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專業簡介

2021-01-07 高考網

  電子工程系

  l        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排名全國第一

  l        擁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l        最早從事信息與電子科學技術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單位之一

  招生專業:電子信息科學類

  基本概況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以下簡稱電子系)成立於1952年,是我國最早從事信息與電子科學技術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單位之一。多年來,電子系不斷突破傳統領域,調整專業設置,更新教學內容,發展新興學科,已經成為一個學科綜合、教學與科研設施先進、師資力量雄厚、為我國電子與信息科學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並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教學與科研基地。

  電子系有兩個一級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均有工學碩士、工程碩士、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這兩個學科在2002年、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均排名全國第一。

  為適應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培養複合型人才,電子系從2005年起按「電子信息科學類」 統一招收本科生,前兩年教學計劃基本相同,後兩年按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方向在專業課設置上側重有所不同。

  師資力量

  現有教授43人,副教授41人。教師隊伍中有博士學位的76人。擔任本科生教學的任課教師中,教授、副教授超過95%。其中擁有科學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現聘請國內、外5人為客座教授及兼職教授。共有博士生導師53人。

  科研成果

  電子系建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微波與數字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圖形圖像分室。並與國內外著名企業建立了11個實驗室。

  電子系在圖像、文字和語音識別,無線和移動通信,軟體無線電和軟體雷達,宇宙航空,高清晰度數位電視和數字聲廣播,大容量高速光纖通信,無線和計算機通信網,語音和圖象壓縮編碼,集成光電子和集成電路設計等領域取得大量成果,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同時還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其中國家級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約30餘項,部委級科技進步獎約200項,獲專利權約300項。在國內外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500多篇。

  國際交流

  與二十餘所國外著名大學、高科技企業建立和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交流關係。研究生每年有150多人次出國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和科研合作研究。本科生參與國外交流的人數也逐年增加,與美國、歐洲、亞洲的一些知名大學洽談互派交流本科生問題,2008年有10餘人參加派往美國和香港的本科交換生項目及優秀新生研修項目。

  人才培養成果

  電子系本科課程設置和培養計劃的特點是:數理等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與專業實踐、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約各佔四分之一;基礎紮實,專業面寬,適應性強;通過課堂教學、討論課、實驗教學及科研實踐等多種環節,培養高層次電子信息科學類專業人才。

  電子系不僅重視招收優秀學生入學,更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對校、系級優秀生的學習都配備教師進行具體指導。學生在讀期間可通過參加課程設計訓練、學生研究訓練(SRT)項目或直接進入科研課題組接受科學研究訓練。專業內設有多種獎學金,目前約35%學生獲得各種獎勵。電子系同時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助學金,減免學雜費及提供勤工助學機會

  近幾年,電子系大多數本科畢業生可獲得免試直接攻讀研究生資格,其中部分優秀生可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參加就業同學可通過「雙向選擇」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近年來主要畢業去向是國家機關,大型國企,三資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自費留學等。

  專業介紹

  專業名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下含兩個專業方向: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是信息產業的重要基礎和支柱之一。它以電路與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網絡、電磁場與波、計算機及軟體技術等理論為基礎,研究各種信息的處理、交換和傳輸,在此基礎上研究和發展各種電子與信息系統。本專業方向主要研究內容為:

  1. 各種信息如語音、文字、圖像、雷達、遙感信息等的處理、傳輸、交換、檢測與識別的理論和技術,衛星、無線、有線、光纖通信系統和下一代網絡技術;

  2. 電路理論、集成電路設計、電子系統設計及應用、 系統仿真與設計自動化;

  3. 微波、天線、電磁兼容理論與技術,電磁波應用技術;

  4. 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專業方向設有微波與數字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 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圖形圖象分室, 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實驗室等, 擁有完備先進的儀器設備。

  ◆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是信息科學技術的前沿學科,它以現代物理學與數學為基礎,採用計算機與信息處理技術,研究電子、光子的運動及在不同介質中的相互作用規律,發明和發展各種信息電子材料和元器件、信息光電子材料和器件、集成電路和集成光電子系統。我系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研究方向為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主要研究內容為:集成光電子學;納米光子學;光纖通信系統與智能光網絡技術;光電子器件與應用技術;新型顯示和新型電光薄膜材料與器件;信息納米材料與器件;大功率高速電子器件;微細技術和信息光電子材料評價與檢測技術;光電信息傳感技術等。

  本專業設有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清華大學實驗區), 超淨工藝線和電子系統集成與專用集成電路技術研究中心。

  畢業生感言

  「在電子系,你將聞道日肥,學識精進,更會見賢思齊,修身立命。

  在電子系,你能在課堂下與同窗切磋琢磨,攻堅拔難,更可在課堂上受師長們春風化雨,誨人不倦。

  在電子系,你能在看臺上和千人一起為男足擂鼓吶喊,也可在人文賽場上吟詩作賦,文採飛揚。

  在電子系,你能在舞臺下聽相聲說學逗唱,笑聲連連,更可在舞臺上隨燈光變幻,演繹生活的絢爛。

  我們是一個個的自由電子,匯聚到一起,向著一個方向運動,才能形成強大的電流。

  選擇電子,被一種文化感染和成就著;選擇電子,為它注入電子般的活潑。

  電子的奇蹟,等你一起創造。」

  聯繫方式

  電話:010-62784883

  傳真:010-62770317

  郵箱: edu@ee.tsinghua.edu.cn

  網址:http://www.ee.tsinghua.edu.cn

  備註:色盲考生不能報考該專業。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關於遴選2021級推薦免試攻讀金融專業碩士...
    【MBA中國網訊】一、項目簡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專業碩士項目旨在培養具有紮實的經濟與金融學理論基礎和前沿知識,擁有前瞻性國際視野並能適應金融市場迅速變化的高層次、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
  • 清華大學簡介指南
    ,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 1985年 建立中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 1988年 在建築系基礎上建立建築學院 *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清華大學有哪些專業
    清華大學設有20個學院、58個系,開辦覆蓋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醫學和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共80個本科專業,15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 清華大學院系及專業設置 專業 院系 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義大利NABA米蘭新美術學院 2018年服裝設計專業...
    本次發布會展示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NABA米蘭新美術學院兩所院校24位應屆本科畢業生共計60餘套服裝設計作品。年輕的新銳服裝設計師們通過服裝設計作品,揭露當代大工業生產模式下的社會弊病,於摸索中審視人類的原始訴求,闡述當代社會中捲入了孤獨麻木精神漩渦中的年輕人的思想與精神狀態,重新定義當今人們奉行的刻板陳規,構建真實透徹的自我認知。
  • 清華大學2021年藝術類專業(美術學院)本科招生簡章
    年藝術類專業(美術學院)本科招生簡章,具體如下。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以申請報考: (1)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2) 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 (3) 身體健康,符合《清華大學本科招生體檢標準》且無色盲; (4) 報名我校美術學院各專業需符合各省藝術類專業報考要求
  • 考研院校詳解:清華大學
    摘要:為了讓各位同學對各大院校有更深入的了解,考研幫為大家整理了各大院校考研詳解,主要包括最新的學校簡介、院系專業、專業評級、複試分   摘要:為了讓各位同學對各大院校有更深入的了解,考研幫為大家整理了各大院校考研詳解,主要包括最新的學校簡介、院系專業、專業評級、複試分數線、專業招生目錄、招生章程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VS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選哪個?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每年都會為我國的生命科學領域輸送大量高素質的本科畢業生,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兩所學校的生物學都達到了A+水平,國內領先。1. 學院方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為清華大學生物系,1952年被併入北大,1984年復系,2009年更名為生命科學學院。全院教研系列、教學系列和研究系列教職工共有90人。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碩士項目2021級推免招生說明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碩士項目2021級推免招生說明項目簡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碩士(專業學位)項目致力於培養具有紮實的經濟與金融學理論基礎和前沿知識,擁有前瞻性國際視野並能適應金融市場的迅速變化的高層次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
  • 清華大學特色專業介紹:建築學
    。  相關信息  基本概況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前身―清華大學建築系是由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於1946年10月創辦的;1988年成立建築學院,設建築系和城市規劃系;2001年4月,原暖通空調專業從熱能系進入建築學院,組建建築技術科學系;2003年10月,成立景觀學系。目前,建築學院有4個系
  • 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高校排行榜(2020版)
    我國即將進入5G時代,而5G離不開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下設:廣播電視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物聯網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網絡工程等本科專業,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等研究生招生專業。
  • 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2020年單招專業簡介(二)——質量與信息技術系
    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2020年單招專業簡介(二)——質量與信息技術系    中國教育在線湖南站    2020-04-25 大 中 小
  •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資源環境工程系專業簡介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資源環境工程系專業簡介 2021-01-13 | 來源: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https://www.eol.cn/ceici/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 2019北京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沈洋教授課題組招聘博士後公告
    沈洋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 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獲得者課題組近年來在具有超高儲能密度的聚合物複合電介質領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因成果產業轉化的需要,擬招聘2~3名博士後,詳細如下:一、要求:1、在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已取得材料學或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
  • 清華大學專業介紹: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兩個本科專業,研究生按照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授予博士學位。    按照?厚基礎?寬專業?的辦學思想,本系培養方案為學生設置了前兩年公共課程平臺。學生可以在第三年初自主選擇專業課程。    實施?本科―碩士研究生分階段有統籌?
  •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介
    本專業從通俗意義上講是做什麼的?清華與其他兄弟院校的相關專業比較,有什麼特點和優勢?材料科學與工程是研究材料的製備、結構、性能、加工和材料服役狀況的學科。清華與其他院校相關專業相比,具有研究範圍全面、研究水平領先的特點,涵蓋了信息功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計算材料學、納米材料、能源與環境材料、結構陶瓷材料、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半導體材料、核材料等幾乎全部材料領域方向。
  • 清華大學設立天文系,天文學專業及強勢高校盤點!
    3月28日,據@清華天文協會,@清華大學 發布通知,清華大學決定成立天文系,納入理學院,同時保留清華大學天體物理(虛體),掛靠天文系。據了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招生信息。3月28日,為推動該校天文學科發展,清華大學已決定成立天文系,英文名稱Department of Astronomy,Tsinghua University,英文縮寫DOA,納入理學院。
  • 2020福建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機器人工程專業教師...
    一、學校簡介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創辦於2003年,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廈門大學和廈門嘉庚教育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按新機制和新模式運作的獨立學院。建校以來,嘉庚學院始終秉承「止於至善」的校訓,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辦學理念,既博採眾長,又大膽創新,綜合辦學實力位居全國同類高校前列。2010年7月,學校獲評「全國先進獨立學院」。
  • 蘭州理工大學各學院簡介+專業介紹(2016)
    蘭州理工大學2016年本科專業簡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1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普通班)... 1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紅柳卓越班)Ø     焊接技術與工程(普通班)... 2         焊接技術與工程(紅柳基地班)Ø     功能材料... 2
  • 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王建民:肩負使命,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
    中國電子報特策劃推出「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欄,邀請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門、骨幹企業相關專家和負責同志圍繞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對建設指南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我國軟體人才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提出推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舉措建議。敬請關注。本期為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王建民的署名文章。
  •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最新學術期刊《建築史學刊》創刊發布
    北京訊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建築史學刊》於近日正式創刊。《建築史學刊》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王貴祥教授擔任主編,以建築學院現有《建築史》和《中國建築史論彙刊》兩本學術集刊編輯部的多位教師、博士為核心編輯團隊,並組成了由中國工程院莊惟敏院士、中國建築學會李存東秘書長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教授領銜,國內外建築史學領域多位知名學者加盟的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