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太空梭沒用了?雖然美國已放棄太空梭多年,但其實早在2013年就重啟了小型空天飛機,技術進步了,這一概念的價值就更突顯了。
空天/太空梭的民用和科研價值就不說了,其實它還可以作為繞地軌道的戰略轟炸機、偵察機和截擊機,加上可以反覆使用甚至可部分取代偵查衛星。不然你以為冷戰時期美國花大錢研究者只是為了搞科學研究?
當然,在這方面技術上,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天宮上去了,也開始探索火星了,最近國產空天飛機也有了眉目。根據社交媒體消息,在9月4日,長徵二號F有重大科研實驗任務,而在下午已獲悉,在酒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目前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已經返回預定著陸場。
那麼這個語焉不詳的「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很可能就是重複式空天飛機的驗證機,也號稱國產版X37B。其實這次發射早在2018年就有傳出,之前的試飛時間就定在2020年進行。之前社交媒體上還流傳了一個,長徵二號F攜帶重型載荷,整流罩直徑達到5米的圖片。
而之前發射的「天宮」直徑也只有3.35米,目前3.35米直徑是鐵路運輸太空飛行器的極限,而高達5米直徑的載荷,當時就讓很多人聯想這個載荷可能就是返回式空天飛機。而且從之前的圖片中未攜帶逃逸塔也可以基本看出,這次發射的是無人狀態的太空飛行器。
其實關於國產空天飛機的研發,歷史非常久遠,早在1986年的3月提出的著名的「863工程」中就包含空天飛機,作為研究空天飛機的起點。要知道當時是國內科研投入最困難的時期,可以說堅持發展到現在,是非常不容易的。目前來看,國內空天飛機項目代號「騰雲」,主要由航天科工集團負責,目前三院和六院都有相關的研發初步成果,甚至611都有關於天地返回的無人機項目。
而這次試飛的可能就是傳聞的「神龍」空天飛機,曾經有照片顯示轟6機腹下掛載著類似X37B的神龍空天飛機模型。外界推測該型號可能採用類似於美國的運輸機加速到3馬赫後,發動機在點火讓飛行器突破9馬赫,然後再讓空天飛機分離進入地球軌道。
而這次直接長徵2號運輸,則顯得其意義不凡,因為長徵2F是專為載人航天設計的,安全性高,當然成本也高,可能直接採用火箭入軌的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測試飛行器,也凸顯了其戰略級別。而外界認為,這其實就是863工程中,在綜合考慮了5種方案後,選擇了技術要求最低的多用途的飛船方案。
不過國內的神龍和X37B一樣,雖然當前都是民用狀態,但是都在軍事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比如X37B就被傳可以發射所謂「上帝之杖」,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戰機,如果在近地軌道用於軍事目的,那麼可以在1-2小時內打擊全球任意位置,畢竟誰佔領了太空制高點,那麼誰就可以進一步拓展作戰空間了。
此時是選擇對地面打擊,還是摧毀對方的太空飛行器或者衛星,那麼都非常簡單了,因此迅速搶佔這部分的科技高地,避免被美方擁有絕對優勢後進行空天訛詐,也是我們努力研發該技術的目的之一了。
總結來看,X37B試飛要早好多年,而神龍目前才剛剛驗證,這涉及到複雜的空氣動力和發動機技術。不過優勢是我們在航空系統內拿出了多個方案,可能在技術上還具備一定的前瞻性,畢竟後發制人我們一直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