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在線】我市查處一起非法醫療美容違法案件 不讓「微整形」成...

2020-11-26 浙江在線

2020-10-19 16:57 |法治桐鄉

  隨著公眾對改善自身形象的需求不斷增加,「微整形」越來越普遍,但有些不法人員藉助非法醫療美容形式斂財,結果,「微整形」成了「危整形」。近日,我市衛生執法人員接到群眾舉報,某美甲店給客人臉上打針,懷疑是非法醫療美容。根據舉報線索,桐鄉市衛生監督所立即組織執法人員於當天下午5點對該店進行了突擊檢查。

  △

  案件回顧:

  衛生執法人員在該美甲店內發現了一張美容床、一臺小推車,小推車上擺放著標記「專利號201830608975.1」字樣的黑金色美容儀器和 「專利號201821158410.9」字樣的粉色美容儀器各1支,美容床旁邊的垃圾桶內隨意丟棄著帶血的紗布和使用過的一次性手套。

  店員宣稱,她們採用獲得國家專利技術的無針美容設備進行操作,利用壓力使美容產品通過皮膚毛孔通道瞬間進入到皮膚的基底層,達到快美麗的整形效果,100%安全有效。申稱不通過傳統針頭進行注射,不屬於醫療美容行為。

  △

  經初步調查,該美甲店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執法人員在該店內查獲的兩支美容儀器被稱為「霧化微雕儀」,它的原型是胰島素無針注射器(亦稱胰島素無針注射系統),通過注射器內的彈簧釋放產生強大的動力,快速推動注射器前端安瓿內的藥液,藥液通過安瓿前端的微孔,以「液體針」的形式瞬間穿過表皮細胞,滲透進入皮下組織,完成注射。「霧化微雕儀」雖然不是通過傳統針頭進行注射,但其本質卻跟傳統針頭一樣,都對人體具有侵入性。

  此外,通過專利檢索發現,標記「201830608975.1」的專利號,只是廣州某公司申請的美容儀器外觀設計專利,而非店員宣稱的技術專利。

  經查證,該美甲店涉嫌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展醫療美容服務。衛生執法人員責令其立即停止相關活動,暫扣相關器械、物品,並進行立案查處,給予當事人沒收登記保存物品,罰款人民幣4000元的行政處罰。

  △

  法律解讀:

  《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

  《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經登記機關核准開展醫療美容診療科目,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

  來源:中共桐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

1603097852000

相關焦點

  • 不動刀的整形,美容院"不能說的秘密"——"微整形"劃開我國美容整形...
    原來,這家美容院並不直接參與微整形手術,而是與某家整形美容機構有合作關係,店裡所有的美容整形項目都在那個機構進行。記者了解到,在南寧大多數打著整形廣告的美容院背後,都有一個專門實施整容手術的「靠山」。在唐小姐的引薦下,記者來到了一棟35層的居民樓。「為什麼我親自帶你們來這裡不讓你們自己來,因為你們自己來也找不到他們。」
  • 朋友圈、寫字樓裡微整形 泛濫培訓幾天就能上崗
    整形美容醫生提醒要選擇有資質的正規醫療機構  和合承德網記者程雪霏  記者日前了解到,今年年初,我市進入首批10 年期身份證換證高峰期,在身份證受理點,因整容而無法通過審核的問題格外突出。如今,微整形泛濫,朋友圈、寫字樓裡的微整形比比皆是,這些微整形從業者是否合法?
  • 微信朋友圈「微整形」有多不靠譜?業內人士現身說法,揭秘亂象
    浙江在線03月15日訊隆鼻、瘦臉、美白……近幾年,以注射取代動刀的微整形越來越流行。除正規醫院可進行微整形外,微信朋友圈裡也有一些微整形服務的廣告,對方或是美容院、或是個人工作室、或是私人診所,號稱只需10分鐘,無痛無傷痕,價格比正規醫院便宜。  這些注射美容服務都合法嗎?安全嗎?
  • 想做微整形?求美之前要擦亮眼 別美容不成反毀容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李儉芹 編輯:陸權香 衛生監督機構舉辦健康維權宣傳活動求美之前要擦亮眼 別美容不成反毀容
  • 「不知道還要辦衛生許可證」,恩施查處多家無證經營美容店
    楚天都市報11月21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正義)恩施市多家美容機構無證經營,器械無中文標識,甚至有的生活美容場所違規從事醫療美容。15日以來,該市衛計部門加大力度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和無證行醫專項整治行動,立案查處一批、聯合移交一批、重點曝光一批大案要案和不法分子。
  • 違法違規生產經營注射用透明質酸鈉等行為將被嚴查
    近日,吉林省衛生計生委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七部委下發《關於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召開全省電視電話會議。  會議要求逐步清理醫療美容市場魚龍混雜的亂象。嚴厲打擊無證行醫,規範醫療美容服務行為。注射美容屬於醫療美容範疇,必須在取得合法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展。嚴厲打擊非法製售藥品醫療器械。
  • 揭秘微整形培訓內幕:6天成專家 1支藥賺3千
    專家表示,成為整形美容主診醫師,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市場上的微整形「遊擊隊」,屬於非法行醫,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脅。□東方今報暗訪組/文圖  ◎大量「微整形」店鋪,藏身寫字樓和小區  6月2日,記者在百度裡輸入關鍵詞「微整形培訓」,引擎搜索出52.9萬個相關結果。
  • 衢州市應急管理局曝光一批違法案件 今年我市共查處違法案件206起
    全市應急管理系統狠抓隊伍建設,積極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全面強化行政執法工作。1-11月,全市應急管理系統共查處違法案件206起,罰款人民幣989.51萬元,堅決有力地打擊了非法違法行為,確保了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
  • 盤點那些不靠譜的「微整形」
    「從路人臉到網紅臉」、「打一針就變美」、「打敗前女友你只需要3斤玻尿酸」、「閉眼無痕,睜眼有神」……你在朋友圈是不是經常看到這種微整形廣告。然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微整形毀容事件頻發,有九成來自非法醫療機構、非專業醫師、非合格產品。
  • 食藥總局嚴肅查處經營使用注射用透明質酸鈉違法違規行為
    檢查中發現經營使用環節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一是部分經營單位或個人非法銷售無註冊證注射用透明質酸鈉產品。二是網際網路成為非法銷售未經註冊注射用透明質酸鈉的渠道。檢查中發現,一些不法個人利用網絡隱蔽性和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理,非法網售注射用透明質酸鈉。三是部分使用單位擅自使用從非法途徑購入的無註冊證透明質酸鈉。一些使用單位未嚴格執行進貨驗收制度,導致無註冊證產品流入使用環節。
  • 違規使用透明質酸鈉、肉毒素 呼和浩特13家醫療美容場所被處罰
    導讀: 近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了解到,在全市多部門的醫療美容專項整治行動中,行政處罰13家醫療美容場所,其中非法行醫4家。
  • 美容院做微整形屬違規 多數市民不知道這事兒
    溫州網瑞安支站訊 美容院做微整形屬違規,你造嗎?  事件回顧:  微整形被曝「黑幕」重重  近段時間,微整形市場又掀波瀾。  記者調查了解到,像陳小姐這樣在美容院注射美容針、雷射美白等微整形的市民不少。甚至有些人在美容院的「宣傳」下,報名、交錢,集體奔赴韓國整形。  「現在割個雙眼皮、隆鼻、打玻尿酸什麼的,很平常,我身邊就有好幾個朋友做了,有些就是在美容院裡完成的。」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訴記者。她覺得,美容院為消費者提供「微整形」服務很正常。
  • 遼寧省整形美容質量控制中心落戶中國醫大一院;美唄與鼻祖聯手護求...
    該美容院隱藏在社區樓宇的高層,沒有任何標識,室內見多臺美容儀及美容產品。現場見工作人員正在為顧客進行面部護理,未見開展線雕及其它醫療美容活動。監督員對現場進行仔細勘查,核查美容儀器的型號銘牌,查閱顧客檔案資料,最終在廚房的儲物間發現一次性外科紗布敷料,脫脂棉球,無菌注射器,無菌針等物品。該單位涉嫌非法行醫,衛生監督員對發現的物品給予證據先行登記保存,並下達監督意見書和接受調查通知單,給予立案調查。
  • 蝸居微整形工作室 無證敢打「肉毒素」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微信群裡,做了多年微商的學員適時遞上定心丸,多數時候,還會拿自己的經歷舉個例子。  迷茫和驚恐後,一些人選擇逃避,更多人選擇重新開始。8月底,兩名學員相約一起到上海一家微整形培訓機構重新學習,她們說,到底還是禁不住微整形行業的暴利誘惑。
  • 2020年長三角市場監管聯動執法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跨省重大案將實現長三角協同查處。11月12日在溫州召開的第二屆長三角地區市場監管執法協作會議上獲悉,上海、江蘇、安徽、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將開啟長三角地區市場監管網絡案件聯動執法合作,對涉及長三角區域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典型違法行為,聯合開展跨省(市)的專項執法行動。
  • 最低三天拿證 微整形培訓速成班泛濫
    不需要醫學背景、不需要相關從業經驗,只需花錢報班便可獲得用於微整形開店和從業的證書,隨處可見的培訓機構給火熱的微整形市場又添了一把火。不過,火熱背後,這些速成班真的靠譜嗎?僅通過在速成班學習真的可以為消費者進行微整形項目嗎?業內人士表示,微整形歸屬於醫療行為。根據相關規定,醫療活動從業者必須有《執業醫師資格證》,醫療活動只能在被衛生部批准的醫療機構中進行。
  • 央視再曝微整形黑幕:私人作坊比比皆是,一女孩打玻尿酸失明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醫療美容產業高達4000億元人民幣,且以每年約30%的增速發展。整形美容屬於醫療行為,相關的準入以及操作,國家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但央視記者在採訪時發現,沒有資質就開設美容培訓班、開設整形診所、沒有行醫許可就進行注射打針的現象在微整形行業愈演愈烈。
  • 微整形變「危整形」
    近日,有記者暗訪武漢一家被投訴多次的微整形工作室,這家店的店主不僅四處推銷出診微型整形手術,還開設3-5天微整速成班課程。雖沒任何從醫資質,但學員只需交6800元,經培訓後便可開一間微整工作室,按進價10倍給顧客打針,便可輕鬆年入過百萬。
  • 記者暗訪美容培訓速成班 美容技術"有錢就能學會"
    如今,大街上、電視上微整形廣告隨處可見,然而,部分美容機構的不規範行為,讓不少女性為追求「美麗」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近日,市民王先生向媒體反映,濟寧賓夢炫彩坊美業諮詢公司涉嫌開展整形項目並向學員出售假整形針劑。7日下午,記者暗訪發現,該公司「微整形培訓」門檻極低,3到7天學會核心技術、零基礎開店,培訓費價位從幾百元至上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