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男生,他們潛意識裡逃避女生,對她們持無法信賴的態度。
心理學中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恐女症」,是一種由原生家庭造就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那些從認知上逃避女性,從情感上疏遠女性,無差別的不信任女性的人,意味著他們在逃避母親。追溯到童年時期,他們和母親的關係始終處在一種緊張之中。長期與母親的摩擦,使得男生在情感上無法信任母親,長大後的男生也無法信任身邊的女性。
這些無比「盡責」的母親,都有什麼特徵?
1、強勢
這種母親個性要強,在家庭之中處於絕對的強勢一面。這種家庭中,父親沒有太多的參與感,哪怕偶爾的參與,也會被母親訓斥為「笨手笨腳」。母親將教育大任攬在自己身上,以野蠻粗魯的態度對待孩子,並且經常訓斥甚至懲處孩子。深感壓力的孩子們就會極力的逃避她們,用盡各種方式來表達不滿。母親機械化的教育模式,沒有絲毫情感交流,導致孩子感受不到愛,對女性產生迴避。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對於父親的失望,另一方面是對於母親身份的不認可。前者而言,由於母親在婚姻中得不到幸福,所以將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後者而言,母親在成為母親之前似乎並沒有熱切的意願成為母親,更像是完成一件交辦的任務。這樣的母親會產生叛逆心理,變本加厲形式母親的責任,本質上是一種強迫症行為。
2、控制欲過剩
令男孩對女性產生迴避心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母親過剩的控制欲。幾點吃飯、幾點睡覺、看多長時間電視,從來沒有固定的規則,而是全憑母親一個人的臨時想法。筷子應該放在什麼位置,應該用什麼樣姿勢掃地,鍋碗瓢盆應該放在什麼位置,應該用什麼姿勢寫字,凡此種種都是母親臨時的念頭決定。長此以往,男孩對母親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甚至形成了對所有女性不信任的扭曲心理。
人們常說,母親就是未來妻子的投射,只不過投射的是一個反向鏡面。男生在母親身上得不到的東西,總是希望能夠從妻子身上得到補償。所以那些對母親越是反感的男生,越是渴望無比優秀、無比完美的女生。可是現實中並沒有無比完美的女生,所以男生對所有女生產生逃避心理。導致他們無法信任女性,害怕遇到一位像母親一樣的女性。
如何消除母親對男生的影響?
1、打破固有行為、認知模式
人們在童年時期形成的行為、認知模式,直接影響到成年之後的表現,在心理學中被稱之為「移情」。也就是說,長大後人們的工作、生活,幾乎只不過是過去經歷的重現罷了。想要讓自己擺脫恐女症,消除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就應該打破固有的行為、認知模式。你需要追溯自己的童年,從客觀上來觀察自己的行為、認知模式。那種帶有叛逆的、缺乏安全感的、無法信任別人的、渴望得到愛的、敏感脆弱的、孤立無援的模式,其實這些年來一直都沒有改變。
根據從自己童年經歷獲得的信息,你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變。你要更加信任身邊的異性,因為你遇到的任何人都是完全陌生的,你不可以以過去的經驗來對其進行評價。你認識的每個人都不曾出現在以往的生命中,你需要以全新的行為和認知模式對待她。從客觀上對一個人展開評價,將大大降低母親對你產生的影響。
2、試著理解母親的行為
你對於母親有多理解,就會多麼容易走向成熟。母親的婚姻幸福與否,對你而言都是無可改變的。母親把全部希望都寄託給你,很顯然對你的父親是不滿意的,對自己的婚姻也是不滿意的。但是你不可能勸他們分開,這不是你應該做的。母親對你的一切教育方式,都是以她的認知為基礎的,因為沒有任何一本書專門講如何成為父母,哪怕有母親也不一定能懂。基於她的認知程度,對你的教育難免會犯錯,這一點需要理解。
母親以她力所能及的方式愛著你,而你卻不太需要這些力所能及的方式,反而渴望得到母親力所不能及的方式,很顯然是為難你的母親。既然你長大了,過去的事情就不要計較了。儘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儘可能照顧自己。讓自己開朗一點,多接觸一些異性,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想法,你對女性的認知就會得到改善。
總而言之,男生對女生的基本態度來自於對母親的基本態度。男生對母親的不滿,會投射到逃避所有女性這一行為上。作為成熟的男生,應該儘可能避免產生這樣的心理,以更加成熟的方式處理問題。
作者:九霄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