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甲烷的分子式、電子式和空間結構;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總結日常生活經驗,分析本質,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回憶日常生活經驗,引發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通過實驗的過程,學生逐步形成從實驗中獲得化學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甲烷的結構式和甲烷的性質
【難點】
甲烷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實驗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等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首先觀看一段視頻,大家從這段視頻看到了什麼呀?
學生:這是一段西氣東輸的視頻,就是將新疆等地的天然氣,通過管道東輸到長江三角洲,最終到達上海的一項巨大的工程。
教師:為什麼要花費這麼多人力物力這麼做呢?
學生:因為天然氣是一種高效、清潔、汙染小的能源
教師:天然氣在我們的化學中最主要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呢?
學生:甲烷
教師:學生都預習的很好,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一下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教師: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學習一種新的化學物質時,第一步是了解這個物質的結構式、電子式、分子式,對於甲烷也是一樣的,因此,現在給大家5分鐘時間討論一下甲烷的分子式、結構式、電子式
(3分鐘後)找小組代表起來回答
學生:碳為負四價,氫為正一價,可以知道甲烷的分子式為CH4
教師:通過分子式能不能寫出電子式和結構式呢?
教師:接下來老師再提出一個問題,甲烷中的原子在空間中到底是怎樣排布的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電化學的腐蝕的危害更大,因此,在本節課我們將主要介紹電化學分腐蝕的原理
教師:我們都知道結構決定性質,CH4 的這種結構決定了CH4 有哪些性質呢?首先來學習CH4 的物理性質,在這是我將展示一張池沼中的沼氣圖片,讓學生討論圖片中體現了CH4 的哪些物理性質?
3分鐘後
學生:甲烷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於水,比空氣輕
教師:那甲烷又有哪些化學性質呢?比如它和強氧化劑酸性高錳酸鉀反不反應呢?首先老師會放一個視頻,大家觀察一下,然後說出你們觀察後的結果。
【視頻實驗】甲烷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學生:通過我們的觀察,發現甲烷不與高錳酸鉀反應
教師:是的,在通常情況下,甲烷性質比較穩定,一般不與強酸強鹼強氧化劑反應,但在特定條件下甲烷也能發生某些反應,比如甲烷可以燃燒
利用視頻演示甲烷燃燒的實驗
教師:同學們觀察甲烷的實驗現象,並書寫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教師:有些同學這裡用的等號,大家思考一下行不行呢?
教師:在甲烷的燃燒方程式中,不用等號而用箭頭,主要是因為有機反應往往教複雜,多有副反應,故不用等號
教師:甲烷還有哪些化學反應呢?
將繼續利用視頻展示甲烷的取代反應,讓學生觀察實驗現
學生:混合氣體的黃綠色變淺,量筒壁上出現油滴,量筒內的液面上升。
教師:上述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說明了什麼?你們小組討論3分鐘,之後老師找小組代表起來回答。
學生:
色變淺-說明量筒內的混合氣體在光照的條件下發生了化學反應。
出油滴--說明反應中生成了新的油狀物質,且不溶於水。
水上升,有白霧-說明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了一種極易溶於水的氣體,造成量筒內的氣壓減小
教師:對甲烷與氯氣反應的原理進行總結,並且給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教師:上述反應中,甲烷中的氫原子被氯原子,生成了取代產物一氯甲烷。像這種有機物分子裡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教師:那這個反應能不能繼續發生呢?
學生:生成的一氯甲烷還可以繼續和氯氣進一步反應,依次又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教師:甲烷與氯氣能生成四種取代產物,均不溶於水,其中,在常溫下,一氯甲烷是氣體,其他三種都是液體,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最重要的有機溶劑。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若1moL甲烷中的氫原子完全被氯原子取代,消耗氯氣的物質的量是多少呢?
讓學生對以上練習題進行思考,鞏固所學知識,並提升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通過本節課的講解、實驗探究得出本節課重要的結論,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回顧,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其進行適當的強調。最後布置相應的習題,來鞏固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以上就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教學設計,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學設計及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師招聘面試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 ·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我要過面試」下載試講教案(含音頻)+說課+答辯+結構化資料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教師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