人的想法就像樹枝一樣發散開來,透過驚人的觸發聯想能力,腦筋轉得飛快。
  • 如何成為一個複雜世界中的明白人,學會批判性思維,做高級思考者
    https://www.wjx.cn/m/67934298.aspx如果想要發展成為一名思考者,我們需要經歷的發展階段分別是:階段1 魯莽的思考者(我們不能意識到自己思維中的重要錯誤)>階段2 質疑的思考者(我們開始認識到自己思維中存在的錯誤)階段3 初始的思考者(我們嘗試著改善自己的思維,但是卻沒有常規的練習)階段4 練習中的思考者(我們認識到常規訓練的必要性)階段5 高級的思考者(我們隨著自己的練習不斷地進步)
  • 生活 | 《多向思考者》讀書筆記
    九月看見了小Y召集大家一起讀《多向思考者》,看了一下介紹覺得蠻感興趣的,迅速聯繫小Y加入組織。然而拖拖拉拉到了十月末才看完。小Y公號的讀書筆記系列都非常非常推薦,詳情可以關注小Y的公眾號:2020年7月的讀書筆記 | 讀書,也可能會不定期有讀書會活動。
  • 批判性思考者的七個習慣,你值得擁有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批判性思考者呢?成為批判性思想者是沒有捷徑可走的,但是你可以建立以下7個習慣,讓自己向著那個方向前進。1.多閱讀不只是要讀得多,還要讀得廣。一個問題可以引伸出很多種觀點。把自己扔到一個需要不斷思考的環境裡,迫使自己從被動思考者到積極思考者的轉變。
  • 手辦界裡不一樣的風景,除了有兵馬俑,還有搞怪版的思考者
    兵馬俑手辦就說到這裡,接下來拾部君帶各位看點別的,《思考者》是相當有名氣的藝術作品,記得拾部君小時候第一次在書本上看到這件藝術作品時,包括拾部君在內的班上的不少同學,偶爾在想東西的時候,會故意模仿《思考者》這件作品中那個人的思考姿勢,之後還會去想,這個人到底在想些什麼事情。
  • 讀多向思考者——小學畢業
    讀到了多向思考者中關於心理操縱者的一段描述,不由想起了小學畢業期間的一件事情,這件事多年後回想,不易言表。小學畢業季,我在村裡的小學畢業班,成績名列前茅。在我看來,老師們對我都非常寬容,厚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