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黃興麗:創業是N次破繭成蝶的修煉

2020-12-06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為創業邦原創報導,作者尹茗,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其實對於公司裡所有的錯誤決定,CEO都逃脫不了責任;公司裡所有的問題,濃縮的所有的東西,都應該能從我身上找到原因。」作為帶領公司一年營收增長32倍的創始人兼CEO,這是黃興麗在採訪開始就拋出來的一句話。

2019年上半年,在激烈的爭論後,不顧另外兩位技術創始夥伴的反對,黃興麗一意孤行的做出決策,招兵買馬開啟了一條新的業務線——基於線下大數據幫助零售商智慧決策營銷和運營。即便在今天在未來來看,這個方向都沒有問題,更不要說數位本身就是智能位置服務商,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和大數據賦能,為移動網際網路、移動智能終端、新零售等提供智能位置服務,「有大數據的優勢」。

但在投入人力財力之後,這條業務線最終以失敗告終。黃興麗說,因為這條業務線的事情,她和兩位技術創始人吵得很兇。

事實上,數位的發展過程,一定程度上是市場運營與技術人員持續摩擦與碰撞中迭代的過程。前者代表是黃興麗,有十幾年的市場運營和管理經驗,後者則是兩個技術大拿,他們一個來自華為,一個來自航空航天領域。

數位2015年3月成立,3年內拿了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螞蟻金服、賽富、東方富海、復星銳正等機構。是一家致力於現實世界物理空間數位化重構的的智能位置服務商。基於自主研發的核心專利技術,融合空間雜波信號,可實現店鋪級精準室內定位。目前,這一能力已覆蓋全國209座城市超5000萬高價值室內場景。

而公司的發展,在2015年確定了以差異化的技術優勢和輕資產的運營模式為主後,「這五年來,我們各種不停地碰撞、對立,在市場和技術的碰撞磨合中,數位的商業邏輯從最初的賦能B端,成就C端生活之美,轉變為構建全域感知的智能世界,成為一家大數據公司。」黃興麗說。

市場銷售與技術的5年「摩擦」

「有的人創業可能Ta天生就是一個創業者,但我是責任感推著走上創業路。」黃興麗說。事實上,當初另外兩位創始人出來創業,正是她鼓勵的。

但結果並不好,兩個人做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仍然沒逃出技術員創業難「接地氣兒」的怪圈,開始對前路感到迷茫。黃興麗也是在這時候作出了選擇——「跟大家一塊兒創業,我帶你們來做。」

2014年12月,離開百度,黃興麗開始創建數位,那個時候還不叫數位,開始了命運安排下的創業。「作為職業經理人,我有十幾年的大團隊管理經驗和商務經驗,剛好補上了另外兩個創始人的短板。」

短板是補上了,但市場銷售和技術大能之間的「摩擦」自此開始。「我們三個人的碰撞,就是商務人員與技術人員之間的碰撞。」黃興麗說,這五年中,爭論激烈的時候,三個人兩方陣營,以至於要拍桌子來增加己方「聲勢」。

總結這麼多年的摩擦與融合,她坦言,技術人員更注重的是技術的領先性,是不是行業未來趨勢和方向,但從市場或者創造價值的角度來看,我會更加關注技術到底解決的是現在的什麼問題,或者能在未來解決什麼問題。

反過來,她很珍惜這種不斷的碰撞和摩擦,「它們彌足珍貴,使我們彼此互相影響,借鑑和學習,進而推動數位不斷向前」。但有一點,她特別強調,我們每一次吵都是因為某些具體的事情,在大方向、戰略上倒不會出現什麼分歧。「否則這個公司是沒辦法繼續下去的。」

吵最兇一次就是那條失敗的業務線。「我就是覺得當時我們有線下大數據優勢,應該幫線下商家去做精準營銷,而這個市場很大,我們就應該去做這個事,而且要快。」職業習慣養成的狼性,讓她覺得這件事如果目標明確,就要立即行動,因為創業公司是在和時間賽跑。

回頭再看這件事,她接著說,「事實證明是我錯了——方向沒錯,但我們可能沒有準備好,或者沒有很清晰地知道市場中的客戶需要的到底是什麼東西,而這個東西又是不是我們能給客戶帶去的。」

她由此自我復盤,未來決定任何事情,都要做全面的市場和客戶分析,哪怕分析出來全是我們的劣勢,但可以及時去彌補;最可怕的是從一開始就沒看清楚、沒有想明白,就去做。

業務線後來完全被砍掉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可能我們通常會把人和事放在一起來看,認為』這個事情失敗了是這個人的問題』,或者是』事情沒做好就是人不對』——這可能確實是職場上大部分人的看法。但這件事(業務線失敗)讓我認識到,有的時候一個事情的失敗不是都要由某些人來承擔責任。」

而恰恰是這條失敗的業務線,在後來為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打這場仗的過程中,靠這條業務線吸引了非常多的人加入數位,沉澱了大量的人才。」黃興麗說,最主要的leader都留下來,為我們此後精準營銷業務的開展提供人力支持。

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黃興麗的敏銳之處還在於,她能在對哪怕是對一句話的反覆復盤中,舉一反三的從中萃取經驗和教訓。「一個真正的技術型公司,或者說一個偉大的技術,你要用它去解決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或者面對一個會給未來帶去重大變化的事物,它絕對不是你當下拿來就可以用的。在碰撞過程中,我要去理解技術,技術人員也要去理解市場,理解客戶,理解應用場景。」

創業者的取捨與盲目樂觀

「其實所有的公司都是平凡的,包括我們每個人。」CEO之外,黃興麗是3個孩子的母親,雖然也會理直氣壯的說「我要發揮父母作為孩子榜樣的力量」,但說完又會自己氣弱的補充,「其實這都是為沒辦法陪孩子找的藉口」。

「對於創業者來說,工作和家庭很難兼顧,你要做出取捨,甚至這種取捨是作為創業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像「那條失敗的業務線」,也是她取捨的結果。

「我們就是要取捨和決定在當下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我們今年要改變的,今年我們的重點是什麼,在這一時刻對我們最重要的是什麼。」作為CEO她很明白,每家公司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在帶著問題前行。「你不應該說所有的問題都要去解決,所有問題都要解決就會變成所有問題都解決不了。」

「你認為一家公司,有什麼是CEO真的不知道的?」她自問自答,「只是可能有些問題是我現在馬上就要解決的,有些問題在我看來不影響生死,我會選擇先把它放一放,不去管它——這對CEO也是一種考驗。」

這種魚與熊掌間的抉擇取捨能力,跟她日常習慣的養成有很大關係。

可能是從高中時開始,她會想,假如讓我之前說過的話再重新說一遍,我會怎麼說——就好像跟人吵架,結束後總感覺當時沒發揮好,不斷的腦補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怎麼說……「到現在的我假設每一件事重來我會怎麼做,就是養成習慣了吧。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像我一樣,他們會因此而不舒服。」黃興麗說,我不斷的復盤迴放,盡己所能分清主次,同時盡力避免一個地方跌倒第二次——這當然不舒服,你不舒服的時候就是你成長、不斷拓寬自己邊界的時候,要拓寬邊界你一定要有所犧牲的,只有打開自己才能把邊界拓寬,要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才有創業是「痛並快樂著」之說。

這種痛本身就是黃興麗創業動力的源頭之一。她自封自己是公司「最大的銷售」,這個最大的銷售在公司發展的前三年完全無用武之地,但卻迷之自信,「盲目樂觀」。她對此解釋說,盲目樂觀並不是沒有分析,而是一種本能或是一種先天的樂觀精神,哪怕是在谷底仍不停思考、找方向、問自己,一旦確定就立即決策執行——這種按下按鈕的能力也是要具備的。「因為不能老在那兒想,那時間都過去了——那條失敗的業務線也是因為我這樣的性格。」

她認為,創業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如果是一個特別悲觀或者特別冷靜的人,可能分析之後就放棄了,但我們恰恰是要堅持下來,這就要盲目樂觀。「我就是感覺沒錯,市場就在那兒,我們做銷售的就要覺得沒有打不下來的市場,如果你的東西是好的,我不信找不到客戶。在這個情況下讓我們能堅持前面很苦的三年,甚至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三年,這是個很關鍵的因素。」

事實上,過了很苦的三年後,數位的業務與營收迅猛增長。

先後推出了「場景服務推薦引擎」,一款叫做「隨行生活」的產品——基於位置進行智能的場景服務推薦,讓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地點獲取正確的信息。比如辦公場景、停車場等等。「隨行生活」在渠道上和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機廠商達成合作,在內容上與口碑等全場景生活服務平臺打通,讓數位成為唯一可為手機廠商提供「場景識別+場景服務」閉環的服務商。

而其「智能終端」,基於龐大的POI庫和室內精準定位引擎,主要提供ELBS室內場景識別能力和基於此的場景服務。同時數位與青島市北區展開以城市數位化重構為核心,涵蓋技術、產業、生態、人才的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真的創業者,要學會與自己對話

2019年春節,數位召開戰略規劃會議,做出了重大戰略調整,數位重新定位為一家基於大數據的基礎設施公司。「這跟之前就完全不一樣,是一個更大的未來。」她補充說,我們認為,要讓每個智能硬體有一個像人的眼睛一樣能看懂這個世界的能力,能感知這個世界,看得懂世界的物體,也就是構建全域感知的智能數字世界。

「我們過往更多的服務移動網際網路,但基礎設施不是,除了他們,那我們還有什麼價值,未來方向在哪裡?當IoT時代來臨,我們會是什麼樣子,價值在哪裡?當我們服務可能不是手機,而是所有智能硬體時,我們就要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那今年我們要做什麼,我們怎麼活到那一天,怎麼把這個未來構建出來?」

那麼,市場在哪裡?

創業近5年,黃興麗又一次面對這個問題。這一年,數位營收對比2018年增長了32倍,淨利潤翻升,「但這次我比前一次更加焦慮,突然都懷疑我堅持五年下來做這個事情究竟對不對。」事實上,一個創始人幾乎每天都在思考方向、戰略等問題。

她自我剖析,真實的心路歷程是,創業者時時刻刻都缺乏安全感,因為世界變化太大太快,今天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不是你在一個領域裡領先一點點,就可以躺著享受成果了,不可能的。尤其是再加上疫情,要怎麼辦?

她認為,疫情過後,零售、商圈、餐飲等行業受影響更大,數位目前已經從領先的智能位置服務商發展為規模化、專業化、有價值的線下大數據公司,無論是開店前的大數據選址,還是大數據下的經營優化提升,競爭分析,行業分析,精準引流營銷,周邊業態分析,將助力新零售時代的傳統商業企業基於大數據的升級轉型。2月底,在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之後,「我們才真正又一次從谷底爬起來」。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是她對自己作為創業者狀態的描述。「我始終在想自己身上還有哪些短板,因為我自己的天花板就是公司的天花板。」

她用破繭成蝶來比喻創業,破繭前長久的等待和黑暗中的摸索是痛苦的,而每一次痛苦時就是在上升,要向前,每一個階段都必須經歷都是在為蛻變做準備。但成蝶是美好的,每個人的人生中都要不斷經歷破繭成蝶這一過程,而作為創業者可能次數翻倍,時間拉長,而且疼感放大。

對比創業前後,除了不斷的讓自己具備一個CEO需要的各種基礎能力外,黃興麗學會了更好的和自己獨處。「以前做職業經理人的時候會找人聊,發洩一下,但今天沒有地方可以給我發洩了,要獨自消化。」

CEO不需要吐糟?

「不是不需要,是沒有地方沒有人可以吐槽,除非是CEO們聚在一起,但我們這幫人在一塊,其實沒什麼好吐槽的,每家都有獨自要面對要解決的問題。都明白吐糟沒有意義,問題還是在那裡,還是要自己去面對。」

比如隨著新基建的提出,數位要做基礎建設公司, 更要養活自己,然後發現資源是有限的,有些地方是矛盾的,那到底這個決策是不是最合適?走的路對不對?這種煎熬,其實沒有人能商量。

「有時候還要一意孤行,比如受疫情影響,在管理層裡面做了20%——創始團隊30%的降薪。」黃興麗說,你是CEO就要自己作決策,沒有人能夠幫你,甚至另外兩位創始人可能都沒有辦法去商量。我在這個時候作出的決策我認為是對的。「我要找到在真正困難、陷入逆境或遇到挑戰時,仍然堅信和選擇留下來的人。」

3年後的商業化和「新基建」

「在前面三年千萬不要想怎麼商業化,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家基礎設施公司,那前幾年就是打基礎,要不停地投入,把地基給壘高,構建核心優勢,之後商業化是水到渠成的事。」黃興麗說。而數位2019年營收增長几十倍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數位創業初期探討位置服務能夠帶來哪些價值時定下了「場景即需求,到訪即偏好」這一思路,通過ELBS了解用戶線下到訪偏好,補充線上數據,形成更立體的用戶畫像。「但當數位真的成為一家新基建公司,能找出來的東西太多了。每一個可能都是一個大的應用場景和生態。」黃興麗說。

數位未來要服務於所有的智能硬體,讓這所有的智能硬體具備看懂這個世界的能力,這是基礎設施。要具備這個能力,數位首先要構建數位化的世界,這與室外圍繞路網,為出行服務不同,是原封不動地把這個世界的每一個物體信息化、數位化,變成了0101的計算機語言,讓機器能讀得懂。「也就是說要構建一個跟真實世界平行的』數字孿生世界』。」

為此,2020年,數位的兩個重要發力方向:第一是在線下商業、零售領域,用數據來成就「線下商業網際網路+」。比如零售行業,過去開一家店完全靠個人經驗,包括選址、人流、周邊等等,今天在大數據幫助下可以瞬間了解,並能預測客流,分析判斷成功率,這是數據給一個傳統行業帶來的價值。

第二是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把線下「人」和「場」信息化和數位化。數位基於這兩個的核心基礎能力,賦能線下產業。

「我們希望賦予機器一雙眼睛,讓所有智能機器能通過攝像頭識別,我們正在一步步走近自己的設想——世界上所有智能硬體都在使用數位的技術,每個智能機器都具備認識這個世界的能力,這是數位下一個五年要做的事情。」黃興麗說,我自己也沒比別人優秀,也就是個普通人,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何德何能會有人相信你,願意跟著你堅持去做這件事。「一起扛過槍打過仗,既然決定要繼續扛下去,那堅持下去就是了。」

數位融資信息:

2014~2015年,完成種子輪、天使輪融資;

2016年12月,完成 Pre-A輪,投資方為博將資本;

2017年9月,完成A輪5000萬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復星銳正資本、極光;

2017年11月,A+輪1000萬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東方富海;

2018年7月,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為賽富投資基金、長潤資本;

2018年11月,完成 B+輪數億元 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螞蟻金服、湖畔山南資本、華盛一泓。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攝影師見證帝王斑蝶破繭成蝶
    2018年9月13日報導,在苦苦追尋半個世紀後,美國攝影師Joe Rossi終於如願見證了帝王斑蝶蛹破繭成蝶的過程。圖片中,這條渾身布滿黃白條紋的蟲子現實作繭自縛,在繭室內變成液體並重新成型,最後,一隻翅膀潮溼而鮮豔的帝王斑蝶破繭而出。JOE ROSSI CATERS NEWS/東方IC2018年9月13日報導,在苦苦追尋半個世紀後,美國攝影師Joe Rossi終於如願見證了帝王斑蝶蛹破繭成蝶的過程。
  • 迎接挑戰,破繭成蝶!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迎接挑戰,破繭成蝶! 面對挑戰你是會低頭屈服還是迎難而上今天小科要為你帶來的原創視頻《破繭
  • 《劍來》: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很幸運,《劍來》就是這樣一本能讓人明智的網絡小說,小編更從書中總結出這樣一個道理: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從《劍來》中總結的這個道理是否有些突兀?他接受了自己遭受悲慘命運的現實,反倒是更加努力,而經過不斷努力,陳平安不也終究破繭成蝶,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劍客之路嗎?而在《劍來》中,還有一些人物,不小心走錯了一步路,卻就此氣餒,變得意志消沉了,也就有了和陳平安相反的命運。這裡著重說的是書中兩個人物:馬苦玄和宋集薪。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劍來》中馬苦玄和宋集薪可比陳平安好運多了。
  • 《出水芙蓉》主創破繭成蝶 票房黑馬殺出
    正所謂破繭成蝶,有志者事竟成。正所謂破繭成蝶,有志者事竟成。劉鎮偉:靈感來自好萊塢經典電影 這部影片緣起於導演劉鎮偉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1944),戲裡的韻律泳拍得很美,令他一直難以忘懷。在劉鎮偉的《出水芙蓉》中,失戀少女想報仇,這個企圖本來很醜陋,但透過努力備戰,她從灰暗世界走出光明,卻是一件很美麗的事。
  • 沒有作繭自縛,哪能破繭成蝶
    4、街上看不到人,超市採購成放風,約不到朋友聚餐,快遞變成慢遞,看電影靠網絡視頻,這不就是海外華人的日常。 10、沒有作繭自縛,哪能破繭成蝶!
  • 《冰凍星球》燈蛾蟲的一生:歷經14次冬眠,只為一朝破繭成蝶
    只等待著破繭而出。它為這個春天已經等待了十幾年,歷經了十幾次的冬眠。破繭而出,它就可以離開寒冷的北極,開始新的生活。小小的燈蛾毛蟲,在廣袤的北極微小如一粒塵埃,卻讓我肅然起敬,我們很多人也許還不如一隻燈蛾毛蟲。別說十幾年,一兩次的挫折足以打敗多數人。
  • 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2. 和一個人在一起,如果他給你的能量是讓你每天都能高興得起來,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滿了動力,對未來滿懷期待,那你就沒有愛錯人。
  •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的人生之路
    這麼講,似乎有點「玄」,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想要讓自己有所提高、有真正的內涵,就必須得要發現這個「自我」,並且為了完善這個「自我」而不斷的修煉自己。這個「自我」,並不是自私的自我以為,而是那種天地之間的本源狀態。我姑且也用「道」來稱呼它吧。
  • 自然筆記|大雨後,破繭新生蝶自在
    化蛹為蝶關於我的秘密你了解多少?、化蛹為蝶彩蝶紛飛,流連於花叢這一系列的生命過程,都讓她盡收眼底為了解兒時的疑惑,為了探尋毛毛蟲的秘密她找尋了一隻蝴蝶蛹觀察並記錄下了破繭成蝶的名場面完成了「破繭前翅外緣中段向內凹陷, 基部有7~8道由間斷的黃白色短線排列而成的弧形細紋。後翅無尾突, 近基部有一淺黃色寬斜帶, 帶外側靠近前緣有一大型深色眼狀紋, 臀角外側有一紅色圓形斑。
  • 破繭成蝶的感悟:今天的痛苦掙扎是為了明天能展翅高飛
    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夫路過樹林時,正巧看到一隻即將破繭而出的蝴蝶,於是他停下腳步,饒有興致地觀看起來。當蝴蝶在破繭的過程中,掙扎會將身體內的水分擠向翅膀,這樣身體才會纖細而翅膀肥大有力,這隻蝴蝶因為沒有經歷這個過程,也就失去了展翅高飛的希望。不能飛翔的蝴蝶,等待它的只能是死亡。
  • 雲南金平蝴蝶谷:上億蝴蝶破繭成蝶 翩翩起舞宛如金色海洋
    我國共有蝴蝶種類12科,馬鞍底鄉就有11科,蝴蝶種類達270多種,包括箭環碟、鳳眼蝶、枯葉蛺蝶、白帶鋸蛺蝶等,其中箭環蝶數量最為龐大。馬鞍底鄉的箭環蝶主要集中在拉登河、馬拐塘、標水巖、天生橋等片區,一般在每年5月底6月初開始破繭成蝶,數量均超過一億隻。新華網發(張洪科 攝)
  • 曹軒賓攜《參宿七》打響臺灣市場 北漂十年破繭成蝶
    曹軒賓攜《參宿七》打響臺灣市場 北漂十年破繭成蝶(/5) 2013-11-22 14:56
  • 非常經典的句子: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相信自己, 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 毛毛蟲在破繭成蝶後,還會記得自己毛毛蟲的事嗎?看完令人意外
    毛毛蟲在破繭成蝶後,還會記得自己毛毛蟲的事嗎?看完令人意外蝴蝶是一種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生物,而大家也知道,蝴蝶都是由令人不太喜歡的毛毛蟲蛻變而來的,而這樣的一個過程也被學術界稱之為變態發育,那麼也許有人會好奇,毛毛蟲破繭成蝶,基本上是完全變換了一個心態,那麼它還會記得自己毛毛蟲的事情嗎?相關的實驗結果令人感到意外。
  • 衛星新基建形勢下,ATG能否破繭成蝶?
    投身航空網際網路行業創業多年的筆者有話要說。ATG發展之路ATG(Air to Ground)就是一種在地面布設基站對空覆蓋,能讓飛機上網的地空通信系統。1991年誕生於工程師休假期間靈機一動,最早的成圖於一張餐巾紙上。
  • 《蝴蝶公墓》絢麗的殺機下,是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
    其實,與蝶有著許多不解之緣的尚小蝶,何嘗不是一隻蝴蝶?當她在舞臺上翩翩起舞,所呈現的正是蝴蝶最美的絢麗,而當她因為失去戀人而備受精神折磨,又在古堡中發現了曾經死去的戀人正以另一種身份歸來時,那種無助與驚恐,卻又似一個被包裹在巨繭中的人蛹,想要掙脫,卻只能費力的掙扎。畢竟那句「蝴蝶一生只有一個伴侶」的箴言時刻回想在耳邊,尚小蝶能否逃脫蝴蝶的命運?
  • 精靈寶可夢:寶可夢全進化形態,綠毛蟲破繭成蝶,皮卡丘越變越醜
    精靈寶可夢:寶可夢全進化形態,綠毛蟲破繭成蝶,皮卡丘越變越醜。精靈寶可夢又叫神奇寶貝,這部動畫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非常喜歡看吧,作為一部治癒系養成類動畫,這部動畫可以說是很多90後00後的童年回憶,很多人就算是沒有看過這部動畫,也玩過這部動畫的原版遊戲口袋妖怪吧!
  • 破繭成蝶的婚姻,往往也經歷過作繭自縛的苦痛
    破繭成蝶之前也曾經歷了作繭自縛的苦痛。一個在別人眼裡幸福美滿的家庭,夫唱婦隨,妻賢子孝,或許往往都是經歷了種種考驗之後,才努力蛻變出來的樣子。
  • 綠尾大蠶蛾在自然博物館「破繭成蛾」
    這兩天,淡綠色的綠尾大蠶蛾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破繭成蛾」,棲息在花間枝頭和玻璃牆上,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科技館工作人員介紹,館方從雲南引進了160多隻富有觀賞價值的綠尾大蠶蛾,在給市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希望向市民科普蛾與蝶的區別。
  • 女兵阿曼:一名新疆女孩的「破繭成蝶」之路
    不懼傷痛,破繭成蝶當先鋒阿曼天生怕疼,戰術訓練中,一看到鐵絲網就心生畏懼,生怕被扎到,每次訓練都放不開手腳,成績自然也不理想。某次訓練中,鐵絲網在她的胳膊上劃出一道大大的口子,鮮血瞬間湧出。原以為會疼得受不了的她,這次反而沒覺得有多疼。她咬緊牙關,憑著那一股韌勁兒又爬了幾次,沒想到成績居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