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之謎,科學家為何遲遲無法揭曉?

2020-08-10 趣談科學

暗物質一開始只是宇宙的一個補丁,只不過宇宙的漏洞又大又多,最後這個補丁轉正了。

圖:印度懸空術

最早的BUG理解起來不難,我舉一個例子,比如印度人一整就立根棍懸在半空中,一開始大家懵圈了,心想這是練了什麼神功,似乎有一種無形的能量託著他,既然不知道就先叫「暗物質」,後來被揭秘了,原來暗物質是個特殊的鐵架子。那宇宙中的暗物質是怎麼回事呢?

宇宙學原理

人類通過幾千年的上知天文,逐步建立了一個原理叫做「宇宙學原理」。這個原理,通俗的講就是國外的月亮和國內一樣圓,在宇宙中人類和地球並沒有特殊待遇。

圖:地心說

千萬別認為這條原理平平無奇,它可是一部血淚史。地心說、日心說、各路傳說、教會、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等,無數人前僕後繼,隨便拎出來一個都能講半天,就是到目前為止,還有人說地球是平的!而暗物質生來就是來挑戰宇宙學原理的。

圖:萬有引力

在宇宙學原理具體來說是宇宙中任何一處的恆星和物質都遵守著和我們一樣的物理定律,比如非常遙遠的宇宙空間中,有一顆和地球質量、體積相同的巖石恆星,果樹上同樣大小的蘋果熟了,掉下來的速度和砸到你腦袋上的疼痛感,與在地球上相同的。因為萬有引力定律在宇宙任意一處都適用。你在地球上發現的物理定律在宇宙中是通用的。

圖:恆星的演化

明白了這個原理,科學家就無敵了!其他恆星太遙遠,沒關係,太陽離得近,研究明白了太陽的模型,把公式和理論往遠處的恆星上一套,遠處的恆星就毫無隱私了。接著我們可以研究太陽系怎麼形成的,於是我們就有的星系的模型,緊著是銀河系,星系團。

圖:星系團,星系相互旋轉超速了

就在我們屢試不爽,對宇宙各個星系比比劃劃時,突然發現星系團模型不好用了,我們算出來的理論值與觀測結果不一致。

圖:星體旋轉速度,實際觀察與理論值

天文學發現有個許多星系組成的星系團,星系之間相互環繞運動的運動速度超過了引力公式計算出來的速度。正常來說,跑得這麼快,引力是拉不出的,也就是說它們會散開,是什麼讓這個星系團還能緊緊相擁,不離不棄?是「暗物質」!

為什麼叫「暗物質」,因為它滿足兩個因素(1)它具備一種無形的引力(2)我們看不到它。一開始科學家不認為這是什麼大事。理由很簡單,這樣的物質宇宙中還是存在的,比如說黑洞、還有各種粒子,都是看不見或者不容易看見的,還具備引力。

圖:宇宙組成佔比

有科學家就開始著手研究「暗物質」爭取早日揭穿它,結果一研究科學界大地震了!暗物質的總量竟然是宇宙中已知物質總量的五倍。如果說暗物質是黑洞的話,那宇宙黑洞遍地都是,這與我們觀察到的事實不符。而黑洞是宇宙中最緻密的物體,如果它都不夠格的話,那麼其他候選物質就更不可能了!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圖:黑洞,宇宙最緻密的天體

其實科學家到現在為止也毫無頭緒,無從下手。那麼宇宙學原理,要崩盤了嗎?正好相反,宇宙學原理因此更加圓滿。

暗物質與宇宙學原理

科學家認為既然我們還不清楚它是什麼,可它又必然存在,我們乾脆就暫時先把它封裝成一個補丁。就像這個瓜很好吃,但你不要管中間發生了多麼複雜的生長過程,你只需要了解它會反饋回來「又大又甜」就行了。以後只要發現某些物質看不見,還具有引力的效果,那就把這個補丁貼上。暗物質就這麼光明正大的被宇宙學原理接收了。

自從暗物質這個補丁出現之後,我們不但解決了宇宙中觀測到的大量星系的「違規」行為,還解決了宇宙誕生的一個關鍵環節,由此暗物質證明了自己是不可或缺的。

  • 看不見,「能力不允許」的那種

暗物質是宇宙物質總量的5倍,那麼就說明一個問題,暗物質是無處不在的,比我們可見的星系還要多得多。它就在我們身邊,然而我們卻感受不到它,也就是說它不受力。

圖:電子躍遷過程中只能吸收特定波長的電磁波,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不同波長的電磁波也是特定不同能量的光子

當你看到桌子上有一個紅色杯子,這個過程本質是陽光中的大量光子與杯子表面的原子電子發生了作用,吸收了特定能量(波長)的光子(可見光),反射出其他光子進入到你眼球中,視覺細胞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轉換成電信號傳輸給大腦,於是你知道杯子是紅色。

圖:「看到」是電磁相互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陽光、眼睛、大腦、杯子與光子發生了相互作用,我們管這個現象叫做電磁力。當科學家發現一個物體,無論對於可見或者不可見,只要發現了,其實就是把能量轉換成數據的一個過程,比如紅外線是電磁波,我們雖然看不到,但是它能使溫度計上升。

圖:物理四大力

在我們的物理模型中有四大力:引力,強力和弱力都存在於原子核中,而電磁力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我推你一下,還是車撞了一下,桌子託住杯子這些都是電磁力。如果我們看不到暗物質,任何電磁波相關的儀器都找不到它,就說明它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

圖:暗物質與我們,就如同對牛彈琴

這就像一個從小就雙目失明的人,你給他描繪天空有多麼藍,但他完全get不到那個點,因為沒有識別顏色的能力,無法在大腦中呈現。暗物質或許就在我們身邊,像我們招手,嘲笑著我們,我們卻無能為力,完全不知道對應它的接口是什麼,它不在目前人類的認知當中,所以我們無法把它轉換成可見的信號,從而讓它顯現,但是我們卻可以得到它反饋的結果。

  • 宇宙形成功不可沒

如果它剛發現的時候只是一個補丁,似乎是貼在宇宙模型上的,然而隨著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發現如果沒有暗物質,宇宙可能不是今天這樣的,暗物質在宇宙模型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

圖:恆星的誕生

我們想像一下,宇宙中有一片氣體雲,隨著某個位置氣體雲密度較高形成了較強的引力,開始收集周邊的其他氣體,慢慢越聚越大,最後內核引力坍縮形成了高溫高壓的環境,發生了核聚變,於是恆星誕生了。在核聚變發生的同時,恆星會釋放出大量電磁輻射向四周擴散開來,周圍的氣體和塵埃受到電磁輻射的能量加劇運動向四處擴散,此刻這個地方就剩恆星老哥一個了。

圖:宇宙大爆炸物質星系的演化

而宇宙從誕生之初大量物質較為密集,隨著膨脹空間越變越大,因為電磁輻射的擴散,恆星之間距離會越來越遠,那麼恆星聚集而成的星系是怎麼來的?

圖:暗物質效果圖

原本的理論解釋起來很勉強,有了暗物質星系模型得到了完善。因為暗物質不受電磁力的影響,所以暗物質並沒有被推開,一直圍繞著恆星,幫助恆星拉攏住原本會四處擴散的物質,於是在老哥附近一顆顆恆星接連誕生,它們又在暗物質和相互之間引力的作用下組成了星系。因此人類可以用太空望遠鏡觀察到宇宙誕生不久星系團發出的光線,所以暗物質並非打醬油的!

總結

由星系的超速運動,天文學家發現了未知的引力,取名「暗物質」,人類無法探究暗物質是因為它不受電磁力,但是它反饋的結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解釋星系的運動及形成。

相關焦點

  • 宇宙未解之謎之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
    宇宙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由各種我們人類無法理解並且看不見的力量所構成的,而這些無法理解和看不見的力量正可謂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未解之謎,它們可以是從暗物質到多元宇宙,也可以是從暗能量到量子糾纏,相信這些未解之謎能夠幫助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世界。
  • 多維空間破解暗物質之謎的關鍵
    長久以來,暗物質之謎一直困擾著科學界。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呢?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著答案。現在科學家們就在利用各種設備儀器去驗證現在對暗物質的假設。這些假設我就不去一一去說了,大家可以去搜索這方面的新聞與資料。
  • 11個有關暗物質未解之謎:為你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因此他提出,這些星系中也許存在某種看不見的物質、即暗物質,通過引力拉動星系旋轉。  此後,研究人員證實了宇宙各處都存在這種神秘物質,並且其總量多達構成恆星、人體等普通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它們仍令科學家大傷腦筋。本文將為你介紹11個有關暗物質的未解之謎。
  • 神秘的宇宙:暗物質之謎
    暗物質之謎雖然我們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但能夠感知暗物質對浩瀚宇宙產生的巨大影響。那麼暗物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呢?之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約為一百五十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的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並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
  • 「暗物質星系」之謎被破解,但還有一個更大的謎等著我們
    暗物質可列其一。這種神秘的物質理論上是星系的主體,沒有它星系無法存在,但我們卻怎麼也找不到它。天文學家會通過種種方法測量星系的總質量,然後與星系中普通恆星物質的質量進行比較,來獲知星系中暗物質的比例。多年的觀測結果顯示,星系中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的比例通常在10比1至300比1之間。幾年前,有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極為鬆散的星系,名為「蜻蜓44」,隸屬於后髮座星系團。這個星系的暗物質含量與銀河系的暗物質含量相當,但恆星數量只有銀河系的千分之一。這意味著其暗物質和普通物質的比例達到了令人瞠目的10000比1。
  • 暗物質的未解之謎(一)
    暗物質之網20世紀30年代,一個瑞士的天文學家發現一定距離內的一團星系,會沿著一定的軌道運行他提出了不可見的物質,命名為暗物質,提出是暗物質以引力牽引著這些星系。從那時開始,科學家們逐漸認可這種神秘物質充斥整個宇宙的說法。相比於我們可見的普通物質,它有6倍之多。儘管科學家普遍認可宇宙中暗物質大量存在的說法,但一些未解之謎卻始終困擾著科學家。
  • 世界未解之謎(宇宙之謎):暗物質之謎
    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是:宇宙中的暗物質究竟有多少?它們在宇宙中佔有多大的比例?目前天文學家還無法確知。許多科學家認為若此事能被證實,它將肯定是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粒子,而這個新粒子就可能是暗物質的粒子。1979年,科學家發現,在仙女座背景方向的溫度比天空其他方向的要高,那裡存在著巨大的未知質量。「失蹤」的物質哪裡去了呢?按照牛頓物理萬有引力定律,星系中越往外的行星繞該星系中心的轉動速度越慢。太陽系中的行星運轉正是這樣的。但已觀測到有許多星系,其外邊緣行星比中心附近行星繞轉得更快。
  • 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世間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雖然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實際上我們能窺探到的宇宙中非常小,宇宙對於我們來說依舊是神秘變幻莫測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 又一個宇宙之謎,暗物質未覆蓋全宇宙,19個星系缺少暗物質
    自從我學習了宇宙學之後,我就一直以為暗物質充斥著整個宇宙,充斥在各類氣體,星雲和星體之間,但是最近科學家們的發現,讓我丟棄了這種想法!不過幸運的是,這一發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缺少暗物質的星系的數量,暗物質是一看不見摸不著,非常神秘的東西,不會發光,但是會對周圍物質施加引力。暗物質被認為是星系形成的關鍵成分,它的引力將氣體,原子拉在一起形成星系。暗物質存在於我們的銀河系中,它使各類物質在銀河漩流中的速度比我們所看到的各類物質組成銀河系整體的速度要快。
  • 「蜻蜓44」星系暗物質構成之謎解開
    2020-10-15 08:12:21 來源:科技日報「蜻蜓44」星系暗物質構成之謎解開數量僅為普通物質三百倍 未顛覆現有模型科技日報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劉霞)幾年前,「蜻蜓44」(Dragonfly 44)星系橫空出世。
  • 暗物質「斯芬克斯之謎」有待求解
    科學家使用哈勃衛星探索了在星系碰撞過程中的暗物質性質,暗物質甚至比以前想像得更加「黑暗」。通過研究哈勃太空望遠鏡和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觀測資料,他們試圖在星系團碰撞過程中發現暗物質的行為,科學》雜誌刊載了科學團隊的研究成果。
  • 暗物質真的是「黑暗」?憑啥說暗物質真實存在?科學家提供了證據
    在回答暗物質存在性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物質?實際上,暗物質是一種假設形式的物質,除引力之外,它不會與已知的物質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它是難以捉摸的、無形的、無法衡量的,而且它不會與現實世界互動,但它依然存在。
  • 關於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於是他提出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可能用引力拖曳了這些星系。 那之後,研究人員證實了這種神秘物質在整個宇宙中都有,而且其質量是構成恆星和人等普通事物的一般物質的六倍。 儘管整個宇宙中都充滿了暗物質,但科學家們仍有許多不清楚之處。這是有關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什麼是暗物質?
  • 暗物質研究獲得重大發現,或許揭開暗物質之謎,甚至解釋宇宙起源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一種自然現象,通過科學家的研究和判斷,他們認為宇宙中暗物質站到了所有物質比例的85%以上,如果將所有的愛物質全部統計在內的話,科學家甚至認為會超過90%左右。由此我們能夠看出暗物質的研究對於宇宙的研究意義重大,因為暗物質很可能就是宇宙的終極答案。
  • 科學家計劃模擬"磁星"環境尋暗物質:或解決物理最複雜之謎
    如果成功的話,這將解決粒子物理領域中最複雜的未解之謎,並讓我們對暗物質獲得進一步的了解。軸子是一種假想出來的基本粒子,科學家認為它是宇宙中質量最輕的粒子之一,體積只有質子的零頭那麼大。這些超輕的粒子就算真的存在,我們也看不見它。軸子和其它目前尚未觀察到的粒子也許佔了宇宙中全部物質的百分之八十,以暗物質的形式存在。
  • 反物質和暗物質,為什麼被科學家稱為物理界的「烏雲」
    反物質、暗物質之謎是懸浮在物理天穹之上的四朵「烏雲」之一。所謂四朵「烏雲」,是指物理學最前沿的研究課題,也是困擾全世界物理學家的物理學難解之謎,其中還包括類星體的超高能量、尋找自由夸克、超引力和超對稱。在近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科學家與各國科學家一起,正在攜手解讀這朵「烏雲」。
  • 英國科學家稱,發現「令人興奮」的新粒子後,將解開暗物質之謎
    人們相信,神秘而無形的暗物質遍布我們周圍,據估計佔宇宙中所有物質的85%。科學家們確信它的存在是因為沒有多餘的物質,星系和恆星的運動和引力相互作用毫無意義。 但是,儘管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並找到了許多不同的理論和測試來尋找其起源,但它仍然是一個難以捉摸的謎。現在,約克大學的核物理學家已經確定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粒子,他們正在提出該粒子來解釋暗物質的形成。他們將新粒子命名為「 d-star hexaquark」。
  • 科學家:解開暗物質之謎就靠它了-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大型強子...
    「我最感興趣的事情之一是創造和發現暗物質,」莫妮卡·鄧福德博士說,「從對宇宙的測量中我們知道,宇宙的25%是暗物質,但我們根本不知道暗物質是什麼。」直到2013年之前,她都在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是廣受好評的紀錄片《粒子狂熱》(Particle Fever)中描述的六位科學家之一。
  • 宇宙中存在「暗物質世界」?多名科學家共同認可
    多名科學家猜想「暗物質世界」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也發現宇宙中物質密度要比可以保持宇宙穩定的密度值,整整小了100倍。這意味著,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尚未發現的、看不見的物質,它會是什麼呢?
  • 什麼是未解之謎?
    現在許多未解之謎的問題滿天飛,有人會說這是我們的知識體系太為龐大了,因為知識體量龐大所以它的邊界就變大,這樣產生的未解之謎也就增多了。這個論點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細分析每個問題就不同了。體量大的邊界問題都是些枝節問題,而對最基本問題的疑惑就應該是基本理論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