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的人生指南:萬花筒策略

2021-01-19 笨方法成事

研三即將畢業的你,收到了兩份 offer :一來自實習過的科技公司,公司同事優秀,老闆不錯,培訓制度完善;二是來自申請多次的學校,學校不錯,研究方向也正是你要的。此時的你猶豫,因為你雖在厭倦校園生活,但早已習慣,父母也比較傾向繼續讀書,同時你也明白進入快發展的科技公司,才會讓自己快速成長,但未來不可知,該如何選擇?

剛到深圳工作的你,開始喜歡上一線城市的生活,覺得這裡公平,可以發揮能力,創造價值,但此時,你的家人卻叫你回三線的家鄉參加考試,回國企上班謀一份穩定的工作,你想繼續在城市學習成長,但也不願與父母疏遠,你心裡很矛盾,該怎麼應對?

剛進入創業公司工作的你,正有一個困擾:你不確定是否再有精力加入一個全球性組織擔任志願者。正職工作有挑戰性,需要全身投入,而志願者的組織結構雖好,但協作方式與公司的大大不同,你覺得需分配大量時間才能適應,你該如何衡量?

在人生迷宮的分岔路口,你會困惑,你期盼有一份人生選擇指南,幫助自己作出決定。

就算是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也不例外。

西蒙的迷宮

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一生遊走在不同迷宮。他大學時先是在政治學迷宮探索,畢業後轉移至管理行為迷宮,後來拓展到研究與科學政治學迷宮,最後將餘生奉獻給了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迷宮。63 歲的他憑「經濟組織內的決策過程進行的開創性的研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一生獲得 9 個博士學位。

他曾經這樣說過:「我是個科學家,但涉及許多學科。我在許多迷宮探索過,然而它們並不是連成一個迷宮。我不想把我的一生寫成單一的統一體。」……「我對迷宮著迷的原因是我一直想觀察人們在面臨岔道時的行為以及背後的邏輯。」

他在自傳《我生活的種種模式》也提過:

我在生活道理的迷宮中遇到過許多分岔,我時而向右拐,而是向左拐……我把生活描繪得像迷宮一樣,並不意味著我曾作過大量精心思考過的痛苦的決定,去沿著某一個方向走。相反,我只作過極少的決定。使我走上我所走過的特定道路是對機會和環境的明確反應,而不是經過研究的決定。

由此可知,西蒙人生空間並不是一個大迷宮,而是多個小迷宮,多個小迷宮均抵達一定深度。

但你可能好奇,如何能在迷宮中遊走還能抵達一定深度?如何在遇上迷宮分岔時還可以做出「明確反應」?

因為西蒙有秘密武器——「有限理性」。

所謂有限理性是指:你的理性(精力)有限,你永遠不可能得出最優的決定,所以你只能做出滿意的決定。

也就是說,在迷宮中,你的時間與精力已決定你的探索程度,你永不可能完整探索迷宮再作決定,而只能根據當時的機會與環境判定,選擇滿意的路線。

如何選出滿意的路線?

美國哈佛大學院士蘿拉·納什(Laura Nash)和霍華德·史蒂文遜(Howard Stevenson)觀察採訪了 60 多個成功人士,調查了 90 多個高管,進行幾十個模型測試,最終發現一個「令人滿意」的人生路線——萬花筒策略。

萬花筒策略將滿意分成四個最基本的要素,其策略核心就是維護這四個要素的平衡:

快樂:內心滿足,你所做的事情能給你帶來快樂或滿足;成就:價值實現,你完成了其他人難以達成的目標;意義:維護親密關係,你的言行對你關心的人有積極的影響;傳承:傳播優秀思想行為,你取得成就自己方法,未來也能成就別人。

如果你去知乎去搜索「滿意」,你可能會發現這些令人滿意的事情的確是達到了以上四要素的平衡

有的是充滿故事的一張照片、有的是完成某個小朋友的願望、有的是遇上了一生中的最愛、有的是剛生下的可愛寶寶、有的是一場不期而遇的旅行、有的是自己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而你平時所遇所見的苦惱或不滿,皆來自四個要素的失衡。例如過於追求成就而成為別人眼中的工作狂,顧不上家庭,雖解決了工作問題,但家人相處時間漸少,同時也就失去了快樂與意義;例如為了照顧家庭,辭去工作,雖然感覺家庭穩定了,但是內心缺乏了向上的動力,能力與成就無法掛鈎,就感覺到了空虛。

那麼,如何維護滿意四要素的平衡呢?可以嘗試以下兩種方法:

一種活動全滿足:找到同時滿足四要素的事情,全情投入去做,這類事情屬於「做你自己最喜歡的事,順便賺賺錢」的範疇,多發生在理想主義創業者身上,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此方法實現人生滿意的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多。

多重活動組合:如果工作僅僅給你帶來成就,你可以考慮在八小時之外參與其他活動,已補充其他因素的不足,例如參加旅行帶來快樂,參加社群傳承知識,參加志願活動賦予意義。

如何運用萬花筒策略?

遵循以下三個小原則,會有助你更好地運用萬花筒策略。

一、合理分類。每個活動的快樂、成就、意義和傳承佔比不均,合理配置期待會更你更滿意。如果你期待在工作中尋找快樂,那滿意率就可能會低;但如果你期待在逛博物館中尋找傳承與意義,那滿意率就會提高。所以明晰活動中的期望,合理分類,並因地制宜地制定最合適的方案實現,你如何對待人生,人生也如何對待你。

P.S. 此原則也是一個說服別人的小技巧,假如你明白對方在活動中的訴求和期待,並靈活運作萬花筒四要素去勸說對方,成功率更高。例如說如果你要說服朋友加入志願團隊,說服點明顯集中是在快樂、意義和傳承,而不是成就。

二、量力而為。既然萬花筒策略要求的是要素均衡,那麼再繼續追求某一因素的極限就再無必要,所以你需要明白自己在快樂、成就、意義和傳承這四個要素的極限,並能從容應對各種限度,將自己有限的精力集中於一點,做到一定程度的滿意,然後放下,再去做滿足其他要素的事情。

三、高屋建瓴。從縱向看,滿意並不是一個活動、一個事件或者一個分水嶺,滿意是一個廣義的持續發展的動態過程;從橫向看,滿意並不集中在某一個因素的極限,而是四個因素的集合平衡,所以,在設定目標上,單一目標不宜設定過高,而是將其分散在多個因素的小目標上,保持其動態平衡。

既然如此,那麼文章最前面三個故事主角的困惑該如何解決?

這三個例子是發生在我身邊朋友的真實故事,他們的做法如下,我認為他們的做法符合萬花筒策略。

研三即將畢業的你,選擇了科技公司。因為長期在校園生活,容易失去社會競爭比較,造成你的成就維度失衡,所以在科技公司工作更有助於你的潛力發揮,創造更多價值,帶來更多快樂。

剛來到深圳工作的你,選擇了繼續留在深圳打拼。理由是為提高成就維度,但你為了維護家人關係,你開了一個公眾號,一是隨時更新動態,二寫下自己的內心軌跡,讓家人隨時知道你的近況及內心思考,從而維護親情及愛情關係。

正猶豫要不要參與志願工作的你,選擇了參與。在公司工作可能得到更多的是成就,而在志願者組織,你得到的更多是快樂、意義與傳承,原來的協作方式雖不能完全運用在志願者組織,但你可能有極大的機會與更多優秀的人接觸,已積攢的好習慣、好工具、好思想可能會影響更多的人,這才是成為志願者的樂趣。

如何實操萬花筒策略?

現在的你,不管有沒有行走至人生迷宮,也可以試試萬花筒策略,人生可能會更滿意。

劃分區域:模仿上圖,自行粗略畫出四個區域,分別代表快樂、成就、意義與傳承的,其中,快樂代表內心滿足,成就代表價值實現,意義代表親密關係的積極影響,傳承代表優秀行為思想的傳播。自由分配:在四個區域各寫出可讓快樂、成就、意義和傳承最大化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在公司、家庭、社群、志願工作和個人事務中挑選。活動可以重複,可以是做過的,也可以是沒有做過的,各列出四項,不足四項也沒關係。評估打分:分別這些列出的活動總體打分,打分標準:投入精力。未來計劃:檢查四要素缺失的區域,思考填補,重新規劃未來的行動規劃。踐行參考

以下萬花筒策略的踐行實例可供你參考:

組合工作:丁健

丁健老師一直踐行組合式工作:支薪工作、志願事務、家庭事務、個人創作。他會隨著生涯階段的進展,在不同時間段,調整這四個部分的構成比例。建立這樣的組合式結構,彈性地發展維護,可讓自己的各種潛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

啟示:萬花筒四要素的綜合平衡實踐,當一項活動只能明顯提高某個要素時,不妨將多參加活動達成平衡。具體可以看看丁健老師的踐行記錄《Oliver Ding:善用網絡,助益生涯發展》和《自由靈魂》。

內在驅動:陽志平

陽志平老師說,「越憑興趣去做的事,越容易取得預想不到的成就,如果一上來精打細算,奔著名利去,那麼它也就是那麼回事。」……「成年後,我最自豪的事情是始終堅持內在動機,自我決定。好奇,熱情且獨立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十來年。出身小鎮,初中畢業不考中專,數學奧賽保送;大學逃課,自修為主,拿個首屆北京市挑戰杯特等獎;放棄學術生涯,直接工作;工作第一年即註冊公司,先兼職,後全職創業至今。」

啟示:內在動機驅動更容易實現四要素平衡,實現起來略有挑戰性。更多具體實踐可查看《如何成為內在動機驅使的人?》和《人生標準九》。

以點帶面:大媽

大媽乃是我見過社區建設最活躍的人,沒有之一。大媽首先是通過自由軟體社區,遇到了 Python,完成了技術進化,此後與社區結下各種緣:啄木鳥、CPyUG、蠎營、PyCon、GDG……得出體悟:無論是進入社區,成為管理員,成為社區主機系統管理員,成為社區列表管理員…一系列的各種資源/關係/人脈, 都不是求來的,而是自發推給你的。

啟示:萬花筒的四要素可單點突破,然後帶動其他要素提昇平衡。大媽的生涯可以看做是由成就(Python 編程)與傳承(分享編程知識)帶動快樂與意義。更多具體實踐可查看《我是如何成為大媽的》

ChangeLog2016-12-01 更多連結請戳閱讀原文2016-11-31 增補手繪圖片,刪除部分文字,填補連結2016-11-30 增補實例及實操方法2016-11-27 填補素材2016-11-21 擬定框架

本文使用卡片創作法寫成

-The End-

六經注我

一個有高度競爭感的人生活很艱難。除非競爭是激烈而且公正的,否則他贏了也不會滿足。

我勸我的研究生在做重大選擇前,得有一種秘密武器在某種程度可助其成功。原因是我的學生只有掌握一些其他人所沒有的知識或研究方法時才會得到第一。

——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

相關焦點

  • 萬花筒怎麼製作?萬花筒簡單做法
    【中外玩具網訊】萬花筒,充滿著童話,裝著一個神奇又美妙的世界,大人小孩都特別喜歡。不少朋友想自行製作個萬花筒,送給朋友親人等。那萬花筒怎麼製作呢?下面中外玩具網小編為大家介紹萬花筒的製作方法!   萬花筒的原理:   萬花筒就是靠玻璃鏡子反射而成的其實主要是三稜鏡施了「魔法」。
  • 萬花筒
    萬花筒安卓版是一款很有趣的軟體,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大人對童年最經典的回憶之一。萬花筒安卓版模擬萬花筒光學成像原理,搖一搖手機,畫一畫手指就能看到美麗的圖案,萬千變化,百看不厭,還可以從照片生成萬花筒圖案,自己建造更美的視角,更美的圖案。 遊戲新玩法: 攝像機模式,世界會看起來更美更奇特. 遊戲檢測: 無內置廣告,無需聯網.
  • 光的魔術――萬花筒
    萬花筒利用平面鏡的成像原理製作,通過光的折射而產生影像。1816年,蘇格蘭物理學家大衛・布魯斯特爵士發明了萬花筒。布魯斯特主要從事光學和光譜研究,他在童年時代就十分喜歡光學實驗,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他所喜愛的光學上。
  • 撕裂空間 火影手遊旗木卡卡西【萬花筒寫輪眼】正式登場!
    伴隨著所有忍者學員的期待,正版授權火影忍者格鬥手遊《火影忍者》7月全新A忍旗木卡卡西【萬花筒寫輪眼】今日正式登場!在火影忍者中,萬花筒是寫眼輪的最高境界,哪怕是宇智波一族,能夠開眼者也寥寥可數!在能夠熟練操控萬花筒寫輪眼後,旗木卡卡西亦能釋放出擁有撕裂空間之力的神威。而他「木葉的拷貝忍者」威名,也將在火影手遊中再現,在戰場中給予敵人致命打擊!
  • 萬花筒的原理與製作方法
    萬花筒充滿著童話,裝著一個神奇又美妙的世界。我小時候第一次拿起萬花筒看到裡面變幻莫測的圖案,簡直驚呆了。
  • 抖音萬花筒用什麼軟體製作?抖音萬花筒特效製作教程
    抖音有用戶發布視頻裡有很多自己的模樣,像是一個萬花筒,惹的不少用戶想要拍攝,那麼抖音萬花筒怎麼製作?抖音萬花筒是哪個特效?下面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抖音萬花筒怎麼製作?  2、點擊打開趣推app,在每日更新中下滑找到「萬花筒特效」。  3、點擊「製作」。
  • 美國膳食指南醜聞爆光,專家排隊質疑,讓人變胖,很不靠譜
    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SEM)明確指出:指南的流程並未使用最佳實踐進行系統的審查,「缺乏科學嚴謹性」。 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SEM)還提出來很多建議,但是大部分都被美國農業部拒絕。最重要的是,美國農業部這個膳食指南真的靠譜嗎?
  • 趣味DIY | 製作萬花筒
    萬花筒是一種光學玩具,將有鮮豔顏色的實物放於圓筒的一端,圓筒中間放置三稜鏡,另一端用開孔的玻璃密封,由孔中看去即可觀測到對稱的美麗圖像。萬花筒的原理在於光的反射,利用鏡把光反射來形成圖像,1817年由蘇格蘭科學家和發明家大衛·布儒斯特爵士發明。下面就要用超詳細的圖解步驟跟大家介紹一款萬花筒的製作過程。
  • 《華夏人生》指南針沒了怎麼辦 指南針沒了解決方法
    導 讀 華夏人生指南針沒了怎麼辦,華夏人生作為一款模擬生存發展類型的遊戲,我們許多時刻派遣角色前往野外去收集各個資源,而在野外當中想要找到回家的路就必須擁有指南針這個物品
  • 夢境萬花筒|科幻微小說
    藉由「夢境萬花筒」,你可以體驗他人之夢,感受別樣人生。全息屏幕中,一幀幀生動的畫面快速閃過,將「夢境萬花筒」的工作原理呈現其上,王教授的解說成為背景音。硬體系統,就是我手中的這枚小小晶片,將它植入你的後腦區,與你的神經連接;軟體系統,是由大數據控制的夢境分發模塊。在一系列完善的隱私授權後,普通用戶會植入晶片,晶片記錄下他們的夢境,用戶可以將合適的夢境掛在雲端,進行售賣。
  • 人類圖的四種人的人生策略
    顯示者人生策略:告知內在權威與人生策略都和一件事情有關,那就是「做決定」。對顯示者來說,他們在做出決定後,及將決定付諸行動前需要「告知」。除此之外,當他們決定停止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也必須在真正停止前「告知」。
  • 劉靖教授:從國際指南談高血壓的中國幹預策略
    ISH全球高血壓指南發布 2020年5月,國際高血壓學會(ISH)發布了最新版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給高血壓治療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 一、指南發布願景 1.
  • 【小淘器科學實驗室】物理小製作:萬花筒的製作方法及原理
    ✿我們的特色:全人教育、全能發展、權威課程、數位化課程、國際接軌✿我們的信念:優質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萬花筒裡有一個神奇的世界▼原來萬花筒是由這麼多零零碎碎的東西組成的,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 獨家直播|宇宙生活指南:星際移民靠譜嗎
    7月19日由百度百家號獨家出品的《宇宙生活指南》第二期直播將邀請火星學會創始人羅伯特·祖柏林博士(Dr. Robert Zubrin)就星際移民的話題帶來分享。祖柏林博士是美國著名的航天工程師,曾任洛克希德 · 馬丁航天公司高級工程師,於1998年成立了火星學會,長期致力於促進人類探索和移居火星。
  • 周末閱讀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作者:[美]克裡斯汀•麥金萊(Christine McKinley)譯者:崔宏立出版年: 2016-12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定價:【本書梗概】這既是一本輕鬆愉快的物理之書,又是一本觀點獨特的人生指南。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幽默的筆調,為我們揭示了冰冷的物理定律背後隱藏著的人生哲學,從另一個角度認識物理定律如何展示讓人生更美好所應遵循的法則。
  • 神奇實驗室—自製萬花筒的方法步驟
    小編看到前幾天發布的幾個小實驗大家表示都很喜歡呢,今天再接再厲,再跟大家分享故事裡貝貝製作的萬花筒,喜歡萬花筒的大朋友小朋友們跟著看下去吧
  •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當你深入明白了牛頓第三定律,就可以自發地推廣運用在個人生活中:不能輕易作惡,因為這一定會有反作用,只是有個時間延遲而已;水沸騰變成水蒸氣的過程,提醒你在人生不同階段轉換時要有耐心;動量守恆的碰撞實驗能為汽車行駛中突然其來的碰撞提供儘可能安全的保護措施。物理定律提供可靠的、有組織的決策架構,還有令人安心的感覺——讓你知道人生並不全然是概率遊戲。
  • 望遠鏡,還是萬花筒,什麼是理想工作?
    必須包括3個要素:1、 技能:你在工作中積累、學習到的能力2、 興趣:任何你喜歡的工作或事物,你願意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3、 價值觀:支撐你面對困難和完成挑戰相較於望遠鏡的思維(鎖定單一工作升遷路徑,專注於下一個職位);萬花筒的思維可以提供更為多元的觀點
  • 伊萊英語指南:如何為孩子選擇一個靠譜的少兒英語學習機構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都在想方設法地為孩子找到一個靠譜的少兒英語學習機構,而當前市場中英語培訓機構數目繁多,往往令家長們眼花繚亂,不知道如何選擇。建議看「為孩子選擇一個靠譜的少兒英語學習機構」問題攻略指南,以伊萊英語為例進行闡述。
  • 漫話二次元:火影忍者萬花筒寫輪眼很常見 直巴寫輪眼才罕見
    火影忍者當中宇智波一族的標誌就是寫輪眼,正常的來說,寫輪眼開眼是十分麻煩的,從單勾玉到雙勾玉最後到三勾玉才是完整的寫輪眼,再次進化就是萬花筒寫輪眼與永恆萬花筒寫輪眼,融合六道仙人之力之後就是輪迴眼了。  在宇智波鼬和宇智波佐助的開眼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萬花筒寫輪眼的開啟有多麼的不易,但是相對卡卡西而言,萬花筒不知不覺的就開啟了,好吧,小MAN也覺得可能和帶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