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必修一】高中數學必備知識點: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概念
1.1.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一、集合的含義
我們先看一些實例:
①1~20以內的所有質數(素數); 有限集
②到直線 l 的距離等於定長 d 的所有的點;
③全體自然數; 無限集
④方程 x2+3x+2=0 的所有實數根;
⑤某中學2019年9月入學的所有高一新生.
分別歸納概括出它們具有什麼共同特徵?
一般地,我們把研究的對象統稱為元素,把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做集合(簡稱為集).
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 A,B,C,…表示集合,小寫的拉丁字母 a,b,c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注意:幾種特殊的數集
問題:如何理解「把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做集合」,這些集合裡的元素必須具備什麼特性?
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先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① 高一級身高較高的同學,能否構成集合? 否
② 高一級身高160cm以上的同學,能否構成集合? 能
③ 2, 4, 2 這三個數能否組成一個集合?否
1.確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即確定了一個集合,任何一個元素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也就確定了。 (具有某種屬性)
如:高一級身高160cm以上的同學組成的集合.
2.互異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互異的。即集合元素是沒有重複現象的。 (互不相同)
如:2, 4, 2 這三個數不能組成一個集合,但2,4可組成集合.
3.無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講順序的。即元素完全相同的兩個集合,不論元素順序如何,都表示同一個集合。(不考慮順序)
如:集合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組成的集合
集合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組成的集合
集合相等:
只要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是一樣的,我們就稱這兩個集合相等.
三、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高一級所有的同學組成的集合記為A, a是高一(7)班的同學,b是高二(7)班的同學,那麼a與A,b與A之間各自有什麼關係?
四、集合的表示
(1)自然語言表示法
1~20以內的質數組成的集合
(2)列舉法
例如,地球上四大洋組成的集合: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例1、用列舉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於10的所有自然數組成的集合;
(2)方程 x2=x 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
(3)由1~20以內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的所有自然數組成的集合.
解:(1)設小於10的所有自然數組成的集合為A, 則
A={0,1,2,3,4,5,6,7,8,9}
(2)設方程 x2=x 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為B, 則
B={0,1}
(3)設所求集合為C, 則
C={6,12,18}
集合的分類:
有限集,無限集
:你能用列舉法表示不等式 x -7< 3 的解集嗎?
無限集
(3).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徵表示集合的方法稱為描述法。
具體方法是:在花括號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範圍,再劃一條豎線,在豎線後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徵.
例2
用描述法和列舉法描述下列集合
注意:
有限集通常用列舉法來表示
無限集通常用描述法來表示
(4)Venn圖示法
如:「book中的字母」 構成一個集合
本章節歸納小結:
鞏固練習:
|編輯:方圓老師
|標籤:知識點講解 必修一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