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與MIT合作推出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微碩士」學位

2021-01-12 雷鋒網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11 月 13 日,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MIT)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將藉由清華大學在北京開設 MIT「微碩士」學位;清華大學也就成為中國內地首個具有 MIT「微碩士」培養計劃的高校。根據合作框架約定,MIT 與清華合作的首個學院為全球創新學院(GIX),將提供 MIT 的「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DSIT)的工程碩士學位(MSE)。

合作協議是在北京舉行的 MIT 中國峰會中簽署的,雙方代表是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教授與 MIT 開放學習(Open Learning)副總裁 Sanjay Sarma。清華 GIX 院長史元春、清華 GIX 北美中心郭文豔以及 MIT「微碩士」計劃總監 Tracy Tan 也參與了合作協議籤署儀式。

MIT「微碩士」計劃是一個為全世界的在線學習者頒發的專業性、學術性的認可證書。在 edX.org 上完成了一系列 MIT 的碩士難度課程並通過指定的考試的學習者就可以獲得來自 MIT 的「微碩士」證書,然後憑藉它申請 MIT 或者其他頂級高校的加快速度的、在校完成的傳統碩士學位。「微碩士」課程提供的學習內容和挑戰和 MIT 正常的課程是一致的。如今已經有來自超過 195 個國家、230 個地區的學習者申請了 MIT「微碩士」課程。獲得了「微碩士」證書證書的學習者也就獲得了在 MIT 以及培養計劃合作高校合法學習、獲得學分的資格。根據此次 MIT 與清華籤署的合作協議,獲得「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工程碩士學位「微碩士」證書的學習者如果申請並被清華大學錄取的話,可以獲得清華大學的學分。

分別作為 MIT 和中國高等教育學府的標杆人物,楊斌教授與 Sanjay Sarma 參與了 MIT 中國峰會圓桌的討論「新的教育和研究視野讓全人類受益」,也都在自己的演講中提及了這個新籤署的「微碩士」培養計劃,並指出我們應當擁抱新的想法、新的創新,這對未來新一代的有才華的年輕人將有諸多好處,也會重塑全人類的未來。

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被 MIT 選中作為連接 MIT「微碩士」計劃的橋梁並不意外。作為清華大學全球戰略的一部分,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已經與華盛頓大學一共成功運行了一個雙學位計劃兩年,覆蓋了西雅圖與周邊地區,在構建全球化教育平臺方面獲得了有價值的經驗。清華 GIX 北美中心郭文豔表示,清華大學與 MIT 的此次合作對於清華大學的全球化戰略有積極促進作用;對 MIT 也一樣。「清華大學永遠都會歡迎有全球視野和創新思想的年輕人來清華學習。我們希望鼓勵儘可能多的 MIT 『微碩士』獲得者在清華大學讀取碩士學位。他們將不僅獲得更高的學位,而且還能對這兩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有更多的了解,以及對中國的供應鏈及生產能力建立第一手經驗。」

via news.tsinghua.edu.cn,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編譯

相關焦點

  • 福布斯2021年十大最佳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碩士課程,清華大學入選
    雖然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這兩門先進學科現在已是大多數計算機科學本科學位的一部分,但只有在研究生階段,學生才能真正開始發展自身的專業技能。一些世界上最好的以技術主導聞名的學院和大學都提供了這些學科的專業碩士學位課程。
  • 全球量子信息科學碩士學位盤點
    光子盒研究院出品2020年8月,印第安納大學宣布開設量子信息科學理學碩士課程,課程為期一年,涉及多學科密集性教學,涵蓋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和商業。獲得量子信息科學理學碩士學位的學生有機會進入量子計算硬體和軟體公司以及從事量子信息科學的國家實驗室工作。
  • 微基因探索「基因+保險」服務場景,跨界合作實現三方共贏
    「基因+保險」:實現合作共贏隨著基因測序技術蓬勃發展、成本不斷降低,越來越多基因檢測公司在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基礎上,開始挖掘基因數據的服務場景和健康管理價值。而微基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最近,微基因在「基因+保險」領域邁出了跨時代的第一步,希望通過「基因+」場景化為用戶提供更多基因數據的利用方向。
  • 研發空間智能技術,「宸境科技」想要打造城市級別鏡像世界
    隨著5G的全面鋪開和AI技術的日趨成熟,空間智能技術逐漸得到了市場關注。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通過空間計算能力和AI技術將空間、場景、數據和用戶連接起來,結合時間維度拓寬用戶的感知邊界。「宸境科技」是國內一家專注於空間智能技術的創業公司。
  • MIT新研究「潑冷水」| Nature
    」?量子比特,是量子計算中的邏輯元素,每個量子比特都有一個「神奇的能力」,就是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態」。這種能力讓量子比特可以同時存在2種狀態,從而實現了量子版的並行計算。他們首先設計了一個實驗,要做的就是「校準已知輻射水平對超導量子比特的影響」。為此,他們需要一個已知的放射源,它的放射性既要「慢」,又要「快」。
  • 清華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通過專家...
    清華新聞網9月28日電 9月24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通過專家論證。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出席論證會。 論證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郝躍擔任組長,成員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東南大學教授時龍興,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副院長繆向水,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蔡一茂,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林元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汪家道,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教授魏少軍、王志華。
  • 西交大碩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又是10+SCI,「破格」操作合理麼?
    【新智元導讀】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一條這樣的微博引發熱議,一方面,大家認同這位同學的學術水平;而另一方面,很多人又對「破格」二字心存疑問。近日,一則人人豔羨的學霸消息衝上熱搜。
  • 清華大學高級財務管理與大數據碩士項目2021級招生簡章
    01項目介紹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給財務人員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聯合開設 「清華大學高級財務管理與大數據碩士」項目,並與資本市場學院合作,注重實踐性,全面培養具有數據思維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
  • 「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碩士專業申請條件及院校推薦
    隨著近年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技術的極速發展,現今在各行各業都出現了大量的創新應用。為了培育AI和數據分析人才,香港各高校也相繼開設了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相關專業,不但為相關行業提供高科技AI人才,也為畢業生提供更廣闊的就業空間。
  • 患上乳腺癌後開發AI診斷模型,MIT女學者獲「AI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出爐!那麼這位首屆「AI諾貝爾獎」得主,究竟有何厲害之處?她曾在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獲得本科學位,隨後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並在康奈爾大學做了一年博士後研究。但與此同時,在技術上可以做到的,卻連最簡單的事情都沒有解決,比如,診斷延遲、無法收集數據,以及用作診斷研究中的統計缺陷等。
  • 清華大學SIGS智能製造、儀器儀表工程項目2021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普通招考說明
    滿足《清華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的申請條件,應屆生與往屆生均可報名。(具體見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yz.tsinghua.edu.cn有意報考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全日制)智能製造、儀器儀表工程項目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 2020清華大學研究生新生大數據出爐:9000多人,還有18歲的博士!
    「2020年清華大學研究生新生大數據」帶你一探究竟!2020年研究生新生人數統計2020年,共有9000餘名研究生同學成為園子的新主人,其中約有35%為博士生,65%為碩士生。碩士生新生中,全日制碩士生佔比63%;博士生新生中,全日制博士生佔比89%;期待與你們在園子裡的相遇。
  • MIT周博磊:CV本質上是一門科學研究
    在 CVPR 2017 上,周博磊牽頭分別組織了一個 tutorial (http://deeplearning.csail.mit.edu/) 和 workshop (http://sunw.csail.mit.edu/),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在參會期間,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與周博磊進行了一次交流,他分享了對計算機視覺研究的一些心得體會。
  • 「首佑醫學科技」以數據為紐帶探索腦疾病領域
    市場上的醫渡雲、零氪等醫療大數據服務提供商,提供患者服務的微醫、平安好醫生等,都鮮有涉及精神專科和神經腦疾病兩個垂直領域,市場相對空白。 從腦疾病切入的醫療服務提供商「首佑醫學科技」(以下簡稱:首佑),通過引入FDA發起的國際OMOP通用數據模型,聯合精神專科
  • (面向國際學生)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MPA-EMBA雙碩士學位項目2021...
    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MPA-EMBA雙碩士學位項目2021年招生簡章(面向國際學生)一、項目背景為滿足「一帶一路」倡議對國際化複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響應沿線國家和地區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 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專業簡介
    >  基本概況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以下簡稱電子系)成立於1952年,是我國最早從事信息與電子科學技術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單位之一。多年來,電子系不斷突破傳統領域,調整專業設置,更新教學內容,發展新興學科,已經成為一個學科綜合、教學與科研設施先進、師資力量雄厚、為我國電子與信息科學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並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教學與科研基地。  電子系有兩個一級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均有工學碩士、工程碩士、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
  • MIT TR35 中國區榜單公布,清華朱軍、中科院陳雲霽等十位 AI 相關...
    每個類別的評選規則如下:發明家 專注於新技術的研發,創造屬於未來的產品先鋒者 投身於引發未來創新活動的基礎性研究工作,用於挑戰技術極限,不斷擴寬科學的疆土創業家 用新技術建立企業,讓技術商業價值最大化,試圖把「顛覆式創新」變成「顛覆式公司」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微基因打造「基因+健康管理」生態作為新時代的生物黑科技,基因檢測已經入選 MIT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讓普通人也可以了解自身的疾病風險、遺傳病攜帶、營養需求等方面特質。 檢測技術持續升級,重「芯」定義基因檢測基因檢測公司選擇基因晶片時,通常採購普通商業晶片,或者自己定製晶片。一般普通商業晶片由晶片製造商提供,如 Illumina 和 Affymetrix 等;而為了提升自身檢測能力和後續對基因組數據的挖掘能力,有足夠技術儲備的檢測公司往往會選擇自己定製晶片。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級」研究成果
    他曾帶領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團隊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振寧曾評價稱這項成果堪稱「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他曾獲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級」研究成果
    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還是教育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主要研究方向: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他曾帶領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團隊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