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的警暴爭議:恐怖襲擊連爆全國「右轉」難止?

2020-12-02 騰訊網

法國社會今年10月面對兩次可怕的恐怖襲擊後,法國政府承諾將全面打擊恐怖分子和所謂的「分裂主義」,並宣布增強法國警方的新法律。

該法案名為《全面安全法》(Loi Sécurité Globale),包含一系列措施,如增大城市警力和私人保安人員的職責範圍,以及容許警方使用無人機執行職務等。

而引起了最多的批評是其中的第24條:如果通過成為法律,這將限制公眾拍攝警察的權利。

法律規定,如果任何人以「身體或精神傷害」為目的,傳播在工作中的警察的「臉部或任何其他識別元素」,將被處以一年監禁和相等於約40萬港元的罰款。

政府辯護這項法律稱,它的目的純粹是限制在網上對警察「起底」。

然而,其模糊的措辭引起了人們對問責制的擔憂,尤其是在法國這個警察少有因其不當行為而受到懲罰的國家。

據法國媒體《Mediapart》報導,在其研究對警察不當行為的73項法律指控中,只有5項指控導致涉事警察受到正式譴責,當中只有一項使警察被停職。

馬克龍:「不要談警察暴力」

當2018年10月因經濟問題而引發的「黃背心運動」開始之後,警民衝突變得很常見,使警察暴力的問題成為了法國熱議話題。

那時候,拍攝警察不當行為成為社運人士譴責法國警察的重要工具。

有一位法國記者叫David Dufresne,自2018年12月起,因在其網站上細緻地收集警察暴力的視覺證據,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從而成名。

最近,他執導的一部關於法國警察暴力的電影,《暴力的壟斷》(此為英文片名「The Monopoly of Violence」的中文翻譯;

法文原稱「Un pays qui se tient sage」),於今年9月首映。

這股針對法國警察過度武力的批評浪潮,促使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為警察辯護。

2019年3月,在一次與法國公民的電視辯論中,他拒絕了「警察暴行」這個詞,對眾人說:「不要談到鎮壓、警察暴力,這些話在法制國家是不能接受的。」

然而,許多法國公民一直不同意,警察暴力依然是法國社會的主要話題。

當政府宣布新的《全面安全法》後,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反政府示威。

11月21日,記者工會和人權組織在首都召集的周末集會,約有1萬人參加。

最近,在11月23日的夜晚中,警方為清除巴黎廣場的一個移民營地而採取高壓手段,進一步激起了法國人對警暴的辯論。

該營地本來是為了促進移民權益而設立的,但最後卻又引發了一場關於警察暴力和公眾對警察的拍攝權的全國性辯論。

此後,警方的堅定捍衛者、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不得不在Twitter上承認,事件中被拍攝的一些畫面「令人震驚」,並表示將儘快公布警方調查的結果。

僅僅過了三天,26日,又爆發了一起警察暴行案件。

法國網絡媒體《Loopsider》當天公布三名並不知道自己被拍攝的警察在巴黎對一名黑人音樂製作人進行暴力和帶有種族歧視逮捕的視頻畫面。

視頻被瘋狂傳播,並促使達爾馬寧再次表示畫面令人震驚。

他在26日晚上的電視節目中承諾如果法官認定相關警察有罪,他將對他們進行停職處理。

其後,馬克龍亦指影片中的警察暴力是法國的「恥辱」,稱法國絕不能容許此等暴力,無論出身誰人之手。

法國警察文化受到關注

和美國一樣,法國警察工會在該國也是強大的政治力量,達爾馬寧也承認,最近法律之所以包含禁惡意發布警員相片的條款,是因為他以前向警察工會做出政治承諾。

然而,這些事件發生後,政府一直試圖平衡加強警力和安撫民眾的矛盾要求。

《Mediapart》新聞專門跟蹤法國Twitter上討論最多的主題的網站顯示,「伊斯蘭教」相關的討論在11月初達到高峰,而「警察暴力」則在25日達到了1.5倍的高峰。

這系列警察暴力醜聞使法國警察的行為受到新的審視,凸顯了法國政府與警察的複雜關係。

研究刑法制度的社會學家穆哈納(Christian Mouhanna)在接受法國公共電臺《法國文化》(France Culture)採訪時指出,法國加強警察權力的法律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尤其是法國再次面臨恐怖主義威脅之後。

他還指出,聯合國和歐盟人權委員會過去都曾譴責法國警察的行為。

法國輿論的另一面

最近的這些論戰會不會迫使政府收回法律?

不一定,雖然警察暴力事件招致了很多左派的批評,但近年來,法國民眾大多向右轉。

馬克龍這個社會黨出身的中間派,今天支持警方採取更果斷行動,使自己與民意基本一致。

根據民調,最近的恐怖襲擊和去年的黃背心運動,讓許多法國民眾要求政府保護他們免受公共秩序混亂的影響,特別是伊斯蘭恐怖主義。

法國公共輿論研究所(IFOP)上個月的一項調查發現,89%的受訪者認為法國的恐怖主義威脅「很高」,79%的受訪者認為「伊斯蘭主義已經向國家和共和國宣戰」。

因此,馬克龍向右轉,推動親警改革,他可能也不會有什麼政治損失。

相反,由於2022年法國將舉行總統選舉,而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最可能來自右翼,此舉可以幫助他保住選舉優勢。

法國政治學家格倫伯格(Gérard Grunberg)對媒體表示,他認為法國選民已經發生了變化:「輿論正在要求強硬回應。對伊斯蘭主義者,不管是誰,都要強硬。」

因此,國安新法的支持者還是批評者會佔上風,還有待觀察。

該法於11月25日在議會一讀得到馬克龍的多數黨「共和前進黨」(La Republique En Marche)的支持並通過。

不過,即使能通過整個立法程序,該法仍有可能被法國憲法委員會(Conseil constitutionnel)扣留,審查其是否符合憲法。

相關焦點

  • 天安門暴恐案恐怖組織視頻曝光 曾燒數十國國旗(圖)
    這個暴力恐怖團夥從成立到覆滅不到2年的時間中,實施暴恐襲擊的目標一直非常明確。產生了「聖戰」思想後,他們錄製暴恐視頻,焚燒包括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等幾十國國旗。到達北京後,唯一一名會普通話的女性負責給其他人帶路,購買暴恐活動工具。暴恐團伙頭目對成員非常殘忍,一次為了懲罰一對夫妻(均為暴恐團夥成員),命令這兩人互毆。
  • 法國「向右轉」 後果很嚴重?
    國民陣線將在大區選舉中有所斬獲雖早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但取得如此大範圍的領先仍然在法國政壇掀起極大的震動:「衝擊」、「驚雷」、「國民陣線來了」等標題佔據了7日法國主要全國報紙的頭版標題。  法國政治生態的主流歷史上長期為左右對立。即便2002年總統大選國民陣線候選人曾經意外地進入第二輪,但國民陣線仍然被視為邊緣政黨,並不能從根本上左右法國政治。
  • 非洲觀察|奈及利亞神秘恐怖襲擊:國際恐怖活動的新動向?
    1月16日晚至17日,奈及利亞中北部地區在不到24小時內發生了兩起神秘的連環恐怖襲擊事件。第一起發生在中北部偏南的卡杜納州。行家指出,這兩起(確切說是三起)恐怖襲擊事件不論手法、背景和特徵,都顯得十分特別和神秘。先說連環「人彈」襲擊。
  • 恐怖襲擊為什麼襲擊法國 巴黎襲擊事件原因分析解讀
    法國首都巴黎13日晚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至少已有129人死亡、352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負責。法國總統奧朗德14日表示,這是極端組織的戰爭行徑,在國外策劃,在法國有同謀。  11月14日,在法國巴黎共和國廣場,人們點燃蠟燭,寄託哀思,悼念恐怖襲擊遇難者。
  • 美媒:中國不多談昆明暴恐襲擊事件 不是怕丟面子
    3月1日發生的昆明暴恐襲擊事件已過去一個多月,近日美媒再次提起中國官方在事件處理中沉默的原因。《洛杉磯時報》引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古納拉特納等的說法稱,所謂中國官員擔心丟面子而阻止討論的說法過於簡單。「中國人不希望出現類似美國的狀況,即恐怖分子可以上CNN,媒體給激進組織一個『布道壇』」,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歐亞事務分析師曾傑表示。
  •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恐怖襲擊是極端分子人為製造的針對但不僅限於平民及民用設施的不符合國際道義的攻擊方式。恐怖襲擊從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有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的嚴峻趨勢。現盤點近年來十大恐怖襲擊案,內容如下:9·11事件有預謀的大型恐怖襲擊案2001年9月11日上午,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和世界貿易中心二號樓,兩座建築在遭到攻擊後相繼倒塌,世界貿易中心其餘5座建築物也受震而坍塌損毀;9時許,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機撞向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五角大樓局部結構損壞並坍塌,造成超過3000人死亡。
  • 外交部:「東伊運」在中國策劃暴恐案證據確鑿
    昨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就菲越軍隊在南子島舉行體育比賽、巴基斯坦喀拉蚩機場恐怖襲擊等答記者問。望日本就漏報鈽存量作解釋據日本共同社等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的鈽存量報告中漏報了640千克鈽。
  • 鄭若麟:恐襲後法國政壇可能「向右轉」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距現在已過去了一天半,但關於事件的背景和可能引發的後果的疑問依然有很多:為什麼IS會選擇法國作為打擊對象?恐襲事件是否會引發北約對敘利亞政策的轉變?法國會不會出現「向右轉」的趨勢?《環球時報》專訪了法國問題專家、前《文匯報》駐巴黎高級記者鄭若麟,對以上問題進行深度解讀。
  • 巴黎「斬首案」震驚法國,馬克龍稱是「伊斯蘭恐怖襲擊」
    馬克龍在襲擊現場告訴記者,這起謀殺案帶有「伊斯蘭恐怖襲擊」的印記。他說:「我們的一位同胞今天被暗殺,因為他在教書,他在教學生關於言論自由的事。」 在法國議會的國民議會中,代表們站起來對在星期五被殺的老師表示敬意,並譴責「殘酷的恐怖襲擊」。
  • 法國巴黎一老師被「斬首」,馬克龍:這是「伊斯蘭恐怖襲擊」
    法國總統馬克龍將襲擊稱之為「伊斯蘭恐怖襲擊」。法國總統馬克龍抵達襲擊發生地。圖源RT法國總統馬克龍抵達襲擊發生地。圖源RT案發之後,在比利時參加歐盟峰會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正在摩洛哥訪問的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目前都已返回巴黎。
  • 法國巴黎一老師被「斬首」,馬克龍:這是「伊斯蘭恐怖襲擊」
    法國總統馬克龍將襲擊稱之為「伊斯蘭恐怖襲擊」。當地媒體報導稱,慘劇發生在16日下午17時左右,位於巴黎西北部的Conflans Sainte-Honorine鎮,一名歷史老師被人「斬首」殺害,據稱其曾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先知穆罕穆德」的形象並向學生展示穆罕默德的漫畫,這被認為是在褻瀆神明。有消息稱,該教師大約10天前就漫畫與學生展開「辯論」後,就收到過威脅。
  • 天空之眼:恐怖分子襲擊,飛彈一觸即發,無辜女孩最終難逃倖免
    非洲之角索馬利亞,人民的生活困苦,恐怖襲擊猖獗。臭名昭著的索馬利亞青年黨,在肯亞和索馬利亞交界地帶,頻繁製造著恐怖主義爆炸事件。 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有關恐怖襲擊的戰爭片《天空之眼》!
  • 一支畫筆撐警抗黑暴
    你想知道的香港資訊都在這裡  圖:去年10月1日,一支衝鋒隊警員在油麻地街頭「落單」被暴徒襲擊
  • "赤警""重返地球"等進口片扎堆上映 國產片陣地難守
    7月、8月預計將有50部左右電影扎堆上映,與去年明顯不同的是,今年的排片表上出現了不少好萊塢大片的身影,包括《赤警威龍》《重返地球》《驚天危機》《速度與激情6》《環太平洋》等。國產片方面,在進口片巨大的壓力下,想取得高票房不容易。
  • 何君堯談香港止暴制亂: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今天的記者會上,何君堯坦言,過去6個月,香港一直受到暴力事件的困擾,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發聲,希望香港可以在止暴制亂的前提下儘早恢復繁榮穩定的生活和秩序。他所面對的壓力和挑戰非同一般,此次獲頒名譽博士學位就像一劑「強心針」。
  • 諾曼徵服:法蘭西的公爵為何成了英格蘭國王
    1066年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逝世,法蘭西王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宣稱繼承英格蘭王位,但英格蘭貴族推舉哈羅德·戈德溫森為國王。威廉於是遠徵英格蘭,打敗哈羅德·葛溫森,成為英格蘭國王。那麼威廉是如何徵服英格蘭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怪物獵人OL恐暴龍配裝 恐暴龍弱點打法圖文介紹
    怪物獵人OL恐暴龍配裝,怪物獵人OL恐暴龍是遊戲中新出的怪物,這個怪物傷害很高,因此對於玩家配裝方面也有很多的講究,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怪物獵人OL恐暴龍弱點打法圖文攻略!
  • 外媒:中國首次發布暴恐案司法解釋
    中國稱,分裂分子最近製造了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包括爆炸、自殺式襲擊和砍人事件,其中許多都針對平民。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21日發表題為《新疆輪臺據報發生多起爆炸》的報導稱,中國多家媒體報導,21日17時許,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縣城一商鋪門口、陽霞鎮、鐵熱克巴扎鄉等處發生爆炸,造成至少兩人死亡、多人受傷。報導還說,公安機關迅速處置了案件,受傷人員已送往醫院全力救治。
  • 環球時報:「暴恐」表態對比,中國一點不欠西方人情
    原標題:「暴恐」表態對比,中國一點不欠西方人情   法國《查理周刊》遇襲後,法、德、英等40多國領導人於11日出席了在巴黎舉行的悼念死難者反恐大遊行活動。中國沒有派高官參加。於是,中國一些不甘寂寞、慣於時時處處搶佔道德制高點的「姿勢分子」立即又跳了出來,批評中國政府。   這種批評有道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