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湖北多地低溫創極值

2021-01-11 大楚網

【寒徹骨】

武漢10年同期最冷 多地出現冰掛奇景

長江日報訊(記者龔萍 通訊員李旻)-8.5℃!8日早間我市的最低溫刷新今冬以來新紀錄。截至到下午4時,最高氣溫才緩慢升至3.7℃,早間到午間有很多地方依舊呈現結冰狀態,說明氣溫仍然較低。

根據市氣象部門天氣預報,預計未來三天,受高空偏北氣流控制,我市以晴或多雲天氣為主,最低溫會緩慢回升,但總體來看,氣溫仍然較以往要低,須注意防寒保暖。

馬鞍山森林公園北門附近樹木現冰掛。孫鼎鼎 攝

昨日武漢進入速凍模式,氣溫降至零下8.5攝氏度。武漢音樂學院解放路校區北門內的一處噴泉,一夜間,上下兩層共結出了百餘根長短不一的冰掛,最長的達1米多。許多學生掏出手機在此「打卡」。 楚天都市報記者宋枕濤攝影報導

光谷步行街一處噴水池結了厚厚一層冰。(來源: 楚天都市報)

8日早間的很多武漢人喊冷,究竟是不是今年特別冷?

市氣象部門查閱歷史氣象數據,從2011年到2020年1月上旬,最低氣溫出現在2013年,僅為-7.2℃,武漢8日的氣溫更低,意味著這是最近10年最冷的一個1月上旬最低溫。

武漢市未來三天天氣預報:

2021年1月9日:多雲間晴天,偏北風2到3級,-6℃~6℃,中心城區-4℃~7℃

2021年1月10日:多雲到陰天,偏北風2到3級,-5℃~5℃,中心城區-3℃~6℃

2021年1月11日:多雲到晴天,偏北風3到4級,陣風5級,-3℃~8℃,中心城區-2℃~9℃

【暖心窩】

蹚著刺骨水搶修水管 城市因他們溫暖有序

光谷街頭有軌電車安全員頂著寒風在路口指揮。

寒冷的清晨,中北路水管爆了-8.5℃!

他蹚在刺骨的水中搶修水管

夏大章正在水管破裂處研究解決方案。長江日報記者王怡人 攝

8日一早,武漢市民出門發現,戶外有水的地方都結了冰,戶外的水龍頭,由於滴水形成了冰柱;小區裡的水池,也結出厚厚的冰。根據氣象部門監測,武漢最低氣溫降至近零下8.5℃,刷新入冬以來的最低溫。

這麼冷的天,當你還在溫暖的被子裡時,卻有人蹚在寒冷刺骨的水中搶修水管。

6時許,武昌中北路水管破裂,水破管而出湧到路面。

市自來水公司維修工程處副主任夏大章很快趕到現場,「當時顯示氣溫是零下9℃,體感溫度更低。」

天色很暗加之路面積水,夏大章和同事們蹚著沒過腳踝的水一步一步找破裂點位。15分鐘後,他們在積水中找到水管破裂處。

夏大章不顧已經溼透凍僵的雙腳,一方面通知緊急停水,一方面聯繫工程設備,組織抽水、撒鹽、鋪防滑墊……把這一切都安排妥當,他的腳幾乎失去知覺。兩個多小時後,夏大章才回單位換了鞋。

9時許,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水管破裂現場。此時室外氣溫仍在零下3℃左右,幾十名水務搶修人員正在忙碌。返回現場的夏大章正蹲在水管破裂處研究搶修方案。

記者隨夏大章沿中北路一路巡查。在現場走了一個小時,穿了裡三層加上羽絨服的記者仍凍得不行,裸露在外的臉和手刺骨生疼,呼出的熱氣打溼了口罩。夏大章說:「今天確實比往常冷,不過我們必須堅守,直到搶修完成才能離開。」

夏大章說,此次搶修力爭在9日早上完成。也就是說,包括夏大章在內的這些搶修工作者,至少還要在戶外堅守20個小時。

入冬以來,市自來水公司給工作人員配發了帶絨的套鞋、加熱鞋墊、反光棉衣和手套,充分考慮到戶外水務工作者的防寒需要。(長江日報記者王怡人)

漢警快騎寒夜查酒駕早上又上街巡邏

熱毛巾捂化摩託車上的冰塊

8日早尖峰時段,王蒙駕駛的摩託車風擋上結了冰。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6時許,東湖高新漢警快騎隊員王蒙穿好騎行服,去預熱摩託車,摩託車的前護板結了一層厚冰,他用熱毛巾捂了一會兒,冰裂開掉到地上。

6時40分,王蒙騎著摩託車準時站在雄楚大道五角塘路口,此時早高峰還沒到,路上的車並不多,這個巨大的路口,頭頂就是雄楚高架和光谷高架,四個方向的車道在高架橋下像四個風筒,寒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生疼生疼的。

記者現場測了一下氣溫,零下9℃,體感溫度零下11℃。王蒙說,「這還沒有昨晚冷。」7日晚,他在路上查了3個小時酒駕,「回到寢室打開暖風機,緩了半天我才感覺人又活了過來!」

過了7時,路上的車慢慢多起來,陽光也從層層交錯的高架橋匝道縫隙裡穿了過來,儘管看起來藍天白雲,可就算站在陽光下,也感受不到一點溫暖。停在一邊的摩託車前護板又結了一層薄冰,車後置物箱和警燈上凝結的霧水也凍成了冰。

由於騎行服比較緊,王蒙裡面只穿得下一件秋衣和羊毛衫,為了保證警容警姿,他在路上站得筆直,他不停在各個路口巡邏,引導車流,但更多的時候他需要站在路中間,四面八方的風都往他身上灌,「還好隊裡發了保暖圍脖!」(長江日報記者魏娜)

地下通道 頂部掛凌 城管人員緊急排險

城管隊員清理冰凌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盧成漢 通訊員李軍 王凱)8日清晨,因氣溫持續偏低,發展大道漢口火車站地下通道內上方結出碗口粗的冰錐,危及行車安全,江漢區城管執法局及時組織力量對冰錐進行了清除,排除了安全隱患。

8日8時許,市民及計程車司機通過城管熱線反映,位於發展大道的漢口火車站地下通道頂部懸掛有幾處碗口粗的冰錐,隨時有可能脫落,引發安全事故。

接到情況反映後,江漢區城管執法局立即安排巡查人員進行現場查看,發現通道內頂部確實有滴水結成了冰錐,最短的約1釐米,最長的有七八十釐米,大約覆蓋通道內十餘處地方。由於該地下通道只能機動車通行,而且頂部冰錐距離地面很高,他們便緊急調度環衛工人站在灑水車上對通道內沿途冰錐進行清除,同時安排皮卡車設置安全範圍提醒周邊車輛注意通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清理,4名環衛工人將通道內13處結冰點全部清除。

長江日報記者探訪寒冬下的勞動者

他們很「凍人」 市民很暖心

對當天武漢的氣溫,有網友調侃:平時早上出門需要毅力,今早出門需要勇氣。

8日早上,長江日報記者兵分多路,迎著寒風走上街頭,走近一群維護城市正常運轉的「有勇氣」的戶外勞動者。

■ 菜農楊傳芹:天冷菜甜價格高 手凍得紅腫但心裡美

5時許,天還沒有亮,黃陂區王家河街青雲村村民楊傳芹已經起床準備下地了。

郊外的村莊天寒地凍,59歲的楊傳芹顧不著「凍人」,趕著收割家裡的三畝白菜。她穿好棉褲棉鞋,戴上帽子,圍上長圍裙,帶上筐子下地收菜。

天邊的微光顯示這又是一個大晴天。土路被凍得有點硬,池塘上結了厚厚的冰。楊傳芹說今年特別冷,感覺10多年沒有這麼冷了。小白菜上結了厚厚的白霜,楊傳芹說這樣的菜最好吃了。

摘菜幾分鐘,手就被凍僵了,搓一搓繼續摘。嫩嫩的葉菜一會兒就堆滿筐。一個小時可以摘20多斤菜,到8時已經有近50斤。楊傳芹的棉鞋和棉褲被露水打溼了,手也凍得紅腫沒有知覺,「這個天氣也不能戴手套做事,否則手套一下就打溼凍硬了」。

「不過今天收購價格比昨天又漲了一元錢,這幾天價格較上周已經翻倍了!」楊傳芹笑得合不攏嘴,「對於莊稼人來說,冷不怕,就怕東西賣不出好價格。這幾天菜好吃,收價高了,冷一點值得的,恨不得再冷幾天,我這幾畝地都收完就好了。」

■ 環衛工周美容:五層衣服兩雙手套掃大街

6時30分,漢陽鸚鵡大道銅鑼灣廣場門口,建橋城管所環衛工周美容揮舞一把大掃帚正在晨掃。她戴著毛線帽、口罩、手套,全身上下,只有眼睛和耳朵暴露在空氣中,「前兩年我手腳都凍了,今年我能包都包起來,衣服穿了五層,秋衣、背心、毛衣、棉襖、環衛制服,手套戴兩雙。」

儘管如此,周美容的耳朵還是凍傷了,記者在街頭站了幾分鐘,手和臉就凍得生疼。「今天是冷,不過我們習慣了,做個把小時清潔就暖和了。」周美容說,「單位給員工發了防雨雪的長棉服,做起事來有點不方便,也不捨得穿。」記者從漢陽區城管執法局了解到,環衛集團總公司為一線環衛工人配發了暖手寶、護膝、護腰、圍脖等防寒護膚用品,同時每天為一線環衛工人準備薑茶。

「我們晨掃是從5時開始的,要趕在早高峰之前做完,不然車多了不好掃,也不安全。」周美容家住建港,每天早上4時30分起床,簡單洗漱後開15分鐘電動保潔車,就到崗開始工作。

清掃過程中,周美容看到路面上一攤凍結成冰的積水,忙走回保潔車,拿來一隻小桶,仔細撒上融雪劑。「這個必須馬上處理,不然一會上班的人多了很容易滑倒,撒上去化得很快。」

7時12分,路燈熄滅,天色大亮。周美容收起大掃帚,晨掃結束,她坐上電動保潔車,準備開始轄區內的巡迴保潔。在她身後的街道,已是一片潔淨。

■ 漢江灣橋建設者萬宇航:不穿羽絨服橋上橋下步行2萬步

6時50分,漢江灣橋建設現場,寒風刺骨。記者看到,建設者們三三兩兩前往橋面,他們戴著安全帽、背著工具包,因為太冷,不少人縮著脖子、雙手插兜。

記者跟隨中鐵大橋局漢江灣橋項目部安全員萬宇航,一起上崗。記者穿著羽絨服、戴著帽子,仍然感覺很冷,可是萬宇航的工裝裡卻只套了件衝鋒衣。「安全員的工作就是全場巡查,我一天橋上橋下至少要走2萬步,雖然天氣冷,但一般不穿羽絨服,因為太臃腫,在現場做事不方便,有些地方太窄了,鑽不過去。」他笑著說。

7時許,萬宇航爬工程梯上到漢江灣橋的橋面,召集小組開班前安全講評會,提醒施工人員要注意安全防護,尤其是高空作業要規範系安全帶等。隨後,他沿著橋面,從漢口岸向漢陽岸巡查,檢查護欄、橋面以及各種機械設施。

記者跟著他一路走,一路看,江風颳在臉上感覺刺疼。在現場走了1個小時,手心、腳心微微發熱,口罩打溼了,裡面全是水。萬宇航說:「早上起來雖然很冷,但天天可以在橋上看日出,看著橋一天天建成,其實心裡挺開心的。」

中鐵大橋局項目部一早熬製了生薑紅糖水,送到150多名建設者手上。

■ 快遞員董露:感覺比平常冷,動起來就熱了

「京東快遞,這是您的包裹。」9時40分,古田二路一家汽配店裡。34歲的女快遞員董露為店老闆趙先生派送了一臺電取暖器。

寒風冷冽,董露的臉凍得有些發紅,因為需要打電話、掃碼,以及拿取物品,她的手上雖然戴有半指手套,尤其是將物品遞給客戶時,她總是下意識地取下手套,「這樣感覺是對客戶的一份尊重吧!」

雖然已是太陽高掛,但隨行的記者仍感到冷。董露送了幾趟快遞後,乾脆摘掉手套。「早上出門,感覺比平常要冷,但動起來身體就熱了。」但她仍不時會搓一搓通紅的手。

送上包裹,給客戶緩緩帶上門,如果看到客戶門口放有垃圾袋,她會將它們帶到樓下的垃圾桶裡。

在她所服務的華潤翡翠城,她發現一件包裹上沒有客戶的具體房間號,撥打貨單上的客戶手機號,聽筒裡傳來「你撥打的是空號」。董露知道,自己又碰到「疑難包裹」了。她不願作退件處理,而是決定先把其他包裹送完,再通過貨單上留下的400號碼反向查詢,爭取找到更準確的客戶信息,把包裹給人家送達。她說:「快到過年了,都是過年要用的東西,多想想辦法。」

為了抗寒,她所在的京東物流為一線快遞員訂製了專業的防寒口罩。對於公司的這些人文關懷,她心懷感激。

■ 地鐵1號線值班員張力:沒有戴耳罩,是判斷失誤

「冷冷冷!」10時30分,換崗回到車控室的張力跺著腳為自己衝了杯紅糖水。手捂在暖暖的水杯上才漸漸有了知覺。「我以為太陽出來了會暖和,所以剛才沒有戴耳罩,判斷失誤,現在耳朵快凍掉了。」張力提醒身邊同事。

張力是軌道交通1號線二七路站值班員,工作是在站臺上迎送列車,關注乘客上下車情況。因為所在車站是露天站臺,張力雖然和同事每半小時換一次班,但這半小時的冷也夠受。

10時換崗前,她見太陽曬上站臺,沒有戴手套和帽子就「輕裝」上陣了。5分鐘後,她就感到頭頂的太陽只發光不發熱,雖然身上貼了暖寶寶,可還是冷。當時,記者測量站臺氣溫僅零下3℃。作為島式站臺,四面通風,且車站周邊沒有較高建築,冷風灌進來吹在記者臉上都如刀割般生疼。

由於要拿對講機,張力的手時常暴露在冷空氣中。她常會相互拍拍雙手,「還好還好,還有知覺。」

張力說,零下3℃其實還好,最冷的是早上6時開班的時候,氣溫是零下8℃左右,那才是真正的冷。「執勤結束去洗手時,明明從水龍頭出來的是冷水,可我洗起來卻覺得是熱水。」張力說。

記者當日穿著厚厚的雪地靴,但站在站臺不到十分鐘就已經感到腳凍得難受,張力每次站崗半小時後「腳早就沒有知覺了」。

據悉,為了保障員工在極寒天氣裡的保暖,車站為一線員工準備了手套和耳罩,同時,值班站長也會加大巡站頻次,時刻關注他們的工作狀態,氣溫太低時,幫助站臺崗位員工換班,減少受凍時間,讓他們多多保暖。

長江日報記者潘璐 王慧純 陶常寧 金文兵 郭佳 通訊員陳善文 倪留青 謝銘輝 周玉琴 李紫君 肖贇 曾斯 產啟鬥 王丹 稿件統籌:蔣立青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北方多地氣溫突破5月歷史極值,4日起高溫減弱
    據中國氣象局氣象監測顯示,5月2日,山西、河北西部、河南中西部、陝西關中、湖北北部、四川東南部及內蒙古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35~38℃高溫天氣,河南洛陽局地達39℃;上述地區及吉林中部、內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等地共14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歷史極值(其中有87個測站氣溫超過35℃),內蒙古多倫縣(33.4℃)、河北懷安(
  • 寧夏多地氣溫破歷史極值
    寧夏多地氣溫破歷史極值   受東移南下冷空氣影響,寧夏氣溫自1月5日迎來「大跳水」。記者7日從寧夏氣象局獲悉,當日清晨寧夏最低氣溫普遍在-27至-21,多個氣象觀測站觀測到的最低氣溫創歷史新低。
  • 寒潮來襲多地被「凍哭」 低溫津貼有著落嗎?
    全國多地被「凍哭」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1月7日早晨,北京、河北、山東、山西等省市共計51個氣象觀測站的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歷史極值。7時,北京-19.1℃,天津-19.2℃,呼和浩特-29.7℃,濟南-18.3℃,石家莊-12.3℃,瀋陽-21.6℃。
  • -8.5℃!武漢人度過21世紀第三冷的一天,武漢冬天越來越冷了嗎?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希 攝影記者李輝 通訊員唐悅沒有雨雪,陽光在線也能猛降溫,將今日武漢的低溫摁倒在-8.5℃,讓市民領教了這場強冷空氣的烈度。-8.5℃刷新今冬以來的低溫,更使今日成為21世紀以來冬日裡第三冷的一天。8個縣市破歷史同期極值「天瓦藍瓦藍的,晴天也冷冽,就像在冰櫃裡,感覺這幾天武漢的冷,和老家差不多了。」
  • 多地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冷空氣過程尚未結束
    北京20個國家級氣象站最低氣溫均在-18℃以下,其中6個站最低氣溫跌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  這是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梁豐在7日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的。她表示,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北京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偏低2℃。  她指出,此次冷空氣讓北京多個氣象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 北京多地區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來看看全國「冰箱冷凍」地圖!
    原標題:北京多地氣溫跌破歷史極值體弱人群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做好健康防護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董兆瑞)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梁豐介紹,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
  • 湖北多地連發大風藍色預警!「毛毛雪」來了
    、 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 西南地區東部、 華南大部、臺灣島等地大部 將先後降溫6~8℃, 其中,山西南部、山東中南部、江蘇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浙江、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
  • 青海公布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極端天氣創造歷史極值
    中新網西寧1月19日電 (孫睿)青海省氣象局19日公布了該省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暴雨、沙塵暴、低溫寒潮等惡劣天氣對青海生產生活影響較大,同時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馬佔良表示:「去年青海一些極端的天氣氣候不僅創造了歷史極值
  • 湖北冬季用電創歷史新高 電網負荷達到3972萬千瓦
    原標題:湖北冬季用電創歷史新高 電網負荷達到3972萬千瓦   寒潮使用電負荷再創新高,記者從國網湖北電力獲悉,1月7日,湖北電網最大負荷3972.1萬千瓦,創湖北冬季用電新高
  • 上海一個多月來雨量、雨日、日照等多項氣象數據創歷史同期極值
    新華社上海1月10日電(記者李榮)記者10日從上海中心氣象臺獲悉,從2018年12月至今,上海接連出現陰雨天氣,全市雨量、雨日、日照等多項氣象數據創歷史同期極值。總降水量普遍為常年同期的3倍,雨日約比常年同期多出15天。上海中心城區徐家匯觀測站的雨日為1872年建站以來同期最多,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第三高位。全市的日照時數也創歷史同期新低。氣象臺首席服務官說,太陽的「出勤」記錄在低位徘徊。
  • 北京城區最低溫跌至-17.4℃ 刷新近30年低溫極值
    北京城區最低溫跌至-17.4℃ 刷新近30年低溫極值 2016-01-23 14:14: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23日,城區最低溫降至-17.4℃,刷新北京近30年1月份平原地區的最低溫極值;全市最低溫出現在山區,跌至-29.4℃,並伴5級北風。  隨著寒流南下,21日北京連發持續低溫黃色預警、寒潮黃色預警。22日起,氣溫持續猛降。
  • 北京本周低溫或逼近64年來同期極值 冷如「三九」
    不過,本周的低溫將跌至-12℃,或接近64年來同期極值,冷如「三九」。  全市普降大雪局地暴雪  昨天7時45分和8時40分,市氣象臺先後發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和暴雪藍色預警信號,稱全市大部分地區已出現降雪,西部、北部還有暴雪,預計將持續至夜間,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 多地氣溫將創今冬新低 氣象專家解讀近期冷空氣影響及成因
    1月5日,小寒節氣。隨著新一股冷空氣抵達我國,中央氣象臺發布於1月5日6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月5日20時至8日20時,我國中東部地區將遭遇大範圍降溫天氣,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
  • 我國多地高溫破極值 熱浪席捲北半球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題:我國多地高溫破極值 熱浪席捲北半球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7月10日以來,高溫天氣一直盤踞我國中東部地區,多地高溫天氣突破極值。與此同時,北半球三大洲高溫事件頻發。今年夏天高溫為何如此之強?熱浪為何席捲北半球?
  • 超低溫突然而至多地達歷史極值 今冬全省平均氣溫近10年第二冷
    1月7日早上,山東各地超低溫突然而至,創下今冬新低,多地更是出現歷史極值。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6日20時至7日17時,全省120個縣級大監站(全省共123個站)的最低氣溫均低於-10℃,特別是魯西北和魯中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甚達-20℃以下。
  • 超低溫突然而至多地達歷史極值 今冬山東平均氣溫近10年第二冷
    1月7日早上,山東各地超低溫突然而至,創下今冬新低,多地更是出現歷史極值。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6日20時至7日17時,全省120個縣級大監站(全省共123個站)的最低氣溫均低於-10℃,特別是魯西北和魯中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甚達-20℃以下。
  • 南方多地告急!四水文站水位破1998年歷史極值,212條河流超警!
    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據悉,鄱陽湖星子站水位5日1時超警戒後,一周左右時間便突破歷史極值。目前,鄱陽湖流域正面臨1998年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汛形勢。據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最新統計,截至11日17時,暴雨、洪水、內澇等災害已導致鄱陽湖流域521萬餘人受災,43萬餘人被緊急轉移安置,45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
  • 北京低溫可能突破近10年歷史同期極值
    北京市氣象臺會商室專家表示,預計14日的最低氣溫將降至零下9攝氏度,而15日的最低溫則有可能突破近10年歷史同期低溫極值。雖然已是上午10點,但北京的實況氣溫仍徘徊在零下六七攝氏度不肯升高。氣象專家表示,受補充南下的冷空氣影響,14日白天會颳起三四級間五級的偏北風,陣風還會再大一些,氣溫也將遭遇「重創」,預計最高氣溫在零下2攝氏度,最低氣溫降至零下9攝氏度。
  • 煙臺8月高溫破歷史極值 去年八大天氣事件公布 科教文體 煙臺新聞...
    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467.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05.1毫米,為常年同期降水量的2.9倍,福山、龍口、萊州、蓬萊、招遠、棲霞、長島月降水量均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強降水天氣尤以7月9~13日的過程影響最大,全市連續5天出現暴雨,平均累計降水量229.4毫米,7月11日招遠(153.6毫米)、萊州(169.1毫米)的單日降水量均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 甘肅長江水系8月降雨量創新極值 流域周邊遭歷史最大降水
    8月1日至20日,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甘肅省範圍內的國家氣象站累積降雨量創同期新極值。圖為甘肅隴南市文縣受災情況。(資料圖) 甘肅省氣象局供圖中新網蘭州8月27日電 (記者 馮志軍)今年入汛以來,甘肅頻遭大範圍強降水襲擊,尤其是以被稱為「隴上江南」的隴南為主的長江水系降水量尤為猛烈。據甘肅省氣象局最新統計,8月以來,甘肅長江水系(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的國家氣象站累積降雨量創同期新極值,流域周邊亦遭歷史同期最大降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