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七院創建55周年發展紀實:敢破萬裡乘東風

2020-09-03 光明網

今年是航天科技集團七院創立55周年。

「巴山蜀水藏巨龍,崢嶸歲月建奇功,勵精圖治譜新篇,敢破萬裡乘東風」。55年前,七院的創業者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他們流血流汗,在艱難中奮起,在堅定中前行,用忠誠和汗水鑄就光榮和夢想,用青春和熱血踐行著對祖國的承諾,創造了一個個戰天鬥地、氣壯山河的恢弘奇蹟,譜寫了一曲曲盪氣迴腸、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繪就了一幅幅濃墨重彩、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點亮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為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風雨砥礪巴山蜀水起宏圖

上世紀60年代中葉,國際形勢風雲變幻。1965年,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了創建三線航天工業基地的偉大戰略決策,七院(其前身為062基地)就此開始初創。

經過多次的選點布局,從甘肅天水輾轉四川達縣,062基地最終定點於大巴山深處的崇山峻岭之間。在「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時代感召下,一大批懷揣激情和夢想的三線建設者們,響應國家號召,聽從黨的召喚,告別都市的繁華來到西部荒涼之地。從此,幽靜的大山不再寂寞,光榮和夢想在這裡起航。

歷史上的四川航天工業區

七院55年的發展歷程,是一幅產業拓展、技術迭代、管理變革的創業畫卷。在幹事創業的發展歷程中,堅韌的七院幹部職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時刻:

1984年9月10日,062工程正式通過竣工驗收。劉紀原主編的《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哲學思想》一書中指出:062基地的建設「生動地體現了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而且基地在建設規模、建築面積、工藝技術以及設備先進程度、形成的生產能力等方面當時都超過了北京基地,從而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壯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89年,062基地順應時代潮流,開始提出規模宏大的三線脫險調遷計劃。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努力,七院的主體終於從大巴山深處調遷到成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5年1月25日,062基地正式更名為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這在七院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標誌著七院實現了由單一生產基地向科研生產研究院的巨大轉變。自此,七院踏上了加快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的快車道。

2011年10月21日,四川航天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航天科技集團第一家院級實體公司,搭建起了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兩大產業新的發展平臺,在七院融合發展之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2017年8月9日,七院黨委提出了「戰略為基、戰術強院、宇航助力、民用興院」的新時期發展戰略目標。

七院從環境惡劣的大山深處起步,歷經三線建設、脫險調遷、調整改革和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的轉型升級發展多個階段。從調遷的每年收入幾億元到今年收入近200億元,歷經半個多世紀的七院正以奮進者的姿態呈現在世人眼前。

七院自主研製的型號產品發射試驗

初心如磐創新引路謀發展

工作現場

如果說「十二五」前,七院的發展速度還在探索中前行,那麼「十三五」以來,七院則是高擎深化改革發展大旗,在航天科技集團「雙一流」戰略目標指引下,大力實施新時期發展戰略,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

作為國家重點型號批生產基地,七院始終將完成國家重點型號研製生產任務作為立院之本、發展之基,不斷加強型號研製生產能力建設,培養和造就了一支作風頑強、技能優良、敢打硬仗的員工隊伍,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批生產能力體系。

七院參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項目研製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發展研製型號是七院自主創新的主要載體,先後開發並形成了多種車載、機載、艦載地地、空地,包含精確打擊等的戰術武器系統。近年來,戰術武器研製成效明顯,外貿市場開拓取得重大進展。

大力拓展宇航領域。作為運載火箭重要的研製和配套生產單位,七院承擔了常規運載火箭47%的箱體、運載火箭95%的火工品、載人飛船80%的火工品等研製生產任務,為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體制機制不斷優化,資本運作成效明顯。四川航天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10年來,總收入由2010年的30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127.9億元。

「縱觀七院50餘年的發展歷史,我們實現了從單一批生產基地向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大型研究院的轉變,從求生存向謀發展的轉變,從矛盾眾多、信心不足到穩定和諧、團結奮進的轉變。」院長李佔文深刻剖析指出,七院半個多世紀發展歷經了「三個轉變」,並提出了未來「三個提升、三個堅持、三個探索」的工作著力點。

55年來,七院幹部職工以破釜沉舟的勇氣直面改革困境,大膽創新、思索求變,順利穿越改革荊棘,突破發展屏障,破繭成蝶,實現企業跨越式的發展。

經過幾代人的接續奮鬥,七院現已發展成為以國防裝備生產、宇航產品研製、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服務業為主業,航天製造優勢突出、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我國重大航天裝備批生產基地、重要航天產品配套協作基地,戰術武器和宇航產品研製生產基地。

七院柔性生產單元

薪火相傳航天精神鑄輝煌

在七院大事記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1965年,剛剛放下行李不久的職工們,在062基地臨時黨委的號召下,不等不靠,領導幹部抬大石,男女老少打大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硬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建成了一座座廠房、一條條生產線。「住幹打壘,睡牛毛氈,啃窩窩頭,喝山溪水」,這些標誌性的畫面仍是七院幹部職工心中對艱苦創業最深刻的記憶。

今天的七院主體已調遷至成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山綠水換作車水馬龍,紅磚廠房晉級為數位化車間,七院正以嶄新的高科技企業集團形象成為中國航天在西南片區一張亮麗的名片。

如今的四川航天工業區

七院黨委書記陳凡章指出:「55年來,七院幹部職工憑藉著忠於祖國、勇於擔當、敢於獻身的愛國情懷和艱苦奮鬥、頑強拼搏、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用實際行動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獨特的企業文化。」這種愛國、敬業、務實、創新的精神品質和政治本色已融入七院幹部職工的血脈,成為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文化基因。

近年來,七院十分重視航天精神的傳承和創新,通過特色文化的凝練和打造,實施企業文化戰略,進一步提升精神引領力、品牌擴張力、團隊聚合力。

七院在三線舊址建立完善了航天傳統精神教育基地,以自主創新研發的衛士系列產品為依託,打造出了「永不言棄、永不言苦、永不言敗、永創一流」的衛士特色文化;以國防尖端產品批生產為依託,正在培育打造鑄劍特色文化,做到企業戰略推進與文化引領、企業目標實現與企業文化助力的有機統一。

文/七軒

圖片由七院提供

相關焦點

  • 「東風」已至 香港航天揚帆起航
    香港航天科技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林家禮感慨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香港航天事業的『東風』已經來了。」荀子曰:「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香港航天科技集團乘「天時地利人和」之「東風」,宣布開發首個星鏈計劃「大灣區金紫荊衛星星座」,致力於打造未來智慧城市,這預示著香港航天事業的揚帆而起,也將帶動香港經濟的蓬勃發展。
  • 問天之路:中國航天發展紀實
    書名:問天之路:中國航天發展紀實,從嫦娥探月到北鬥問天,從兩彈一星的元勳到新一代的航天員,本書真實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科技的大發展、大跨越、大輝煌。柳剛,《解放軍報》社軍事工作宣傳部副主任,大校軍銜,先後採訪報導神舟七號至今歷次載人航天發射和嫦娥探月任務,採訪報導航母遼寧艦、空軍試飛員群體等全國全軍重大典型
  •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醫科七三一醫院建院60周年
    立足航天 服務社會 七三一醫院隸屬於中國航天科工航天醫療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預備醫院,自1960年遷入北京後,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北京雲崗地區守護著航天職工和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今年,是七三一醫院建院60周年,在這樣重要的一年中,醫院順利通過了北京市醫學會組織的三級醫院等級現場評審。
  • 航天科技集團2020年十大新聞
    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建設紮實推進,有力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2020年,航天科技集團緊密圍繞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需求,加快發展高新航天裝備,推動武器裝備體系化、實戰化發展,抓總的多型武器裝備研製、生產、試驗、演習保障任務取得突破和進展,完成了黨和國家交予的重要任務,出色履行了富國強軍使命,為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 東風科技: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關於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的 補充法律意見書 致: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受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科技」、「公司」、「上市公司」)委託,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本所」)擔任東風科技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以下簡稱「本次交易」)的專項法律顧問。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鍛造本領高強的航天隊伍 把黨建壓實到每一個細節
    嫦娥四號探測器翩然落月,首次實現人類飛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我國首顆亞米級高解析度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奔向太空拍「3D大片」;成功發射40多次,中國北鬥導航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刷新一項項成就的,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一群太空追夢人。 航天事業專業性強,新技術、新工程的應用,要求質量絕對過硬,不容絲毫差錯。
  • 彩虹集團東風本田機場店 成立一周年
    彩虹集團東風本田機場店 成立一周年 張素娟 2021年01月14日 11:59 原創
  • 讓同胞過上有尊嚴和幸福的生活|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4周年
    中央採納錢學森等人的建議,優先發展飛彈,實現國防裝備的跨越式發展。然而,剛剛醫好戰爭創傷的中國,人才、技術、基礎設施設備奇缺,又面臨外國封鎖。即便集中全國優勢力量,對於發展先進的飛彈裝備來說,仍顯得捉襟見肘。中國航天人因陋就簡,艱苦創業;同時,在中央的關懷下,開展全國大協作。
  • 圳當四十 四載相伴|航天工研院四周年活動圓滿結束
    10月31日,為迎接揭牌成立四周年,航天工研院舉辦了「有聲航天郵局」活動,近200名幹部職工參與,以聲音傳遞真情和實感,為航天工研院送上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日祝福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與中國商飛董事長賀東風座談,考察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
    【點擊右上角加&39;,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9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一行到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航天科技集團總部有關部門、八院有關領導等參加了調研座談。賀東風對航天科技集團的到訪表示歡迎。
  • 航天科技集團召開2020年年度工作會
    1月1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隆重召開2020年年度工作會。報告指出,2019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集團公司黨組團結帶領全體幹部職工,出色完成了全年各項航天科研生產和經營發展任務,有力保證了集團公司「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為提升我國國防實力、科技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袁潔調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
    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關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調整的決定:袁潔同志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職務。免去高紅衛同志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
  • 中國航天十二院院長薛惠鋒 深度好文
    航天事業創建之初,面對先發展飛機還是先發展飛彈的戰略之爭,他沒有亦步亦趨地模仿發達國家,而是建議中央,走跨越式道路,優先發展代價小但威懾力量強的飛彈。在1989年,面對發展「太空梭」還是「宇宙飛船」的戰略之爭,儘管他早已不在一線領導崗位,別人就載人航天方案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寫下了「應將飛船方案也報中央」,這擲地有聲、字字千鈞的十個字,再一次為航天事業提供了最科學的方案。
  • 在清華大學核研院成立60周年總結紀念大會上,他們這樣說
    清華核研院作為全國頂尖學府的研究院所,牢記初心使命,敢為人先,勇於擔當,為核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希望核研院作為我國核領域科技創新的先鋒隊,繼續聚焦國家戰略,加強核領域科技創新,在解決核領域「卡脖子」問題上下工夫,在原始創新和前沿引領上當先鋒;堅持大力協同,始終走校、院、企多方合作之路,為推動核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發揮學科優勢,積極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工業培養一批高水平、研究型、應用型的人才。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精神 薪火相傳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趙竹青)從「兩彈一星」開始,中國航天事業歷經幾十年風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步向前發展。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了解到,幾十年來,西安分院幾乎參與了我國迄今為止的所有重大航天活動,見證了我國空間技術與航天事業發展的進程,航天精神在這裡生根、發芽,激勵著西安分院的一代代航天人勇敢追夢。 據西安分院院長李軍介紹,西安分院的發展與國家空間事業發展同步,記載著幾代航天人奮鬥的艱辛與輝煌。
  • 我的禮讚 為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9周年而作
    穿霞破霧奮蹄急,同是藍天追夢人。七律•為慶祝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9周年而歌麻乃晨詩吟天籟動風簫,讚頌航空業績驕。六十九年精創造,追逐超越靚青霄。豹族威猛巡疆域,龍系堅貞護舜堯。七律•航空夢為航空工業創建69周年而作董平分初心朗朗促新徵,使命鏗鏘戰鼓鳴。並駕齊驅張虎榜,獨門絕技震龍城。藍空鋪路平天下,綠水飛舟任我行!
  • 2019中國11大軍工集團最新解析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602所)、內蒙古航天紅崗機械有限公司(359廠)、內蒙古航天紅峽化工有限公司(389廠)、湖北三江航天江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8610廠)、金崗重工公司、億久公司、西安自動化公司● 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七院)工藝設計研究院、第一設計研究院、第二設計研究院、第三設計研究院、第四設計研究院、技術經濟所、市政規劃設計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60周年發展紀實
    創新十載譜壯麗篇章 風雨六秩樹藍色豐碑——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60周年發展紀實六十載風雨兼程,六十載奮發有為;六十載披荊斬浪,六十載春華秋實。在探索發展的過程中,腳踏實地的海洋所人揮斥方遒,取得了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2010年8月1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迎來60周年華誕,撫今追昔,意在登高望遠;知往鑑今,志在開拓未來。作為新中國成立最早的海洋科研機構之一,海洋研究所見證了新中國海洋科研事業的起步、創新與發展。回首60年的發展歷程,海洋研究所邁出的每個步伐,無不踩著時代的旋律,打上時代的烙印。
  • 農生學院與閔行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赴航天八院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為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7月13日下午,農業與生物學院機關黨支部與閔行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第一黨支部,共赴航天八院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學習航天精神。航天實業黨委書記張耀平,黨群工作部部長倪娟,閔行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黨總支書記吳憶多、副書記趙黎,總支委員、第一黨支部書記李群,農業與生物學院黨委書副書記龔強、機關黨支部書記賈嚴寧、三方支部成員40餘人參加活動。
  • 時間,讓事業不朽——讀《問天之路——中國航天發展紀實》有感
    【讀書者說】時間,讓事業不朽——讀《問天之路——中國航天發展紀實》有感作者:金龍(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編輯);孫偉帥(中國軍網記者)將這句話放在今天,或許可以很好地詮釋中國航天事業。「從東方紅衛星到載人航天,從嫦娥探月到北鬥問天,從兩彈一星的元勳到新一代航天員」,中國航天至今已走過60個年頭。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問天之路——中國航天發展紀實》真實再現了中國航天走過的60年崢嶸歲月,「中國航天可敬的大發展、大跨越、大輝煌」,都在書中一一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