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乾貨】環境承載力、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都是什麼重要概念?

2021-01-20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淺析環境承載力、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的區別


高中地理出現了內涵不同但又關係密切的三個概念:環境承載力、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在其他版本的教材和試題中還經常看到環境人口容量一詞。對於這四個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作簡單的分析。

教材中環境承載力的定義是: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從承載的內容看,它是一個地區的環境和資源,所能承受的人類的活動,這個人類活動包含三層意思:1.人口數量,2.在該數量下的人們經濟活動的規模,3.該人口數量及經濟規模下產生的汙染。


單從可以供養的人口數量看,環境承載力包含各種資源,例如土地資源承載力,水資源承載力,礦產資源承載力等,很顯然各種資源承載力所能供養的人口不盡相同,就像是木桶的許多木板,有長有短,但是決定環境承載力的是最短那塊木板,這就是環境人口容量。所以從概念包含的內容的角度,環境承載力涉及廣於環境人口容量,它不僅包含環境人口容量(人口數量),還包括在該數量下的經濟活動的規模和該人口數量及經濟規模下產生的汙染這兩方面的內容。但只從人口數量的角度,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

教材對人口容量的定義是:在一定的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條件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能容納的最高人口數量。人口容量是環境承載力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產物。簡單的說某一地區的人口容量不僅受到環境的制約(環境承載力),還受到社會經濟(生產力水平、對外開放程度、文化消費水平等)的影響。從狹義的角度,一般認為人口容量就是環境人口容量的簡稱。所以從可以供養的人口數量看: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續地利用資源、環境並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一定地區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人口容量是在綜合考慮環境承載力(最主要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地區開放程度、人口文化和消費水平等基礎上得出的某地區在滿足健康而不奢侈的生活條件下的最大人口數量。以水杯作一個簡單的比喻,人口容量是指整個水杯的容量,再多就會溢出,而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水杯三分之二的容量,這樣水不容易濺出。所以,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綜上所述,從可供養的人口數量的角度,它們存在這樣的關係:

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考點名稱:環境人口容量與人口合理容量

環境承載力:

指在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環境承載力所指的人口規模應該是該地區的資源環境為維持人類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標準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數量,即人口數量的極限。人口數量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

自然環境要素:陽光、空氣、淡水、土地、生物等,其中淡水是影響越來越多的因素 

區分環境承載力的重要因素。 
估算依據:一般根據農業生產所提供的糧食或某種食物資源的生產能力進行,尤以依據糧食產量進行估算的方法應用最為廣泛。


環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2、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定義:
在可預見到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資源和知識、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盈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義:
    (1)對於制定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著重要意義。
    (2)對制定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愈義。
就整個世界來說,一方面國際杜會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就各國、各地區來說,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持續發展戰略,既能保持好生態平衡,又能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如中國政府落實的科學發展觀。


估計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1、不確定性:
現有資源的不確定性、科技發展水平、地區與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費水平的不斷變化。

2、相對確定性:
在一定歷史階段,由於技術水平、資源基礎相對穩定,生活消費水平變化不大。
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億左右。
我國的人口合理容量7億~10億。

中國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1/3 
中國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的13%
中國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的32.3%
中國人均水資源是世界人均的1/4 
緩解人口與環境矛盾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環境保護

1.環境承載力:

(2)制約因素:資源、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等。發展中國家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人口規模之內;建立公平的秩序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持續發展戰略【特別提示】我國謀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發展科技,提高資源利用率,使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制約因素不確定,歷史時期不同,制約因素發生變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但在具體時期,制約因素相對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對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估計,即具有相對確定性某地的人口數量應控制在人口容量以下,並以此作為人口控制的最終警戒線,這種人口容量的特點便是警戒性。某地的人口數量與人口合理相當,則表明人口與其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基本協調;如果人口數超過人口合理容量,這種協調狀態會被打破,人民的生活水平會下降;如果人口數量未達到人口合理容量,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則表明當地的物質資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警戒性是就人口容量而言的,是指一個地區的人口數不應超過當地的人口容量;臨界性是就人口合理容量而言的,是指一個地區的人口數不應超過當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讀長江中下遊與青海、西藏地區部分資料表,完成1—2題。
1.青海、西藏的環境承載力遠遠低於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分享點讚和在看!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溫馨提醒: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可以及時看見譚老師的推送,可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設為星標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譚老師的推送哦)點在看留言有驚喜↓↓↓


相關焦點

  • 高二地理教案:《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學設計
    理解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區別,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  2. 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及我國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重點難點】  1. 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
  • 環境容量、環境承載力分析及累計影響評價方法
    3、大氣環境容量與汙染物總量控制主要內容(5項):選擇總量控制指標;對所涉及的區域進行環境功能區劃,確定各功能區環境空氣品質目標;根據環境質量現狀,分析不同功能區環境質量達標情況;結合當地地形和氣象條件,選擇適當方法,確定開發區大氣環境容量:結合開發區規劃分析和汙染控制措施,提出區域環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計劃)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 城市人口承載力,多大才合適?
    這樣的人口規模預測方法不盡科學。  傳統的人口預測是從現在看未來,而科學的人口預測應是從未來看現在。科學的人口預測,要在科學研判未來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態勢、城市轉型深度、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科學合理預測和判斷未來人口規模。
  • 上海浦東新區人口承載力考察之三:與香港差距不是一點點
    2.加強人口分布規劃,適時評估人口容量和人口適度規模。       人口的遷移與分布是影響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浦東新區應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在控制中心區域人口規模的基礎上,引導人口有序遷移和合理分布。
  • 研究發現:京津冀地區氣水環境容量均處「負債狀態」
    1月4日下午13時30分許,航拍的北京城及其上空環境狀況。攝影/章軻京津冀地區是中國重要的人口集聚區和經濟增長極,區域面積21.5萬平方公裡,佔全國國土面積的2.27%;2014年常住人口1.1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8.08%;地區生產總值6.66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9.84%。
  • 我們為何反覆提到提高農村地區的人口承載力?原來這麼重要
    和發展農村經濟相比較提高農村地區的人口承載力這個話題說的人比較少,很多人也不理解提高農村人口承載力有什麼重要的。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說說關於提高農村人口承載力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大家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當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工業生產過剩問題就是必然會發生的。
  • 我國實際人口應該保持在多少億比較科學?看完算是知道了
    首先,我們得了解人口合理容量,資源、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人口生活、地區開放程度和文化消費水平都影響著人口合理容量,其中,環境對人口容量的影響最大,越是合適的環境可容納的總人數就越多,而資源則是制約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如果資源稀缺,即便是環境再好,人類也是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些因素都是不穩定的。
  • 生態足跡與人口測算
    自從可持續發展被提出,定量測度可持續發展便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也出現了很多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生態足跡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我認為生態足跡應用較為廣泛
  • 談談環境承載力
    作者系復旦大學教授              環境承載力是環境科學的一個重要概念
  • 全球第一個在海上漂浮的城市,人口容量10萬,造價超500億
    全球第一個在海上漂浮的城市,人口容量10萬,造價超500億說起大型遊輪,很多的小夥伴們肯定都了解過鐵達尼號,作為當時全球最大型號的輪船,不少地方的人都會有所青睞,但是隨著事故的出現,讓郵輪出行遭到了一段時間的蒙塵,許多人都對這樣的郵輪一時間失去信心
  • 19年方法與實務第五章: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
    19年方法與實務第五章: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  高效備考:加入2021年諮詢工程師高效實驗班 選報1+1考期可續學哦!  下面是2019年諮詢工程師考試《現代諮詢方法與實務》科目的第五章考點: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 【深度】中國的環境容量數據究竟什麼樣?
    幾個月過去,他們已經收到了大部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環保部關於「環境容量信息公開」問題的回覆。遺憾的是,無論是環保部還是任何一個省份,都沒能回答他們的疑問:中國的環境容量數據究竟什麼樣?所謂環境容量,是指在不超過依法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值的情況下,環境最大可以承受或容許排放的汙染物的量。
  • 上海人口膨脹 生態承載力面臨挑戰
    上海人口膨脹 生態承載力面臨挑戰 >   中新社上海1月13日電 (記者 陳婷婷)中國特大型城市上海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承載力面臨挑戰。
  • 中小學教科書中的人口理念亟需清理
    對人口中性的表述有24項,絕大部分為科學和地理中的概念介紹,以及地理中對中性觀點的引述。我們把所有101項按表述方式的不同,分成政策宣示、情景描述、數據呈現、概念介紹、狀態陳述、觀點引述、因果聯繫等7大類。下表顯示,對人口的正面表述幾乎都屬於狀態陳述和觀點引述,而中性的大都是概念介紹和數據呈現。
  • 北京人口疏解承接區綜合承載力排名 順義位列第一
    報告對北京16區公共服務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評估,其社會保障篇重點分析了北京四區的人口疏解和承接現狀,結果顯示:北京人口疏解承接區綜合承載力水平排名依次為順義、大興、昌平和房山。總報告指出,近年來,不斷的改革創新推動了北京公共服務質量大幅提升,但平原地區新城的公共服務建設力度有進一步提升和改善的空間。
  • 中國多地環境容量逼臨界點 社會關注度空前提高
    ——訪環境保護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近來,霧霾天氣不斷、水汙染事件頻發,社會對環境的關注度空前提高。接受本刊記者專訪的環境保護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表示,不少地區環境容量已經逼近臨界點,甚至汙染超過了環境承載力。我國發展邏輯必須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要用環境容量約束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
  • 環保部:正開展全國範圍內環境承載力研究
    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狀態或條件下,一定的區域範圍內,在維持區域環境系統結構不發生質的變化、環境功能遭受破壞的前提下,區域環境系統所能承受的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第一財經記者從環保部環境規劃院了解到,今年1月,《京津冀區域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通過專家論證。
  • 滇池流域汙染負荷已超環境容量 昆明「十三五」擬追投200億治理
    昨日(9月6日),正參加滇池治理相關討論工作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夏青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滇池水質已逐步改善,在當前滇池水質超標指標中,較難達標的是總氮一項,其他如COD(化學需氧量)等指標相對更容易達標。夏青認為,滇池是按控制單元、不同的河流斷面一步一步進行治理,治理工作不是一口吃,而是循序漸進、逐個達標。「先揀最重要的指標進行達標。」
  • 耕地資源承載力關鍵影響因素識別與典型評價模型研究進展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來源:《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20 年 06 期作者:孫燕君1,2,王璐1,2,3,劉振華1,2,3,文寧4*,胡月明1,2,3,謝健文1,2,3,雷帆5,肖莉4,唐鐵4單位:1.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2.
  • 上海浦東新區人口承載力考察之一:500萬人是個啥概念
    上海和浦東新區的土地資源究竟可以供養多少人口、如何提高土地資源承載能力,已成為上海和浦東新區關心的重要問題。  澎湃記者 徐曉林 圖       上海和浦東新區將面臨嚴峻的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態勢,上海和浦東新區的土地資源究竟可以供養多少人口、如何提高土地資源承載能力,已成為上海和浦東新區關心的重要問題。浦東新區土地資源的人口承載能力問題已提到了政府議事日程上來,對浦東新區進行人口承載力研究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