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海42個外資項目集中簽約,籤約的項目投資總額共約77億美元(約550億元人民幣),其中超過1億美元的大項目就有15個,涉及智能製造、生物醫藥、化工、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商貿、金融等多個領域。眾多外資項目集中簽約,充分表明上海與外資的合作向著更高水平、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邁進。
↑上海外資項目集中簽約,42個籤約項目投資總額共約550億元。
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說,「堅持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也是上海最大的優勢所在。上海一直以來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始終歡迎各類企業來滬投資興業,始終是全球投資首選地。」
據許昆林介紹,今年1-8月,上海新設外資項目、合同外資金額、實到外資金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分別增長了47.8%、9.6%和13.4%;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1家,亞太區總部18家,研發中心10家。截止8月底,上海累計吸收合同外資金額已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500億美元,穩居全國前列;共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01家,亞太區總部106家,研發中心451家,進一步鞏固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數量最多的城市地位。許昆林說,「這是外資繼續看好中國、看好上海的有力明證!」
嘉吉亞太區總裁安博特說,中國仍是嘉吉擁有最大增長機遇的國家,我們將和合作夥伴繼續致力於投資創新和生產、積極推動全球貿易。我們選擇上海作為中國總部,得益於這座城市高度專業化的管理,得益於它持續致力於促進國際貿易和市場經濟。嘉吉多元化的全球投資組合需要開放和透明的貿易環境,正如上海所培育的這樣,我們期待繼續並擴大與上海市的合作。
巴斯夫全球高級副總裁莫立森博士說,上海對於巴斯夫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是我們的大中華區總部,更是巴斯夫集團重要的全球研發和創新樞紐。我們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新設立了巴斯夫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計劃開展進出口、離岸貿易、以及轉口和轉賣貿易。我們希望緊緊抓住臨港新片區和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的重要機遇,更好地把握住極具活力的中國市場,進一步擴大對華貿易,實現自身發展。
最新數據還顯示,上海在引資規模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引資結構不斷優化。
一是服務業、製造業實現雙增長。今年1-8月,服務業實到外資115.68億美元,同比增長13.3%,佔比88.3%;製造業實到外資14.99億美元,同比增長14.7%,佔比11.4%。
二是服務業引進外資呈現「1+4」格局,即以商務服務業為主,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商貿、房地產均衡發展。以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為主的商務服務業是引進外資最多的領域,實到外資38.3億美元,佔比接近30%。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商貿業、房地產業實到外資各佔比10%左右。
三是科技服務業引領增長。受電子、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研發和技術服務企業增資推動,科技服務業實到外資10.38億美元,同比增長186.4%。
四是外資製造業能級提升。實到外資超過1000萬美元以上的製造業項目19個,較去年同期增加六成,主要流入領域為電氣機械、化工、生物醫藥、專用設備、汽車零部件和食品製造等。高技術製造業實到外資5.99億美元,佔比為40%。
上海正全力推進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並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上海的歷史性機遇,將為包括外資企業在內所有企業提供巨大發展舞臺。《外商投資法》的出臺,將為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給予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已於今年上半年出臺了全國首個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的決定,上海市政府發布了《關於本市進一步促進外商投資的若干意見》,圍繞全面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提出符合上海實際的配套政策措施,這是上海進一步彰顯堅持利用外資不動搖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