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龍幫嶽母修理搖水井
中國江西網永豐訊 通訊員高錦清報導: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世上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我已經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但最遺憾的事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父親忽離世獨自撐起家
「我怎麼也沒有想到,父親會這麼突然離開我們...如果能重來,我一定盡我所能地孝敬他,但老天沒有給我這個機會...」剛見面時,張金龍談起父親就幾度哽咽,陷入了悲傷的回憶中。
1974年2月張金龍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職工家庭,一家人本過著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然而,1998年6月父親在出差途中因心腦血管疾病突然離世,這個噩耗猶如晴天霹靂,擊垮了這個平凡的家庭。原本身體就差的母親因為悲傷過度,幾次暈倒過去。
作為家裡的長子,張金龍只能強忍著悲痛將母親送進醫院,細心照顧、耐心勸導。當時他的弟弟只剩下二十幾天就要參加高考,因此,他只能在弟弟面前故裝堅強,咬牙強忍著把淚水往肚裡咽,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就自己悄悄躲在房間裡放聲大哭一場。在這段艱難的日子裡,張金龍一邊要照料母親,一邊又要引導弟弟儘快從悲傷中緩過來,全力應對高考。經過他耐心的勸導,弟弟終不負所托,以525分的成績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
歷經喪父之痛,剛步入社會的的張金龍一下子成熟起來,以一己之力挑起這個家。他想儘快成家,好把母親和弟妹接過來住在一起,還想儘早為母親添個孫子,給她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幫助她從悲痛中儘早解脫出來。兩年後他如願結婚成了家,還為母親添了個孫子,然後把母親和弟妹們接過來組建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一輩子都無法還清,可父親還沒來得及讓我們去盡孝,就離我們而去了,給我們留下一輩子的遺憾。可憐的母親為我們兄弟姐妹操勞了大半輩子,現在我們都長大了,也該讓她好好歇歇了,作為子女我們就應該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孝順她。」張金龍經常和弟妹們這樣說。
為了讓母親高興,以前從不下廚的張金龍開始跟著電視裡的飲食節目學習做菜,為的就是把好吃又有營養的飯菜做給母親。不僅如此,他每年定期帶母親體檢,平日裡還會從網絡上或者書籍中自學一些老年病、慢性病的護理知識。只要他看到母親不高興就想方設法逗她開心,母親一有不舒服,二話不說馬上帶她去看醫生。由於弟弟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每次弟弟打電話回來,張金龍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免得他擔心,只是讓弟弟安心工作。
榻前踐孝行女婿如親兒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張金龍卻不以為然,因為他始終覺得有機會為父母盡孝,就是做兒女的福氣,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2年一場車禍又奪去了他母親年僅60歲的生命。張金龍悲痛不已,失去雙親後,張金龍把對自己父母的孝心全部轉移到嶽父母身上,結婚近二十年來,他一直視嶽父母為親生父母,心裡還暗自慶幸在這個世界上仍有可以直呼爸、媽的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嶽父肺氣腫病越來越嚴重,每年冬天都要在醫院住上幾個月。每次住院張金龍都會從60多公裡外的單位趕回去守在病榻前噓寒問暖,為嶽父洗臉餵飯、翻身洗澡、接倒便盆,給他講身邊發生的大小事,講以前生活的點點滴滴。
因治療需要,老嶽父白天、晚上都要掛吊針,一掛就是三、四瓶。怕他無意識拔了針頭,打點滴時張金龍時刻盯著,須臾不敢走開。
在嶽父住院期間,同室病友都以為他是老人的親兒子,每當別人問起,老人都會滿意地回答:「他是我的女婿,但我早就把他當成親兒子了,甚至比兒子還親。我家什麼事都是找他幹,他在我們村都傳開了,村裡人都知道我這個女婿打著燈籠都難找,有這麼孝順的女婿真是我這輩子的福氣」。聽到老嶽父說出這樣的話,張金龍頓時覺得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