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在變暖,相信你我都能感受到了。
在廣州,春夏秋天統一為夏天,而冬天,就只持續一兩周時間,越來越不需要毛衣、棉襖、羽絨了。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
我們一起看看溫室效應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就好像是一件透明外套,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並且把水和空氣都穩定在地球表面,為我們的生命提供基本生存條件,使地球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吸收一部分紫外線,維護生物免受宇宙射線損傷,達到維護地球表層生物生存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地面在接受太陽短波輻射而增溫的同時,也時時刻刻向外輻射電磁波而冷卻。
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裡昂以及水汽等。
人類活動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數量和品種,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地球散熱不佳,這就形成了我們常說的溫室效應。
接著我們來看看溫室效應的危害。
溫室效應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全球變暖。
全球每年的溫度
● 危害1——全球變暖加速了冰川的溶解速度
● 危害2——冰川的溶解導致了海平面的上升
海平面上升最直接危害的就是沿海城市,我們熟悉的水城威尼斯,近年來水患頻發,名副其實的成為了「水城」,然而一些小島,則直接面臨消失的風險。
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
● 危害3——病菌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乾旱,洪澇,熱浪等),擴大疫情的流行,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蚊子等傳播疾病的昆蟲數量增多。同時,科學家們還發現,氣溫升高也將促進細菌生長,提供它們發生變異的機會,以及對能夠殺死它們的藥物產生抗性。
● 危害4——海洋溫度上升也會破壞大量以珊瑚為中心的生物鏈。海洋中大量動物和植物死亡,將會汙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時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加速全球變暖,形成惡性循環。
● 危害5——溫度的上升導致水體的蒸發量和降雨量的增加,大洪災將會頻頻發生。
我們從圖中近100年的降雨數據可以看到,全球陸地降水量均發生了顯著變化。
● 危害6——森林樹種的變遷可能跟不上氣候變化的速率,溫度的上升還會增加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的可能性。
從本年的澳大利亞山火可以看到,澳大利亞的降水不足和持續溫暖已經持續了3年,上一年度還創下了紀錄。去年乾燥的冬季後,春季的降雨量達到了120年以來的最低點,其中新南威爾斯州的旱情最為嚴重。乾燥加高溫,降雨的姍姍來遲,也是此次山火併沒有很快被撲滅的因素之一。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我們人類也並非束手無策,從一些科學雜誌上看到,可以使用的對策有:
■ 對策1——保護森林
以熱帶雨林為主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為的破壞。有效的對策,便是停止這種毫無節制的森林破壞,另一方面實施大規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進森林再生。
■ 對策2——改善汽車燃料
日本汽車在此方面已獲技術提升,大幅改善昔日耗油狀況。但在美國等地,或許是因油藏豐富,對於省油設計方面,至今未見有何明顯改善跡象,仍舊維持過度耗油的狀況。全球汽車在改善燃油設計方面,具有充分發揮的餘地。
■ 對策3——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人類生活,到處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尤以住宅和辦公室的冷暖氣設備為最。因此,對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餘地。
■ 對策4——鼓勵使用天然氣作為當前的主要能源
因為天然氣較少排放二氧化碳。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氣取代液化瓦斯。
■ 對策5——鼓勵使用太陽能,開發使用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太陽能等作為能源。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對減少,因此對於降低溫室效應具備直接效果。
全球環境惡化是我們都需要關注的大事件,保護地球等於保護人類自己,森穭社經常提到:保護地球,從你我做好,從今天做起。節能減排一點,就是為地球貢獻一點。
封面來源:Photo by Markus Spiske from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