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碰撞說」的描述,在大約45億年前,一顆跟火星差不多大的行星——「忒伊亞」(Theia)與原始地球發生了碰撞,在劇烈的碰撞過程中,「忒伊亞」的外層被撞得粉身碎骨,而其堅硬的核心融入了地球,與此同時,因碰撞而濺出的大量碎片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圍繞地球運行,並漸漸地聚集成了的月球。
由於月球的質量比較小,不能長時間地維持其核心的高溫,因此在形成之後的數億年時間裡,月球的核心就完全地冷卻了,從此以後,月球就變成了一顆「死寂」的星球,其內部不再有地質活動。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小天體在月球上砸出的隕石坑就可以長久地保存下來。
經過幾十億年的積累,現在的月球上可以說到處都是隕石坑(註:這些隕石坑大多數都是38億至41億年前的「後期重轟炸期」留下的),通常來講,這些隕石坑的形狀都是接近圓形的,但有一個隕石坑卻是個「另類」,它也因此被稱為月球上最神秘的隕石坑。
該隕石坑位於月球的南極-艾肯盆地(SPA Basin)附近,它以已故月球科學家格雷厄姆.萊德(Graham Ryder)的名字來命名,被稱為「萊德」隕石坑。
探測數據表明,「萊德」隕石坑的形狀是一個不自然的橢圓形,其長軸和短軸分別為大約17公裡和13公裡,更讓人感到神秘的是,在這個隕石坑中間還有一個巨型結構,並且這個巨型結構兩側的高度差大約為1.5公裡。
「萊德」隕石坑是怎麼形成的呢?在人們的眾多猜測中,肯定是少不了「外星人」這個選項的,外星人愛好者認為,這個神秘的隕石坑,很可能就是遠古時的外星人在月球上留下的痕跡。
然而大家都知道,嚴謹的科學家一般都不會以「外星人」去解釋那些看上去不自然的現象,所以科學家對此給出了三種基於自然形成的假設,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
第一種假設是,「萊德」隕石坑可能是形成於兩個小天體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內的連續撞擊,考慮到這種情形極為罕見,所以科學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假設,那就是某個小天體在即將撞擊月球表面時,其自身因為某種原因突然分裂成了兩半。
(上圖為月球勘測軌道器的窄角相機拍攝到的「萊德」隕石坑的斜視圖,方向是自東向西)
第二種假設是,如果某個小天體以極小的角度(指小天體的飛行軌跡與月球表面的夾角)撞擊月球表面,就可能會在月球上形成這種「造型奇特」的隕石坑。
第三種假設則認為,這個神秘的隕石坑,應該是月球表面的地形因素造成的。下圖為月球勘測軌道器的廣角相機與月球軌道雷射測高儀(LOLA)的綜合數據,箭頭所指位置就是「萊德」隕石坑。
可以看到,「萊德」隕石坑其實是位於一個更加巨大的隕石坑的邊緣。探測數據顯示,這個古老的隕石坑的直徑大約為70公裡,其邊緣高高地聳起,與內部區域的高度差大約為3公裡。
科學家推測,形成「萊德」隕石坑的那個小天體,正好撞擊在這個古老隕石坑邊緣的最高點,因此在隨後過程中形成的隕石坑就可能會受到陡峭坡度的影響。
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本來「萊德」隕石坑的形狀應該比較「正常」的,但由於它所在位置的地形很不平坦,因此後來出現了類似「山體滑坡」的現象,從而最終形成了一個不自然的橢圓形,而其中間的那個巨型結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形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單個假設似乎都不足以形成如此奇特的隕石坑,因此科學家認為,「萊德」隕石坑的形成原因可能是上述三種假設的某種組合。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