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機所在雷射直接度量阿秒電子動力學研究中獲進展

2021-01-08 瀟湘晨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阿秒電子動力學領域取得進展,採用高對比度飛秒雷射脈衝技術與等離子體鏡鎖相機制,解決了飛秒雷射脈衝與阿秒電子脈衝的時空同步難題,實驗中觀測到電子在光場調製下的空間條紋圖,實驗驗證了「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的可行性。該研究揭示了強光場下固體表面阿秒時間尺度超快而複雜的電子動力學過程,為從飛秒電子度量學跨越到阿秒電子度量學提供了新參考。相關研究成果以Direct mapping of attosecond electron dynamics為題,發表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上。

光子與電子相互作用是自由電子雷射、阿秒科學和物質科學的前沿問題之一。超快電子學研究目前已達到飛秒(fs, 10-15秒)量級時間解析度,並在超快電子顯微鏡、超快條紋相機和自由電子雷射方面取得豐碩進展,但是原子、分子和凝聚態物質內部的動力學研究需要亞飛秒甚至阿秒(as, 10-18秒)時間解析度。通過飛秒光場直接度量電子的亞周期動力學特性,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阿秒級時間解析度,但飛秒雷射脈衝與阿秒電子脈衝難以實現高精度時空同步。

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發展了XPWG+OPA [Optics Express 26, 2625-2633 (2018)]等技術,有效提升現有百太瓦和拍瓦級超強超短雷射系統時間對比度,相應技術已進一步應用於國家重大基礎設施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SULF)[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8, e4 (2020)]。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高對比度的800nm飛秒雷射脈衝聚焦到反射鏡面上,如圖1所示,電子在雷射鎖定相位下以阿秒電子脈衝鏈形式出射,解決了雷射光場-阿秒電子脈衝之間的精確時空同步的難題。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中科院超強雷射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中科院基礎前沿科學研究計劃、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的支持。

論文連結

圖1.雷射直接度量阿秒電子動力學實驗示意圖

圖1展示了觀測到的典型電子空間分布特徵,除了觀測到由雷射有質動力排空而導致的電子低密度區,以及由經歷雷射真空加速過程的電子而形成的電子束斑外,在有質動力排空區觀察到在雷射偏振方向上呈近周期性分布的電子束條紋。

圖2.電子在光場下相位分布圖(a)與電子空間分布圖(b)

圖3.「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概念圖

圖2展示了不同空間分布電子在光場相位下分布及空間分布。周期性發射的阿秒電子脈衝在雷射場調製下形成了條紋結構分布,這一作用過程把電子按時間的先後順序轉換成了空間投影,根據電子空間分布可直接反演其阿秒時間動力學過程。該「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概念(圖3)中「偏壓」電場場強1012V/m,瞬時掃描速度可達60 μrad/as,而其時間解析度高達阿秒量級。該研究驗證了「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的可行性,實現對自由電子脈衝序列阿秒動力學的直接探測,為未來實現全光阿秒電子度量提供了重要參考。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雷射直接度量阿秒電子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阿秒電子動力學領域取得進展,採用高對比度飛秒雷射脈衝技術與等離子體鏡鎖相機制,解決了飛秒雷射脈衝與阿秒電子脈衝的時空同步難題,實驗中觀測到電子在光場調製下的空間條紋圖,實驗驗證了「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的可行性。
  • 《Nature》子刊:雷射直接測繪阿秒脈衝的電子動力學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最近,來自上海光機所的研究人會員觀察到使用飛秒雷射場誘導的周期性的電子束條紋。科學家們首次為大家展示了 前所未有的的時間解析度的阿秒電子動力學的直接計量學結果。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2.08 星期二
    科研進展1、2、遺傳發育所等提出解釋葉片起源的「應力反饋學說」3、上海光機所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方面取得進展4、上海光機所在雷射直接度量阿秒電子動力學研究中獲進展6、地質地球所揭示人類兩千年前開始顯著改造黃土高原生物群落7、研究人員利用
  • 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訪問上海光機所
    6月13日,國際著名強場超快雷射物理學家、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Ferenc Krausz教授訪問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並應邀擔任上海光機所第九期「清河之光報告介紹了電子和光的相互作用形成生命的基礎,在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以及信息、工業和醫療技術領域起到關鍵作用。原子尺度的電子運動和光波振蕩的相互作用需要以阿秒的時間尺度來測量。阿秒科學的目的是測量,控制和利用這些過程,並將其從自然世界擴展到人工技術領域。雷射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使得科研人員已經可以觀測和控制這些過去難以觸及的微觀動力學。
  • 上海光機所在產生高強度阿秒渦旋脈衝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發現利用相對論強度的圓偏振雷射與固體靶作用可以產生高強度的攜帶有軌道角動量的表面高次諧波,並揭示出其中的物理本質是光的自旋角動量轉化為軌道角動量,且根據這個新物理提出了一種產生單個阿秒渦旋脈衝的方案。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量子輻射反作用理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超強雷射和高能電子束的碰撞可甄別電子動力學的經典和量子電動力學(QED)行為邊界,為理解極端強場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提供了重要途徑
  • 上海光機所在高功率雷射光纖傳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 OE NEWS
    ,在基於微結構空芯光纖的高功率雷射傳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近些年發展的大芯徑空芯光纖將能量束縛於中空的纖芯中,為雷射能量提供了一個類似自由空間傳輸的環境,使空芯光纖在雷射傳輸過程中具有極高的損傷閾值,極低的非線性和較低的色散,在大功率和超快雷射傳輸應用中具有巨大的潛力。
  • 長春光機所在鈣鈦礦光敏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獲進展
    新型鈣鈦礦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材料之一,其相關研究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製備工藝簡單,易於大面積加工製造和集成到經典的電子器件中。但是,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仍然較少,已報導的工作存在載流子遷移率較低、傳輸機理不明等問題。
  • 知道「阿秒電子動力學」嗎?與晶體對稱性產生的有趣應用!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DESY和MPSD的科學家利用晶體對稱性和阿秒電子動力學這項新證明的技術可能會在petahertz電子學和新型量子材料的光譜研究中找到有趣應用。氣體中高次諧波產生非線性過程是阿秒科學的基石之一,廣泛應用於許多科學領域,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學。這種強場現象將許多低能光子從強雷射脈衝轉換成能量高得多的光子(小百科:「阿託秒」(阿秒)作為一個理論上的時間量程而存在,為10的負18次方秒)。
  • 【前沿技術】利用阿秒雷射跟蹤分子動力學過程
    2020-11-22 23:02:46 來源: 藍海星智庫 舉報   受美國陸軍研究署資助
  • 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空間雷射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提出一種新的方法,讓連續波鈉導星雷射在左右旋圓偏振態之間以拉莫爾頻率周期性切換,實現對鈉原子的磁共振抽運。導引星是自適應光學系統的關鍵部分,廣泛採用的方法是用黃色雷射激發90公裡高空大氣中間層頂自然存在的鈉原子層,鈉原子發光形成人工導引星。導引星的亮度是決定自適應光學性能的重要參數,普遍採用圓偏振雷射以提高回波效率。但是,在地磁場環境中,吸收圓偏振光的鈉原子會繞著磁場作拉莫爾進動,大大削弱光抽運的效果。
  • 上海光機所在缺陷調製二維半導體非線性螢光
    上海光機所在缺陷調製二維半導體非線性螢光及非線性吸收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9-08-14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前沿技術」利用阿秒雷射跟蹤分子動力學過程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美國陸軍研究署資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阿秒瞬態吸收光譜跟蹤了溴化碘分子絕熱光解動力學過程。通常認為分子動力學過程非絕熱相互作用是各種光學化學反應的關鍵。
  • 上海光機所在氧化銦錫薄膜雷射退火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薄膜光學實驗室在1064nm準連續雷射退火氧化銦錫(ITO)薄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準連續雷射退火誘導ITO薄膜表面形貌的變化和溫升的依賴關係。相關成果發表在《光學材料快報》(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上。
  • 上海光機所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上海光機所等在中紅外新波段強場分子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強場物理是當代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前沿領域,而強光場中原子分子的電離機制研究是該領域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可調諧中紅外新波段強場超快雷射的出現與迅速發展,促使強場光電離研究深入到隧穿電離甚至深隧穿電離的參數空間,從而將已有數十年歷史的強場原子分子物理研究領域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
  • 上海光機所正電子加速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正電子加速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團隊首次提出利用相干渡越輻射加速正電子,得到了準單能的高品質正電子源,相關成果發表在《通訊-物理學》(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利用雷射尾場加速電子研究中,目前實驗室可獲得的最高電子能量為7.8 GeV。
  • 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證券網訊 新華社12月25日消息,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科技)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武漢12月25日電(記者李偉)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上海光機所在雙光子激發的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日前發布消息稱,上光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期在飛秒雷射激發的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利用800nm近紅外一區生物光學窗口的飛秒雷射開展了雙光子螢光顯微成像和活體成像的研究,在實驗室實現了成像導航下的深度腫瘤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