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穩態與環境》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什麼是體液?體液的組成及含量是怎樣的?人體裡的液體都是體液嗎?試舉例。
2.什麼是內環境?主要包括哪3種組分?各組成部分有何轉化關係?血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組織細胞、毛細胞血管壁細胞、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分別是什麼?
3.內環境有哪些成分?血紅蛋白、呼吸酶、載體、消化酶、神經遞質、尿素、激素是不是內環境的成分?
4.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包括哪3個方面?什麼是滲透壓?滲透壓的大小與濃度有什麼關係?血漿的滲透壓取決於什麼?血漿90%的滲透壓取決於哪兩種離子?血漿的pH大約在什麼範圍?保持穩定主要與什麼離子有關?溫度一般維持在多少度?
5.內環境在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過程中起什麼作用?
6.什麼是穩態?調節機制是什麼?穩態是一種什麼狀態?穩態主要體現在哪兩個方面?
7.內環境的穩態有什麼意義?穩態失調後細胞代謝會怎樣?
第2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什麼?包括哪兩種類型?試分別舉例。
2.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是什麼?包括哪5個組成部分?效應器指什麼?如何判斷各部分的順序?傳入神經或傳出神經損壞會怎樣?被針扎時,先縮還是先疼?
3.神經元主要由哪些結構構成?神經元的功能是什麼?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形式是什麼?刺激一端時(正常機體內),傳導方向如何?刺激神經纖維中段時,傳導方向如何?靜息時的電位如何?產生原因是什麼?離子進出的方式是什麼?受刺激時電位如何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離子進出的方式是什麼嗎?鈉鉀泵在何時工作?離子進出的方式是什麼?
5.突觸由哪些結構組成?常見的突觸有哪兩種類型?
6.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形式是什麼?方向如何?為什麼?
7.神經遞質的存在部位是哪裡?其合成主要與哪種細胞器有關?分泌的方式是什麼?有什麼作用?作用後去向如何?神經遞質如果不被及時分解會怎樣?某種遞質作用於後膜時,讓大量Na+進入後膜,這種遞質是讓後膜興奮還是抑制?若作用後,讓大量Cl-進入的後膜或讓Na+不能進入後膜,這種遞質是讓後膜興奮還是抑制?
8.「當興奮傳導至突觸前膜時,突觸間隙中的Ca2+通過突觸前膜上的Ca2+通道內流,導致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釋放乙醯膽鹼。細胞外鈣濃度降低,對鈉內流的抑制屏障作用減弱,使神經細胞興奮性增高。」試根據這段材料,分析缺鈣抽筋、鈣多肌無力的原因。
9.人的各級中樞有哪些?分別有什麼功能?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10.人類大腦皮層特有的功能區是什麼?分為哪四個區?分別有什麼功能?
11.人的記憶分為哪些類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12.什麼是體液調節?什麼是激素調節?二者有什麼關係?
13.人體的內分泌腺有哪些?內分泌腺與外分泌腺區別是什麼?
14.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是什麼?幼兒缺乏會患什麼病?成年人缺乏會患什麼病?分泌過多會患什麼病?有什麼症狀?甲狀腺激素的本質是什麼?缺乏時能否口服?
15.生長激素的作用是什麼?幼兒缺乏會患什麼病?分泌過多會患什麼病?成年人分泌過多會患什麼病?生長激素的本質是什麼?缺乏時能否口服?
16.抗利尿激素是由哪個器官分泌的?具體的作用是什麼?分泌不足會怎樣?血漿滲透壓高時,抗利尿激素分泌變多還是變少?
17.性激素的作用是什麼?化學本質是什麼?
18.血糖的來源和去向是什麼?調節的機制是正反饋還是負反饋?
19.胰島素的作用是什麼?通過哪些途徑實現的?是由什麼細胞分泌的?化學本質是?糖尿病主要原因是什麼?有何症狀?導致出現相應症狀的原因是什麼?尿糖如何檢測?出現尿糖就一定是糖尿病嗎?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病因分別是什麼?
20.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什麼?通過哪些途徑實現的?是由什麼細胞分泌的?
21.甲狀腺激素分級調節的過程是怎樣的?試畫圖。除了甲狀腺激素外,還有什麼激素也是分級調節?腎上腺素的分泌是分級調節嗎?
22.激素調節的特點是什麼?激素在發揮作用時是定向運到靶器官嗎?TRH的中文名稱是什麼?作用的靶器官是什麼?TSH的中文名稱是什麼?作用的靶器官是什麼?甲狀腺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細胞是什麼?為何TSH只對甲狀腺起作用?
23.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那麼激素的作用是什麼?激素髮揮作用後的去向是什麼?產生激素的細胞與產生酶的細胞在範圍上是什麼關係?
24.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有何不同?試列表比較。
25.體溫調節的中樞在哪?屬於什麼調節?人體的產熱主要靠什麼?人體的散熱的主要途徑是什麼?體溫下降時,要使溫度升高,產熱與散熱是什麼關係?體溫升高時,要使溫度下降,產熱與散熱是什麼關係?當人的體溫恆定時,比如持續高燒39℃,產熱與散熱又是什麼關係?
26.人體水鹽的調節中樞在哪?當飲水不足時,細胞外液的滲透壓會如何變化?此時,抗利尿激素增多還是減少?尿量如何變化?
27.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之間有何關係?
28.人體免疫系統有哪3個主要組成部分?各部分又包括哪些組成?
29.人體第一道防線是指什麼?第二道防線?第三道防線?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
30.什麼是體液免疫?什麼是抗原?什麼是抗體?抗體由哪種細胞產生?具有什麼性?化學本質是?在產生的過程中需要哪些細胞器的參與?分泌的過程屬於哪種跨膜運輸方式?體液免疫中,能識別抗原的細胞有哪些?吞噬細胞識別抗原是特異性的嗎?漿細胞能識別抗原嗎?漿細胞的來源有?記憶細胞的作用是什麼?T細胞的作用是?淋巴因子有何作用?什麼是二次免疫?有何特點?
31.什麼是細胞免疫?效應T細胞的作用是?細胞免疫最終能消滅抗原嗎?
32.什麼是自身免疫病?常見的有哪些?
33.什麼是過敏?有何特點?
34.愛滋病的中文名稱是什麼?是由什麼病毒引起的?該病毒是一種什麼病毒?該病毒的作用對象是什麼?愛滋病晚期病人還有免疫力嗎?愛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什麼?可以與愛滋病患者握手、擁抱、共進晚餐嗎?蚊子叮咬會傳播愛滋病嗎?
35.免疫系統有何作用?免疫學有何應用?試舉例。
必修3 《穩態與環境》答案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體液是體內含有的以水為基礎的液體,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兩部分。人體裡的液體不都是體液,如汗液、淚液、尿液、消化液。
2.內環境是指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3種組分。血漿與組織液可以相互轉化,組織液可以單向滲透進入淋巴,淋巴回流形成血漿。血細胞生活在血漿,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生活在淋巴,組織細胞生活在組織液,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在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生活在淋巴和組織液。
3.內環境的成分有水、無機鹽、蛋白質、營養物質、代謝廢物、氣體、激素等。血紅蛋白、呼吸酶、載體、消化酶等成分都不是內環境的成分。神經遞質、溶菌酶可以是內環境的成分。
4.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包括滲透壓、酸鹼度和溫度3個方面。滲透壓是指溶液中的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與濃度成正比。血漿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血漿的pH為7.35~7.45,主要與HCO3-、HPO42-等離子有關。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5.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6.穩態是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是一種動態平衡、相對穩定狀態,包括成分和理化性質兩個方面。
7.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穩態失調將直接導致細胞代謝紊亂。人體維持穩態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非條件反射(如嘗梅止渴)和條件反射(如望梅止渴)兩種類型。
2.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通過觀察神經節、突觸連接、小蝴蝶可以判斷反射弧5個部分的順序。
3.神經元由胞體、短的樹突和長的軸突構成。神經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和傳導興奮。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形式是電信號(也叫神經衝動),傳導方向是雙向的。靜息時電位是外正內負,主要是K+外流導致。受刺激時,電位會變成外負內正,主要是Na+內流引起。K+外流、Na+內流是通過離子通道進行,屬於協助擴散;鈉-鉀泵將Na+泵出、將K+泵入屬於主動運輸。
5.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後膜3部分構成。常見的突觸有軸突-樹突型和軸突-胞體型。
6.興奮在神經元之間是通過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形式傳遞的。方向是單向的,因為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產生,並作用於突觸後膜。
7.神經遞質存在於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其合成主要與高爾基體有關。分泌方式是胞吐,依賴於細胞膜的流動性。作用是引起突觸後膜興奮或抑制。作用後會立即被分解。
8.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除感覺功能外,還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功能。下丘腦有體溫、水鹽調節中樞,還與生物節律有關。腦幹有維持生命必要的中樞,如呼吸和心跳。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脊髓是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各級中樞彼此相互聯繫、相互調控,一般來說,位於脊髓的低級中樞受腦中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
9.語言功能是人類大腦皮層特有的功能,分為H(聽)、S(說)、V(讀)、W(寫)四個區。
10.人的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主要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的聯繫有關(海馬區),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11.激素、CO2等化學物質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稱為體液調節。激素調節是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12.人體的內分泌腺主要有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胸腺等。內分泌腺無導管,分泌的激素彌散到體液中,隨血液運輸到全身。
13.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幼兒缺乏會患呆小症,成年人缺乏會得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分泌過多會得甲亢,表現為食量大增、消瘦、亢奮等。甲狀腺激素的本質是含碘的胺基酸衍生物,缺乏時可以口服。
14.生長激素的作用是促進生長發育,側重骨的生長和蛋白質合成。幼兒缺乏會得侏儒症,分泌過多會得巨人症。成年人分泌過多會得肢端肥大症。生長激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缺乏時不能口服。
15.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分泌不足會尿崩。
16.性激素的作用是促進生殖器官發育和生殖細胞的形成,維持第二性徵。化學本質是脂質中的固醇。
17.血糖的來源有食物中的糖類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血糖的去向有氧化分解為CO2和水、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轉化成非糖物質。調節機制是負反饋調節。【正反饋:打破平衡,促進或增強,如排尿、流血;負反饋:維持平衡,如體溫、水鹽調節。】
18.胰島素能通過促進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化為非糖物質、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來實現降低血糖。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分泌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I型和II型),常表現出「三多一少」症狀,多食(葡萄糖氧化分解障礙,細胞供能不足)、多尿和多飲(尿液中含葡萄糖,帶走大量水分)、消瘦(細胞供能不足,脂肪、蛋白質等分解加快)。
19.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水解、促進非糖物質轉化實現升高血糖。是由胰島A細胞分泌的。
20.甲狀腺激素分級調節是指:下丘腦→垂體→甲狀腺,涉及激素依次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促甲狀腺激素(TSH)、甲狀腺激素。當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時,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相關激素的分泌,稱為反饋。
21.激素調節的特點:①微量高效;②通過體液運輸;③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TRH的靶器官是垂體,TSH的靶器官是甲狀腺,甲狀腺激素幾乎作用於全身細胞。TSH之所以只對甲狀腺起作用是因為甲狀腺細胞表面有與TSH特異性結合的受體。
22.激素的作用是傳遞信息。激素的受體有的在細胞膜上(如水溶性的腎上腺素、胰島素等),有的在細胞內(如脂溶性的性激素、甲狀腺激素等)。激素之間的作用有時表現為拮抗作用,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有時表現為協同作用,如生長激素與甲狀腺激素、胰高血糖素與腎上腺素。
23.神經調節的作用途徑是反射弧,反應速度迅速,作用範圍準確但比較局限,作用時間短暫。體液調節作用途徑是體液運輸,反應速度較緩慢,作用範圍較廣泛,作用時間比較長。
24.體溫調節的中樞在下丘腦,屬於神經-體液調節。人體的產生主要靠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以骨骼肌和肝臟為多),人體的散熱主要是通過汗液的蒸發、皮膚內的毛細血管。體溫下降時,要讓產熱大於散熱來恢復正常體溫;體溫升高時,要讓產熱小於散熱來恢復正常體溫;人體溫恆定時,產熱與散熱處於動態平衡,如持續高燒39℃。
25.人體水鹽的調節中樞在下丘腦。當飲水不足時,細胞外液滲透壓會升高,此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尿量減少。
26.一方面,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27.人體的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吞噬細胞、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等)、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3個部分組成。
28.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組成,第二道防線是吞噬細胞和體液中的殺菌物質組成,第三道防線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前兩道防線是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稱為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是後天獲得的,專門針對突破了前兩道防線的病原體,稱為特異性免疫。
29.B細胞增殖分化產生抗體來作戰,稱為體液免疫。抗原是指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抗體是專門抗擊抗原,可以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蛋白質。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具有特異性,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在產生過程中涉及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等細胞器,分泌的過程屬於胞吐。體液免疫中除漿細胞外均能識別抗原,但吞噬細胞識別抗原的過程是非特異的。漿細胞可以由B細胞和記憶細胞增殖分化而來。記憶細胞的作用是記住入侵抗原的特徵,當同一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產生相應的效應細胞來進行免疫,這個過程稱為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特點是比初次反應迅速、強烈。T細胞在體液免疫中可以識別抗原,並產生淋巴因子,增強B細胞的增殖分化。
30.T細胞靠接觸靶細胞作戰,稱為細胞免疫。效應T細胞的作用是使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出抗原。
31.由於免疫系統異常敏感、反應過度,敵我不分地將自身物質當做外來異物進行攻擊而引起的疾病稱為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32.過敏是已產生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特點是:①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②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③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33.愛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的簡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該病毒是RNA病毒(逆轉錄病毒)。HIV主要攻擊人體的T淋巴細胞,使人體免疫能力幾乎全部喪失(只會保留部分體液免疫)。傳播途徑主要有性接觸、血液、母嬰傳播。
34.免疫系統有防衛、監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學的應用有疫苗、免疫抑制劑、免疫檢測(抗原-抗體雜交)、免疫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