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我們這一生花了大量時間期待自己可以成為最優秀的那一位,能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其實是「勝人」的體現之一。在人人爭先的年代,似乎很少有人懂得「自勝」才是真強大。而文學巨匠史鐵生的一生,是人於「自勝」上的生動體現。
或許正是因為他在自我修養上的「專注」,苦難反而成了他的「朋友」,成就了他的強大。
史鐵生,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巨匠,他的《我與地壇》感動了無數人,書中,史鐵生以地壇為載體,讓我們看到一個幾近絕望的人是如何探求希望的。要說清楚史鐵生的絕望與希望,得從他殘疾的雙腿說起。那麼史鐵生的雙腿是如何殘疾的呢?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1、最美的年華遭遇「絕望災禍」--文學巨匠史鐵生的養成之初
泛著香氣的靈魂,總是經歷過我難以想像的「苦難」。
史鐵生的靈魂有多「誘人」,從他的文學作品,我們就能體會到。
但是這也意味著,他有非同尋常的經歷。
1969年,史鐵生已經是健壯小夥,他到陝西延川插隊落戶。
插隊的日子忙碌而充實,辛苦是辛苦點,但是也稱不上苦難。可是史鐵生自己也沒想到,正是一年,他因為淋雨後的一次發燒,落下了終身殘疾。
那一年他18歲。
和往常一樣,他出門放牛,天氣雖不好,但是他卻並不在意。年紀輕輕的小夥子,即便是淋場雨,也不會出什麼問題。那一天,他遭遇的雨比往常要「大」要「冷」,是暴雨和冰雹,之後史鐵生便發燒了。
高燒退了以後,史鐵生的腰便開始時不時酸痛。
這一疼,就疼了近3年。
21歲的時候,史鐵生已經不止是腰疼了,連腿都開始疼起來,並且疼得不得不住院。
21歲生日,他因腿疼住院,之後便再也沒有站起來過。他殘疾了,18歲淋的那場雨埋下了病根。
從18歲到21歲,無論是小夥子還是小姑娘,都是青春正好的年紀,史鐵生卻在這樣好的年紀,失去了行走能力。意氣風發的少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絕望,難以想像史鐵生年輕的靈魂是如何消化這傷痛的。
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正是史鐵生在年華最美的時候遭遇了這場災禍,才促使他展現出超出同齡人的「成熟」與「豁達」。
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在最該一鳴驚人與人相爭的年紀,卻懂得了人過中年或許才能懂得那麼一兩分的「自勝」與「豁達」。
2、史鐵生:命運從來可以摧殘一切光鮮皮囊,卻殺不死堅強靈魂
年紀輕輕的史鐵生也曾低迷過,他也曾經暴怒地面對世界,和他周圍關心他的人。
每當朋友告訴他「生活很美好」,期待他樂觀的時候,史鐵生便恨自己不能走路的腳。
在史鐵生看來,對於可以走路、身體健康的人來說,生活才是美好的,對於史鐵生來說,病在身上,自己不能再站起來,甚至連磨蹭著前進都是困難,這是常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朋友的安慰,於史鐵生看來頗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不講道理」。
人曾經有多痛苦,釋然時,便有多平和。
1980年,史鐵生29歲,那一年無法行走的他又得了腎病。
這一次,他不像剛剛殘疾時那樣低迷,即便自己連排尿都要插管,身上時常有股尿味,但他依舊坦誠擁抱世界。
他執筆寫道:命運從來可以摧殘一切光鮮皮囊,卻殺不死堅強靈魂。
而他不是以皮囊而活,他是在用靈魂「呼吸」。
這是史鐵生「自勝」的姿態。
3、活在靈魂的人,勇於自勝
《道德經》裡有這麼一句話,顏小二不止和大家分享過一次,十分經典,值得多提: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初看這句話,這是道家老子在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於外在的攀比、爭鬥,勝過他人不是高明,不是智慧,而是蠻力,是動物性的蠻力。真正的強者,在於「自勝」。再讀這句話,顏小二似乎又通透了些,覺著老子實則是告訴我們何謂活著的真正姿態:
人活的是靈魂,不是皮囊。
活在皮囊的人,與人相爭,活在靈魂的人,勇於自勝。
在顏小二的心裡,普通人大多活於皮囊,高明些的,偶爾活在皮囊,少有活在世俗。通透些的,時常「活在靈魂」。
史鐵生呢?顏小二覺得,他「活在靈魂」,但他又生於世俗,他的苦難還多於世俗,這最終也成就他脫俗於世俗時,又能接地氣地描繪出因苦難而完整的「世俗」。
苦難醉了他,他卻是清醒的釀酒人。
史鐵生是文學巨匠,他坎坷的人生經歷,以及他擁抱苦難時的掙扎,在他的作品中表露無疑。
誰的人生沒有經歷過苦難呢?所以史鐵生的掙扎,我們也會有,我們總能從他的文字中找到情感的共鳴,又能從他的豁達中,獲得自我救贖。
我想,史鐵生之所以如此吸引我們,原因更多在於他「自勝」的姿態,他告訴我們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於此我們也能用豁達的心境,像於風華正茂時不幸癱瘓的史鐵生一樣,在人人相爭的「好鬥年紀」,懂得沉下心來「自勝」,繼而成就自己,幫人幫己。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轉載、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