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接近法國凱旋門大小的外星隕石以超過聲音幾倍的速度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很快這枚隕石就變成了一個大火球並撞擊到了地球表面,其爆炸威力與核彈一樣猛烈。頃刻間,衝擊波將周圍幾百平方英裡的樹木夷為平地。這一壯觀事件發生在距今5萬年以前,現如今美國亞利桑那州仍留下了一處幾乎一英裡寬的圓形疤痕。
事實上,每年都會有數千顆微小的隕石撞擊地球表面,只是它們中的大多數沒有被人們注意到罷了。然而,那些在厚厚的大氣層中得以倖存下來的天外來客可能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許多科學家已經將重大的地質災難,甚至物種大滅絕事件與隕石撞擊地球聯繫起來。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6500萬年前震驚墨西哥的奇克蘇魯伯恐龍殺手小行星,它終結了白堊紀時代,給後來的哺乳動物和人類提供了可以統治整個地球的機會。
雖然在一次大規模隕石撞擊事件發生後,會帶來大範圍的影響。但是,地球是活躍的,內部的熔巖和外部的地殼板塊,這些仍然是在有規律的運動著,而風化和地表重構等作用掩蓋了大部分隕石坑的痕跡,將這些曾經的不安都抹去了。對於行星科學家來說,隕石撞擊坑中留存下來的物質數量、大小、形狀和成分都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到天體的歷史。
由於月球和地球一起進化了數十億年,隕石的撞擊同時影響著兩者。事實上,地球是一個比月球更大的目標,從萬有引力的角度來說,它對宇宙天體的吸引力當然會更大,這就導致了月球遭受天外來客襲擊的可能性要比地球小得多,因此科學家認為月球表面的地質狀況很可能就是隕石墜落導致的。
在日本,由大阪大學的寺田健太郎(Kentaro Terada)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軌道衛星的數據分析了月球上59個大型隕石坑的形成歷史。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約8億年之前,一次大規模的流星雨曾襲擊了地月系統,這是一個令氣候和生態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刻,地質學家認為整個地球在 此之後變成了一個冰球,他們將這一特殊地質時期命名為低溫發生期。
該研究小組認為,本次他們發現的這幾個隕石坑應該形成於同一時期,其關鍵證據是這8個大於12英裡的隕石坑居然顯示出相同的年齡。寺田健太郎教授及其團隊估計,在地球的歷史上,至少有10萬億噸的外星巖石曾經不請自來,它們撞擊地球的威力總和是奇克蘇魯伯小行星的30-60倍。或許8億年前進入地球的大量太空物質,引發了一次地球氣候生態的重大變化。
當你凝視月球時,想想你所看到的那些奇形怪狀的輪廓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地球的歷史。你說對嗎?歡迎評論區給我留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