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發現240多顆脈衝星,並追蹤到快速射電暴與磁星間聯繫

2020-11-08 DeepTech深科技

11 月 4 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 1 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 5200 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 2 倍。

截至目前,FAST 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 240 顆,基於 FAST 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 40 餘篇。FAST 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 5 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FAST 於 2016 年落成,它的反射面面積與大約 30 個標準足球場相當,是全球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使中國天文學家有機會走到射電天文研究的最前沿。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表示,FAST 全新的設計理念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突破了傳統全可動射電望遠鏡口徑大約百米的工程極限,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技術挑戰。

FAST 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個部分構成。其巨大的反射面能根據天體的位置實時地主動調節形狀,所有的控制精度要達到毫米級。而巨大工程體量、超高精度要求及特殊的工作方式,使 FAST 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

為此,工程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並研製了超高耐疲勞特性的鋼索,超過國內、國際相關標準規範的 2.5 倍。此外,工程團隊採用了世界上最大跨度柔性並聯機器人和剛性 6 自由度並聯機器人構成的兩級調整機構,將衛星定位、慣導和全站儀多種測量技術融合,實現了全天候、大尺度、高精度、高採樣率的饋源支撐系統動態測量。

近日,FAST 在快速射電暴研究中獲得多項新突破。科研團隊首次追蹤到快速射電暴與磁星間聯繫。在發表於《自然》的 3 篇論文中,中外科學家通過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認為,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是今年觀測到的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

快速射電暴是指遙遠宇宙中突然出現的短暫而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卻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發電量的巨大能量。

利用 FAST 超強的靈敏度和電波收集能力,科研團隊首次追蹤到快速射電暴與磁星之間的聯繫,並且探測到一例快速射電暴重複爆,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研究表明,快速射電暴可能來自緻密星體磁層中的物理過程。

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表示,「之前人們對快速射電暴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猜測,這次的觀測最直接地證明了快速射電暴是從磁層這樣的結構裡邊來的,把它的起源機制搞明白了。」

圖 | 磁星釋放的快速射電暴 李柯伽繪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沿方向,對宇宙深處快速射電暴的觀測,將為人們了解宇宙增添一個新工具。FAST 正在作獨特的重要貢獻。」FAST 首席科學家李菂說道。

與此同時,FAST 還有能力將我國深空探測及通訊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 科學潛力已逐步顯現。「FAST 的靈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 2.5 倍以上,這是中國建造的射電望遠鏡第一次在靈敏度這個重要指標上佔據到了世界的制高點,對促進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FAST 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說,超高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重大潛力,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納赫茲的引力波探測、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時刻的物理過程提供數據支撐。

「今年 4 月,時間分配委員會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徵集自由申請項目,目前已經接到 170 餘份申請,申請的總時間約 5500 個小時,實際批准 1500 個機時,只有 30% 能得到支持,可見 FAST 望遠鏡觀測時間競爭相當激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說道。可見,中國天眼將對未來各項科研的探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發現脈衝星240顆,觀測服務超5200機時……「中國天眼」,不負眾望!
    「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國家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近日,FAST在快速射電暴研究中獲得多項新突破並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科研團隊首次追蹤到快速射電暴與磁星間聯繫利用FAST超強的靈敏度和電波收集能力,科研團隊首次追蹤到快速射電暴與磁星之間的聯繫,並且探測到一例快速射電暴重複爆,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研究表明,快速射電暴可能來自緻密星體磁層中的物理過程。
  • 發現脈衝星240顆,觀測服務超5200機時……「中國天眼」,不負眾望
    「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國家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近日,FAST在快速射電暴研究中獲得多項新突破並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科研團隊首次追蹤到快速射電暴與磁星間聯繫快速射電暴是指遙遠宇宙中突然出現的短暫而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
  • 發現脈衝星240顆,觀測服務超5200機時……「中國天眼」,不負眾望!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近日,FAST在快速射電暴研究中獲得多項新突破並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科研團隊首次追蹤到快速射電暴與磁星間聯繫快速射電暴是指遙遠宇宙中突然出現的短暫而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卻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發電量的巨大能量。
  • 「中國天眼」追蹤到磁星與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
    「中國天眼」追蹤到磁星與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 2020-11-16 08:37:02 來源:科技日報 快速射電暴,廣袤宇宙中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的現象,其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
  • 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達到了240顆,觀測服務超5200小時
    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達到了240顆,觀測服務超5200小時人類對於未知總是有很大的好奇心,總想著去探索,現在對於地球的探索已經不能滿足於人類了,已經發展到對宇宙的探索了。而想要對宇宙進行探索,就需要用到一種儀器,那就是望遠鏡。
  • FAST追蹤到磁星與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
    磁星是宇宙中一類緻密天體,它的周圍有著特別強的磁場。事實上,關於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主流的理論假說可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它來自磁星的磁層;另一派則認為,某些緻密天體爆發會產生激波,快速射電暴便來源於激波相互作用驅動的輻射。然而這些理論仍只是假設,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仍然是個謎團。為何它如此難以探尋根源?「快速射電暴幾毫秒間就消失了,非常難以捕獲。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李柯伽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10月29日和11月4日,兩篇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有力支持高水平研究快速射電暴如何產生?此前的理論研究主要分成兩種,一種認為這樣的毫秒射電爆發來自粒子碰撞,而另一種則認為它是粒子在強磁場中穿行產生的。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國家天文臺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10月29日和11月4日,兩篇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有力支持高水平研究快速射電暴如何產生?此前的理論研究主要分成兩種,一種認為這樣的毫秒射電爆發來自粒子碰撞,而另一種則認為它是粒子在強磁場中穿行產生的。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天眼」問天 潛力無限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專家解讀FAST最新研究進展
    央廣網北京11月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天眼」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迄今為止已經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並根據FAST數據發表了40多篇高水平論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如何讀懂這些科學成果呢?
  • 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中國天眼」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張泉、董瑞豐)記者從國家天文臺獲悉,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FAST)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中國天眼」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張泉、董瑞豐)記者從國家天文臺獲悉,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FAST)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中國天眼」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國家天文臺獲悉,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FAST)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40餘篇。
  • 世界第一射電望遠鏡的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而脈衝星的亮光就是電磁波,頻率在1.4毫秒~23秒,由於每釋放一次電磁波,就會減緩自轉速度,天文學家由此推測越慢的脈衝星越老。如果它釋放的電磁波掃射到地球被接收到了,就被稱為脈衝星,如果沒有接收到只能稱為中子星。發現第一顆脈衝星是1967年10月,由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生喬絲林·貝爾,她剛發現規律的脈衝電波以為找到了外星人。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2020-11-06 10:33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ongxiaojun2  截至目前, 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 ,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天文學是一門極度依賴觀測設備的科學,沒有觀測設備,只能根據別人的資料進行研究。」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脈衝星因不斷發出電磁脈衝而得名,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常進介紹,「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明年將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國家天文臺近日表示,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在「天眼」的幫助下,中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2007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這樣的毫秒電波——快速射電暴,並對其展開了探索研究。誰發出了這樣的電波?快速閃現的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過去十幾年,各國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和分析信息。2017年,天文學家捕獲到一個毫秒無線電波爆發,在幾個小時內重複多次。利用世界多臺大射電望遠鏡聯合探測和定位,終於將一個重複爆發的無線電快速閃現源定位到宇宙深處30億光年之外的星系裡。
  • 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未來5年力爭發現1000顆脈衝星
    FAST建設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月4日介紹,「中國天眼」目前運行穩定,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高靈敏的觀測性能,已經發現超過240顆脈衝星。FAST是由「人民科學家」南仁東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構想,歷時5年半建設完成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前後兩代數百位科研工作者為FAST建設調試運行付出了巨大努力。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
  • 「中國天眼」有望向公眾開放,未來5年力爭發現1000顆脈衝星
    有「中國天眼」之稱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於今年1月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FAST建設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月4日介紹,「中國天眼」目前運行穩定,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高靈敏的觀測性能,已經發現超過240顆脈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