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蛇科與眼鏡蛇科都是蛇亞目新蛇總科裡的,在蛇類進化史中屬於年輕的角色。原蛇總科就是蚺蟒那些比較古老的種類。不過二者也在進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捕食方式的不同導致身體結構也變得不同。頭骨的差別就很明顯。有幸從蛇廠購得原材料,才有機會在此水帖(血腥。。。)
首先是舟山眼鏡蛇頭骨烏梢蛇頭骨,與上面的眼鏡蛇不僅僅只有牙的區別。
口腔結構方面,眼鏡蛇比遊蛇少了一排牙。事實上整體的牙齒數量少了很多,無論上頜還是下頜。這主要是因為眼鏡蛇靠毒牙制服獵物,而烏梢靠牙來固定獵物。烏梢主食為魚蛙之類的,基本活吞,數量眾多的牙齒對付光滑的獵物很有優勢。而眼鏡蛇只需要把毒液注入獵物體內,不需要咬住獵物。
兩種蛇的頭部肌肉結構也完全不同。隨便找了張圖對付著看一下,解剖時忘記拍照了,還有毒腺的,以後有機會可能再講解。活的眼鏡蛇的腦袋看起來是圓三角的,但頭骨明顯骨感許多。因為少的部分都是咬合肌。相對於遊蛇眼鏡蛇的咬合力更強,因為它需要把毒液注射到獵物體內,前提是毒牙要插入獵物的身體。所以咬合力很重要。沒有勁咬不穿獵物的皮是件很尷尬的事。同時這東西也可以咬穿一些人工製品例如手套衣服之類的所以說戴手套去抓毒蛇仍然很危險
日常生活中蛇折斷毒牙可以說是家常便飯,所以替換的毒牙就顯得很重要。前溝牙的根部有備用毒牙,在原本的毒牙脫落後會快速填補原來的空缺,沒有毒牙的毒蛇就好比沒藍的蛇女。
只需要把新牙固定好而不需要重新長,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圖片可能看的不太清楚,將就將就吧比較二者下頜的牙齒數量,道理也同上,對於毒蛇來說小牙多了沒用,輸出都靠毒牙,而遊蛇就很需要牙齒來固定獵物。生物進化過程中總是會捨棄無用的結構,生物可能向複雜進化,也可能向簡單進化。進化皆取決於環境
王錦腦袋
我以為我買的眼鏡是養殖場出來的沒想到是野的。國內的食用市場很高速的消耗野生蛇類資源,希望大家不要食用野生蛇類,也勸身邊的人不要食用野生動物,不要購買野生動物製品。
轉自:無盡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