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閩港「一帶一路」高峰研討會上,由香港與廈門合資合作的12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53.64億人民幣,涵蓋總部經濟、智能製造、跨境電商、現代物流、影業基地、文化教育等領域,展現了香港與廈門之間廣闊合作空間和旺盛的經濟活力。
昨日,在閩港「一帶一路」高峰研討會上,嘉賓認真閱讀投資手冊。
補鏈強鏈項目
填補我市產業鏈缺失
12個項目中,有我市著力培育和引進的補鏈強鏈項目。
廈門與香港合資企業廈門金柏半導體有限公司,將新建一條產能6kk/月的柔性電路板(FPC)的生產線,並配套建設集成電路模塊組裝生產線,主要產品重點面向新一代顯示面板封裝、指紋識別、車載、可穿戴設備等市場,項目建成達產後年產值預計將超10億元。據了解,項目有望改善並提升柔性載板技術水平、工藝和材料研發能力,部分應用領域及重點產品縮小了與國際主流廠家的技術差距,特別是顯示面板的COF封裝領域,將填補產業鏈的缺失。
著赫集團投資的著赫(廈門)科技園一期項目,預計2019年年底建成,2020年正式投產,由於看好廈門產業前景,擬增資擴產啟動二期項目,昨日籤約二期項目,主要建設功率半導體專用封裝、測試基地,預計於2020年初落地。
與會嘉賓熱絡交流。
智能製造項目
開展5G應用和智慧城市研發
這些合資合作項目,還包含了一批基於信息化研發與運用的項目。
宏泰集團擬在翔安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園,致力於搭建集大數據、信息化、智能化、萬物互聯、資源共享的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服務平臺,主要生產金融支付產品、計算機及5G網際網路通信、自動化設備等相關產品。縱橫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擬投資15億元在廈設立縱橫通訊創新科技中心,開展5G技術應用和智慧城市研發。
香港廣發貨櫃物流有限公司擬在海滄投資設立海集全球(廈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將引入跨境一鎖通的模式,給廈門及周邊跨境電商從業者以及中小出口型的生產製造業提供便捷、高效、經濟且優質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和出口通道。
教育類項目
助力現代化教育強市建設
今年6月,全市教育大會提出實施「開放提質」行動,引進境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助力現代化教育強市建設。昨日籤訂的兩個教育類項目,即為這一行動的具體落實。
陽光控股教育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陽光控股旗下的高端教育投資和管理平臺,將在廈門投資打造涵蓋學校教育、課外培訓、素質培養、研學遊學、管理輸出、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後勤管理等業務的教育產業服務生態圈。
成立於香港的榮成投資有限公司,專注青少年兒童素質類教育領域的產業投資,公司已在集美區投資運營集美區青少年宮,希望與廈門進一步擴大合作,打造優質普惠素質教育的綜合平臺。
研討會結束後,嘉賓自拍合影。
廣泛合作
展現香港廈門經濟活力旺盛
據悉,昨日籤約的項目中,還有豪客來生產及結算總部基地項目,由益斯麥香港有限公司在廈設立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速凍食品、罐頭食品、調味品的生產與加工,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豪客來連鎖店的全國物流配送中心和生產基地;智慧電商物流園總部基地項目,包括美菜網區域運營結算總部、物流電商產業園、無車承運項目運營結算中心、農業保險全國運營總部等;四海長實(廈門)有限公司,由四海長實聯合控股有限公司投資設立,聚焦捕捉醫療健康、影視文化、教育、科技與城鎮開發五個產業方向的投資機遇;香港海西影業廈門基地,由成立於香港的海西傳媒投資,將為推動閩港「一帶一路」經濟文化交流及人才引進打造新平臺。
此外,香港公司佰潤常青有限公司與廈門元初食品達成投資協議。(廈門日報記者 藍碧霞)
觀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一帶一路」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我來廈門很多次了,廈門變化非常大,每年都有新亮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走下演講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廈門大加稱讚。他說:「廈門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這些年來發展得特別好,我相信廈門一定可以抓住『一帶一路』契機,給城市發展創造更大的平臺。」
在本次研討會上,林毅夫作了題為《新中國70年,「一帶一路」與國際新格局》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回顧了新中國70年的發展歷程、發展經驗,「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以及給世界帶來的影響。
林毅夫用數據說話:1978年的中國,人均GDP只有156美元,不到非洲的三分之一,出口只有4.1%,進口5.6%,90%的國民經濟沒有跟國際接軌。「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平均每年經濟增長達9.4%。在人類歷史上,不曾有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經濟如此高速增長且持續如此長時間」。他說,預計到2025年前後,中國或將跨過12700美元的高收入國家門檻,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
他表示,總結中國的發展經驗,其中一個就是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勢。「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幫助其他國家發展經濟、擺脫貧困。他指出,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倡議以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為抓手,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發展打下基礎,同時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又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可以說,「一帶一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不僅有利於發展中國家,也有利於發達國家,給世界各國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而推動共同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廈門日報記者 劉豔)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院長、經濟學院院長洪永淼:利用香港優勢助推高質量發展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院長、經濟學院院長洪永淼在研討會上作了《如何通過「一帶一路」助推福建與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
洪永淼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有力地推動了福建經濟地位的提升,人均GDP上升到全國第6位,其中,1979年-2018年來,廈門GDP年均增長15.4%,表現更是不俗。他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最大消費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新舊動能轉換正在加速,經濟具有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同時中國擁有越來越大的外部迴旋空間,尤其是「一帶一路」所開創的各種機遇。
洪永淼說,福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獨特優勢,縱觀中國對外經貿與文化交流史,福建尤其是武夷山、泉州、廈門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香港是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旅遊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長期以來是祖國內地和世界的重要橋梁和渠道。「香港有120萬左右愛國愛鄉的福建籍鄉親,這是福建的一大優勢,福建、廈門要充分發揮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橋梁和中介作用,發展對外經貿關係」。他進一步說,福建、廈門是外向型經濟,可以依託「一帶一路」,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實現分散外貿風險;可以進一步幫助企業走出去,發展現代服務業;可以促進招商引資,過去40年,港資、東南亞華資、臺資在福建、廈門外商投資中佔據了主導作用;可以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此外,還可以進一步做大做強旅遊業,拉動消費升級、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廈門日報記者 劉豔)
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志榮:香港可發揮連接器和轉換器作用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正在推廣跨區域合作,連接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先後和超過125個國家和地區籤訂相關合作協議,這些合作構成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方向,也為深化多邊合作奠定了基礎。
「任何事件的推動,都離不開人、財、物三個要素。」昨日,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志榮在演講中,重點和大家分享了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錢的問題。「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就離不開融資。毛志榮指出,當下「一帶一路」融資遇到兩個制約因素,一是融資方的信用問題,二是制度差異。
如何解決制約因素呢?毛志榮說,從資本市場的發展角度看,不外乎兩個途徑。第一,利用國際市場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證券化率。鼓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不僅可解決企業自身的融資問題,也有利於提升融資方的信用。第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帶一路」發展,內地和世界需要一個能將不同制度連接起來的連接器和轉換器,香港就可以發揮這個作用。隨著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的順利推出,內地和香港實現了互聯互通,有效解決了需求與制度差異的矛盾,在「不改變交易習慣、不改變基礎市場制度」的前提下,幫助內地資本連通全球市場。
福建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香港是福建主要外資的來源地,可以充分利用金融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境內外不同制度轉換的成功經驗,促進閩港合作,為福建「一帶一路」建設,為福建企業的海外拓展,提供強有力的融資支持和優質的風險服務。(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
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的當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恰逢其時。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在研討會上的演講中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穩定和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
他認為,首先,只要有效控制風險,「一帶一路」倡議將給全球資本提供更多的、回報率更高的投資機遇,有助於化解全球性難題。其次,「一帶一路」倡議符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隨著收入提高,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度提升,低端產業外遷是大勢所趨。再次,「一帶一路」可緩解中國崛起的溢出效應。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產業升級,發達經濟體在享受中國增長紅利的同時,也存在競爭,「一帶一路」有助於做大全球經濟的「蛋糕」,實現多方共贏。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一帶一路」為人民幣國際化打開更廣闊的空間。在孫明春看來,「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與清算中的比重還相當低。「一帶一路」有助於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支付清算及融資等領域的使用,目前人民幣支付系統(CIPS)業務範圍已覆蓋6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助構建多支柱的國際貨幣體系,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央銀行,提供支付清算與儲備貨幣的更多選擇。(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聲音
開啟閩港交流合作新起點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黃定光:香港居民中有超過120萬人原籍福建,閩港合作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此次研討會將為兩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進一步增強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開啟一個新起點。今天的主旨演講從一個比較高的角度來看接下來閩港兩地如何更好地融合,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我認為,香港享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有利條件,不僅有與國際接軌的經貿、商業和司法制度,在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和人脈、人才等方面也有優越條件,足以發揮「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繫人」的作用。
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提供高端物流和金融服務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秘書長、會員事務委員會主席彭楚天:香港是福建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和內地很多城市貿易往來也十分密切。廈門得益於其地理優勢,相比其他城市,港資在廈門投資更多些。我認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內地在基建領域很強大,香港作為國際交通樞紐,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企業提供全球供應鏈管理等高端物流服務,還有各類投融資產品及金融服務,協助拓展人民幣服務,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做到民心相通商業相通
香港網際網路專業協會會長洪為民:我來過廈門很多次,今年是第二次,此前來廈參加海峽兩岸論壇。我是漳州人,在香港長大,感受到廈門和香港在文化、飲食、生活習慣等很多方面相近。這次舉行的高峰研討會非常成功,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金融、融資方面發揮著作用。香港有120萬閩籍鄉親,是早期福建省改革開放投資的主力軍。如今,「一帶一路」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這些在香港的閩籍鄉親,要抓住機遇,做到民心相通、商業相通。
廈門日報記者 劉豔
本版圖/記者黃 嶸王火炎鄭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