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大事記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大事記

  中國科學院成立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據此在政務院之下設「科學院」,行使管理全國科學研究事業的政府行政職能。中國科學院與文化部、教育部、衛生部和出版總署等政府部門同受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的指導。同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任命郭沫若為中國科學院院長,陳伯達、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楨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1月1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開始辦公,後來以此日為中國科學院成立日。

  首次明確中科院辦院方針和基本任務

  1950年6月14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建設教育委員會郭沫若主任關於中國科學院基本任務的指示》下達給中國科學院。該文件明確了中國科學院的辦院方針和基本任務。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

  1954年1月28日,周恩來總理主持政務院第204次政務會議,決定建立中國科學院學部並實行學部委員制度。1955年6月1日,中科院學部成立。233名優秀科學家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其中物理學數學化學部48人、生物學地學部84人、技術科學部40人、哲學社會科學部61人。

  中國科學院不再是政府部門

  1954年9月,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不再把中國科學院列為政府部門。同年11月,國務院在《關於設立、調整中央和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及其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宣布,原政務院所屬的中國科學院不再作為國務院的組成部分,但工作仍受國務院指導。

  《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暫行條例》頒布

  1955年8月,經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條例》規定,在學術上有重大成就或對國民經濟、文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研究工作或著作,不論是個人或集體的工作,均可授予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獎勵分三等:一等獎獎金1萬元,二等獎獎金5000元,三等獎獎金2000元。1957年1月24日,自然科學項目第一次評選結果公布。後來由於「左」的幹擾,科學獎勵工作停頓。1982年恢復後,由國家科委主持,改稱「國家自然科學獎」。

  編制中科院15年發展遠景計劃

  1956年,中國科學院15年發展遠景計劃制訂工作開展,提出了《中國科學院12年內需要進行的重大科學研究項目》(自然科學與技術科學部分),共53項,涉及國防科研與尖端技術領域、資源考察及開發利用以及國民經濟建設中帶有綜合性、關鍵性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與技術問題、科學前沿問題等。中國科學院對制訂15年發展遠景規劃的安排,為後來國家制訂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作了很好的準備,所提出的大部分任務都被納入十二年科學規劃之中。

  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58年9月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首屆招生1600名,郭沫若任校長。科大的專業設置著重考慮中國急需的薄弱和空白學科,特別是與原子能和空間科學技術有關的系和專業,有些是國內首次設置的專業。1970年年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遷往安徽合肥。1978年3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首創少年班,創新培養模式。

  精簡研究機構

  1961~1962年,根據中央決定,開展大規模精簡工作,撤銷所有省級分院和一批研究所。從1967年至1972年,大批院屬機構被劃歸國防部門,或下放地方、撤銷等,全院最少時只有10個研究所。

  全國科學大會召開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國科學大會在京召開。全國科學大會對在全國科技界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恢復正常科研秩序、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國科學院為大會的召開在宣傳、思想、理論和組織籌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組織制定了《全國自然科學學科規劃綱要(草案)》和《1978-1986年全國科學技術規劃綱要(草案)》。

  建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

  1979年,在鄧小平同志的親自推動下開展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計劃。1984年10月7日,中國第一臺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在北京西郊破土動工。鄧小平為奠基石親筆題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奠基」。1988年10月16日,實驗室首次實現正負電子對撞。僅用4年時間,中國的高能加速器從無到有並建造成功,建設速度在國際加速器建造史上罕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當時世界上該能區運行的唯一加速器,而且亮度高於以往同類機器。同年10月24日,鄧小平在參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時提出:「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2009年7月17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通過國家驗收,成為粲物理能區國際領先的對撞機和高性能兼用同步輻射裝置,成為國際同類裝置建設的範例。

  設立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

  1981年11月14日,中國科學院正式頒布《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試行條例》,面向全國受理申請項目。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的建立,為基礎研究管理體制的改革進行了探索,為推行基金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86年12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標誌著國家科學基金制度及其管理部門正式成立。

  首批授予博士學位

  1982年6月,經中國科學院學位委員會審議,授予馬中騏、謝惠民、李尚志、趙林城、白志東和馮玉琳博士學位,這是新中國培養和授予的第一批博士。

  實行研究所所長負責制

  1984年,中共中央批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等14個研究所試行所長負責制。在試點的基礎上,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正式提出科研院所實行院所長負責制,賦予研究機構幹部人事管理上的自主權,科研院所可以自主決定內設機構和人事管理事宜。同時,強調科研院所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證監督作用,支持院所長負責制的有效實施;還要求科研院所加強民主管理,建立和實行各種責任制,充分尊重和發揮科學技術人員的作用。

  新中國第一個科技工業園區建成

  1985年7月30日,中國科學院與深圳市合建的深圳科技工業園正式奠基,這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科技工業園區。

  創造中國第一宗最大技術出口項目

  1985年9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將研製的維生素C「二步發酵法」新工藝以550萬美元的技術轉讓費,成功轉讓給瑞士羅氏公司,為中國當時最大一宗技術出口項目。

  建議國家實施「863」計劃

  1986年3月,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向鄧小平、胡耀邦提出跟蹤戰略高技術的建議。3月5日,鄧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並責成國務院有關負責同志辦理落實,推動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863」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建立我國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6年1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通過評定驗收,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六五」期間,中國科學院在國家計委資助下,建設和裝備了5個重點實驗室。「七五」和「八五」期間,國家計委繼續資助科學院建設了一批重點實驗室,使重點實驗室成為中國基礎研究的骨幹。

  設立「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1988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勵條例》及《實施細則》公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設立。這是全國第一個正式頒設的與國家自然科學獎相對應、以科學理論研究成果為獎勵客體的省部級科學獎。

  建議成立中國工程院

  1992年4月,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光鬥、王大珩、師昌緒、張維、羅沛霖、侯祥麟等向黨中央、國務院報送《關於早日建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建議》。1993年11月,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科委向國務院報送了《關於建立中國工程院有關問題的請示》。1994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關於建立中國工程院有關問題的請示》,成立中國工程院。

  實施「百人計劃」

  1994年,「百人計劃」開始實施,這是我國最早啟動的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是中國科學院建設跨世紀學術帶頭人隊伍的重要舉措。

  學部委員改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1998年7月,中國科學院學部實施「資深院士」制度。

  擔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領導

  1995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首次當選TWAS副院長。之後,周光召院長、路甬祥院長、白春禮常務副院長先後當選為TWAS副院長。2012年,白春禮院長當選TWAS院長,成為首位中國籍院長。自2004年,中科院與TWAS共同推出「面向發展中國家的獎學金計劃」,為發展中國家每年培養50名博士、博士後和高級訪問學者。

  與上海市共建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

  1995年3月,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建議,由中央政府、上海市和中國科學院共同投資,在科技、教育事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的上海市建造一臺高性能的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2004年12月25日,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正式開工,總投資約為12億元。上海光源是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科學工程項目,建成後的上海光源將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

  啟動「知識創新工程」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重大決策,決定由中國科學院開展「知識創新工程」試點。2010年3月3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105次常務會議,聽取中國科學院關於實施「知識創新工程」進展情況的匯報,決定繼續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著力解決關係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

  頒布《中國科學院章程》

  2006年3月,《中國科學院章程》頒布。《章程》共八章五十一條,包括總則、領導體制、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管理、科技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資產與財務管理、附則。《章程》是中國科學院的「基本法」,也為我國國家科研機構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推動了國家科研機構的立法進程。

  研究發布我國至2050年重點科技領域發展路線圖

  自2007年起,組織全院300多位優秀科技專家、管理專家和情報專家,開展面向2050年18個重點科技領域發展路線圖的研究工作。2009年6月,《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系列報告發布。

  提出「創新2020」總體目標

  2011年,中科院提出「創新2020」總體目標:經過10年努力,有效解決一批事關中國現代化全局的戰略性科技問題,在一些重要領域進入世界前列,培養凝聚一支高水平科技創新隊伍,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與成果轉化基地,在中國科技事業發展中發揮服務全局、骨幹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一流研究機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考察中科院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等地考察,並對中科院提出了「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的要求,為中科院乃至全國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

  「率先行動」計劃啟動

  2014年8月19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的具體內容,宣布正式啟動實施「率先行動」計劃。「率先行動」計劃提出了5個方面25項重大改革發展舉措:以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為突破口,構建適應國家發展要求、有利於重大成果產出的現代科研院所治理體系;以調整優化科研布局為著力點,進一步把重點科研力量集中到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建設國家創新人才高地;探索科技智庫建設的新體制,強化產出導向,建設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深入實施開放興院戰略,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提升科技服務和支撐能力。

  在遠景規劃的鼓舞下,數學所邁 出了向科學進軍的步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

  為「兩彈一星」而奮鬥的人。

  1955年,中科院學部成立。

  1994年,「百人計劃」開始實施。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

  1988年,建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相關焦點

  • 建院65周年 廣安門醫院致力構建中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12月12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建院六十五周年學術總結會在京舉行。醫院的創業者、開拓者、建設者齊聚一堂,共同紀念建院65周年。廣安門醫院黨委書記王笑頻、西城區人民政府區長孫碩、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國醫大師路志正先後致辭,醫生代表楊金亮、護士代表李東旭分別發言,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通過視頻形式向醫院建院65周年送來祝福。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院召開建院65周年學術總結會
    醫院的創業者、開拓者、建設者齊聚一堂,日前共同紀念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建院65周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西城區政府、合作單位以及兄弟單位的領導、來賓出席會議,會議由醫院院長胡元會主持。
  • 祝賀中國科學院建院六十周年賀詞
    張鍾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建院60周年以來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是祖國人民的驕傲! 張金哲 中國工程院院士 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為人類服務,要以人為本。 滕吉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 科學造福於人類,是宇宙的真正寫真,是世界進步與文明之本。 謝聯輝 中國科學院院士 建院六十載,享譽海內外, 發揚好傳統,再創新輝煌。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舉行建院十周年暨復系三十五周年座談會
    同心築夢 共創未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舉行建院十周年暨復系三十五周年座談會清華新聞網11月14日電 (記者 方鍶)11月12日上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建院十周年暨復系三十五周年座談會在主樓舉行。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檀勤良,教育部科技司基礎處處長鄒暉,北京市科委醫藥處處長程偉,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許瑞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吳虹,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施一公,學校老領導張孝文、方惠堅、顧秉林,清華大學生物系老領導、原系主任趙南明、周海夢、陳應華、陸懋榮,生命學院資深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隋森芳、王志新、饒子和、孟安明、李蓬、陳曄光等參加座談會
  •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紀念大會舉辦
    2020年1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紀念大會在閔行校區菁菁堂舉行。此次紀念大會分為「逐夢十載」、「聚啟未來」兩個篇章,分別由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致遠學院院長徐學敏,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常務副院長章俊良主持。
  • 「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院史知識競賽決賽在京舉行
    慶祝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   「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院史知識競賽決賽在京舉行   11月1日,慶祝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暨「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院史知識競賽決賽活動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院史知識競賽指導委員會主任白春禮出席並發表題為《傳承歷史 創新未來——紀念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的講話。活動開始階段由中科院秘書長、競賽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鄧麥村主持,現場決賽階段由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陳志峰、丁曦主持。「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院史知識競賽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組織委員會主任,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在活動上介紹本次院史知識競賽的有關情況。
  •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舉行建院60周年主題大會!
    11月28日上午,「青山設計 設計未來」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建院60周年主題大會在校文浩科學館隆重舉行。回顧·發展張凌浩副校長致歡迎辭張凌浩代表學校致辭,對設計學院建院60周年表示祝賀,並向參會領導與嘉賓、海內外校友和全體師生員工致以問候與感謝。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
    圖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 劉萬生 攝中新網大連9月19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展戰略研討會暨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19日在遼寧大連舉行,近400位海內外嘉賓出席大會。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舉行"紀念建所60周年學術研討會"
    為紀念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以下簡稱「半導體所」)建所60周年,加強半導體學科領域的學術交流,學習老一輩科學家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的科學精神,9月4日半導體所在所學術會議中心召開了以「薪火相傳 再鑄輝煌」為主題的紀念建所60周年學術研討會。
  • 北大滙豐商學院慶祝建院十周年:探索創新培養商界領袖
    北大滙豐商學院慶祝建院十周年:探索創新培養商界領袖 2014-10-25 21:03: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10月25日舉行建院十周年慶典 鄭小紅 攝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與創院院長海聞教授(中)合影 鄭小紅 攝    2006級學生、餘額寶基金經理王登峰寫給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的信。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
    8月1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隆重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結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雲所慶」,紀念活動通過網絡同步在線直播。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韓恩厚代表中國科學院向海洋所成立70周年表示祝賀。
  • 在清華大學核研院成立60周年總結紀念大會上,他們這樣說
    清華新聞網10月5日電 9月26日下午,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簡稱「核研院」「200號」)成立60周年總結紀念大會在新清華學堂隆重舉行。國家部委、高校、企事業單位代表以及核研院師生,清華大學校內兄弟院系、職能部門、支撐機構代表近500人出席大會。
  • 救死扶傷 初心不改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迎來建院80周年盛典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院80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焦俊傑報導:風雨兼程八十載,砥礪前行銘初心。2019年,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迎來建院80周年。  10月25日,2019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院8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南昌舉行,上千名醫學教育和全科醫學教學專家齊聚一堂、共襄盛舉。會上,還進行了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80周年先進典型人物頒獎典禮。  春風化雨催千樹,玉露滋花香滿園。1939年,該院在昆明誕生。歷經八年抗戰,七次搬遷。
  • 中國科學院60周年院慶---中國科學院
    (轉引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事記》。《人民日報》,1998年12月14日。)與此同時,鄧小平特別對中國科學院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發展的方向作了指示。他批評科學院院部機構臃腫,辦事拖拉,院領導幹部作風不深入;指出要擴大研究所的權力,充分發揮各所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舉辦建所六十年主題展
    為紀念建所60周年,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19日面向社會公眾舉行「光輝一甲子」——建所六十年主題展,包括科技成果展示和大事記影像展單元,得到了眾多科技愛好者的青睞。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套6000米級遙控潛水器裝備(ROV)首次公開展出 據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主題展是紀念建所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集中對外展示了該所自1958年建所以來,在機器人、智能製造和光電信息技術三個學科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和進展,展現了研究所從基礎研究、工程應用、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 上海長徵醫院南京分院舉行建院67周年大型義診
    人民網上海12月20日電(龔莎)今日,由上海長徵醫院鄭興東院長、趙錚民副院長攜名醫團隊赴長徵醫院南京分院舉行「軍醫惠民送健康」大型義診活動,以簡樸、惠民的方式慶祝建院67周年,回饋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表達醫患攜手共創和諧的美好願景。
  • 金屬所舉行建所60周年慶祝大會
    6月6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建所60周年慶祝大會在金屬所文化路園區舉行。瀋陽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馬思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所友應邀出席了慶祝活動。金屬所相關負責人、院士及在職職工、離退休職工和研究生代表約300人參加了慶祝大會。大會由王忠明主持。楊銳首先致辭。
  • 清華電子院舉辦建院五周年系列活動啟動會
    人民網天津7月21日電 20日,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電子院」)舉辦建院5周年系列活動啟動會。清華電子院舉辦建院5周年系列活動啟動會。清華電子院供圖清華電子院常務副院長王瀚晟首先向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清華電子院五年來的建設成果。五年來,清華電子院已建成一套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始終堅持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以制度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建設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支撐,促進科研技術應用,服務天津經濟發展。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所舉辦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所舉辦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2019-01-11 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徐海 黃林叢 徐曉璐 60周年學術論壇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辦。
  •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醫科七三一醫院建院60周年
    今年,是七三一醫院建院60周年,在這樣重要的一年中,醫院順利通過了北京市醫學會組織的三級醫院等級現場評審。這個裡程碑式的跨越,是全體幹部職工和全院科室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的成果,標誌著七三一醫院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全院幹部職工也以此為新的起點,堅持「立足航天,服務社會」的辦院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航天職工和周邊居民提供越來越優質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