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靈魂的重量

2021-02-22 人民文學出版社

靈魂不死,是一個既沒有被證實,也沒有被證偽的猜想。而且,這猜想只可能被證實,不大可能被證偽。怎樣證偽呢?除非靈魂從另一個世界裡跳出來告密。

可是,卻有一種強大的意志信誓旦旦地宣布:死即是絕對的寂滅,並無靈魂的繼續,死了就什麼都沒了,唯此才是科學,相反的期待全屬愚昧,是迷信。相信科學的人竟很少對此存疑,真是咄咄怪事。未被證偽而信其偽,與未被證實而信其實,到底怎麼不一樣?倘前者是科學,後者怎麼就一定愚昧?莫非不能證明其有,便已經是證明其無了?這就更加奇怪,豈不等於是說一切猜想都是愚昧嗎?可是,哪一樣科學不是由猜想作為引導?

局面似乎不好收拾。首先,人出生了,便遲早要死,遲早會對死後的境況持一種態度。其次,死後無非那兩種可能,並無第三類機會。最後,那兩種可能無論你相信哪一種,都一樣不好意思請科學來撐腰。

既然人死後,靈魂的有與無同樣都拿不到證據(真是一件公平的事啊),又為什麼會有涇渭分明的兩種信奉,一種寧可信其有,另一種偏要宣布其無呢?依我想,關鍵在於接下來互不相同的推演。

信其有者的推演是:於是會有地獄,會有天堂,會有末日審判,總之善惡終歸要有個結論。這大約就是有神論。不過,有神論對神的態度並不都一致,這是另外的話。

宣布其無者的推演是:當然就沒有什麼因果報應,沒有地獄,沒有天堂,也沒有末日審判。此屬無神論。但無神論也有著對神的描畫,否則怎麼斷定其無呢?且其描畫基本一致,即那是一種誰也沒見過、也不可能見過,然而卻束縛人,甚至威脅著人類自由的東西。「不,那根本是沒有的!」

這其實就有點兒問題了:根本沒有的東西如何威脅人?根本沒有,何至於這麼著急上火地說它沒有?顯然是有點兒什麼,不一定有形,但確乎在影響我們。並非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存在,你能撞見誰的夢嗎?或者摸一摸誰的幻想?神,在被猜想之時誕生,在被描畫的時候存在,在兩種相反的信奉中同樣施展其影響。

信其有者,為人的行為找到了終極評判乃至獎懲的可能,因而為人性找到了法律之外的監督。比如說警察照看不到的地方,惡念也有管束。當然,弄不好也會為專制者提供方便,強徒也會祭起神明。

信其無者則為人的為所欲為鋪開坦途,看上去像是渴盼已久的自由終於降臨,但種種惡念也隨之解放,有恃無恐。但這也並不就能預防專制,亂世英雄大權獨握,神俗都踩在腳下。

說白了,作惡者更傾向於靈魂的無。死即是一切的結束,惡行便告輕鬆。於此他們倒似乎勇敢,寧可承擔起死後的虛無,但其實這裡面掩藏著潛逃的顫慄,即對其所作所為不敢負責。這很像是矇騙了裁判的犯規者,事後會寬慰有加地告訴你:比賽已經結束,錄像並不算數。

人死後靈魂依然存在,是人類高貴的猜想,就像藝術,在科學無言以對的時候,在神秘難以洞穿的方向,以及在法律照顧不周的地方,為自己填寫下美的志願,為自己提出善的要求,為自己許下誠的諾言。

但是惡行出現了。惡行警覺地發現,若讓那高貴的猜想包圍,形勢明顯不妙。幸虧靈魂不死難於證實,這不是個好消息嗎?惡行於是看中「證實」二字,慌不擇路地拉扯上科學——什麼好意思不好意思的——向那高貴的猜想發難。但是匆忙中它聽差了,靈魂不死的難於證實並不見得對它是個好消息,那只是說,科學在這個問題上持棄權態度。科學明白:靈魂的問題從來就在信仰的領域,「證實」與「證偽」都是外行話。

推薦閱讀


《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是史鐵生四年來的第一部新作。他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和控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健康的心態、成功的途徑和價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紐帶……共分六部分,243則,字字珠璣,充滿著智慧和安詳。殘疾與愛情,這兩種消息,在史鐵生的命運裡特別地得到強調。對於此一生性愚頑的人,我說過,這樣強調是恰當的。我只是沒想到,史鐵生在40歲以後也慢慢看懂了這件事。

上期的幸運讀者是ID為文貝的朋友

人文社微信贈書活動開始啦!小編將從每期關注人民文學出版社公眾平臺的讀者朋友,以及轉發人文社微信至朋友圈並截圖回復的讀者朋友中抽取一位幸運讀者,贈送人文社精美圖書一本。每期都有驚喜哦,各位小夥伴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相關焦點

  • 21歲癱瘓29歲腎病|文學巨匠史鐵生:用靈魂認真活的人,勇於自勝
    要說清楚史鐵生的絕望與希望,得從他殘疾的雙腿說起。那麼史鐵生的雙腿是如何殘疾的呢?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1、最美的年華遭遇「絕望災禍」--文學巨匠史鐵生的養成之初 泛著香氣的靈魂,總是經歷過我難以想像的「苦難」。 史鐵生的靈魂有多「誘人」,從他的文學作品,我們就能體會到。
  • 史鐵生這樣談生死觀
    我們說史鐵生的寫作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在於他貢獻的是生命哲學,是超越了功利的哲學。我們長期缺乏的就是生命哲學,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是史鐵生先生填補了這項空白。史鐵生緊緊扣住生命本身這個哲學命題,深入探討的是肉身與精神、精神與靈魂、生與死、神與夢,還有善與惡、愛與性、遮蔽與敞開、幸福與痛苦等等。史鐵生認為,不能把人的精神和靈魂混為一談,這兩者是有區別的,靈魂在精神之上。
  • 史鐵生: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史鐵生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正是我想像的樣子。」1989年,史鐵生和陳希米於結婚了。那一年,史鐵生38歲,陳希米28歲。從此,陳希米就成了他的雙腿,代替他去尋找世界的美好。他們是極其相愛的兩個人,性情相契,不僅生活上相依相偎,更是靈魂上的知己。他經常給她讀詩寫詩,她則推著他一起去看電影。看似普通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也是莫大的幸福。「你來了黑夜才聽懂期待,你來了白晝才看破樊籬。」
  • 靈魂真的存在?科學家測出靈魂重量
    物理學研究學者終於給出答案,人類的靈魂重量在18-25克之間。換言之,每個人的靈魂的重量並不是相同的,就像人的體重一樣,有的很重,有的很輕,並不是一個具體的重量代表了所有人靈魂的重量。世界上研究人類的靈魂的物理學家並不多,較著名的有哈佛大學知名物理學家、量子物理學家美女教授麗莎·藍道爾。
  • 史鐵生《務虛筆記》最難懂的幾句話,你以為思考的只是人生意義嗎
    史鐵生自21歲雙腿癱瘓後,命運似乎並沒有對他變得公平起來——47歲時他又被確診患上了尿毒症,靠每周三次的透析維繫生命。史鐵生的文學創作與他的殘疾以及疾病有莫大的關係。他曾開玩笑說,自己的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他的散文《我與地壇》以及隨筆《病隙碎筆》就與他的這種人生經歷有關。
  • 測你靈魂的重量
    我們常聽到「靈魂的重量是21克」的說法,然而,
  • 【大小五明】靈魂的重量
    --龍猛菩薩靈魂是否存在就像鬼是否存在一樣,爭論的人一大堆,但是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而科學家們也試圖通過各種實驗來得出靈魂是否存在、靈魂的重量是多少。比較有說服力的實驗有三個。位18歲至30歲的人進行靈魂稱重實驗,他們對深度睡眠時的重量和(用音樂逐步喚醒)清醒後的重量進行精確測量,結論是:靈魂的重量在18克至25克之間。
  • 科學驚人的發現:靈魂的重量
    他們認為,如果附著於人體的靈魂素粒子是物質,那麼它就應該有一定的重量,當人死亡的同時,靈魂就會離開肉體,所以人在未死前的體重和死後的體重應該有所改變,這個改變的數字可能就是靈魂的重量。1996年秋天,這群靈魂學權威測試了一百位死者的體重變化,得到以下結論:  當人類死亡的時候,水分和瓦斯會從人類的肉體釋放出來,將這些因素扣除重量後重新計算人體死前與死後的重量,赫然發現前後相差三十五公克,而且沒有胖瘦之分。因此他們認為,這些實驗證實靈魂是附著於身體上,屬於一種物質既然是物質就會有一定的重量,他們相信靈魂的重量應該就是三十五公克。
  • 靈魂的重量:21克
    題目是「關於靈魂是物質的假說並用實驗證明靈魂物質的存在」。死亡的瞬間輕了部分就是因為死亡丟失的部分,作者稱之為靈魂的重量。 作者一共測量了6個人,4個結核病人,1名糖尿病昏迷的病人,另一個不明原因。21克的說法來自第一個病人,這是一個患結核病的垂死的男人,麥大夫選擇這個病人的理由是,這個人死的時候基本上不動,因為這樣才能保持秤的平衡,以便於準確測量。
  • 我的朋友史鐵生
    >史鐵生寫過一篇小說叫《命若琴弦》。2010年12月31日,史鐵生去世,那個夜晚,被朋友們沉痛地命名為「弦斷之夜」。 ,在史鐵生七年祭日到來時,她寫下了這篇回憶舊友的文章。因為無論人與人之間身體是否不便,我們靈魂的分量是一樣的,而愛情是心靈的深度訴求和靈魂的生死相依。後來鐵生找到了心儀的對象,還搬離了雍和宮大街。有天他打電話叫我過去一趟,我和雜誌的副主編一起前往。那是我第一次去他的新家,陽光明亮地灑滿在每個角落。當時他的家裡,還有一位客人是金髮碧眼的外國女子,叫柯麗絲,是一位研究中國文學也研究鐵生作品的澳大利亞學者。
  • 史鐵生談死亡:生死是種誰也逃不過的困境
    史鐵生:生死是種誰也逃不過的困境作家史鐵生憑藉《我與地壇》走進人們視野的史鐵生,在1972年雙腿癱瘓,對於他來說,生命的意義更加特別,在他的作品《務虛筆記》和《病隙碎筆》中,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展現了他自己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了意義,這些或許都是他過往經歷留給他的精神財富。
  • 靈魂的重量是21克嗎?
    圖/文 糖老妖分享歌曲:靈魂的重量 by 阿密特試聽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有一種說法,人死去的瞬間,體重會減輕21克,因為靈魂離開了身體,所以這21克就是靈魂的重量。張惠妹曾經用自己原住民的名字「阿密特」發表過一張同名專輯,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歌就是這首《靈魂的重量》。這首歌寫了一個人嘗試自我了斷時候的心理活動--原來選擇告別才是剛剛開始的疼痛,並不像別人說的那樣,是「睡著了」。這也不像詩人形容的那樣浪漫,「只不過消失了靈魂的幾公克「。
  • 靈魂的重量真的是21克嗎?
    「思考」這樣的行為產生於我們的大腦,也即「靈魂」!「靈魂」究竟是什麼?通俗上來講,主宰著我們思緒的這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被人們叫做「靈魂」,就像計算機的軟體一樣,是非常虛幻但是又實際存在的東西!「靈魂」存在於哪裡?
  • 靈魂的重量:第一個證明靈魂真實存在的科學實驗
    二、靈魂的重量人死的前後剎那間,體重減輕三十五公克,而且沒有胖瘦之分,這些實驗證實靈魂是附於身體上,他們相信,靈魂的重量應該就是三十五克。他們認為,如果附著於人體的"靈魂素粒子"是物質,那麼它就應該有一定的重量,當人死亡的同時,靈魂就會離開人的肉體,所以人在未死前的體重和死後的體重,應該有所改變,這個改變的數字可能就是靈魂的重量。
  • 靈魂也有重量?帶你了解靈魂重量實驗的秘密
    從古到今不管是帝王還是平民,都希望自己所謂的「靈魂」可以有一個好的歸宿,畢竟我們都希望人死之後依舊存在著意識,但是大部分對靈魂認知都是毫無根據的,因為幾乎沒有人願意用科學的實驗方式告訴我們真相。  人死後意識是否可以長久存在,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永生。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人命如草,每天都有人被送上斷頭臺,法國當時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也不幸被判處了死刑。
  • 靈魂的重量21克,是怎麼測出來的?
    既然有人相信靈魂是存在的,那麼就一定有人好奇:靈魂的重量是多少?靈魂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不可能測量到的,但靈魂學家們卻腦洞大開想到一種簡單的方法,把人活著時候的重量稱重,減去死後靈魂脫離肉體的重量,那不就是靈魂的重量嗎?於是,真的有人開始做實驗。
  • 21g—人的靈魂的重量,這些傳說從何而來?虛幻卻有重量
    在人們眼中,靈魂不過就是一種精神體,它是我們的想像,是一種很玄乎的東西,說這種東西存在,但確實虛幻的,那麼它哪裡來的重量,又怎麼會明確地知道它只有21g。當然這個實驗不是那麼好做,怎麼才能測量人體的靈魂,在人即將去世前最短的時間內稱出人體的重量,與在人體剛剛去世,再一次測試人體的重量,這樣多次的測量,才能精準的得到人體的靈魂重量,能將時間把握得非常準時,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還要考慮尊重死者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影響。在一切影響因素達到極小時的多次實驗才會有可靠性與實際性。
  • 人走後真的有靈魂嗎?如果有的話靈魂的重量是多少?
    不管是在科學知識匱乏的古代,還是科學技術發達的現代,關於「靈魂」這個話題總是異常吸引人,因為人類對這種未知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那麼到底人是不是真的有靈魂呢?如果有的話,那靈魂到底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物質還是只是一個虛幻的現象呢?此外靈魂有沒有重量呢?
  • 有趣的實驗:靈魂的重量真的是21克嗎?靈魂素粒子到底是什麼
    人在睡眠之中,人類的靈魂亦即超弦會遊走在空間中,但仍有部分連結在人體,人在被喚醒的一剎那,靈魂也就是遊走在空間中的大部分超弦就好比彈簧一樣,反彈回留存在人體部分的另一端超弦。因此,深睡中的人體重量十分接近完全沒有靈魂時人的重量,清醒時的人體重量則是具有靈魂的人的重量,1987年,一張疑似靈魂出殼的照片在科學界引起一陣騷動與熱烈討論。
  • 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嗎?科學實驗證明:靈魂是有重量的!
    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嗎?科學實驗證明:靈魂是有重量的!長生不老一直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從古到今不管是帝王還是平民,都寧願相信人死之後存在著靈魂,畢竟我們都希望人死之後依舊存在著意識,但是大部分對靈魂認知都是毫無根據的,幾乎沒有人願意用科學的實驗方式告訴我們真相。其實人死後肉體腐朽與否,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意識是否可以長久存在,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