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因屬鼠,因此外號叫小老鼠,叫小老鼠,不單單是因為屬鼠,那還是因為我特別膽小,我不敢爬樹,怕摔著,我不敢下水,怕淹著,我不敢和大孩子一塊玩,怕欺負我,我害怕陰影處有小鬼,我害怕山上有小毛猴,我更害怕鄰居家的老鼠夾------。上學後,才知道有個成語就是形容我「膽小如鼠」,所以我很討厭我的鼠脾氣,更加厭惡別人叫我小老鼠。
記得上小學的小時候,有一次老師讓寫篇作文,題目是「你長大了幹什麼」我寫了一篇「媽媽愛吃烤地瓜,我長大了種地瓜」,老師在我作文本上用紅筆寫了四個大字作批語「鼠目寸光」,還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起來背課文:「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班裡一陣哄堂大笑,我一溜煙地跑回家,我哭著跟媽媽說,我不願做老鼠,我不願做老鼠。
因此,在我的記憶裡老鼠是我的天敵,我特別厭惡他那尖尖的嘴巴,溜溜的小眼,灰褐色的絨毛,還有那長長的鬍鬚,我憎恨世界上為什麼有這種奇特的動物,我憎恨屬相中怎麼有這樣的名詞而旦旦我又出生在這一年。那年代的集市上,擺地攤賣老鼠藥的也很多,並且編了很多順口溜,有時還用一個小話筒,每天放學穿過那裡,就聽到:老鼠藥,藥老鼠,藥死老鼠有好處,然後身後又傳出同學的嘀咕聲,我的童年好像因老鼠而躲避,因老鼠而懊惱,因與老鼠而不幸運。
時間荏苒,40年過去了,當年的小老鼠長大了,他有高大魁梧的身材,又有英俊有型的臉孔,留著飄逸的長髮,一副影星版的派頭,還有一份美院畢業後在某大學教書育人的工作。在他個人的專輯中,畫滿了各式各樣的老鼠,有挖地洞的,有跳臺的,有打食的,有偷油的,有擺地攤的,當然也有跳廣場舞的,在他的印象裡,老鼠是親近的,和善的,具有集體主義精神,他們具有聰穎的智慧,它們互通有無,互幫互助,多了關心,沒有欺詐,處在一片祥和中。
而現在的自己,已經身處大都市,40年的成長,40年的追求,40年的風風雨雨,經歷過冷漠,經歷過孤獨,經歷過世俗偏見,經歷過成功和失敗的磨難,堅強自信而挺拔的自己再也不討厭老鼠,而今成了板板正正的「小老鼠」。他苛求老鼠素養,苛求老鼠情結,苛求老鼠式的精神。中華民族5000年,之所以有鼠,是五穀豐登的寫照,是中華民族延續發展的內涵,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林而不敗的精髓,世界之尊,有鼠乃大。
而今的春節,那個站在村口的等待小老鼠過年的老媽媽已不在,只留下了兒時記憶裡她唱的那段催眠曲:「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