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在大城市生活久了,一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多,上下班的時間段就不用多說了,走到哪裡都是人山人海,就算是非尖峰時段,想要在地鐵裡找到一個座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世界範圍內,人口的分布是極度不均衡的,人口的增長速度也是大相逕庭,但從總體上來講,世界人口一直處於增加的趨勢之中,地球人是越來越多了。奮鬥在大城市的人,最能親身感受到人多所帶來的問題,包括從環境到經濟等各個方面,難以一言而盡。人多是個問題,人少同樣也是個問題,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正是由於人口太少、增長緩慢,甚至是處於負增長之中,所以導致發展乏力。人多了不行,人少了也不行,看來還得要在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根據2020年3月份的數據顯示,現在世界人口已經達到了7585204179人,正在向76億衝刺,顯然從世界範圍內來看,人口是處於不斷增加之中的。
世界人口一直在不斷增加,而不管是已有的人,還是新增的人,都是要生活在地球上的,這也就是說世界人口的增長是存在著一個上限的,因為地球的承載力是存在上限的,畢竟地球不是一個無限空間,那麼地球的承載力上限在哪裡呢?最多能夠容納多少人呢?
地球的承載能力限制著地球人口的增長,而地球的承載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就是空間承載力,第二是食物承載力,第三則是能源承載力。先來說說第一個方面,空間承載力。地球是一個有限的空間,它的表面積達到了5.1億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佔到了大約1.48億平方公裡,可以說地球在空間承載力方面是最具實力的,你可能感覺整個地球都已經遍布了人類的足跡,但實際上人類所生活的區域是非常有限的。
現在的人類大多集中生活在城市之中,根據粗略的統計,目前人類的主要居住區總面積大概只佔到地球陸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地球的空間承載力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事實上地球的空間承載力要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強,因為人類早已經進入了立體化居住時代,可以預見,在未來人類的城市建築會越來越高,單位面積所能夠容納的生活空間也會越來越大,所以空間承載力並不是地球人口增長的主要限制因素。既然空間承載力沒有問題,那麼就來看看第二個方面,食物承載力吧。人要想生存就必須要攝取食物,是食物不會憑空產生,植物需要土地來進行種植,動物需要空間來進行飼養,那麼地球的食物承載力到底有多大呢?
地球的食物承載力存在著很大的變數,因為不同發展地區的人對於食物的消耗速度是存在著巨大差異的,在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個體對於食物的消耗是巨大的,而在一些相對貧困地區,幾十個人的食物消耗量可能才等於一個發達國家人的食物消耗水平,如果只以較低水平的食物消耗速度來計算,那麼地球的食物承載能力還是很大的。
以2019年的數據來看,全球的糧食產量就達到了27.22億噸,如果把這些糧食平均分配給76億人,就會發現,糧食是極度充沛的。可以預見,在未來,人類的食物生產技術還會不斷提高,食物產量還會大幅度增加,所以食物承載力也不是地球人口增長的主要限制,真正的限制是能源承載力。
地球能源是有限的,而且如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等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人口的過分增長必然會導致能源的過度消耗,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位個體對於能源的消耗會越來越大,這都會給地球帶來極大的壓力。
所以除非科學進步使得人類能夠擁有新的能源獲取方式,比如可控核聚變技術,或者從恆星表面直接獲取能源,否則傳統能源是難以滿足無限增長的人口需求的。而在三大承載力之外,人口增長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是限制地球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不過也有科學家預言,隨著未來科學的進步,世界人口的綜合承載能力會呈幾何級數增長,甚至於有歐洲科學家做出了這樣的預言:在未來,地球的綜合承載能力可以最多滿足1萬億人生活需求。生活在擁有76億人口地球上的我們,很難想像擁有1萬億人口的地球將會是個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