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夜晚,當我們抬頭仰望天空,在這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顯然是鮮少看到星星的。而如果問起見過的美麗星空,那無疑是可以追溯到孩童時代。
小時候在農村的夏天夜晚總能看到很多的星星。那時候沒有汽車尾氣也沒有霧霾更加沒有工業汙染,所以星星總是很清晰,很明亮,轉個頭的瞬間就能發現它們在忽閃忽閃的眨眼睛。
那個年代是沒有空調的,風扇更是奢侈品。夏日炎炎的夜晚,吃完晚飯奶奶總會搬幾把小板凳到院子裡乘涼。奶奶總是輕輕的搖著她自己做的已經被摸得油亮的蒲扇,一邊幫我們趕著蚊子,一邊給我們講天狗吃月亮的經典故事。那個還不記事的孩子信以為真,在碰到月缺的日子,總是擔心的想著天狗什麼時候能把月亮吐出來。
奶奶還會告誡我們不能用手指頭去指著月娘娘(指月亮),要不然晚上睡覺的時候耳朵會被月娘娘咬掉。還說隔壁的小姐姐耳朵爛了,就是因為用手指頭去指月娘娘了。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用手指頭指著月亮說話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擔心自己的耳朵會被月亮吃掉而做了噩夢。
奶奶還會教我們看排成勺子形狀的星星,說總共有7顆,如果看到那個勺子柄朝向那個方向了,就是農曆的什麼時候了,到了那個時候就該收稻子了;如果那個勺子柄朝向那個方向,就是天氣要轉涼了…
然後幾個小孩就會仰著頭盯著天空,開始找像勺子的星星,找到了就會數有沒有7顆。數完了就開始標記屬於自己的星星,然後編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而如果是被標記過的星星,其他人是不能來再次標記的。
說:這顆星星是我,我正在去店鋪買糖果。
說:最大的那顆星星是我,你們誰都沒有我的那顆大。
說:最亮的那顆星星是我,比你那顆大的還要亮。
說:那顆最亮的是我的,我剛剛已經標記過的,你不能再說那顆了。
奶奶的故事講了又講,屬於小孩們自己的故事也編了又編,但是即使這樣,每次聽奶奶講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小孩們自己玩得不亦樂乎。因為這樣,這才構成了童年吧。
後來,我發現在月亮旁邊,總有兩顆星星陪伴左右,一大一小,一明一暗。有時候雲層厚一點,就只能看到一顆,這時候就會去問奶奶為什麼,奶奶就會說躲在月娘娘身後了,等下就出來了,然後小孩子們就開始去找別的星星了。如果是天氣晴朗的時候,就能看到兩顆,這時候就會很開心的跟奶奶說今晚月娘娘身邊有兩顆星星,沒有躲起來呢。
等長大一點了,我知道了隔壁的小姐姐耳朵會爛掉,不是因為用手指頭去指了月亮,而是因為小姐姐自己穿耳洞導致的耳朵發炎。
等再長大一點了,我知道了天狗不會吃月亮,那叫月食;知道了排成勺子形狀的星陣叫北鬥七星,根據北鬥七星的鬥柄的朝向可以來判定季節;知道了長期陪伴在月娘娘身邊的兩顆星星是金星和木星,亮的是金星,稍暗的是木星。
等我知道了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玩伴,自然也不會去聽奶奶講的月亮的故事。
奶奶現在不在了,我也再沒機會再在夏日炎炎的夜晚和奶奶一起坐在院子裡數著星星。
聽說人死後,會變成天上的星星。所以我想,奶奶一定是變成了天上的星星,即便不是最大最亮的那顆,但是也一定會看著我們陪伴著我們,如同陪伴著月亮的那兩顆星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