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1.1的內容。集合論是德國數學家康託爾在19世紀末創立的。集合是刻畫一類事物的語言和工具。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使用集合的語言簡潔、準確地表述數學的研究對象,學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和交流,積累數學抽象的經驗。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留置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此外教師要注重在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上,建構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集合的含義,明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知道常用數集及其記法,並能恰當地應用列舉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分析,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初步感受集合語言在描述客觀現實和數學對象中的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興趣,並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定義;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集合與元素的關係並能用列舉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教學難點是: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我採用探究發現法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留置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已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這一環節我會設置情境:新學期,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學校和班級,並向學生提問:家庭、學校和班級等概念有什麼共同特徵?這些涉及到的範圍與學生***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預設學生回答:家庭、學校和班級等均為同一類對象的匯集,而與學生***是部分和整體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歸納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範圍內某些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的全體構成一個集合。集合中的每一個對象稱為該集合的元素,簡稱元。引出課題,學習《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件加以關注、分析從而引入課堂,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教學中。
(二)新知探索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