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尾鳳蝶的高齡幼蟲,偽裝成一條綠色小蛇。
    
    寬尾鳳蝶的低齡幼蟲,擬態成鳥屎狀,臭角呈白色。
    
    眼蝶的懸蛹是倒掛著的,跟葉片長勢一致。
    
    黑脈蛺蝶幼蟲頭上有角,蟲體的形態與葉片幾乎合二為一。
    
    木蘭青鳳蝶幼蟲也有假眼。
    在自然界,昆蟲在幼蟲時期最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想盡辦法將自己偽裝得強大些。夏季,寧波郊外山區的蝴蝶紛飛,是蝴蝶繁殖的高峰期,也是觀賞蝴蝶幼蟲的最佳時機。近日,記者跟隨我市蝴蝶專家、寧波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林海倫到野外,發現了一些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蝴蝶幼蟲,有的偽裝成長角的小龍,有的活脫脫像極了一坨鳥屎,最牛的幼蟲竟然偽裝成蛇的樣子,還會吐出蛇的信子,讓人忍俊不禁。
    四明山上又發現金裳鳳蝶新分布點
    金裳鳳蝶是我國體形最大的蝴蝶,是一種非常珍稀的蝶類,屬國家野生動物二級保護對象。七年前的夏天,林海倫首度發現金裳鳳蝶現身寧波山區,前幾天,他在餘姚四明山鎮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新發現了一隻正在飛舞的金裳鳳蝶。
    「找到了馬兜鈴,又發現了金裳鳳蝶在飛,這裡一定有金裳鳳蝶的幼蟲,有一隻蝴蝶在活動,往往表明有一個種群的存在。」林海倫驚喜萬分。果然,在一片馬兜鈴的藤莖枝葉上,他找到了兩條正在啃咬葉子的金裳鳳蝶幼蟲。這些幼蟲通體呈咖啡色,背上有兩排肉質的小棘突,看上去很像海參。
    跟其他蝴蝶幼蟲相比,金裳鳳蝶的幼蟲算得上蝴蝶幼蟲界的「巨嬰」了。普通鳳蝶幼蟲體長4—5釐米,金裳鳳蝶的幼蟲最長可達8釐米,體積比普通幼蟲大了一倍以上。金裳鳳蝶幼蟲不但個頭大、胃口又好,還嚴重「挑食」,對其他植物不屑一顧,唯獨鍾愛馬兜鈴。
    在寧波的山野間,馬兜鈴雖屬於常見的藤本植物,但多數零散分布,數量不多,成片生長的更少。偏偏金裳鳳蝶的幼蟲又是個「大胃王」,一旦食物不足,一些幼蟲往往會因「吃不飽」而不能正常化蛹。「金裳鳳蝶雌蝶在選擇產卵場所時十分謹慎,不會在一棵寄主植物上產下多枚卵。加上馬兜鈴這種寄主食物本來就少,而另有3種鳳蝶的幼蟲也喜歡吃馬兜鈴的枝葉,加之各種天敵傷害,金裳鳳蝶的種群數一直不大。」林海倫說,金裳鳳蝶在寧波分布數量稀少,此前只在鄞州瞻岐深山有發現過。
    許多蝴蝶幼蟲都是擬態高手
    在野外怎樣才能找到蝴蝶幼蟲呢?林海倫說:「只要能找到某種蝴蝶幼蟲的寄主植物,想找到蝴蝶幼蟲其實並不難,一般情況下葉片被啃食過就有可能有蝴蝶幼蟲在活動,或者植物下邊有蟲子糞便,都是很好的線索。」
    蝴蝶幼蟲有著鮮明的形態特徵,但是個個將自己隱藏得很好,而且善於擬態,不留心還真發現不了它們。像寬尾鳳蝶是種比較珍稀的蝴蝶種類,在寧波也不多見。它的幼蟲喜歡吃檫木、鵝掌楸、厚樸、深山含笑等植物的葉片,找到了寄主植物後,附近又有寬尾鳳蝶飛舞,那麼這些植物上,很可能有寬尾鳳蝶的幼蟲。
    在鄞州區龍觀鄉的山上,記者在一棵檫木嫩葉上,找到了幾條寬尾鳳蝶的幼蟲。這幾條幼蟲綠、白、黃相間,皮膚光亮可鑑,看上去水靈靈的,加上圓圓的腦袋,很像一坨新鮮的鳥屎。用樹枝撥弄一下這坨「鳥便便」,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鳥屎」的頭部竟伸出兩根白色的「犄角」,很像吐著蛇信子的蛇。等驚嚇過後,它又一動不動地呆在葉片上,變回了一坨安靜的「鳥屎」。
    要說低齡段的寬尾鳳蝶幼蟲在危急時候會變成「蛇」,那麼,它到了高齡段更將蛇模仿得出神入化。頭上不但長出了類似蛇的假眼,背上還出現了黑灰色的斑紋,從側面看就是一條小蛇。
    不過,林海倫告訴記者,遇到驚嚇後吐「蛇信子」的本領,並不是寬尾鳳蝶的專利,金裳鳳蝶的幼蟲也會吐蛇信子,並散發出濃烈的氣味來嚇跑敵人。
    黑脈蛺蝶幼蟲的長相更讓人驚訝:它的頭上長著硬邦邦的龍角,將自己偽裝成了一條綠色的小龍,而它還能將自己的形態與葉片合二為一,不但色彩一致,連寄主植物葉片上的細密絨毛也模仿得絲毫不差。
    看上去,蛇是蝴蝶幼蟲喜愛模仿的對象。連渾身翠綠的木蘭青鳳蝶的幼蟲,腦袋兩邊也有一對圓形的假眼,連眼眶、眼球也仿得逼真。雖說這對假眼沒有實際用處,但嚇唬嚇唬小昆蟲等天敵已經夠用了。
    幼蟲顏色最為豔麗的要數綠弄蝶了,它將自己打扮得花裡胡哨,圓圓的腦袋像極了七星瓢蟲。「大紅大綠、色彩對比鮮明,這在自然界是一種警戒色,提醒昆蟲和其他天敵這裡有危險,請注意避讓。」林海倫說。
    跟善於擬態的蝴蝶幼蟲相比,大紅蛺蝶、颯弄蝶和綠弄蝶的幼蟲則比較害羞,它不像其他幼蟲那樣,大大咧咧地出現在明晃晃的陽光下,而是喜歡將自己捲起來躲在葉筒裡啃噬葉片。
    近距離觀察蝴蝶幼蟲是個好途徑
    夏季是欣賞蝴蝶活動的最好季節,也是蝴蝶幼蟲和成蟲交替出現的時節。那些在花叢中翩翩飛舞的蝴蝶,平時我們沒辦法看清楚它們真實的模樣,那麼我們就近距離觀察一條蝴蝶幼蟲,觀察它的生長習性,不失為一個與昆蟲近距離接觸的好途徑。
    「在寧波,多數種類的蝴蝶一年可以繁殖5—6代,但是也有少的,例如我們在竹林中常見到的那種大型黃色的蝴蝶———箭環蝶,它們一年就只繁殖一代。像早春時節出現的橙翅襟粉蝶、黃尖襟粉蝶等也是一年只發生一代的。而像金裳鳳蝶這種大型蝴蝶,在寧波一年會發生3代。」
    蝴蝶在幼蟲期一般要脫四次皮,進入5齡後便成為老熟幼蟲。化蛹之前,幼蟲會爬到十分隱蔽的枝條上吐絲將自己懸掛起來化蛹。從蝶卵孵化成幼蟲開始,到蛹羽化成蝶一般需要20來天時間。「幼蟲的生命周期跟環境溫度有關,溫度低,幼蟲或成蟲的壽命就長。高溫天一來,許多幼蟲沒過幾天就長大化蛹了,再過一星期左右就羽化出來飛舞。」林海倫說,「羽化後的蝴蝶成蟲,生命短的僅為一周,長的則有1—2個月。比如箭環蝶的雌蝶從每年的6月初開始活動,可一直持續到8月份。」
    昆蟲界是一個既和諧又充滿危機的世界,為了獲得生存、繁衍的機會,各種昆蟲將自己偽裝成自然界裡的萬物,或隱蔽自己、或嚇跑敵人、或方便取食,這就是昆蟲的擬態,在蝴蝶幼蟲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擬態和偽裝,是昆蟲強大的禦敵本領之一,多麼令人驚奇和不可思議。嚴酷的生存環境迫使每一物種積極尋求最有利的生存方式。這是昆蟲的智商在生存鬥爭中的具體表現,是其進化過程中主動適應自然環境的傑作。」林海倫說。蝴蝶幼蟲在自然界中非常弱小,它們利用有利的環境、和環境相似的保護色以及某些習性來躲避敵害,充滿著無窮的智慧和樂趣。
    記者周科娜/文通訊員林海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