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化學組OO號考生。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新課標提倡,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那麼本堂課根據我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一節《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第一課時的內容,包括甲烷的結構、性質及取代反應的定義。是高中生正式步入有機化學學習的階段。以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開篇,其結構及性質比較簡單,與生活聯繫緊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為後續繼續學習較為複雜的有機物做個鋪墊。
二. 說學情。
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
高中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初三化學課程學習,已經儲備了一定的與甲烷有關的知識,諸如甲烷的分子式,甲烷的物理性質,以及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通過必修二第一章所學知識也掌握了電子式,共價鍵等知識,並且他們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便於本堂課的順利進行。
三. 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理解與分析,我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技能:會寫甲烷的結構式和電子式,能識別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了解甲烷的化學性質,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提高歸納總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
重點:甲烷的分子結構,甲烷的化學性質,取代反應的概念。
難點:甲烷的分子結構決定化學性質,取代反應的機理理解。
五. 說教學方法。
為了體現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講授法,觀察-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