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月球存在著大量隕石坑,除了大小差距,所有隕石坑的外表幾乎沒有不同之處,然而NASA的月球探測飛行器就在月球表面拍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隕石坑:在隕石坑的中間並不是空的,而是一種很像人造物體的結構,大概體長15米,寬約9米。雖然沒有其它證據,但還是有人以此大肆宣揚——或許與外星文明有關,並且它們可能就藏在月球的背面。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並非自然產物?
由於月球探測器上攜帶著超高清攝像頭,所以它會在經過物體時直接進行實時拍攝,但空曠的月球一般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除了這次:探測器正在對月球的島海區域進行掃描時,發現了一個直徑大約40米的隕石坑,從周圍的跡象能看出這個隕石坑還非常年輕。但與普通隕石坑不同的是,我們沒有看到明顯的環形山,這證明當時物體撞擊月球時的速度可能並不高。
由於月球只有極為淺薄的大氣,所以一般隕石都會以極高的速度撞擊到月球表面,什麼物體才會低速撞擊呢?科學家在仔細觀察隕石坑的中心發現,其中存在一個不規則的反光物體。並且一般隕石的主要成分也都是矽酸鹽,在撞擊月球後產生的高溫也一定會令隕石撞擊得粉碎。有人以此判斷這個中間的物體可能並非自然產物,而是一種能人為控制的物體,比如外星文明的產物。
此種理論一出,就有不少學者認為隕石坑可能就是外星飛船墜毀的痕跡,雖然客觀上存在這種概率,但大部分科學家還是不願意相信這個解釋,所以當科學家進行深入研究後,甚至沒有費多大力氣,就找到了答案,並且答案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加簡單。原來造成隕石坑呈現這種情況的,確實是人為因素,只不過隕石坑中間的物體並不是外星文明導致,而是一個火箭引擎。
事件起源
這件事的起源其實要追溯到1972年,當時正值阿波羅16號執行任務期間,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五次登月。作為實驗環節之一,當時的太空人將其中一個引擎故意掉落到了月球表面,以此希望能透過撞擊月球使之產生震動,從而簡單測量出月球的內部結構。不止這一次,類似的實驗在阿波羅13到17號都有進行過。
他們將重達15噸的引擎向月球表面急速下降,但就在撞擊發生前,NASA失去了墜落引擎的信號連接,這才導致了引擎自此失蹤。NASA曾想過將丟失的火箭引擎找回,但無奈的是月球實在太大了,當時的科學家也沒辦法推測它撞擊的具體地點。直到40年後,NASA的又一個月球探測器在進行日常任務時,再次發現了曾經火箭引擎的蹤跡——隕石中心位置的不明物體。
雖然這次發現的物體並不是外星文明的飛船,但眾多科學家並不為此感到可惜。畢竟如果真的在月球這種靠近地球的位置發現了外星文明的蹤跡,人類也很難不升起戒備之心,因為如果能在月球這種貧瘠的土地隱藏數十年,其外星文明的發達程度也可能到達了人類目前無法想像的高度,人類或許無法抵擋它們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