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說課稿
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新課標的理論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說教材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是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課程教科書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一節的內容。教材主要內容為甲烷的結構(包括結構式、電子式),甲烷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甲烷的化學性質包括甲烷的氧化反應和甲烷的取代反應以及甲烷的受熱分解。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可以為學習烴、烴的衍生物及接下來學習的有機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情
在初三化學的學習中,學生對有機化學以及有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與認識,且在高一化學中已經學過物質結構的知識,如共價鍵、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等基礎知識,具備了學習本章的理論基礎。甲烷的另一名稱「瓦斯」是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名詞,因此,學生對此物質會有些經驗基礎。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寫甲烷的結構式和電子式,能識別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了解甲烷的化學性質,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甲烷的分子結構的探究,解析其可能具有的性質,並設計實驗來證明,進而掌握研究物質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入認識「結構決定性質」「內因、外因辨證關係」等哲學思想。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甲烷分子結構,化學性質及取代反應的含義。
【難點】
理解甲烷分子結構決定了性質,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五、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節課我將按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引出答案→歸納總結知識的模式組織教學,達到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首先帶著學生一起回憶並介紹如下內容:我們曾經學習和了解了很多種的物質,如鹼金屬元素、滷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也曾了解和接觸過另外一類物質,如甲烷、乙烯、乙炔、蔗糖、葡萄糖、酒精等等。前者我們稱之為無機物,後者就是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即將學習和討論的一類重要的物質——有機物。它與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在人們的衣、食、住、行、醫療保健、工農業生產及能源、材料和科學技術領域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出什麼是有機物的問題。同學們經過自學、閱讀、思考、討論後回答出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含碳化合物叫做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由此我再講出化學上把只含有碳氫兩種元素的有機物,叫做烴,並過渡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也是最簡單的烴——甲烷。
環節二:新課教學
首先我會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天然氣的課外趣味閱讀,找學生進行閱讀。學生開始閱讀之前,我會提問以下幾個問題讓同學們思考: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到的天然氣是什麼顏色,有什麼味道?學生基於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可以說出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氣的外觀。同時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習課本中甲烷的物理性質,同時將理論化學與生活化學聯繫起來,讓學生覺得學以致用,增加學習興趣。
接著,我會給出甲烷的分子是以碳原子為中心,四個氫原子在四個頂點的正四面體(即4個C-H鍵的長度和強度相同,夾角相等)結構,組織同學們用橡皮泥和牙籤製作出甲烷的分子模型,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甲烷分子結構的印象。然後順勢提問甲烷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的寫法,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由「結構決定性質」過渡到甲烷化學性質的探究。我會設計以下兩個實驗:
甲烷的氧化反應實驗:甲烷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甲烷性質穩定:不與強氧化劑、酸或鹼反應,因此顏色並無變化,但是作為同學們的生活經驗,甲烷作為天然氣可以燃燒,具有可燃性,因此可以得出:甲烷不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可以燃燒。我會提示根據元素守恆等規律完成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接下來是甲烷的取代反應,用飽和食鹽水方法,課前收集20mL甲烷和80mL氯氣。演示實驗時放在光亮的地方,觀察現象。可以觀察到氣體的顏色變淺,筒內液面上升,出現油滴。同學們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甲烷與氯氣發生了反應,新物質為油狀物,反應條件是光照。此時我再講出甲烷與氯氣的反應是分步進行的,共分四步完成,一氯甲烷為氣體,二、三、四氯甲烷為液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稱四氯化碳等內容。緊接著教師與同學們一起觀看甲烷分子發生取代反應的視頻,加深學生對甲烷取代反應的掌握,與此同時藉助甲烷的分子結構式模型,從甲烷分子結構出發,手動拆解模型來解釋甲烷取代反應發生的原因,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記憶深刻。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將通過多媒體呈現階梯式的練習題,組織學生課堂練習,並採用生生互評、教師總結的方式進行解決,達到對知識鞏固的效果。接著請同學試著回憶置換反應的定義,思考其反應特點,並說出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的區別。引導同學們深入理解取代反應的定義。並用PPT展示兩種不同反應的區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同時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拔高。
環節四:小結作業
依據板書,與學生一起複習這節課學習的內容,並留下課後練習。師生共同複習,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補充完善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以上就是《甲烷》說課稿,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688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