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700字,大約需要4分鐘閱讀)
你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是什麼?是財富還是地位?
根據哈佛成人發展研究(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自1938年起歷時70年,追蹤724名男性的一生,發現:幸福無關乎金錢或聲望,而是人際關係。
理想工作3要素:技能+興趣+價值觀
一份良好地工作,必須包括3個要素:
1、 技能:你在工作中積累、學習到的能力
2、 興趣:任何你喜歡的工作或事物,你願意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
3、 價值觀:支撐你面對困難和完成挑戰
相較於望遠鏡的思維(鎖定單一工作升遷路徑,專注於下一個職位);萬花筒的思維可以提供更為多元的觀點:「當你搞清楚了自己最擅長什麼(技能)、最喜歡什麼(興趣)、最重視什麼(價值觀),就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擁抱「機會心態」
傳統的心態,稱為「員工心態」(employee mindset),在意的是「工作的職位」,依賴組織的成功,從而獲得響亮的頭銜和豐厚的薪酬。只要僱主財務安全,就可以一生無憂。
而「機會心態」(opportunity mindset),則是主動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技能,無時無刻都在思考:「現階段的工作可以積累什麼樣的經驗、人脈、知識、資歷。」。即便企業倒閉了,自己也有自己的生命軌跡。
選擇正確的時間跨度
要用一天來完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可能;要用一年的時間來建立一家新公司,大體上難度也很大。但是,如果時間維度拉長到5年,是否可能性就會增加呢?
人們往往容易選擇短期目標,爭奪一時三刻的成就感,而忽略了長期目標。當選擇正確的時間框架,將長期目標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就可以重新分配時間、努力和金錢等資源。
單純「活著」還不夠,「如何活」才是最重要。為了生存而工作已不再是人生的首要目標,生活本身和品質才是該專注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