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理工大學2016年本科專業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1
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普通班)... 1
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紅柳卓越班)
Ø 焊接技術與工程(普通班)... 2
焊接技術與工程(紅柳基地班)
Ø 功能材料... 2
Ø 金屬材料工程... 2
Ø 冶金工程... 3
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3
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4
機電工程學院.... 4
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普通班). 5
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紅柳卓越班). 5
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紅柳基地班). 6
Ø 紡織工程... 7
Ø 工業工程... 7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8
Ø 能源與動力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普通班)... 8
Ø 能源與動力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 (紅柳卓越班). 9
Ø 機械電子工程(流體傳動與控制)(普通班)... 9
Ø 機械電子工程(流體傳動與控制) (紅柳基地班). 9
Ø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10
Ø 測控技術與儀器... 10
Ø 水利水電工程... 11
石油化工學院.... 11
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12
Ø 化學工程與工藝(紅柳卓越班). 12
Ø 化學工程與工藝... 13
Ø 環境工程... 13
Ø 應用化學... 13
Ø 安全工程... 14
Ø 油氣儲運工程... 14
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 15
Ø 自動化... 15
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15
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16
計算機與通信學院.... 16
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7
Ø 物聯網工程... 17
Ø 軟體工程... 18
Ø 通信工程... 18
土木工程學院.... 18
Ø 土木工程... 19
Ø 土木工程(紅柳基地班). 20
Ø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20
Ø 工程管理... 21
Ø 工程造價... 21
Ø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22
Ø 測繪工程... 22
設計藝術學院.... 23
Ø 建築學... 23
Ø 城鄉規劃... 24
Ø 工業設計... 24
Ø 產品設計... 24
Ø 視覺傳達設計... 25
Ø 環境設計... 25
理學院.... 25
Ø 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數學與軟體方向)... 26
Ø 應用物理學(微電子方向). 26
Ø 工程力學... 27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27
Ø 食品科學與工程... 27
Ø 生物工程... 28
Ø 製藥工程專業... 28
經濟管理學院.... 29
Ø 工商管理... 29
Ø 會計學... 29
Ø 財務管理... 30
Ø 國際經濟與貿易... 30
Ø 金融學... 30
Ø 市場營銷(高端裝備營銷管理方向)... 31
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31
外國語學院.... 31
Ø 英語... 32
Ø 日語... 32
Ø 俄語... 32
法學院.... 33
Ø 法學... 33
Ø 智慧財產權... 34
文學院.... 33
Ø 漢語言文學... 33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0年3月,是由原甘肅工業大學1958年建校時的機械系演變而來。學院作為西部地區材料與冶金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五十多年來,立足西北,面向全國,在新材料研究與開發、先進材料加工成形技術及先進冶金技術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科研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我國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學院現有教職工144人,其中專任教師124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25人,教授、研究員4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與高級工程師44人、講師、助理研究員與工程師21人;具有博士學位79人,碩士學位38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工程」2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8人,第二層次2人,甘肅省教學名師2人。
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兩個省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兩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甘肅省高新材料人才培養基地,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特設專業,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金屬材料工程(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功能材料(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專業)七個本科專業和材料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近五年,學院授予博士學位53人、碩士學位865人、學士學位3306人。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66人,碩士研究生522人,本科生2719人。
學院科學研究圍繞材料冶金學科前沿和甘肅省有色金屬特色優勢資源開發與材料產業發展需要,重點突出了冶金有色新材料研究開發與深加工學科特色和學科發展為地方經濟服務的特色,主要研究方向為:鎳鈷金屬材料及其加工技術、輕金屬半固態加工及表面改性、異種金屬連接、材料的變形及斷裂研究、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有色金屬先進凝固技術及新材料製備、材料表面保護及修復、有色金屬再利用、冶金資源綜合利用等。
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普通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始建於1959年原甘肅工業大學設立的鑄造專業。1988年鑄造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專業所在的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獲得了甘肅省第一個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所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被評為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2003年,建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7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3年獲批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29名,其中: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甘肅省領軍人才5人,博士生導師10名、教授13名、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7 人。本專業具有「見習鑄造工程師」認證資格,在「中國大學生鑄造工藝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金相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多次獲得一等獎。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考研上線率超過15%。
本專業面向機械製造、汽車製造、裝備製造、鋼鐵及有色冶金等行業,培養具備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工程科學與科學基本知識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在材料成型工藝及裝備設計、材料成型過程優化和自動控制、先進材料工程等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社會責任感、良好職業道德、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設鑄造成型及控制和塑性成形及控制兩個專業方向。
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有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在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先進材料及其製備技術等二級學科設有碩士點,同時在材料工程領域設有工程碩士點。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工程力學、工程化學、程序設計、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學、物理化學、金屬學與熱處理、材料分析方法、加工過程傳輸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藝、材料成型設備和模具設計、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礎、材料成型CAD/CAM基礎等。
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紅柳卓越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始建於1959年原甘肅工業大學設立的鑄造專業。1988年鑄造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專業所在的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獲得了甘肅省第一個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所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被評為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2003年,建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7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3年獲批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29名,其中: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甘肅省領軍人才5人,博士生導師10名、教授13名、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7 人。本專業具有「見習鑄造工程師」認證資格,在「中國大學生鑄造工藝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金相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多次獲得一等獎。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考研上線率超過15%。
本專業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實驗班,主要定位於鑄造成型及控制專業方向,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實施導師制,採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加強實踐環節訓練,為鑄造及相關行業培養出類拔萃的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培養掌握機械科學、材料科學、自動化基礎知識和鑄造領域專業知識及其工程應用能力,解決工程問題能力強、綜合素質高並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適合在汽車、機電、裝備製造、電器電子、航空航天等行業從事工藝及工裝設計、材料成型過程控制、先進材料開發、生產組織與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科研工作。
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專業,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有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在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先進材料及其製備技術等二級學科設有碩士點,同時在材料工程領域設有工程碩士點。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工程力學、程序設計、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學、工程化學、物理化學、金屬學與熱處理、加工過程傳輸原理、材料成型技術、材料成型檢測技術、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礎、材料力學性能、金屬凝固原理、鑄造工藝學、鑄造合金及其熔煉、特種鑄造、鑄造設備、鑄造CAD/CAE等。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焊接技術與工程(普通班)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始建於1965年。1998年,以焊接專業為主要依託的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獲得了甘肅省第一個工學博士學位授予點。2003年,建立了甘肅省第一個工學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該專業被確定為蘭州理工大學的重點與優勢專業,2007年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教師曾擔任中國焊接學會和中國焊接協會理事長,陳劍虹教授榮獲「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焊接界具有重要影響和突出貢獻的教師,在科研及教學上也取得了諸多有重要影響的成果,使蘭州理工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躋身於國內一流焊接專業的行列,在焊接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本專業培養能夠在機械、汽車、鍋爐、電力、微電子、化工等領域從事焊接工藝制定、焊接材料及結構設計、焊接設備及自動化、焊接質量檢測與評定、技術與產品開發、工程研究及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培養的畢業生具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工程科學基礎知識、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同時具有社會責任感、良好職業道德、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
人才培養模式是學位教育與工程能力培養相結合,即學歷與工程師資質相結合,重實踐,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設計、技能培訓等。專業是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基地,學生在畢業時可獲得國際焊接工程師資質證書,該證書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認可,受到企業廣泛歡迎。本專業畢業生培養質量高,市場需求量大,近三年平均就業率為97%。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並具有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與資質認證體系。設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冶金物理化學、有色金屬冶金碩士點、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同時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工程化學、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學、微機原理及應用、物理化學、自動控制原理、金屬學與熱處理、焊接冶金學、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與設備、焊接結構與設計、焊接電源、焊接檢驗與質量控制、先進材料連接方法等。
Ø 焊接技術與工程(紅柳基地班)
本專業為甘肅省先進焊接技術與工程培養基地實驗班,突出培養學生的開發設計、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畢業生具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工程科學基礎知識、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同時具有社會責任感、良好職業道德、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畢業生可在船舶、機械、汽車、鍋爐、電力、航空航天、微電子、化工及國防工業等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設計、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紅柳基地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採取末尾淘汰制,引進國外優質教材授課,為學生進一步發發展設立研究型培養計劃,實施導師制,高年級的學生接受科學研究訓練。以科研項目帶動教學,以焊接專業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為支撐,以高水平科研項目,培養從事科研和創新人才。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德國弗勞恩霍夫材料力學研究所、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擠壓研究中心、日本大阪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聘請了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客座教授,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近幾年該班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都在30%以上。
本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並具有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與資質認證體系。設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同時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工程化學、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學、微機原理及應用、物理化學、焊接自動控制原理、材料科學基礎、焊接冶金學、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與設備、焊接結構與設計、焊接電源、焊接檢驗與質量控制、先進材料連接方法等。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功能材料
本專業培養化學電源(鋅錳一次電池、鉛酸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二次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器件)和能源功能材料領域內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具有全面的理論基礎知識、並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專業創新能力較強,能在功能材料製備、成分分析、結構表徵與性能檢測和應用等領域,在生產一線從事功能材料與器件設計、試驗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本專業教師全部具有國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大多具有海外博士後或訪問學者工作經歷,採用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基礎上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設有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點,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同時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電工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材料物理化學、固體物理、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分析方法、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學、電化學原理及應用、功能材料學、新型功能材料製備技術、能源儲存與轉換技術、電池材料與器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固體發光等。
主要實踐環節:金工實習、專業認知實習、專業生產實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功能材料專業綜合實驗、功能材料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創新實驗。
Ø 金屬材料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的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能力,能在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新材料的製備與研發、金屬材料熱處理及成型加工、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材料宏觀性能測試和無損檢測、金屬材料冶煉、失效分析與表面工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並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同時,也為有志深造、進一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奠定堅實的學科理論基礎,對在校學習成績優異的本科生,提供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或碩博連讀的機會。
本專業通過金屬材料專業綜合實驗、專業工程設計和工程實訓,培養的學生理論基礎紮實、專業知識面廣、工作適應性強。畢業生可從事面向金屬冶金、機械製造、汽車船舶、石油化工、電力電子、能源環境及新材料等行業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同時,在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學、有色金屬冶金等二級學科設有碩士點和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工程圖學、機械原理及機械設計、材料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現代材料分析技術、金屬熱處理原理與工藝,金屬表面工程與防護技術,金屬材料學,材料合成與製備技術,無損檢測與失效分析,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以及專業綜合實驗、金屬材料專業工程設計和工程實訓等課程。
Ø 冶金工程
本專業按照「重基礎、寬口徑、複合型、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解現代冶金與材料相關學科發展趨勢,適應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掌握現代冶金工程相關基礎理論,具備冶金物理化學、冶金傳輸及反應工程、冶金過程控制、鋼鐵冶金和有色金屬冶金等方面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從事冶金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生產、管理、經營、設計和科學研究,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工程技術型或科學技術型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冶金行業、新材料行業、環境保護行業、資源循環利用及電池行業等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設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冶金物理化學、有色金屬冶金碩士點,冶金工程領域、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同時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無機化學、材料科學基礎、冶金物理化學、冶金原理、冶金傳輸原理、鋼鐵冶金學、有色冶金學、熱工儀表及自動化、材料研究方法、儀器分析、冶金實驗研究方法、冶金資源利用及環保、冶金電化學,以及冶金工程系列實驗、冶金工廠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課程。
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技術能力,能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材料的製備、材料成型與加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光電信息材料、納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相關企業從事新材料、新工藝的設計、開發與應用,也可在建築、建材、冶金、電力等行業從事技術管理、質量監督及相關材料的檢測工作,同時為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奠定堅實的學科理論基礎,對在校學習成績優異的本科生,提供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或碩博連讀的機會。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設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點,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同時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分析方法、無機材料工程設計、無機材料性能、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無機材料熱工基礎及設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廠設計概論、無機功能材料、無機專業外語、粉體工程、工程結構陶瓷、玻璃深加工技術、炭素材料、特種水泥等。
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表徵、改性、加工成型和應用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產品研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一線從事工作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設有「先進高分子材料」目錄外二級博士點、碩士點;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點;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同時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及合成工藝、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聚合反應工程、聚合物流變學、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高分子材料成型機械及模具設計基礎、複合材料。
機電工程學院
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19年的甘肅省立蘭州工業職業學校機械科,1958年成立甘肅工業大學機械系,1991年成立機械設計及製造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系;1996年學校進行系部調整,將機械設計及製造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系和裂紋技術研究所合併成立機電工程系,2000年成立機電工程學院。
學院「機械工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現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工業工程」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工業工程」 和「紡織工程」學科三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已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建有有色冶金新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數字製造技術與應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載柔性工業機器人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和3個校企聯合工程技術中心,已形成以精密加工技術及數控裝備、成套裝備及其自動化、石油鑽採新裝備、特殊環境工業機器人、機械強度理論與可靠性、機械系統動力學等為代表的特色研究方向。
學院現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和「紡織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5年,「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接受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學院現有省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重點示範教學團隊3個,省級精品課程6門,校級教學名師3人。學院現有全日制在讀學生3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500多人,各類博士、碩士研究生500多人;學院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多年來本科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學院現有教職工150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46人,有博士學位教師40人;教師隊伍中有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6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2人、中國機械工業科技專家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1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3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3人、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3人、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2人、共享院士1人。十二五期間,學院共承擔科研項目200餘項,其中「國家數控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33項、省部級項目36項,年均科研經費2000多萬元。
學院各專業實驗室面積達9860 m2,各種實驗設備3470臺套,總價值4350餘萬元;機械工程實踐教學中心2007年被教育部獲批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目前建有「機械創新設計」、「機器人創新設計」兩個校級科技創新基地。
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普通班)
本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專業,所在學科為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該專業涵蓋機電一體化、機械製造、機械設計三個專業方向。培養掌握現代設計方法、先進位造技術與機電一體化技術,能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及自動化生產系統研究與開發的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科研單位、機電企業及政府部門從事機械產品、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與製造、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機電控制高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學生學習成績優秀者可免試推薦為本校或其它學校碩士研究生。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熱流體、工程化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機電傳動控制、CAD/CAM技術、機械製造裝備設計、數控技術及編程、機器人技術與應用等。
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班)
本專業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依託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和「機械工程」省級重點學科,通過課程整合和教學方法改革,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培養掌握現代設計方法、先進位造及機電一體化技術,能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及自動化生產系統研究與開發的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機電企業、科研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機械產品、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與製造、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機電控制高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熱流體、工程化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機電傳動控制、CAD/CAM技術、工具機液壓與氣壓傳動、數控技術及編程、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機器人技術與應用等。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基地班)
本專業為甘肅省先進位造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實驗班,依託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和「機械工程」省級重點學科,通過加強數學、計算機控制及應用基礎方面的課程,突出培養學生對機械工程自動化系統的分析、設計及應用能力。培養掌握現代設計、先進位造與機電一體化技術,能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及自動化生產系統研究與開發的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機電企業、科研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機械產品、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與製造、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機電控制高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熱流體、工程化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電系統微機控制技術、工程材料及成型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機電傳動控制、CAD/CAM技術、工具機液壓與氣壓傳動、數控技術及編程、機電一體化控制技術與系統、機器人技術與應用等。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紡織工程
本專業是我省高校開設的唯一的紡織類專業。專業培養掌握現代紡織品測試技術、紡織產品工藝設計、紡織CAD應用、紡織品質量控制、紡織品貿易等方面知識,培養工程及管理適應性較強的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科研單位、政府部門、中外紡織企業、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及商檢部門從事紡織品生產、紡織品設計、紡織品貿易、貿易商檢、教學、科研、開發及市場營銷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具有紡織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基礎、紡織材料學、紡紗學、機織學、針織學、非織造學、紡織品設計、紡織CAD、紡織品整理工藝學、現代紡紗工藝與設備、紡織質量控制與檢測技術等。
Ø 工業工程
本專業是一門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畢業生就業面非常寬廣,社會需求量逐年增長。本專業培養掌握工程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基礎,具備現代工業工程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能從事生產、服務與經營系統的規劃、分析、設計、評價與管理的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製造和服務業企業中作為工業工程師、製造工程師、系統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物流工程師和管理人員,也可以在政府、金融銀行或諮詢公司成為公務員、系統分析員或諮詢師等。學生學習成績優秀者可免試推薦到本校或其它學校攻讀碩士研究生。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具有工業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技術基礎、管理學、運籌學、統計學、系統工程、工業工程基礎、工程經濟學、資料庫原理與應用、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人因工程、質量控制、生產計劃與控制、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等。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我國高校第一個水力機械專業。1961年,該專業遷至富拉爾基哈工大分校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1965年,整個專業隨所在系全建制遷至甘肅工業大學,由此逐步拓展為本學院。
歷經半個世紀多,造就了一大批本行業的名師、專家、業務骨幹,培養了12000餘名遍布祖國經濟建設各行各業的畢業生,其中有一大批成為學者、專家和領導,在我國流體機械及工程、流體傳動及控制等行業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和地位。
學院現設能源與動力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流體傳動與控制)、水利水電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學院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院擁有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流體機械及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可再生能源與環境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有流體機械及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流體力學、水利水電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可再生能源與環境工程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工程碩士點:動力工程、水利工程以及高校教師在職碩士點:流體機械及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涵蓋了人才培養的各個層次,涉及5個一級學科門類(能源動力、機械、水利工程、儀器儀表、力學)。流體機械及工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科是甘肅省的重點學科和全國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參加了全國本行業的幾乎所有的學術團體和行業組織。2007年獲批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流體機械及工程、流體傳動與控制),2011年獲得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2012年列入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先後編著專業教材及專著70餘部,完成各類科研項目40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1000餘篇。
學院有甘肅省流體機械及系統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風力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液壓氣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北低碳城鎮支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甘肅省生物質能與太陽能互補的供能系統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流體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省級科研教學平臺。
學院現有教職工9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研究生指導教師3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2人,甘肅省教學名師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00餘人,研究生400餘人。
學院現有實驗中心一個,由流體力學實驗室、流體機械及工程實驗室、流體傳動與控制實驗室、水利水電工程實驗室、測控技術與儀器實驗室、新能源實驗室組成。
Ø 能源與動力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普通班)
本專業由1955年成立的我國第一個水力機械專業發展而來。該專業現為我國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專業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本專業具有流體機械及工程博士點和碩士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動力工程專業碩士點和工程碩士點。本專業培養具備與能源生產、轉化、利用等相關流體機械及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術,能夠從事流體機械及系統設計、製造、運行、管理、營銷、教學和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泵、水輪機、風機等流體機械製造領域從事相關機械產品的設計、製造、研發及營銷等工作,可在水利、電力、石油、化工、鋼鐵、動力工程、低溫與製冷等領域從事相關產品的運行及維護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培養航空航天、艦船、能源動力、石油化工、電力等相關領域流體裝備及系統設計、研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具有流體機械及工程博士點和碩士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工程圖學、機械設計、機械原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電工學、新能源概論、熱工基礎、流體機械原理、流體機械測試技術、流體機械結構與強度、葉片泵水力設計、水輪機水力設計、水力機械製造工藝、水輪機調節、液力傳動、特殊泵理論及設計等。
主要實踐環節:金工實習、生產實習、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流體機械綜合實驗、流體機械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Ø 能源與動力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 (紅柳卓越班)
本專業卓越班由我校1955年成立的我國第一個水力機械專業發展而來。該專業現為我國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專業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重點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工程設計能力,採用導師制,充分利用校企實踐平臺,為行業培養未來卓越工程師人才。本專業具有流體機械及工程博士點和碩士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動力工程專業碩士點和工程碩士點。本專業培養具備與能源生產、轉化、利用等相關流體機械及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術,能夠從事流體機械及系統設計、製造、運行、管理、營銷、教學和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具有適應行業發展的終身學習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泵、水輪機、風機等流體機械製造領域從事相關機械產品的設計、製造、研發及營銷等工作,可在水利、電力、石油、化工、鋼鐵、動力工程、低溫與製冷等領域從事相關產品的運行及維護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並具有較強的獨立工程設計能力和發展潛力,培養航空航天、艦船、能源動力、石油化工、電力等相關領域流體裝備及系統設計、研發的高素質卓越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具有流體機械及工程博士點和碩士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高級班)、大學物理、大學英語C2-5、工程圖學、機械設計、機械原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電工學、水輪機調節、熱工基礎、流體機械原理、流體機械測試技術、流體機械結構與強度、葉片泵水力設計、水輪機水力設計、特殊泵理論及設計、CFD及現代設計方法等。
主要實踐環節:金工實習、專業認知實習、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工程綜合測繪、機械製造裝備與工藝、機械製造工藝實習、流體機械拆裝與測繪、水力模型製造工藝學、水力模型製造工藝訓練、流體機械專業課程設計、流體機械綜合實驗、畢業設計與實踐。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機械電子工程(流體傳動與控制)(普通班)
本專業由1955年創辦的我國高校第一個水力機械專業液壓傳動專門化發展而來,1971年我校與其他三所高校一起創辦了我國液壓傳動專業(即流體傳動與控制),2012年更名為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本專業具有寬闊的基礎理論體系和鮮明的專業特色,本專業為我校優勢特色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具有機械電子工程博士點、碩士點,具有動力工程專業碩士點和工程碩士點。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電子、流體傳動與控制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夠從事流體傳動與控制、機電工程領域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運行管理、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重工、工程機械、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國防軍工、液壓氣動密封等行業從事設計、製造、研究開發、運行管理等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具有機械電子工程博士點和碩士點、機械工程一級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動力工程專業碩士點和工程碩士點。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工程圖學、機械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液壓流體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流體控制工程、微機原理及應用、液壓元件、液壓傳動系統、氣壓傳動與控制、液壓控制系統、液壓系統微機控制等。
Ø 機械電子工程(流體傳動與控制)(紅柳基地班)
本專業由1955年創辦的我國高校第一個水力機械專業液壓傳動專門化發展而來,1971年我校與其他三所高校一起創辦了我國液壓傳動專業(即流體傳動與控制),2012年更名為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本專業具有寬闊的基礎理論體系和鮮明的專業特色,本專業為我校優勢特色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具有機械電子工程博士點、碩士點,具有動力工程專業碩士點和工程碩士點。本專業通過加強數學、英語及應用基礎方面的課程,突出培養學生的基礎理論分析、計算與應用能力,培養並掌握機械、電子、流體傳動與控制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夠從事流體傳動與控制、機電工程領域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運行管理、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重工、工程機械、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國防軍工、液壓氣動密封等行業從事設計、製造、研究開發、運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並具有較強的獨立學習和專業發展潛力。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具有機械電子工程博士點和碩士點、機械工程一級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動力工程專業碩士點和工程碩士點。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高等數學B、大學英語(C2-5)、工程圖學、機械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液壓流體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流體控制工程、微機原理及應用、液壓元件、液壓傳動系統B、氣壓傳動與控制B、液壓控制系統、液壓系統微機控制等。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具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流體機械及工程、可再生能源與環境工程、熱能工程和工程熱物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具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流體機械及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熱能工程和工程熱物理二級學科碩士點。本專業以氣動力學、工程力學、熱工學和流體機械等理論為基礎,培養掌握新能源生產、轉化、利用與動力系統研發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技術,能夠從事風能、動力工程及太陽能利用領域的設計、製造、運行管理、研究開發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風力發電企業、風電設備製造企業、太陽能發電企業、太陽能利用設備製造企業、相關科研院所及有關政府部門等單位,從事風能和太陽能利用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與維護,風電機組及太陽能利用設備的設計與製造,風能及太陽能資源的測量與評估,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項目管理等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流體力學、熱工學、空氣動力學、材料力學、電機學、機械設計、新能源概論、太陽能利用技術、風力發電原理、風力機設計理論及方法、風電機組設計與製造、風電機組監測與控制、風力發電場、風電場電氣工程等。
實踐環節:金工實習、機械工程綜合測繪、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專業生產實習、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創新實驗等。
Ø 測控技術與儀器
本專業以電子、機械、測量與控制為基礎,涉及現代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精密機械等高新技術交叉應用,具有鮮明的前沿性和綜合性學科特色。本專業培養具備測量、控制和儀器領域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的技術方法,具有測量控制領域技術集成和儀器綜合設計應用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在機械、電子、裝備製造業、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各類工程領域從事測量控制與儀器領域的科學研究、設計製造、技術開發、應用研究、質量控制和生產管理等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具有機械電子工程博士點和碩士點,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碩士點和動力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工程圖學基礎、機械製圖及CAD、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應用、電路分析基礎、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傳感器技術及應用、智能儀表原理與設計、流體系統PLC控制、精密機械設計、精密儀器設計、工程光學、光電檢測技術、流體控制工程、測試信號分析與處理、嵌入式系統與通訊技術、液壓氣壓傳動、電液控制系統。
Ø 水利水電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專門知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具有水利水電工程、巖土工程、市政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等碩士點,有水利工程領域專業碩士點,有流體機械及工程、巖土工程、可再生能源與環境工程等博士點。畢業生可在水利、電力、水務、市政工程、交通土建等部門從事水文水資源及地質勘探、水資源規劃、水利工程設計及施工、水利工程運行維護及管理、高鐵地鐵和橋梁隧道的施工組織與管理以及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水工土力學、電工學、水利工程測量、水利工程地質、工程水文學、建築材料、水工建築物、水工鋼筋混凝土及鋼結構、水電站和水泵站、建設項目評估與管理、水利水電工程定額與概預算等。
實踐環節:水利工程測量實習、水利工程地質實習、水工鋼結構課程設計、水工鋼筋混凝土課程設計、水工建築物課程設計、水電站課程設計、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及管理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石油化工學院
石油化工學院是根據甘肅省支柱產業發展的需要,經機械工業部和甘肅省教委的批准,於1996年4月在原化工系的基礎上成立的學校第一個二級學院。骨幹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的前身化工設備與機械於1959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富拉爾基分校(後更名為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成立,該專業1965年整建制遷至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源自1943年甘肅省立蘭州高級工業學校的高級化工科。
學院現設有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應用化學、安全工程和油氣儲運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和「安全科學與工程」。具有流體機械與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和化工過程技術與系統工程等博士學位授予權;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生物化工、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環境工程、高分子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工過程技術與系統工程等11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化學工程、動力工程、安全工程及環境工程等4個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學院現有本科生1941名,碩士研究生301名,碩士留學生5人博士研究生16名;現有教職工112名(含機關4人),其中正高21人,副高47名。博士生導師17名,其中兼職博導5人,碩士生導師74人,其中兼職15人,具有博士學位45人,碩士學位50人,已形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分布科學,專業能力強的以科研、教學相結合的師資隊伍,並擁有一些在本學科有一定影響和聲望的學術帶頭人,學院有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二層次3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人,甘肅省「333」「555」 科技人才2人,甘肅省傑出青年1人,有3人被評為學校教學名師。
學院設有化工綜合實驗中心(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應用化學、安全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和化工原理等專業實驗室),化學實驗中心(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工程化學等實驗室),化學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室面積14000餘平方米。有甘肅省石油化工過程及裝備行業技術中心(2009年)、機械工業泵及特殊閥門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甘肅省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3個省(部)級科研與教學平臺。
學院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圍繞這一培養目標,立足實際,面向社會與行業的需要,不斷加強專業和學科建設,學院現有1個國家特色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2010年,2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2011年、化學工程與工藝2013年,1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2年,1個省級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2006年,1個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2009年,2個省級教學團隊—應用化學2010年、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2012年,2個省級特色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2011年、化學工程與工藝2014年,5門省級精品課程--物理化學2007年、過程設備設計2008年、化工原理2009年、無機及分析化學2011年 、過程流體機械2014年,學院已形成完整的教學運行和質量監控體系,為學院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科研方面已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多個研究方向,取得的相關科研成果在全國和行業具有重大影響。在渦旋壓縮機理論研究、設計製造技術領域、石油化工設備設計與開發、壓力容器與壓力管道的失效分析和安全評定、閥門技術、密封技術、低溫與製冷、化工過程技術與工程、環保設備、水資源開發利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學、精細化工、工業催化、新能源材料、天然藥物分離與藥物合成設計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特色。
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7項,國家公益項目2項,教育部「春暉計劃」項目5項,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項目3項,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餘項,與企業合作項目200餘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42項,其中,「QWR90-3.75III渦旋式空調壓縮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學院秉承「格物致知,修德弘業」的宗旨,依託自己的辦學實力,充分發揮自身在化學化工、化工設備與機械、化工過程控制、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油氣儲運等領域的優勢,立足西北,面向全國,成為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基地和研究中心,為國家機械、石油、化工、醫藥、材料、環保產業的振興和西北與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紅柳卓越班)
本專業卓越班為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驗班,採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實施導師制,強調基礎理論,突出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本專業是以過程工業為研究和服務對象,培養具備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化學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過程裝備設計、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經營管理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機械、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環保、輕工、食品、醫藥等行業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2及留學生培養實施專業,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專業。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點,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等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碩士點,在動力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授予權。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基礎、機械製圖及CAD、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工程化學、工程材料、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化工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過程工程原理、電工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流體密封技術、過程設備設計、過程流體機械、過程裝備控制技術、過程裝備製造技術、閥門設計等。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本專業是集機械工程、化學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學科於一體的交叉專業,強調過程工藝、裝備和控制技術的結合,側重機械設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以過程工業為研究和服務對象,培養具備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化學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過程裝備設計、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經營管理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機械、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環保、輕工、食品、醫藥等行業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2及留學生培養實施專業,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專業。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點,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等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碩士點,在動力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授予權。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基礎、機械製圖及CAD、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工程化學、工程材料、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化工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過程工程原理、電工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工業控制基礎、流體密封技術、過程設備設計、過程流體機械、過程裝備控制技術、過程裝備製造技術、閥門設計等。
Ø 化學工程與工藝(紅柳卓越班)
本專業卓越班是由原化學工程、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高分子化工、工業催化、電化學工程等專業歸併而成的寬口徑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從事化工生產運行與技術管理、化工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等工作能力的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級專門工程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工程學和化學工藝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對現代化工生產過程進行模擬計算和過程優化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服務於化工、煉油、能源、環保、製藥和軍工和科研院所等部門,具有對現有化工生產工藝與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以及對化工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進行開發與設計的基本能力。本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化工專業卓越班採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實施導師制,強調基礎理論,突出實踐教學,注重工程實踐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本專業為甘肅省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重點學科,甘肅省省級特色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擁有化工過程技術與系統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生物化工二級學科碩士點,具有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基礎化學、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分離工程、化學工藝學、石油加工工藝學、煤化工工藝學、精細化工工藝學、化工過程開發、化工傳遞過程、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化工設計等。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化學工程與工藝
本專業是由原化學工程、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高分子化工、工業催化、電化學工程等專業歸併而成的寬口徑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從事化工生產運行與技術管理、化工工程設計、技術開發與科學研究等工作能力的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工程學和化學工藝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對現代化工生產過程進行模擬計算和過程優化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服務於化工、煉油、能源、環保、製藥和軍工和科研院所等部門,具有對現有化工生產工藝與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以及對化工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進行開發與設計的基本能力。本專業為甘肅省省級特色專業,為2+2及留學生培養實施專業。
本專業為甘肅省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重點學科,甘肅省省級特色專業,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擁有化工過程技術與系統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生物化工二級學科碩士點,具有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基礎化學、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分離工程、化學工藝學、石油加工工藝學、煤化工工藝學、精細化工工藝學、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化工設計等。
Ø 環境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環境保護與汙染治理、水資源利用與水汙染控制、大氣環境保護與汙染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汙染治理與控制、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保護、環保設備開發、汙染物質監測、清潔生產技術開發、新能源開發與節能減排等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專業知識,培養能夠從事環境保護方面的設計、規劃、施工、管理、教育和技術研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環境管理部門、經濟管理部門、政府規劃部門、設計單位、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等從事環境保護與汙染治理、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環保設備與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與施工、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特別是依託石油化工學院,開設化工環保、化工企業清潔生產等課程,學生畢業後可在化工行業進行相關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擁有環境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具有環境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是留學生培養實施專業。
主要課程: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水汙染控制工程、大氣汙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汙染控制工程、環保設備基礎、無機及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化工環保、化工企業清潔生產、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等。
Ø 應用化學
本專業是根據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並結合其它科學技術,對生產實踐中有關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交叉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化工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夠在精細化工、高分子化工、藥物中間體合成和電化學工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化工、能源、輕工、環保、醫藥等領域從事實驗研究、技術開發和生產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擁有甘肅省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甘肅省應用化學主幹課程創新教學團隊和相近專業化工過程技術與系統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建設有甘肅省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重點學科,設有應用化學、工業催化、高分子化學工程與技術二級學科碩士點。是留學生培養實施專業。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設計、精細化工過程與設備、儀器分析、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精細化學品化學、有機合成、綜合化學實驗、應用化學專業實驗等。
Ø 安全工程
本專業培養掌握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科學與研究、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健康環境與監測、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教育與評價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從事安全工程領域的研究與開發、設計、風險分析與評價、管理和監察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特別重視承壓類特種設備、石油化工行業安全理論與技術,畢業生可在包括石油化工行業在內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計單位等政府、企、事業單位從事安全生產監督、安全行政執法、安全工程設計、安全管理、安全評價等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具有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在安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授予權。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工程材料、工程熱力學、化工流體力學、工程製圖基礎、電工學、工程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工藝學、安全法律法規、安全系統工程、安全管理與安全經濟學、安全人機工程、燃燒與爆炸理論、承壓設備基礎、承壓設備安全技術、化工安全技術、工業通風與防治、職業衛生及防護、安全測試與監控、事故調查與案例分析等。
Ø 油氣儲運工程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結構合理、基礎理論紮實、專業知識系統、專業技能良好,能夠從事油氣儲運系統和燃氣輸配系統規劃、設計、施工管理、運行管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諮詢等工作,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油氣集輸、油氣儲配、天然氣液化、城市燃氣等行業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擁有相近專業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等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安全科學及工程碩士點,在安全工程和動力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授予權。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基礎、機械製圖基礎及CAD、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化工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電工學、工程測量、金屬焊接、機械設計基礎、管道與儲罐強度、泵與壓縮機、閥門與密封、測量儀表及自動化、儲運油料學、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輸氣管道設計與管理、油庫設計與管理、油氣集輸、城市燃氣輸配等。
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起源於1958年成立的動力系,設有發電和無線電兩個專業,1971年,學校籌辦工業企業電氣自動化專業並成立自動控制系 ,1990年,開設電氣工程專業,1996年建成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系,2000年擴建為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並於2002年設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五十多年來已經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6000多名。目前學院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電路與系統、系統分析與集成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兩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學院現有教職工102名,其中教授19名,博士生導師13名,副教授及高工31名,講師及工程師40名,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專家1人,省級教學名師1名。建有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團隊、國家級電氣與控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甘肅省工業過程先進控制重點實驗室」 和「機械工業冶金綜合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兩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學院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冶金過程先進控制技術、複雜系統控制理論與智能控制、生物醫學信息檢測與隨機信號處理、製造業信息化技術、分布式系統控制技術與故障診斷、嵌入式系統及智慧機器人技術、現代電氣傳動自動化理論與技術、電力電子與特種電源技術、基於分布式電源的微網技術等領域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一個門類比較齊全、學研產結合、強弱電並舉、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電氣、電子信息學科群已經形成。
Ø 自動化(普通班)
本專業培養具備自動化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可從事有關過程控制、運動控制、製造系統自動化、自動化儀表與設備、智能監控系統、信息處理、機器人等方面的工程設計、技術研發、系統運行管理與維護、企業管理、科學研究與教學等工作,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就業於機械、石油、化工、電力、冶金、通信、交通、電子等行業領域。
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甘肅省特色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所在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為甘肅省重點學科。本專業在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在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二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在控制工程領域還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與ABB、羅克韋爾以及施耐德公司等世界知名自動化企業均有聯合共建實驗室服務於科研與教學。並設有國家級電氣與控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主要課程:電路、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技術、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技術(語言、軟、硬體基礎、微處理器、網絡通信等)、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轉換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應用、現代控制理論、供電技術、運動控制系統、過程控制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綜合自動化系統設計與集成技術等。
Ø 自動化(紅柳卓越班)
本專業主要學習自動化領域的相關理論和知識,掌握分析和解決自動化領域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具有自動化領域紮實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研發技能,具有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設計和開發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溝通、團隊合作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後備卓越工程師。畢業生可在企業、科研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自動化設備和工程的設計研發、運行管理、經營銷售、教學與科研方面工作。
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甘肅省特色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所在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為甘肅省重點學科。本專業在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在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二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在控制工程領域還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與ABB、羅克韋爾以及施耐德公司等世界知名自動化企業均有聯合共建實驗室服務於科研與教學。並設有國家級電氣與控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主要課程:電路、電子技術與實踐、自動控制原理、微處理器原理及應用、電力電子技術、電機及拖動技術、檢測及轉換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應用、工廠供電技術與實踐、運動控制系統與實踐、過程控制系統與實踐、計算機控制技術與實踐、綜合自動化系統設計與集成技術、企業實踐等。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普通班)
本專業培養具備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相關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應用能力、一定的管理科學知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從事裝備設計與製造、系統分析與運行、技術開發與技術管理、技術諮詢與技術服務、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等工作。畢業生可就業於機械、電力、電子、信息、石油、化工、交通、冶金、國防、航空航天、市政與建築、新能源等領域。本專業設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電力系統自動化兩個專業方向。
本專業為甘肅省特色專業,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所在的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為甘肅省重點學科。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智能電網、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等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等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在電氣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國家級電氣與控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主要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電磁場理論、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言、軟體基礎、硬體基礎等)、自動控制原理、電氣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應用、運動控制系統、電力系統分析、繼電保護原理、計算機控制技術等。另設具有特色的專業方向課程和多模塊、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
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紅柳基地班)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堅實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理論基礎、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應用能力、一定的管理科學知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能夠在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領域從事裝備設計與製造、系統分析與運行、技術開發等工作的拔尖人才。同時,為了向社會和「985」及「211」院校輸送優秀人才,學校將集中優勢教育資源,為基地班學生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並配備教學經驗豐富的副教授及以上教師為學生授課,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
本專業為甘肅省特色專業,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所在的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為甘肅省重點學科。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智能電網、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等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等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在電氣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國家級電氣與控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主要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電磁場理論、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言、軟體基礎、硬體基礎等)、自動控制原理、電氣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應用、運動控制系統、電力系統分析、繼電保護原理、計算機控制技術等。另設具有特色的專業方向課程和多模塊、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在信息的獲取、傳送、處理及應用等方面從事理論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電子信息學科及產業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系統進行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科學研究訓練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電子信息技術、智能信息檢測與處理、智慧機器人等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相應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本專業為甘肅省特色專業,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在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電路與系統、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等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所在的電工電子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並設有甘肅省電子電氣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電氣與控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電磁場與電磁波、數位訊號處理、隨機信號分析、微機原理及應用、傳感器技術、EDA技術與SOPC應用、ARM原理及應用、機器視覺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子測量與智能儀器、機器人導論等,另設有電子系統設計、信號檢測綜合訓練、信號處理綜合訓練等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
計算機與通信學院
蘭州理工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學院始建於2004年,其前身是1984年設立的電子計算機專科專業,1994年設立的計算機及應用本科專業和計算機通信本科專業. 2004年成立計算機與通信學院,學院當時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專業。經過幾代人30多年的努力已經為國家培養了6133 名計算機、通信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目前學院具有製造業信息化交叉學科二級博士點授予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軟體工程三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其覆蓋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七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具有計算機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軟體工程三個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軟體工程、物聯網四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工88名,其中教授16名,博士生導師7名,副教授34名,講師及工程師30名。其中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獲得者4人、甘肅省333、555人才3人,省領軍人才5人。學院擁有國家級Linux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國家西北地區CAD培訓網絡——蘭州理工大學CAD培訓中心;擁有甘肅省製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兩個省級工程中心,蘭州市物聯網工程研究中心、蘭州市物聯網人才培養基地等市級科研和人才培養中心。
經過30年的建設,學院建立了製造業信息化、信息系統集成與網絡安全、通信與信息系統、移動網際網路等學科方向。建立了大數據與複雜網絡智能信息處理、物聯網系統、信息系統集成及應用、網絡與信息安全、智能信息處理、計算機理論與分布式計算、圖形圖像處理及模式識別、通信與信息系統等學科基層組織,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軟體工程物聯網四個專業系、計算機基礎共課教學部、學院實驗中心教學基層組織。
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培養能夠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熟練運用軟體開發工具,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維護、應用、開發,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理論研究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以在科研院所、政府部門、IT公司等,從事計算機系統的維護、應用、管理和軟硬體的開發工作,也可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體系結構具有碩士點;在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點;同時在控制科學與工程(通信與計算機方向)和製造業信息化交叉學科具有博士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甘肅省重點學科。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信息科學與C程序設計、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彙編語言、計算機組成原理、算法與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面向對象技術(C++)、作業系統原理、計算機網絡、資料庫原理、軟體工程、嵌入式系統、信息安全、編譯原理、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Java技術等。
Ø 物聯網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有物聯網信息技術堅實的基礎知識和工程技能,系統地掌握物聯網的運行原理及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基於計算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傳感信息處理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進行信息標識、獲取、傳輸、處理、識別和控制的能力。畢業生能夠在物聯網信息產業領域從事研究、工程設計、開發、應用與維護等,並具備在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成為既具有較強的實踐工作能力又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物聯網工程具有碩士點,同時在控制科學與工程(通信與計算機方向)和製造業信息化交叉學科具有博士授予權。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基礎 、模擬電子技術、 數字電子技術 、算法與數據結構 、計算機網絡 、作業系統原理 、計算機組成原理 、信號與系統、傳感器原理與應用 、無線通信原理、物聯網工程導論、物聯網安全概論、信息科學與c程序設計、面向對象技術(C++) 、單片機原理與技術、嵌入式系統、資料庫原理、 JAVA技術、zigbee協議、系統仿真、移動應用開發等。
Ø 軟體工程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軟體工程基本理論及應用知識,能夠熟練使用通用的軟體開發工具,熟悉軟體項目開發過程和軟體項目管理方法、以及應該遵循的軟體工程規範和標準,受到軟體工程的基本訓練,具有軟體開發實踐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經驗、具有項目組織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的工程素養,具有初步的創新、創業意識,具有競爭和團隊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語運用能力,能適應軟體產業發展需要、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變化,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國內或國際IT公司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應用軟體或嵌入式系統的分析、設計、開發、測試、推廣等工作,也可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本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軟體工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體系結構具有碩士點,在軟體工程具有工程碩士點,同時在控制科學與工程(通信與計算機方向)具有博士授予權。軟體工程為甘肅省重點學科。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作業系統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資料庫原理、計算機網絡、算法與數據結構、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軟體工程導論、面向對象的軟體工程、軟體質量保證與測試、軟體項目管理、UML建模技術、軟體體系結構與設計模式、面向對象技術、C#編程技術、Java Web編程技術、Java高級開發技術、ASP.NET編程技術、嵌入式系統、大型資料庫技術、移動應用開發技術。
Ø 通信工程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文化素質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掌握必備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熟練掌握通信與信息系統、信息處理和通信網絡等方面的專業理論和工程技術,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可在信息與通信工程及IT相關領域從事系統、設備和器件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系統集成、運營和維護和管理工作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所在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為甘肅省重點學科,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通信與計算機方向)和製造業信息化交叉學科博士授予權、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碩士點、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
主要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通信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信號與系統、現代信號處理技術、通信原理、資訊理論與編碼、信息交換原理、光纖通信、現代通信網、移動通信等。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是蘭州理工大學創辦最早的院系之一。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39年甘肅省立蘭州工藝學校的土木科,1958年隨甘肅工業大學的建立更名為土木系。學院已積蓄了厚實的辦學底蘊,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構建起了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現有土木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測繪工程7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土木工程監測與評估自設二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具有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和同等學力授予碩士學位資格。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140多人,在讀碩士研究生326人,博士研究生57人,留學生6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145人,其中專任教師中有教授、副教授54人,講師55人;教師中有博士4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二層次3人,省﹑部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9人;一批教師獲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國家註冊巖土工程師、註冊監理工程師和註冊造價師的執業資格,已形成了一支較強的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科研為中心。學科突出地域特色,以解決西北地區地域性問題為主,構築起了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與減震控制、黃土與溼陷性黃土工程和地質災害治理、大跨度空間結構與鋼結構、結構健康診斷及檢測加固等特色學科研究方向,結構減振控制、黃土及溼陷性黃土支擋結構設計、大跨度空間結構和特殊鋼結構分析與設計等領域的研究走在了西北地區土木界的前列,部分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土木工程學科已建設成為甘肅省重點學科。「西北惡劣環境下土木工程防災減災研究」團隊2013年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科技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8項;獲國家批准發明專利17項。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定期聘請國內院士、著名專家學者和國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選派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赴國外高校及科研機構學習或合作研究。目前,已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一些高校和學術組織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關係。
土木工程專業連續四次通過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學院現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個校級重點教學團隊。出版專著8部,教材87部。一部教材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一部教材為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
學院擁有完善、先進的教學科研設施,西部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土木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依託土木工程學院建設。建有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甘肅省一級實驗室,對外開放實驗室和通過計量認證的實驗室)。學院還成立了結構工程研究所、防災減災研究所、空間結構研究所、巖土工程研究所、建築材料研究所、BIM中心等科研開發機構。
經過數年的辦學積累,土木工程學院的學術水平和辦學實力不斷提升,圍繞學校創建高水平大學發展戰略,學院將立足現實,開拓創新,狠抓教學、科研、學科建設,構建教學研究型學院,實現土木類專業水平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的目標,使土木工程學院成為學校「一流工科」的重要支撐。
Ø 土木工程
本專業歷史悠久,始建於1939年,是蘭州工藝學校(蘭州理工大學前身)的開校專業之一,涵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的主要領域,集設計理論、工程材料、施工技術於一體。根據土木工程市場和國家建設的需要,本專業包括建築工程、巖土與地下工程兩個專業方向。在2012 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科位列全國第13名。土木工程學科是甘肅省重點學科、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在結構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工程力學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土木工程專業於2009 年教育部批准建設國家級特色專業, 2010 年土木工程專業「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2013年「西北惡劣環境下土木工程防災減災研究」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並於1999年、2004 年、2009 年、2014 年連續四次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專業評估(專業認證),是我校第一個符合華盛頓協議條款通過評估的工科專業和西北地區最早通過的專業,畢業生可提前參加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並獲得國際相關執業認證機構的考試資格。
擁有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 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 個。近年來,土木工程學科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得了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8項;獲國家批准發明專利17項。科研積極反哺教學,實現了教學、科研良性互動。土木工程專業現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個校級重點教學團隊,省級教學名師3 人、省級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 個。出版專著8部,教材87部。一部教材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一部教材為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
本專業培養掌握工程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等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以及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與組合結構設計、結構抗震及防災減災設計等專業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在一、二年級完成公共基礎課和部分學科基礎課的學習後,可根據本人情況轉入建築工程方向或巖土與地下工程方向學習,具備從事土木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檢測、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夠在房屋建築、巖土與地下工程等領域從事項目勘察、設計、施工、教育、研究、管理、投資、開發等相關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重點學科,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結構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工程力學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結構設計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西北惡劣環境條件下土木工程防災減災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西部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甘肅省土木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程序設計、土木工程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地質學、土力學、水力學、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築學、工程測量、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基礎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建築結構抗震設計、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土木工程施工、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地下建築施工、地下結構設計、工程經濟學、工程項目管理、工程軟體實訓、工程化學等。
Ø 土木工程(基地班)
本專業歷史悠久,始建於1939年,是蘭州工藝學校(蘭州理工大學前身)的開校專業之一,涵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的主要領域,集設計理論、工程材料、施工技術於一體。根據土木工程市場和國家建設的需要,本專業包括建築工程、巖土與地下工程兩個專業方向。在2012 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科位列全國第13名。土木工程學科是甘肅省重點學科、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在結構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工程力學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土木工程專業於2009 年教育部批准建設國家級特色專業, 2012 年土木工程專業「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2013年「西北惡劣環境下土木工程防災減災研究」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並於1999年、2004 年、2009 年、2014 年連續四次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專業評估(專業認證),是我校第一個符合華盛頓協議條款通過評估的工科專業和西北地區最早通過的專業,畢業生可提前參加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並獲得國際相關執業認證機構的考試資格。
擁有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 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 個。近年來,土木工程學科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得了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8項;獲國家批准發明專利17項。科研積極反哺教學,實現了教學、科研良性互動。土木工程專業現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個校級重點教學團隊,省級教學名師3 人、省級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 個。出版專著8部,教材87部。一部教材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一部教材為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
本專業基地班培養掌握工程力學、結構力學、結構動力學、彈性力學、水力學等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以及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與組合結構設計、結構抗震及防災減災設計等專業知識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優先享受本專業的優秀教學資源,接受英語強化課程以及本專業所有骨幹課程的重點培養,使得學生獲得寬泛、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素養,為本科階段結束之後的專業領域內的深造和拓展打下堅實基礎。採用分流淘汰的培養機制,實行「啟發式、實用性、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具備從事土木工程項目設計、檢測、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夠在房屋建築工程等領域從事研究、設計、施工、項目勘察、教育、管理、投資、開發等相關工作,著力為國內外名校的更高層次教育和國家的基本建設輸送優秀畢業生。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重點學科,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結構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工程力學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結構設計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西北惡劣環境條件下土木工程防災減災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西部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甘肅省土木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程序設計、土木工程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結構動力學、彈性力學、工程化學、工程地質學、土力學、水力學、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築學、工程測量、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組合結構設計原理、基礎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砌體結構、建築結構抗震、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建設法規、工程經濟學、工程項目管理、工程軟體實訓等。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採取滾動淘汰機制管理。
Ø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本專業培養掌握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與橋涵水文、道路建築材料和市政工程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掌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領域內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當的人文社會科學、法律法規、經濟管理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並了解國內外最新專業理論與技術發展動態,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在一、二年級完成公共基礎課和部分學科基礎課的學習後,可根據本人情況轉入道路工程方向或橋梁工程方向學習,本專業學生畢業後既可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也可從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建造、監理、諮詢、管理(檢測、評價、維護)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工作,主要就業於公路、民航、鐵道、運輸、市政、建築等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也可從事本專業科研和教學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橋梁與隧道工程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在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程序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水力學、橋涵水文、土力學、道路建築材料、工程測量、結構設計原理、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交通工程、橋梁工程、墩臺基礎、隧道工程、路橋施工組織、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結構、橋梁結構抗震設計、高速公路與立交工程、工程建設法規、工程軟體實訓等。
Ø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從事建築環境控制與能源供給系統以及建築設施智能化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安裝、設備調試、運行管理、設備研發、產品營銷等工作所需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和實踐與創新能力,能在設計研究院、工程公司、設備製造企業、管理部門等從事設計、研發、生產、施工、管理等崗位工作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在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主要課程:流體力學、熱工學、建築環境學、熱質交換理論與設備、流體輸配管網、電工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自動控制原理、建築環境測試技術、通風工程、供熱工程、空調工程、製冷工程、建築設備自動化、燃氣供應工程、鍋爐與鍋爐房設備、建築設備工程施工安裝技術等。
Ø 工程管理
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備土木工程技術知識及與國內、國際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組成的系統的、開放性的知識結構,接受工程師基本訓練,同時具備較強的專業綜合素質與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具備健康的個性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在國內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領域進行工程決策和從事全過程工程管理與相關專業管理的高素質、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從事工程項目投資決策、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及諮詢、工程項目管理及諮詢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及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在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學,應用統計學,運籌學,會計學,工程經濟,行為組織學,市場學,計算機應用,經濟法,工程力學,工程項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估價,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設法規,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工程結構等。
Ø 工程造價
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備由土木工程及相關工程技術知識及與國內、國際工程造價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組成的系統的、開放性的知識結構,接受工程師基本訓練,同時具備較強的專業綜合素質與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具備健康的個性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在國內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領域從事工程全過程和全面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從事工程項目投資決策、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及諮詢、工程造價(管理)及諮詢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土木建造與管理及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在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學,應用統計學,運籌學,會計學,工程經濟,行為組織學,市場學,計算機應用,經濟法,工程力學,工程項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設備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設法規,工程造價管理,工程結構等。
Ø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是一門應用很廣泛的學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輸送、淨化及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有關的理論與技術為主要研究內容,與城市、城鎮建設事業、工業生產、環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學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給水排水工程有關的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專業基本訓練,使學生能在水的開採、加工、輸送、應用以及汙、廢水的收集、處理、再生回用或排放這一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循環中,從事水工程與科學以及水環境保護規劃、設計、技術諮詢、建設與管理、產品開發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市政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流體力學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在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主要課程:水分析化學、水處理生物學、工程力學、水力學、水文及水文地質學、土建工程基礎、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概論、水質工程學、給水排水泵與泵站、給水排水管網系統、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給水排水工程設備基礎、水工藝儀表與控制、水工程施工。
Ø 測繪工程
本專業培養掌握大地測量與導航定位、工程與工業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與地理信息工程、城市與工程建設測量設計及實施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測繪項目設計、技術開發、工程應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從事測繪工程實踐及技術創新的基本能力,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本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與工程建設、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交通、國土與房產、工業企業、海洋、建築、水利、電力、石油、冶金、國防、測繪、工程勘察、城市與企業信息管理等部門,從事測繪及相關信息工程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門、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土木工程監測與評估方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測繪學概論、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地圖學、大地測量學基礎、攝影測量學、遙感技術與應用、衛星定位技術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工程測量學、空間資料庫原理、測繪程序設計、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城市空間信息學、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工業測量等。
設計藝術學院
設計藝術學院設有建築學、城鄉規劃、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等6個本科專業,建築設計與工程、工業設計兩個學術型碩士點和藝術碩士(藝術設計領域)、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兩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學院現有教職工82人,專職教師7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7人,中級職稱教師4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0人。一級註冊建築師3人,註冊規劃師5人。專業教師畢業於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東南大學、江南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知名院校。蘭州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工業設計中心於2013年獲批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甘肅省工業設計行業技術中心。學院與寧波諾丁漢大學建立了聯合教學機制。
學院擁有獨立的教學樓、實驗室和辦公空間,教學設施完備。擁有數字設計與成型實驗室、建築物理實驗室、模型工作室、雕塑工作室、設計藝術工作室、數字媒體實驗室等實驗室,使用面積達1500餘平方米,資產總值達450餘萬元。設計藝術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圖書室有圖書2萬多冊,電子讀物1246種,外文期刊10種,中文期刊60種,學生專用設計教室3000餘平米,教學條件滿足教學需要。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完成或在研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橫向科研項目50多項,出版專著和教材20餘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授權20餘項,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專業競賽高等級獎項300餘項,學生考研率、就業率高。三十多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人才數千名,由於專業功底紮實,專業實踐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Ø 建築學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建築設計理論知識、空間塑造能力及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能夠到各建築設計機構、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建築設計、管理、教學、研究等工作,成為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以建築設計系列課程為核心,學習相關專業理論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程,並強化紮實的實踐技能教學環節,使學生具備建築師應有的基本素質和修養。本專業注重與地域文化的充分結合,注重職業教育、專業技能的訓練,注重培養學生富於人文關懷和科學研究的精神塑造,逐漸使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寬闊的社會視野和社會適應能力。
畢業生主要在建築設計院、城鄉規劃設計院、建築科學研究院、房地產開發、諮詢部門或高等院校的建築學專業、城鄉規劃專業,從事工程設計、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也可以進一步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政府城鄉建設、城鄉規划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相關管理工作。近年來,學生就業率高,社會及市場認同度好。
本專業為全日制五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學科擁有建築設計與工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系列課程、建築初步、建築設計原理系列課程、中國古代建築史、外國古代建築史、外國近現代建築史、建築結構、建築物理環境、城市規劃原理、建築構造、建築設備、美術、快速設計與表現、建築認識實習、古建測繪實習、工程認知實習、建築師業務實踐、創新課程等。
Ø 城鄉規劃
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城鄉規劃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能力,具有社會責任感、團隊精神、創新思維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尊重地方歷史文化,能夠在城鄉規劃和建築設計院所、城鄉規劃管理部門、研究機構從事城鄉規劃設計及相關的開發與管理、研究與教育工作,成為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以城市和鄉村的物質形態規劃為主線,並以「設計」和「理論」為核心課程,學習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理論課程,並參加若干實踐性教學環節,以此培養學生具有作為規劃師和規劃高級管理者應有的素質和修養。專業注重綜合素質教育和專業實踐能力訓練,注重培養學生富於人文關懷和科學精神,具有寬闊的社會視野和社會適應能力。
畢業生主要在城鄉規劃設計院、建築設計院、建築規劃科學研究院、房地產開發、諮詢部門或高等院校的城鄉規劃、建築學專業專業,從事城鄉規劃設計、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以及在政府城鄉建設、城鄉規划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相關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還可以進一步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近年來,學生就業率高,社會及市場認同度好。
本專業為全日制五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學科擁有建築設計與工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
主要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外國城市建設史、中國城市建設史、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生態學、城市地理學、城鄉基礎設施規劃、城市管理與法規、建築設計課程、人居環境規劃設計、城鎮總體規劃與村鎮規劃、城市詳細規劃設計、城市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城鄉認識實習、城市規劃快速設計、城鎮總體規劃與村鎮規劃調查實習、城市詳細規劃設計調查實習、歷史文化村鎮測繪與調研、規劃設計實習、規劃生產實習、創新課程等。
Ø 工業設計
本專業以工業設計創新意識教育為核心,以加強工程技術基礎和專業設計實踐技能的培養為重點,以「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原則,培養具有寬廣的文化視野、豐富的專業知識、創造性設計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成為具有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通過對學生工程基礎知識、綜合藝術素養和基礎設計技能的培養,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包括設計學、藝術學、機械工程等領域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創意設計的方法和解決產品開發實際設計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
伴隨著國家經濟產業的不斷升級,國家制定了以創新為核心的轉型發展目標,標誌著以創意為中心的工業設計專業有著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畢業生可到電子、電器、通訊、汽車、家具等生產企業、設計公司及相關部門和單位從事產品造型設計與開發、設計管理與策劃及藝術設計等工作,也可到相關學校和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近年來,學生就業率高,社會及市場認同度好。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學科具有工業設計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工業設計史論、藝術構成基礎、設計表現技法、工程製圖基礎、工業設計工程基礎、設計材料與成型工藝、機械製造基礎、人機工程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設計原理與方法、產品造型設計、結構創新設計、設計管理、設計心理學、產品開發設計、產品系統設計、創新課程等。
Ø 視覺傳達設計
本專業培養具有廣闊專業視野、創新開拓精神、創意實踐能力,適應於創新時代需求,具備視覺傳達設計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設計方法以及專業表達技能,具有現代數字媒體設計和傳統平面(印刷)媒體設計能力,能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求,從事視覺藝術設計、圖形創意設計、品牌形象設計、信息互動設計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本專業注重創意思維、設計方法及綜合實踐能力的教學,將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聯繫在一起,結合社會、企業的項目課題進行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富於人文關懷和科學精神,在本學科領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
畢業生主要在文化傳媒類企業、品牌諮詢與設計類企業、文化創意類企業、印刷包裝出版類企業、網絡影視類企業、展覽展示類企業、大中型企業的市場宣傳部門、大中專院校等教育機構從事數字多媒體設計、企業/品牌形象設計、展示設計、包裝裝潢設計、書籍裝幀設計、裝飾藝術等領域的設計、策劃、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以進一步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近年來,學生就業率高,社會及市場認同度好。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本學科擁有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核心課程:設計基礎、中外設計史、設計概論、形態構成、裝飾與圖案、圖形創意、計算機輔助設計、文字與標誌設計、版式設計、包裝裝潢設計、書籍裝幀設計、企業/品牌形象設計、廣告招貼設計、展示與陳設設計、數字多媒體設計、創新課程等。
Ø 環境設計
本專業培養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相關學科領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並具有創新設計實踐能力,能在教育機構從事環境設計及教學、研究工作,在環境設計機構從事公共建築室內設計、居住空間室內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並具備項目策劃與經營管理、教學與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本專業通過結合實踐課題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能在綜合把握環境的功能、空間、材料、結構、外觀、尺度、施工工藝和市場需求諸要素的基礎上對環境進行合理的改進型設計和創新型設計。
畢業生主要在各大設計院所、大中專院校、建築裝飾類企業、房地產公司和藝術展覽公司等單位,從事公共建築室內設計、居住空間室內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等方面的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以進一步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近年來,學生就業率高,社會及市場認同度好。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本學科擁有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形態構成、環境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二維、三維)、環境設計製圖、建築模型製作與工藝、中外建築史、室內空間設計、人機工程學、家具設計、展示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創新課程等。
Ø 產品設計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產品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及產品造型設計能力、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教學科研單位從事以產品創新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也能從事與產品創意設計相關的信息設計、環境設施設計和展示設計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本專業依託十多年的辦學經驗,突出設計、藝術、商學、工學的多學科融合,以構建設計思維能力、設計整合能力、設計實現能力為目的,形成了「學研結合、產學結合」的教學體系和學科交叉的學科特色。培養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教學和實踐教學為支撐,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項目教學與課程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行;以課程群為經線,課程環為緯線的課程網絡,以培養綜合性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伴隨著國家經濟產業的不斷升級,國家制定了以創新為核心的轉型發展目標,標誌著以創意為中心的產品設計專業有著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畢業生主要面向產品製造企業、文化事業單位、產品開發研究單位、專業設計公司從事以產品創新設計和產品造型設計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也能從事與產品創意設計相關的信息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環境設施設計或展示設計等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本學科擁有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設計素描、形態構成、設計表現、工業設計史論、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結構設計、產品造型設計、產品設計方法學、產品設計調查與策劃、人機工程設計、產品語義設計、產品創新設計、產品包裝裝潢設計、產品模型製作、生產實習、創新課程等。
理學院
蘭州理工大學理學院的前身為創建於1958年的基礎課教學部,1998年更名為基礎科學系,2002年成立理學院。學院現有數學、物理、力學等3個公共課教學部,應用數學系、應用物理系、工程力學系3個專業系,以及物理、力學、數學3個實驗中心,物理與力學實驗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有「工程力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運籌與控制研究所」、「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物理電子學研究所」和「功能與環境材料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學院現有數學、物理、力學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18個二級碩士點。「力學」學科為甘肅省重點學科。「應用微分方程」和「新型功能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入選學校「紅柳色學科提升計劃」,作為「十二五」學校重點支持的學科方向。有應用物理、工程力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三個本科專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學院已經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核心,年齡結構和專業成份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130人,其中專任教師117人。教授26人,副教授3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9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8人。教師中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人,甘肅省園丁獎3人,霍英東基金會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甘肅省教學名師1人,甘肅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甘肅省科技領軍人才2人,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6人,甘肅青年科技獎1人,隴原科技新秀1人,校級教學名師4人,學校紅柳傑出人才計劃入選4人。學校紅柳優秀青年培養計劃入選26人。
學院始終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發揚重視教學工作的優良傳統,堅持育人優先、質量優先的原則,穩步提高大眾化教育形勢下基礎課的教學質量,積極開展大眾化教育形勢下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實踐,注重因材施教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全校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提供帶頭與示範作用。
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十年來,學院累計招收碩士研究生400餘人,有30餘名學生先後考取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學院在應用物理專業、工程力學專業和信息與計算科學三個專業共招收本科生1000餘名,向社會輸送了700餘名畢業生。學院以精英式教育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先後有100餘名同學考取碩士研究生,其中考取「211」高校碩士研究生近100人,考研率始終穩定在14%左右。
Ø 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數學與軟體方向)
本專業是以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優化技術為研究對象的理科類專業,培養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接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解決信息技術和科學與工程計算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畢業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產業、經濟、金融等部門從事研究、教學、應用開發和管理工作,或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本專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在數學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數學模型與數學實驗、算法與數據結構、信息科學與C程序設計、數值計算A、最優化方法、計算智能、數據分析與統計軟體、並行計算、網站開發技術、Matlab軟體與程序設計。
Ø 應用物理學(微電子方向)
本專業培養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通過四年的學習和鍛鍊,使學生具有紮實的數理基礎、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掌握現代科學計算模擬方法、能熟練掌握微電子器件製造工藝,運用電路和計算仿真軟體進行電路優化設計及仿真。畢業生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理論功底,能在應用物理學科、材料科學、以及與電子技術應用相關的交叉學科領域從事研究、新技術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也可通過報考相關工學和物理學專業的研究生繼續深造。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在物理學一級學科(理學)、物理電子學學科(工學)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應用物理系畢業生可以通過推免或者研究生入學考試進入本專業的碩士點繼續深造。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普通物理課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學部分)及普通物理實驗(力學實驗、熱學實驗、電磁學實驗)、數學物理方法、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量子力學、近代物理實驗、固體物理、電路分析、數字與模擬電子技術、程序設計、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物理、光電子學、集成電路設計基礎、微電子製造工藝、功能材料等。
Ø 工程力學
本專業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使學生具備紮實的數學及力學知識、良好的外語水平並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畢業生能夠在機械工程、航空航天、材料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能源與動力等部門從事與力學問題相關的工程設計、實驗研究、軟體開發及技術管理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力學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數學物理方程、計算方法、C程序設計、大學物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高等工程力學、工程結構力學、彈性力學、計算力學、振動理論、板殼理論、複合材料力學、實驗力學、工程軟體應用等。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蘭州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3年10月,其前身為2000年成立的輕工食品工程系。13年來,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辦學層次為目的,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學院目前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和製藥工程3個本科專業,食品科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3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 生物工程和製藥工程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食品科學與工程」獲批甘肅省重點培育學科(甘教廳〔2012〕209號), 「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藏藥篩選評價及深加工實驗室」獲批甘肅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甘教技[2014]3號)。
學院現有教職工49人,其中專任教師37人,教授10人,24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在校學生921人,其中本科生787人,研究生134人。學院已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1500餘人,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歡迎,許多校友已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績。
Ø 食品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以紮實的科學理論、工程技術和實踐訓練為支撐,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質,具有外語及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系統掌握化學、生物學、微生物學、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工程技術等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以及知識面寬、多領域適應能力及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夠在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及與之相關的教育、研究、進出口、衛生監督、食品安全管理等部門,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銷售、檢驗檢疫、教育教學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食品科學學科具有工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工程製圖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化工原理、食品化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食品分析、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加工工藝學、發酵工藝學、食品安全學、食品質量管理、食品機械與設備、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食品工廠設計與環境保護等。
Ø 生物工程
本專業培養掌握生物工程原理、工藝技術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領域從事工藝設計、產品生產和管理及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生物工程、生物化工、發酵食品及生物醫藥等相關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產品營銷、檢驗檢疫、教育教學等工作或進入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繼續深造。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具有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在生物工程專業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化工原理、工程製圖基礎、機械設計基礎、生物工藝學、生物工業分析、生物工程設備、細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生物工廠工藝設計基礎、生物分離工程、生物製藥概論、專業產品設計、創新課程、開放實驗等。
Ø 製藥工程專業
本專業以紮實的科學理論、工程技術和特色的實踐訓練教學環節為支撐,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外語及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系統掌握包括生物學、化學、藥學、生物製藥工程、化學製藥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受到化學合成製藥技術、生物製藥技術與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在製藥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產品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等基本技能,具有國際視野、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發展後勁足、實踐和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夠在化學藥、植物藥、生物藥、農藥、精細化工、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化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新技術與新工藝開發、新產品設計、產品生產及技術管理、工程設計、市場營銷、質量檢驗、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學科具有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在製藥工程專業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化工原理、天然產物化學、藥物化學、藥物合成、藥劑學、藥理學及毒理學、製藥工藝學、製藥分離工程、製藥工程原理與設備、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
包括工程認知實習、化工原理課程設計、認識實習、有機化學實驗,無機及分析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藥物分析實驗、天然產物化學實驗、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實驗、天然產物化學實驗、製藥分離工程試驗、藥物合成實驗、藥劑學實驗、藥理學實驗、製藥工藝學實驗、製藥工廠課程設計、創新設計(實驗)、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等。
經濟管理學院
蘭州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辦於1979年,是學校非理工類學科中規模最大的學院。三十多年來,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全院共有教職工86人(專任教師6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70.97%;講師18人,佔專職教師總數的29.03 %;博士10人、碩士35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72.58%。設有7個本科專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1個省級教學實驗中心(經濟管理科學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重點學科(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8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產業決策與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物流管理、財務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學、會計學、企業管理學),3個專業碩士授權點(MBA、MPAcc、MIB),2個省級科研平臺(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研究中心、甘肅省工業經濟發展研究院),2個電子商務平臺(甘肅省高等學校中小企業電子商務重點實驗室,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培訓學院甘肅分院),4個研究所(經濟研究所、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所、財務與會計研究所)。
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為保障,努力將學院建成一個學科特色鮮明、教學質量過硬、科研水平領先、師資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高效,在甘肅省內有重要影響、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經濟管理學院,成為高級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基地,經濟管理學科的重點實驗基地,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的重要研究和諮詢中心。
Ø 工商管理
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工科技術基礎與管理、經濟、法律、金融及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通過管理學、經濟學、財會金融、企業管理的理論知識及基礎工科背景課程的學習,接受企業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尤其是工業企業管理知識的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畢業生主要面向工商企業、政府、事業單位從事經營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
本專業是甘肅省重點學科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具有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擁有MBA專業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企業戰略管理、生產運作管理、質量管理、物流管理、會計學、金融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設計與薪酬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數據組織與管理、電子商務,統計學、經濟法、組織行為學及大學物理基礎、工程力學、金屬工藝學、機械設計基礎等。
Ø 會計學(CPA方向/國際班)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金融、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通過會計、審計和工商管理、經濟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習,受到會計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畢業生主要面向工商業、金融業、政府、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實務、財務管理、技術經濟分析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是甘肅省特色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並在會計學二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擁有MBA和MPAcc專業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基礎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審計學、稅法與稅務會計、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高級會計學等。
Ø 財務管理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金融、理財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通過財務、金融管理方面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的學習,接受財務、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畢業生主要面向工商業、金融業管理領域從事財務、金融管理、技術經濟分析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並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擁有MBA和MPAcc專業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數據組織與管理、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學、市場營銷學、經濟法、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成本管理會計、金融學基礎、金融市場學、商業銀行經營學、投資學、稅務籌劃等。
Ø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與實務操作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具備較強的國際商務操作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涉外經濟部門、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業務及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並擁有MIB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管理、國際結算、外貿函電、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商務談判、國際商法、會計學、統計學等。
Ø 金融學
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熟悉金融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具有運用經濟學和金融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商業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等金融機構從事相關金融實務與專業管理工作,也可到大中型工商企業從事投融資管理和營運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並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金融工程與金融管理方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工程學、公司理財、財務報表分析、金融企業會計、商業銀行經營學、中央銀行學、保險學、投資學、國際金融管理、風險投資學、計量經濟學等。
Ø 市場營銷(高端裝備營銷管理方向)
本專業培養具備技術、經濟、管理、營銷等方面專業知識與應用能力的高級複合型人才。畢業生通過系統的經濟管理、市場營銷、機械製造基礎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習,接受工程技術、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方法與技巧的綜合訓練,不僅具有機械製造技術、裝備、工藝相關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而且具有市場分析、營銷策劃、營銷管理等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畢業生主要面向製造企業管理領域,從事高端裝備、機械產品、工程技術項目的市場分析、營銷策劃、營銷管理等方面工作。
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並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擁有MBA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市場營銷、消費者行為學、網絡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商務談判、電工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製造裝備設計等。
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本專業培養具有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通過經濟、管理、數量分析方法、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及信息系統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習,具有信息組織、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接受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畢業生主要面向政府、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並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市場營銷、運營管理、運籌學、統計學、信息管理學、業務流程再造(BPR)、資料庫管理原理、數據結構、信息組織與檢索、信息分析技術、管理信息系統(MIS)、企業資源計劃技術(ERP)、電子商務(EB)等。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始於1958年成立的甘肅工業大學外語教研室,1998年成立外國語系,2003年更名為外國語學院。1985年招收第一屆科技英語專科學生,1995年開始招收英語專業本科學生,2000年開始招收日語專業本科學生,2006年獲批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6年開始招收俄語專業本科生。學院現下設英語系、日語系、俄語系、大學外語教學一部、二部、語言實驗中心、翻譯研究所、外國語言研究所、外語培訓中心等機構。開設英、日、俄、法四個語種的外語教學。
學院現有教職工127人,專職教師11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1人,講師76人,此外還長期聘請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烏克蘭等國的外籍教師13人左右。學院教師來自全國各地知名大學,學緣結構合理,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89人,。
學院一直致力於培養有工科背景的特色應用型外語人才。學院現有本科生500餘人,研究生50人左右。學生在校期間有機會赴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交換學習,以提升語言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近年來學院學生就業率和考研率也逐年上升。學院培養的畢業生活躍於國內外教育、科技和外貿等不同的領域,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Ø 英語
本專業依託我校工科背景,旨在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廣博的科學文化及經貿知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專門人才,能夠在外事、外貿、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在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學生可以學習輔修專業或雙學位課程。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高級英語、英語口語、英語聽力、基礎英語寫作、高級英語寫作、英語翻譯理論基礎、英語國家概況、語言學、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英漢語言對比、英語影視欣賞與表演、英語演講與辯論、科技英語閱讀、科技英語翻譯、商務英語、商務談判、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課程等。
Ø 日語
本專業依託我校工科背景,旨在培養具有紮實的日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基本技能、熟練的日語語言應用能力及IT知識、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廣泛的科技貿易知識,日語語言+專業方向、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科畢業生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綜合日語、高級日語、日語口語、日語聽力、日語寫作、日語翻譯、日本文學選讀、日語聽說實踐、日語口譯實踐、科技日語閱讀與翻譯、日本概況、經貿日語、日本報刊選讀、第二外語等。
Ø 俄語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俄語語言基礎知識、熟練的語言基本技能、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及工科背景,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德才兼備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專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基礎俄語、高級俄語、俄語閱讀、俄語實踐語法、俄語視聽說、俄語口語、俄語寫作、俄語詞彙學、俄語修辭學、俄羅斯文學、俄羅斯文學選讀、俄語報刊選讀、翻譯理論與實踐、商務俄語、經貿俄語、科技俄語閱讀、科技俄語翻譯、俄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等。
法學院
蘭州理工大學法學教育肇始於上世紀70年代。1998年,經濟法本科專業(後統一為法學本科專業)開始招生;2013年,智慧財產權本科專業開始招生。法學院現有教職工26人,其中專任教師20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7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達95%;13人擁有律師執業資格或法律職業資格,有法律實踐經驗的教師達到80%。學院設有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基地「甘肅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甘肅省教育廳重點建設的「甘肅高校精準扶貧智庫」,擁有「甘肅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和「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審判與科學研究基地」。近年來,學院參與並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餘項;獲得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項,省級和廳局級科研獎勵20餘項。
學院現有法學、智慧財產權兩個本科專業,累積培養法學專業本科生1200餘名,在他們中間,許多人已成為所在單位業務骨幹,湧現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吳洪淇等一批知名校友。學院現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主要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德才兼備,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立法、司法、執法、法律服務、法律監督以及生態建設、創新驅動和社會治理需要的高層次、實務型法律專業人才。學院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重視教學和教學基層組織、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建院伊始,學院就明確了「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確定了「教學穩基礎、科研上層次」的理念和「本科生導師全覆蓋、實行精英教育」的模式。2015年,法學院代表隊在全省高校法律辯論賽中獲得第2名,在全省高校模擬法庭大賽中獲得第4名;同年,法學院的本科就業率達到93.85%;2015年、2016年,法學院的考研上線率和四、六級通過率均達到全校第一。
Ø 法學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具備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能夠運用法學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擁有良好的法律職業素質和較強的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基礎理論實、實踐能力強,視野開闊,能在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律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等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法律人才。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專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在法律碩士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民法、智慧財產權法、商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刑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資源法、中國法制史、法律診所、模擬審判。
Ø 智慧財產權
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知識,掌握系統的智慧財產權理論,熟練智慧財產權保護、管理、運用實務,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在智慧財產權事務中心、司法機構、政府部門、企業、科研機構獨立從事智慧財產權事務,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本專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在法律碩士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課程:智慧財產權原理、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智慧財產權戰略與管理、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智慧財產權英語、專利代理與實務、智慧財產權模擬審判、法理學、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原理、高等數學、計算機技術基礎、大學物理、生物工程概論、工程製圖基礎、機械設計基礎。
文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文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合署辦公,一體建置。為蘭州理工大學最為年輕最富朝氣的學院。下設中國語言文學系、人文通識教學部、漢語國際教育中心、普通話測試中心等機構,形成了理工背景、跨文化交際、個性化教育的良好氛圍。現已建成一支專業、職稱、學緣、年齡結構均為合理的教師隊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60%,分別畢業於清華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揚州大學等知名大學。現有來自34個國家的留學生學習漢語,有多名將赴英、美留學的中國學生進行雙語學習。
Ø 漢語言文學
本專業依託理工科專業背景,旨在培養具有紮實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知識和熟練的語言應用能力,廣泛了解科技文明,熟悉行業文化,能夠勝任管理、宣傳、企劃、文案等工作,並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複合型高級人才。
本專業標準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可選修輔修雙學位課程。
主要課程:漢語簡史、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基礎寫作學、創意寫作、文藝理論、美學、自然科學概論、邏輯與思維訓練、工程素質認知導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