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光機所氧化銦錫薄膜光電特性調控技術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薄膜光學實驗室在調控氧化銦錫(ITO)薄膜光電特性研究中取得進展,利用高效、可選擇性的準連續(QCW)雷射退火技術對ITO薄膜載流子進行調控,在基本不改變ITO薄膜導電特性的前提下,實現ITO薄膜近紅外波段透過率的顯著提升。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1.4 星期三
科研進展1、北京基因組所等合作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4、近代物理所發現電離輻射引起核內染色質結構調控證據5、上海光機所大負色散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研究取得進展6、上海光機所在氧化銦錫薄膜雷射退火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
上海光機所在高功率雷射光纖傳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 OE NEWS
,在基於微結構空芯光纖的高功率雷射傳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近些年發展的大芯徑空芯光纖將能量束縛於中空的纖芯中,為雷射能量提供了一個類似自由空間傳輸的環境,使空芯光纖在雷射傳輸過程中具有極高的損傷閾值,極低的非線性和較低的色散,在大功率和超快雷射傳輸應用中具有巨大的潛力。
-
上海光機所在體布拉格光柵角度放大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體布拉格光柵角度放大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9-03-18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薄膜光學實驗室和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聯合
-
上海光機所在雷射直接度量阿秒電子動力學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阿秒電子動力學領域取得進展,採用高對比度飛秒雷射脈衝技術與等離子體鏡鎖相機制,解決了飛秒雷射脈衝與阿秒電子脈衝的時空同步難題,實驗中觀測到電子在光場調製下的空間條紋圖,實驗驗證了「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的可行性。
-
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空間雷射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提出一種新的方法,讓連續波鈉導星雷射在左右旋圓偏振態之間以拉莫爾頻率周期性切換,實現對鈉原子的磁共振抽運。導引星是自適應光學系統的關鍵部分,廣泛採用的方法是用黃色雷射激發90公裡高空大氣中間層頂自然存在的鈉原子層,鈉原子發光形成人工導引星。導引星的亮度是決定自適應光學性能的重要參數,普遍採用圓偏振雷射以提高回波效率。但是,在地磁場環境中,吸收圓偏振光的鈉原子會繞著磁場作拉莫爾進動,大大削弱光抽運的效果。
-
上海光機所在光致熱折變玻璃及體光柵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用於體光柵(VBG)的光致熱折變玻璃(Photo-Thermo-Refractive glass,簡稱PTR)
-
上海光機所在光致熱折變玻璃及體光柵的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三年來,在國家相關項目的牽引和支持下,依託中科院強雷射材料重點實驗室,上海光機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和薄膜光學實驗室利用各自在特種光功能玻璃和光柵光學領域的優勢,合作開展了大尺寸光致熱折變玻璃及體光柵的研究。
-
上海光機所在雙光子激發的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日前發布消息稱,上光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期在飛秒雷射激發的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利用800nm近紅外一區生物光學窗口的飛秒雷射開展了雙光子螢光顯微成像和活體成像的研究,在實驗室實現了成像導航下的深度腫瘤的診療。
-
長春光機所在鈣鈦礦光敏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獲進展
新型鈣鈦礦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材料之一,其相關研究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製備工藝簡單,易於大面積加工製造和集成到經典的電子器件中。但是,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仍然較少,已報導的工作存在載流子遷移率較低、傳輸機理不明等問題。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雷射質子刀研究獲重要突破 有望減少腫瘤治療費用
科學網10月20日報導,今天,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悉,該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徐至展院士、李儒新研究員的領導下,在雷射質子刀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利用圓偏振拍瓦級超強超短雷射脈衝轟擊納米厚度薄膜靶,獲得了大流強、準單能的高品質質子束,質子能譜峰能量達到9 MeV,峰值流強高達3×1012protons/MeV/sr。
-
上海光機所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雙光子光動力療法治療深度腫瘤獲進展—新聞...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團隊在高品質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結果分別發表在ACS Appl. 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兼具優異的導電性、可見光透過性和柔韌性,已經成為傳統透明導電薄膜材料氧化銦錫(ITO)的有力競爭者,有望在柔性電子器件中逐漸替代ITO材料。
-
合肥研究院在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在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TCO)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相繼在TCO方面,近來有相關報導表明,寬帶隙鈣鈦礦BaSnO3基TCO表現出很高的室溫載流子遷移率,因而有望取代廣泛應用的錫摻雜氧化銦
-
上海光機所在以低熔點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以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不同於傳統的熱處理方法,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以低玻璃轉變溫度的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的新方法,通過水誘導在玻璃表面製備得到CsPbX3(X=Cl,Br,I)量子點。該方法在防偽等領域展現出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訪問上海光機所
6月13日,國際著名強場超快雷射物理學家、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Ferenc Krausz教授訪問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並應邀擔任上海光機所第九期「清河之光報告介紹了電子和光的相互作用形成生命的基礎,在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以及信息、工業和醫療技術領域起到關鍵作用。原子尺度的電子運動和光波振蕩的相互作用需要以阿秒的時間尺度來測量。阿秒科學的目的是測量,控制和利用這些過程,並將其從自然世界擴展到人工技術領域。雷射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使得科研人員已經可以觀測和控制這些過去難以觸及的微觀動力學。
-
上海光機所高量子產率紅外上轉換發光微晶研究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高量子產率紅外上轉換發光微晶研究取得進展 2020-10-16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光學薄膜的研究新進展及應用
對光學薄膜的3種製備技術:物理氣相學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和化學液相沉積(CLD)進行了分析。綜述了幾種新型光學薄膜(金剛石薄膜及類金剛石薄膜、軟X射線多層膜、太陽能選擇性吸收膜、高強度雷射膜)的研究進展以及光學薄膜的應用情況。
-
納技術 理化所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在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柔性透明電極在電子與光電子產業的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製備眾多電子與光電子元器件不可缺少的光電功能材料。目前,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在透明有機聚合物基底上,採用溶膠-凝膠、化學氣相沉積、真空蒸發沉積、濺射沉積、脈衝雷射沉積等方法引入氧化銦錫(ITO)導電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