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國│瑞松科技:用柔性智能「焊接」未來

2020-11-27 中國機器人網


瑞松科技董事長兼總裁 孫志強


       這裡仿佛是一個未來世界——寬敞明亮的車間裡,氣氛是特別地緊張忙碌,卻不見一個人影,一切動作都是快節奏,卻又有條不紊,流水線上焊花飛舞,卻又悄然無聲。

       近日,跟隨《科創中國》的鏡頭,上海證券報記者走進瑞松科技。這是一家專注於機器人與智能高端裝備研發、設計、製造、應用、銷售和服務的科創板公司,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智能化、柔性化製造系統解決方案。

       今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瑞松科技的下遊產業汽車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在此背景下,瑞松科技卻交出了逆勢增長的答卷: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長13.30%,淨利潤1426.09萬元,同比增長143.29%;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3億元,同比增長32.51%,淨利潤2687.67萬元,同比增長64.98%。

       不過,在瑞松科技董事長兼總裁孫志強看來,瑞松科技當前還是處在慢車道上。「通過科創板上市,瑞松科技有了資本市場的『新賽道』,如何藉助上市幫助企業更進一步發展,從慢車道轉入到快車道,然後再從快車道駛入超車道,我們正在規劃當中。」對於瑞松科技的未來,孫志強有著全新的思考。

       核心技術贏得話語權

       瑞松科技儘管身處機器人行業,但並非機器人本體製造商,而是處在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本體製造商的下遊,與此同時,瑞松科技提供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與服務的對象則又是以知名品牌汽車整車廠家為主。在此情況下,很多人不免有一個疑問:夾在兩大強勢「巨頭」之間,話語權何在?

       對於這樣的疑問或者擔憂,孫志強倒是很坦然地認為,話語權跟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密切相關。

       孫志強進一步說,就機器人本體而言,它的確是瑞松科技提供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中的關鍵部件,但隨著瑞松科技的自身發展由小到大,對核心技術的掌握由淺入深,對服務客戶的能力由弱到強,那麼,企業在產業鏈中的選擇空間也越來越大。

       「現在,選擇用誰的機器人,瑞松已逐漸有了自己的話語優勢。」孫志強表示,隨著瑞松科技業務量持續增加,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服務國際品牌越來越多,服務中國高端製造越來越深入,工業機器人本體製造商對瑞松科技的價值也越來越認可,反過來對瑞松的服務意識也就越來越強。如此一來形成良性循環,瑞松科技的選擇餘地就越來越大了,所以,在這一點上無需顧慮。

       就汽車整車廠家等下遊企業而言,孫志強表示,瑞松科技的客戶都是優質客戶,是知名品牌汽車廠商,當然夠強勢,但是,他們也需要利用瑞松科技的技術幫助生產製造,彼此之間需要非常友好的溝通與協作,才能將雙方的價值最大化地釋放出來,達到一種共同的價值體現。

       「所以,並不存在孰強孰弱的問題。我們向客戶提供有價值的、能夠解決它們實際需求的智能製造裝備和智能技術解決方案,客戶對瑞松科技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尊重,未來我們也就會越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技術和服務,他們對此很期待。」孫志強說。

       當前,瑞松科技已服務於豐田、本田、三菱、馬自達、菲亞特克萊斯勒、廣汽乘用車、廣汽新能源、比亞迪等多家國內外大型品牌汽車廠商,此外,也為德賽電池、日立電梯、五羊本田、中集集團、中船黃埔等眾多知名品牌企業提供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系統產線及工藝技術解決方案。在汽車白車身焊裝自動化、柔性化的機器人智能製造產線這一細分領域中,瑞松科技已經完全能夠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了。

       在為廣汽傳祺提供的項目上,瑞松科技從前期規劃到設計開發、製造、系統集成、調試所獨立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生產線,採用了視覺引導、綜合伺服定位、柔性無源臺車、智能車型切換裝置、柔性滾邊、離線調試等先進技術,首次實現了全產線無人化生產,通過智能柔性切換可滿足5款車型同時在線生產,在產線效能、自動化、數位化、智能柔性、先進技術應用等方面達到甚至超過國際一流水平。

       每家科創板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瑞松科技的「硬科技」究竟是什麼呢?

        第一是人才!」孫志強說,核心技術的根本首先來自於人才。瑞松科技多年的投入和積累,其核心在於技術研發,更在於對人才的大力引進與培養。


       截至今年上半年,瑞松科技已取得了248項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45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29項,在申請中專利權112項,其中發明專利94項。

       焊接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中應用功能佔比最大的一種機器人類型,佔到市場應用的40%以上。瑞松科技一直以來專注於高端新型焊接技術的研發,在成熟的點焊、弧焊應用技術基礎上,更加展開了攪拌摩擦焊和遠程雷射焊的工藝應用研究,目前已經攻克了複雜的曲面結構攪拌摩擦焊接關鍵技術,掌握了智能化機器人攪拌摩擦焊核心技術等。「實際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才。」孫志強說。

       研發方向瞄準新賽道


       談及當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孫志強有著清晰的思路,這也將是瑞松科技拓展新賽道、實現由慢車道到快車道乃至超車道的發展方向。

       「目前,瑞松科技的研發投入佔比大概在5%左右,未來將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研發新型技術與產品、培養創新型技術和管理人才、引進國際領先的新型技術。」孫志強說,第一,瑞松科技將在傳統汽車製造領域的基礎上,未來更加注重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製造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在關鍵高端的裝備技術方面,將加大力度投入。

       第二,在航天航空等領域,瑞松科技也將加碼投入。當前,汽車工業所使用的製造裝備、製造工藝、製造水平,要求嚴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高端製造業水平。隨著航天航空時代的到來,這些製造裝備和工藝進行升級改造,應用空間將非常廣闊。

       「我認為,瑞松科技有機會也有能力,為我們的航空航天提供一些服務。」孫志強說,瑞松科技已經在技術研發投入上進行了充足的準備,並開展了一系列的市場應用與開發。

       第三,積極擁抱5G技術。5G時代的到來,將極大地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整體進程,未來如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也將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孫志強表示,2019年,瑞松科技就已經與中國移動、華為等企業做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目前已經啟動了瑞松科技機器人智能裝備和5G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示範項目,在物聯網數據採集、設備遠程管理運維、專家資料庫方案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

       此外,瑞松科技在一些汽車製造裝備技術「卡脖子」的關鍵性技術上,有積極的準備和投入,比如此前一直被國外壟斷的應用於汽車裝備生產方面的虛擬調試技術、3D視覺引導技術、高速滾邊技術、無動力伺服技術、超高速傳送技術等等,瑞松科技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技術應用突破。

       隨著新材料應用的不斷發展,新型焊接工藝技術的突破日趨重要。在此方面,瑞松科技的技術積累也將有大展身手的機遇。

       據了解,瑞松科技通過大量試驗,獲得了全系列鋁合金、鋁鋰合金,鋁鎂合金、鈦合金、銅合金、鉛合金、鋼鐵材料,以及不同系列鋁合金、鋁—鎂、鋁—鋼等異種材料的優化焊接工藝參數,並研發出重載工業機器人、智能控制系統與攪拌摩擦焊機頭。

       目前,瑞松科技已研發出中國首臺套機器人攪拌摩擦焊系統。攪拌摩擦焊具有無煙霧、無弧光、無飛濺、無需填充焊絲、無需開坡口、無需焊前處理、無需保護氣和焊縫質量高等特點,已成為關鍵零部件實現輕量化、綠色製造、高效精益生產的關鍵技術。攪拌摩擦焊技術可以滿足汽車、船舶、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業對結構輕量化日益提高的要求。

       孫志強說,未來中國製造在對輕量化材料使用會越來越多,瑞松科技的攪拌摩擦焊接等新型技術將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上市之後,瑞松科技有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準備,以及資金上的準備,來迎接未來的發展與挑戰。

       「我可以比較自信地說,瑞松科技在多個技術方面是行業領先的。在高質輕量化材料應用方面,瑞松科技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性技術,有了非常大的重大突破。未來,在整個航天航空,還有高鐵、5G通信、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領域,瑞松科技有足夠的信心為他們提供服務和保障。」孫志強表示。

危機思考謀劃開新局

       2020年,新冠疫情不期而至。

       瑞松科技迎來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在疫情期間登陸科創板。2月17日這一天,原本是孫志強去上交所交易大廳鳴鑼的好日子,卻因疫情的緣故未能成行。最後,一場簡化的上市儀式在瑞松科技總部舉行,孫志強在公司裡敲響了登陸資本市場的鑼聲。

       新冠疫情也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作為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瑞松科技自然也處在被動局面中。

       危機,總能給人帶來更深刻的思考。危中藏機,危中尋機,危中創機,這是每一個企業家必須思考的問題。

       「最近這一段時間,經濟上確實有點影響,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但是,越是在這個時候,尤其是對一個生產製造型企業以及研髮型企業來說,更應該去思考,如何去找到一個自己的新的賽道,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孫志強說,瑞松科技是高端裝備製造企業,更是機器人關聯產業,這時可能更有機會。

       在孫志強看來,疫情將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巨大的改變,無接觸方案、無人工廠等場景,不僅是未來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方向,而且能夠提升生產製造技術和效率。從這個角度看,這將推動機器人關聯產業的高速發展,在高端裝備產業上,機器人智能裝備製造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當前,瑞松科技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業務外延,將原先用於汽車工業領域裡的核心技術逐步向一般工業領域延伸。

       孫志強介紹說,瑞松科技現有業務中汽車製造業工業應用佔60%左右。對比國際發達市場而言,中國每千人擁有汽車數量約在150臺左右,美國為800臺以上,歐洲、日本在500臺以上,中國對汽車的需求未來仍有較大空間。此外,汽車未來趨勢將朝著個性化、高質量、新工藝的方向發展,這對於柔性製造、智能製造的需求將有較大的刺激,瑞松科技在該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一般工業領域,瑞松科技也在積極拓展市場空間,在3C電子、5G通信、軌道交通、航天航空、海工造船、電梯、摩託車等。」對於將在汽車工業領域積累的核心技術和工藝延伸到非汽車工業領域,孫志強很有信心,「為這些領域提供服務和整體智能化解決方案,我們是有這個條件和能力的。」

       孫志強認為,當前,機器人產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產業結構優化期,從現有領域競爭,轉向了新興的應用行業競爭、轉向了專業細分領域競爭。中國機器人企業正進行首輪「洗牌」,實現整個產業資源的整合,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地增強自身實力,不斷地學習掌握新的行業知識,不斷地挑戰新的應用需求,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和擁抱這些變化,這將推動機器人應用技術水平更大的進步,產業鏈發展更加精細、成熟。」他說,未來,瑞松科技將持續為各工業領域提供機器人智能製造技術、應用軟體、關鍵部件、工藝方案、系統方案與工業服務等整體解決方案,堅持在機器人與智能技術的關聯產業方面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在整合產業鏈的基礎上,將智能製造與技術創新、服務融合,尋求以更有創意的方式迎合產業發展的需求。

相關焦點

  • 即將登陸科創板的柔宇科技最大優勢是什麼?
    而不知不覺中,顯示面板的天下已經發生了變化,而發起這場革命的就是我國科創企業——柔宇科技。在三星叱吒風雲,地球另一面,斯坦福良好的學術環境下,一個年輕人,總是有一些奇思妙想:為什麼所有的顯示屏都是方方正正?大屏幕是否可以變得像紙一樣薄?甚至可以捲起來隨身攜帶?現在手機和平板都是小屏變大屏,有沒有技術同時實現大屏變小屏?
  • 全球首款全息柔性智慧型手機誕生:我看到了未來
    IT之家訊 5月7日消息,智慧型手機的未來究竟是什麼樣子,從目前的科技進展來看,至少應該具備柔性屏幕、全息顯示、超強的人工智慧等這些特性,柔性屏幕我們已經看過不少原型產品,傳言三星將於明年推出可摺疊手機,或許是智慧型手機向柔性屏幕過渡的階段,目前這種技術已經組件趨向成熟,只是距離真正用在消費級電子產品上,還需要時間沉澱。
  • 柔性電子材料未來可取代心臟支架
    原標題:柔性電子材料未來可取代心臟支架   在2020中國5G+
  • 埃夫特之後,又一工業機器人企業要來科創板!背後股東曾對前景生分歧
    《科創板日報》(深圳,記者 莫磬箻)訊,繼埃夫特後,又一工業機器人企業衝關科創板!12月2日,杭州凱爾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爾達」)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正式受理。本次科創板IPO,凱爾達擬募集3.17億元,投向智能焊接機器人生產線建設項目、裝配檢測實驗大樓建設項目提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投建智能焊接機器人生產線建設項目便是為了進行工業焊接機器人手臂及控制器的生產,擴大產品市場規模。
  • 未來一定是柔性的時代,但時代裡是否有柔宇?
    未來一定是柔性的時代,但時代裡是否有柔宇? 2020年的最後一天,上交所披露的公告顯示,已受理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擬上市申請。在柔宇招股書中,此次IPO擬募資144.34億元人民幣,這是目前已上市的232家科創板個股中,僅次於中芯國際的募資額。
  • 中國最大機器人智能工廠在滬落地
    (受訪者供圖)  規模更大、研發力量更強、智能化水平更高……上海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項目昨天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開工奠基。作為2020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之一,該項目佔地431畝,建築面積達3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5.8億元,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機器人智能工廠,將集智能製造、研發、展示、銷售和系統集成中心及服務總部於一身,預計年產值達100億元。
  • 三所「雙一流」大學幹了一件事——為中國絲路科創谷裝上科技「芯」
    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鎮、西農大未來農業研究院為支點,中國絲路科創谷首次以較為清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眼前。繼北京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張江科學城、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光明科學城之後,這個面向西部地區、面向絲路經濟帶的科創板塊,正在西鹹新區快速成長。幹什麼?
  • 柔宇科技上科創板?連虧之下抵押土地獲巨額融資 百億投資在路上
    原標題:柔宇科技上科創板?連虧之下抵押土地獲巨額融資 百億投資在路上   柔性電子產品企業柔宇科技最終決定放棄境外上市、闖關A股科創板。
  • 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武漢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建設全國科創...
    長江日報由毛澤東題寫報名,是中國百強報刊、全國城市黨報十強。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漢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努力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武漢全力以赴。武漢未來科技城。記者高勇 攝武漢有責任加快科技創新,不辜負自身基礎和條件湖北科技周科技成果展覽上,華大基因展示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 科創板日報丨52隻個股下跌;蘋果、谷歌和亞馬遜結盟智能家居
    截至12月19日18時,科創板共有187家公司上市申請獲得受理,40家已進入問詢階段,25家顯示提交註冊,23家終止審核。明星企業聞泰科技5G智能製造產業園開工,備戰新一輪市場需求19日訊,今日,聞泰5G智能製造產業園在雲南昆明開工建設,這是聞泰科技通訊業務板塊在全球的第5座工廠。
  • IPO觀察 柔宇科技持續虧損衝刺科創板,中車時代電氣擬募資近80億
    作者:潘妍出品:洞察IPO合富中國於12月31日披露招股書 擬登陸上交所主板12月31日,合富(中國)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合富中國)的主板IPO申請已獲受理,保薦機構為海道證券。巨一科技於12月28日披露招股書 擬登陸上交所科創板12月28日,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巨一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已獲受理,保薦機構為國元證券。
  • 帶你體驗世界智能大會上的「黑科技」
    大會打造了智能會、展、賽+智能體驗「四位一體」的國際化平臺,集中展示了智能科技產業前沿。其中,以「智展未來、慧聚世界」為主題的世界智能科技展,匯集了國內外智能領域的先進技術成果。大會打造了智能會、展、賽+智能體驗「四位一體」的國際化平臺,集中展示了智能科技產業前沿。其中,以「智展未來、慧聚世界」為主題的世界智能科技展,匯集了國內外智能領域的先進技術成果。
  • 中國科協:積極推動成立「科創中國」開源聯盟
    中新網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透露,近年來中國科協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開源生態建設,未來將積極推動成立「科創中國」開源聯盟。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承辦、中關村軟體園協辦的2020年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第二十八期青年科學家科技創新發展規律與創新治理體系主題沙龍活動19日下午線上舉辦,陳銳在沙龍活動上致辭時作出上述表示。
  • 中國鐵建第二總部及科創中心落戶上海臨港新片區
    11月20日上午,中國鐵建臨港大廈在上海臨港新片區開工建設。作為中國鐵建第二總部及科創研發中心,未來將打造成為中國鐵建國際金融結算中心、投資管理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並針對地下空間開發、大直徑隧道開發等各方面技術進行研發。
  • 賦能柔性顯示時代!光峰科技柔性菲涅爾屏正式發布
    光峰科技於2007年發明的ALPD®雷射顯示技術開拓了雷射顯示的全新時代,且一直以來引領著雷射顯示時代發展的潮流。至今,ALPD®技術已經實現了從1.0到4.0的持續升級,應用領域也從最初的電影放映擴展到了工程、商教、家用,未來最終到移動端。   同時,光峰科技已於全球範圍內布局超過1650項技術專利,形成了對自主原創的智慧財產權的嚴格保護。
  • 科創未來資本論壇解鎖答案
    9月9日上午,2020網際網路嶽麓峰會·科創未來資本論壇舉行。9月9日上午,由長沙高新區管委會主辦的2020網際網路嶽麓峰會·科創未來資本論壇匯聚創投界、金融界、產業界大咖,共同解鎖答案。 論壇緊密圍繞當下資本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展開。
  • 柔性電子將會成為諾貝爾獎化學獎有力競爭項目,中國科技工作者有希望
    在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委、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黃維表示:中國人將引領柔性電子產業,甚至在該領域最接近諾貝爾獎。黃維說,國人應在創新領域走出中國道路,而柔性電子領域中國已從並跑到領跑。  「去年10月份我到三星電子去做一個演講,在臺階上都坐滿了人。」黃維介紹,20多年前中國產業界俯視三星,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學生。
  • 2億收入撬動144億資本 柔宇科技拿什麼衝刺科創板?
    這一定程度反映了柔宇當下的窘境:有對外宣稱的炫酷全柔性屏技術,在消費端存在感卻並不強,至今摺疊屏手機仍未成為市場主流。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劉自鴻來源:柔宇科技官網市場上鮮有聲量,資本市場上,「獨角獸」柔宇已吸引了諸多知名投資機構。IPO之前,公司估值高達80億美元。
  • 柔宇科技推出電信版FlexPai 2,給柔性屏帶來更多想像空間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12月27日,柔宇科技攜手中國電信舉辦電信版FlexPai 2摺疊屏手機舉辦新品發布會。基於FlexPai 2的7.8寸的超大全柔性屏幕,電信版在FlexPai 2的基礎上,深度嵌入融合中國電信的雲網端一體服務。
  • 創造智造「新未來」!卡奧斯三度入選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
    11月26日,在大會期間舉辦的「智能製造科技進展論壇」上,「2020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 等成果相繼出爐。其中,海爾智研院提報的「大規模定製的未來工廠」項目入圍「2020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這也是卡奧斯COSMOPlat第3次入選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