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航天醫科七三一醫院建院60周年

2020-11-20 中工網

立足航天 服務社會

七三一醫院隸屬於中國航天科工航天醫療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預備醫院,自1960年遷入北京後,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北京雲崗地區守護著航天職工和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

今年,是七三一醫院建院60周年,在這樣重要的一年中,醫院順利通過了北京市醫學會組織的三級醫院等級現場評審。這個裡程碑式的跨越,是全體幹部職工和全院科室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的成果,標誌著七三一醫院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全院幹部職工也以此為新的起點,堅持「立足航天,服務社會」的辦院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航天職工和周邊居民提供越來越優質的健康服務。

今年是七三一醫院建院60周年,經過60年的建設,醫院逐步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體檢、院前急救「八位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

作為隸屬於航天系統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七三一醫院臨床學科齊全、儀器設備先進、整體醫療水平較強,秉承了「嚴、細、慎、實」的工作作風,除完成航天科研生產和職工家屬的醫療保障任務外,還努力為本地區和周邊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和社區衛生服務,努力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抗擊非典、汶川地震救援、奧運醫療保障、問題奶粉篩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各種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義無反顧,不求回報,出色完成各項保障任務,獲得了區級、市級、集團公司級多項榮譽。

這些榮譽和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優秀的文化內核作為指導。七三一醫院以「立足航天、服務社會」為辦院宗旨,以「誠愛博精」為院訓,通過數十年的沉澱,總結出「翼文化」理念體系。醫院黨委書記楊姝雅詳細闡釋了「翼文化」的深刻內涵:「翼」代表了七三一醫院萬裡鵬「翼」的遠大理想,體現醫院弘「毅」致遠的精神內核,踐行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質。

楊姝雅表示,文化理念形成的過程,結合了航天精神、醫學精神和抗疫精神三方面的內涵,「七三一醫院從戰場走來,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而不斷壯大,醫院的診療水平要不斷向航天品質看齊,傳承航天人大力協同、頑強拼搏的優良基因。與此同時,翼的騰飛之意也與航天事業的飛天夢想一脈相承。」楊姝雅說。

抗疫先鋒衝前線 醫療保障聚民心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七三一醫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艱巨考驗。自新年伊始至今,七三一醫院全院職工在集團公司、航天醫科的指導和幫助下,在醫院黨委的帶領下,發揚航天醫科「醫者仁心、敢戰能勝、大愛無疆、擔當奉獻」的抗疫精神,投身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堅戰之中。

今年年初,七三一醫院作為豐臺區9家設置發熱門診定點醫療機構之一,迅速響應疫情防控工作,於1月21日啟動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應急預案。醫院黨委團結帶領全院幹部職工,積極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嚴密的制度、流程及應急預案,成立了10個專業組,各司其職。

結合不同崗位人員的工作性質,醫院進行了分批、分層的新冠肺炎知識及防控培訓,加強醫護人員個人防護,有效降低職業暴露風險,全面掌握醫院職工健康狀況。

在疫情前期,醫院上報了20名醫務人員參加北京市應急救護隊,組建了由2名醫師、6名護士組成的航天醫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預備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8名醫務人員組成黨員突擊隊,進駐到轄區各個社區,協助社區幹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健康監測、密切接觸患者健康管理和疫情防控、消毒隔離、居家隔離人員健康指導等工作,先後派出2人支援豐臺區疾控中心流調工作。

今年6月,北京的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醫院超前反應、快速協調,先後派出14組共132名臨床骨幹參加豐臺區核酸檢測採樣工作,採樣超過13萬人。在全力支援豐臺區核酸檢測採樣工作的同時,七三一醫院嚴格落實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及時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確保醫院正常診療秩序,保證每一位來院患者都能夠得到及時救治。

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各個科室的黨員們帶頭衝在一線。感染性疾病科的黨員們夜以繼日努力工作,從1月22日到8月19日共計奮戰200餘天,發熱門診接診5000餘人次,在院內採集核酸近4000人次,收治疑似病例26人,組織院內專家組會診上百次,組織協調北京市專家會診4次,確診新冠肺炎患者2人。急診科黨員們率先垂範,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科室全體取消休假,下夜班及休息日都處於備班狀態,真正做到隨叫隨到、敢戰能勝。

醫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患者和周邊居民的認可和支持,通過此次抗疫工作,醫院和周邊街道社區對航天醫務人員讚不絕口,形成了很好的聯動機制。各個社區街道十分倚重醫院派駐的醫務人員,「現在,只要發現局部疫情,黨員突擊隊員就立刻到位,承擔起社區人員流調和防控措施指導等工作。」楊姝雅介紹說,醫院的黨員們下沉到居委會,悉心指導、親力親為,保障居委會發揮好基層社區守門人的作用,進一步確保百姓健康安全。

與往年一樣,七三一醫院還多次參與試驗隊醫療保障任務,無論是在高原地區,還是在渤海之濱;無論是參與常規試驗,還是應對艱苦的發射場環境,只要接到命令,試驗隊醫療保障隊伍都義無反顧衝在一線,與試驗隊員共進退,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豐富的醫療經驗為試驗隊員們保駕護航。

疫情期間,七三一醫院扛起重任,為航天人做好醫療保障。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隨隊醫生配合試驗隊和中心衛生處調查三清三無、行程軌跡,建立前後方聯動保障機制,梳理髮射場對接應急預案處置流程。有的醫務工作者為了工作,離開仍需家人照料的嬰孩;有的醫務工作者在行雲二號衛星任務中與死神賽跑,緊急搶救心梗的試驗隊員,在突發事件面前踐行醫生的初心和使命,為確保型號任務圓滿成功增添保障,彰顯航天醫務人員的責任擔當。

近一年的時間裡,七三一醫院不斷提高全流程疾病控制管理能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發揮黨員模範先進帶頭作用,支援豐臺區疫情防控工作,並對中國航天科工型號試驗隊進行健康保障。目前,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常態化管控階段,七三一醫院結合實際情況,形成疫情防控長效機制,做到檢查力度不弱、頻率不減、要求標準不降,盯緊發熱門診捎點、門診流行病學篩查、患者住院入院、家屬探視管理這四道防線。

與此同時,醫院採取人性化管理,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在6月份核酸檢測高峰期時,醫院率先推出無健康碼(無智慧型手機)綠色通道,為周邊前來診斷的老年人等提供人性化服務,獲得廣大患者的好評。

推進學科共建模式 促進專業實力提升

七三一醫院緊跟國際、國內最新醫學發展方向,以百姓需求為導向,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就醫需要。醫院橫向拓展科室設置,細分專業,縱向挖掘科室潛力,通過「1+1+N」學科共建模式,引進高端人才,加強學術交流,落實規範治療、建立醫聯體合作關係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大幅提升學科實力和診療數量,多個學科相繼達到三級醫院的水平,帶動全院綜合水平進一步提升,從而推動七三一醫院整體實力跨越式發展。

所謂「1+1+N」學科共建模式,是由國內三甲醫院優勢學科+七三一醫院同類學科+N個醫聯體單位之間的共建聯動模式。七三一醫院堅持「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方針,各專業科室全面開展與各大醫院的知名專科、知名專家的科室間合作,努力為患者打造連接優質醫療資源的平臺,匯聚北京市各大知名醫院的專家出診,建立了一支經驗豐富、素質優良、具有突出專科特長的中年技術骨幹隊伍,培養了一批基礎紮實、勇於進取、在專業技術領域脫穎而出的後起之秀。

同時,七三一醫院加強與醫學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合作,積極開展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充分利用北京市豐富的醫療資源,提高對疑難、危重病人的診治水平,持續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不斷促進各專業快速發展。

今年,七三一醫院順利通過了北京市醫學會組織的三級醫院等級現場評審,這一裡程碑式的跨越,正是得益於「1+1+N」的學科共建模式帶來的益處。

醫院的胸外科與北大人民醫院開展合作,建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部微創中心航天七三一醫院病區」,是醫院在發展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通過與國內頂級專家團隊攜手並肩、精誠合作,為胸外科注入先進診療技術、專科護理技能和科室管理經驗,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綜合實力。

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李明如告訴記者,醫院通過「1+1+N」學科共建模式,成功與三甲醫院接軌,引進專家教授進行教學指導、教學查房,推動規範治療,定期進行骨幹培訓和手術指導。李明如回憶,2006年時胸外科只是一個小組,一年的手術量不足10臺,自醫院2017年與人民醫院展開合作,不斷為患者提供規範的治療、周到的護理服務和良好的環境,對肺部結節、食管癌、胸部外傷等疾病,採用最先進的胸腔鏡、超聲內鏡引導下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EBUS-TBNA)及CT引導下經胸壁穿刺等胸部微創等技術,進行最規範的治療,通過10餘年時間逐漸積累經驗,近年來,胸外科的收治量和手術量逐步增加,影響力也逐步擴大,在業內和患者之間獲得良好口碑。

楊姝雅坦言,一家企業醫院的外科科室,要做到讓老百姓信任,是非常不容易的。「胸外科的發展,直接帶動院內四五個科室共同提升,協同進步。」李明如說。據介紹,胸外科手術需要多學科聯動配合,在外聘專家和院內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每年疑難及重大手術達到近200臺,包括麻醉科、病理科、呼吸科、放射科等在內的多個學科的醫療水平都隨之取得顯著提升。

通過該模式獲得長足進步的科室還有很多。心血管內科是醫院的重點學科,除了救治急危重症,更要承擔起健康促進的責任。心血管內科與安貞醫院等知名心臟專科醫院深入合作,採用先進的疾病治療思路,不僅重視心臟疾病治療和手術,更多地關注心臟康復,促進心臟疾病患者康復治療,實現了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促進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呼吸內科加入中日友好醫院與各地醫療機構聯合成立的「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中日醫院呼吸專科醫聯體」,作為醫聯體分中心,提升了呼吸專科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水平,建立了系統化、規範化的呼吸專科醫師人才培養體系,有力地推動了學科發展。超聲影像科作為豐臺區超聲醫學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主任委員單位,對全區超聲質控工作開展調研和監控,引領豐臺區超聲專業的專業規範及學科發展。

醫院還與北京腫瘤醫院合作,承擔北京市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肝癌5種癌症的全部臨床篩查工作,並於2016~2019年連續4年獲評北京市衛生系統授予的「北京市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先進單位」稱號。

保障航天職工健康安全 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七三一醫院在集團公司和航天醫科的指導下,全面推動安全、健康產業的發展,促進集團公司健康航天行動工作方案的落實。醫院充分挖掘潛力,整合醫療資源,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積極主動為集團公司所屬單位和職工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務。醫院加強航天呦呦健康平臺的宣貫和籤約工作,陸續開通雲端保健醫服務、航天雲醫療健康服務,推進航天職工健康保障體系建設,持續提升中國航天科工全體職工身心健康水平,讓廣大職工感受到觸手可及的健康服務。

通過航天呦呦健康平臺,醫院可以了解集團公司職工的健康狀況,並對體檢數據進行分析,總結航天職工的多發病,並以此為依據進行有效幹預和防治。與此同時,醫院還敦促航天職工重視慢性疾病和惡性腫瘤防治,大力營造職工健身鍛鍊、促進健康的環境,並針對航天職工家屬開展健康體檢服務,保障航天職工全家的身心健康。

「越是關鍵重要崗位的航天人,越是忙得沒時間保養自己的身體。」雲保健醫為職工們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健康服務方案,提醒航天人關注健康,「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這樣才是對航天事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有力保障。」楊姝雅說。

航天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身心健康的航天人才,七三一醫院的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作為「1+1+N」學科共建模式的重要一環,醫聯體是促進七三一醫院良性發展的重要夥伴,醫院秉承內部協同發展一盤棋,外部協作共贏的理念,持續深化緊密型醫聯體工作。

今年,七三一醫院新增8家醫聯體單位,至此,醫院醫聯體籤約單位達到13家,豐臺河西地區主要醫療單位和養老機構都與醫院建立了醫聯體合作關係。作為區域醫聯體中的核心單位,七三一醫院響應國家「優質醫療資源深入基層」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醫院的功能與特色,進行對口幫扶支援,與各醫聯體單位建立醫療、護理、院感、醫保、科研等有序銜接、相互補充的一體化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醫聯體單位上下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輻射帶動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七三一醫院的雙向轉診模式通道非常順暢。」楊姝雅介紹,為了更有效高效地為患者服務,醫院專門成立了醫聯體服務部,確保醫聯體單位轉診的患者到醫院享受急診急救和重症搶救綠色通道,等病情平穩後再把患者「還回」醫聯體單位進行康復治療,形成穩定的雙向轉診。在此背景下,醫聯體服務部成立僅兩個月就轉診了近50個高齡、有併發症、疑難重症的患者,醫院的多學科共同為轉診患者診療,解決家屬後顧之憂,患者和家屬都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今年9月底,北京急救中心豐臺雲崗急救站落戶七三一醫院。急救站的啟動進一步完善了周邊地區的急診、急救網絡,形成15分鐘急救圈,在航天職工和周邊地區居民發生危及生命的緊急病症時,提供高效便捷的生命急救安全通道。楊姝雅介紹道,院前急救是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七三一醫院正傾力打造急救「綠色通道」,持續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援能力,堅守「促進健康,守護生命」的醫院使命,為周邊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隨著國家和北京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七三一醫院作為該地區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醫院,面臨著十分重要的發展機遇。在航天醫科「3+1」產業發展戰略引領下,醫院還將積極拓展「醫療、健康、科技+網際網路醫院」的產業布局,以創建三級醫院為契機,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把醫院建設成為醫教研防協同、醫康養護一體化發展的園林式、智慧型醫院,將醫院打造成豐臺河西地區的區域醫療中心,實現醫院的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作者:任悅鳴)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科工與通用技術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暨航天醫科合作協議
    中國航天科工與通用技術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暨航天醫科合作協議 2020-12-30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科工各單位這樣立flag!
    2020如期而至號角聲聲起戰鼓催人急新年伊始中國航天科工各單位紛紛發表新年獻詞總結2019航天工研院2020年,是航天工研院轉型升級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航天工研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 中國航天科工所屬單位積極復工復產
    面對疫情防控和履行強軍首責的雙重考驗,中國航天科工所屬單位聞令而動,迎難而上,以實際行動在疫情面前保生產,戰時狀態奪勝利!積極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發展,專注改革創新,危中求機籤訂單,用責任和擔當堅守「主陣地」,在大戰大考中凸顯責任與擔當,為奪取「兩個成果」加速提效!
  • 中國航天科工與海南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航天科工與海南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11-22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科工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航天科工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此次增選院士名單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魏毅寅,男,1962年9月生,工學博士,研究員。
  • 中國航天科工新一代「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馳援新疆
    中國航天科工新一代「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馳援新疆 2020-07-21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科工舉辦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
    23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科工)在京舉行「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會上,航天科工科技委高級顧問李伯虎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毛二可院士,航天科技集團姜傑院士,以及多位青年代表從不同角度,深情講述了陳定昌院士的感人事跡,深切表達了對陳定昌院士的思念之情,並表示要以陳定昌院士為榜樣,接續奮鬥,不斷推動國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
    我們所熟知的神舟飛船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空間站、北鬥導航衛星等都是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則重點從事國有資產投資經營管理,軍用、航天、民用產品研製生產服務,信息技術、網絡平臺開發與應用服務,建築、金融、衛生、工程承包、國際化經營等業務。我國各類型的防空飛彈和飛航飛彈大都出自航天科工。所以也有個段子說:「科技是把人送上藍天,科工是把人送上西天!」
  • 中國航天科工黨組領導赴京區各單位檢查疫情防控工作並慰問一線...
    龔波到航天醫科航天中心醫院、七三一醫院2月4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龔波一行到航天醫科所屬航天中心醫院、七三一醫院檢查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並看望慰問戰鬥在一線的醫務人員。龔波先後來到航天中心醫院門急診大廳和七三一醫院門診大廳,現場考察醫院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
  • 回望「十三五」 | 中國航天科工成績單!
    △疫情突發,航天江南所屬蘇州江南裝備連夜馳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航天科工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多措並舉復工復產,指導6家醫院開展救治,調動3萬餘件物資緊急馳援湖北,專項捐款4360萬元,移動方艙醫院、呼吸機等應急救援裝備在第一時間馳援災區……中國航天科工以實際行動在這次大戰大考中踐行著初心使命
  • 航天科技集團七院創建55周年發展紀實:敢破萬裡乘東風
    今年是航天科技集團七院創立55周年。「巴山蜀水藏巨龍,崢嶸歲月建奇功,勵精圖治譜新篇,敢破萬裡乘東風」。55年前,七院的創業者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點亮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為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風雨砥礪巴山蜀水起宏圖上世紀60年代中葉,國際形勢風雲變幻。1965年,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了創建三線航天工業基地的偉大戰略決策,七院(其前身為062基地)就此開始初創。
  • 建院65周年 廣安門醫院致力構建中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12月12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建院六十五周年學術總結會在京舉行。醫院的創業者、開拓者、建設者齊聚一堂,共同紀念建院65周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西城區政府、合作單位以及兄弟單位的領導、來賓出席會議,廣安門醫院國醫大師、院士、首都國醫名師、歷屆院領導、部分退休職工以及中層領導幹部參加會議。會議由廣安門醫院院長胡元會主持。
  • 2019中國11大軍工集團最新解析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新風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長峰新聯工程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新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柳州長虹機器製造公司、航天科工智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第三總體設計部(三部)、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31所)、北京自動化控制設備所(33所)、北京華航無線電測量所(35所)、北京振興計量測試研究所(303
  • 當5G遇上衛星——中國聯通與航天科工完成國內首個「5G+低軌衛星...
    中國聯通-航天科工「低軌衛星+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圓滿成功2020年12月1日上午7時15分左右,低軌寬帶網際網路衛星過境岱山縣海域,演示人員使用5G手機撥打聯通移動號碼,與岱山縣指揮大廳實現了通話,聲音清晰無卡頓,並體驗了使用5G手機上網觀看視頻、發送微信,感受海上5G+衛星網際網路通信。
  • 走進新國企:航天科工發布軍民融合發展成果
    中新網7月7日電 7月6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砥礪奮進新國企」系列採訪活動走進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活動上,航天科工從新產業、新平臺、新系統等多角度展示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成果。  新產業:商業航天揚帆起航  在新產業方面,中國航天科工國內率先發布千億商業航天項目規劃,持續推動飛雲、快雲、行雲、虹雲、騰雲五大商業航天工程實施;快舟一號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發射,從籤訂合同到發射僅歷時8個月,順利完成「商業航天第一單」;開拓者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鯤一號」,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航天科工已具備獨立自主研製各類典型空間飛行器及平臺的能力
  •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舉行建院60周年主題大會!
    11月28日上午,「青山設計 設計未來」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建院60周年主題大會在校文浩科學館隆重舉行。回顧·發展張凌浩副校長致歡迎辭張凌浩代表學校致辭,對設計學院建院60周年表示祝賀,並向參會領導與嘉賓、海內外校友和全體師生員工致以問候與感謝。
  • 中國航天科工與北京理工大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12月14日,中國航天科工與北京理工大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黨組副書記陳國瑛;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黨委常委、副校長龍騰;雙方有關部門及單位領導出席活動。
  • 中國航天科工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
    中國航天科工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 2020-11-28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航天科工新一代「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馳援新疆
    繼馳援武漢、綏芬河,保障「兩會」後,中國航天科工航天江南所屬蘇州江南研製生產的「移動醫院」裝備火速馳援新疆烏魯木齊。 在得知烏魯木齊核酸檢測安排後,中國航天科工航天江南所屬蘇州江南高度重視,積極履行社會使命和央企責任擔當,從北京緊急抽調裝備,於7月20日凌晨3點40分,完成新一代「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出發新疆烏魯木齊前的調試、檢查工作,同時抽調精幹保障人員,緊急奔赴烏魯木齊,與新疆人民共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