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企業梯度培育 產業節節拔高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經濟日報

成都高新區打造的雙創地標菁蓉匯啟用不到3年的時間,已引進31家國內外知名孵化器,吸引線上線下1890家科技型創業企業和項目入駐。 王 焱攝

成都高新區以產業培育為核心,堅持市場化、精準化、精細化方向,精準匹配要素資源,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構建以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等為重點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聚集各類企業12.9萬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227家,上市掛牌企業145家……作為四川省成都市新經濟活力區和國際化合作的核心功能載體,成都高新區是科技、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聚集區,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的各類企業既是這些要素的載體,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在這裡,「雙創」步履不停,政策不斷升級。11月22日,在此前已有多項扶持政策的基礎上,成都高新區召開產業培育大會,發布《關於深化產業培育實現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產業培育政策),該政策共18條,提出加快構建以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等為重點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在這裡,民營企業眾多,他們是「雙創」的主力軍。通過進一步深化產業培育機制,成都高新區提出要以產業培育為核心,推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把產業培育提升到「生命線工程」的戰略高度,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本土企業,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解決發展之困

產業從「做大」到「做強」

「壹玖壹玖已經在500多個城市開設了1200餘家門店,通過新零售、新團購、新經銷的模式,從自己做生意發展到搭建平臺幫助商家做生意。」壹玖壹玖酒類平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輪值總裁劉運強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通過藉助網際網路打造酒類銷售平臺,公司將向輕資產化、服務化方向邁進。

10月18日,壹玖壹玖獲得阿里巴巴集團20億元戰略投資。「阿里入股後,公司治理結構更加完善和規範,阿里的資金和資源優勢有利於公司實現快速擴張。」劉運強說。

成都高新區對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精準施策,提供政策扶持、金融支撐、人才賦能、專業服務等全方位服務和支持。

從種子期雛鷹企業到龍頭企業,成都高新區的產業培育政策一直在完善。如今,政策升級更要直面企業發展之困。

「以降低經營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突破點解決企業發展困難,以優化企業服務、推進體制改革為關鍵點釋放企業成長活力,營造一個高端、高效、高速運轉的生態圈,破解資本、成本、市場、技術等企業成長痛點。」長城戰略諮詢成都業務中心總監周濤總結。

「我們現在和今後政策的導向是希望總結過去產業培育和扶持的經驗教訓,爭取實現梯度培育,實現精準施策。」對18條產業培育政策,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繆曉波如是說。這些政策涵蓋了企業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鏈條,對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從「做大」到「做強」的新跨越有著積極意義。

梳理這些政策,不乏亮點。首先,有不少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激勵措施。比如,對經認定的孵化載體每年進行綜合評價排名,對5000平方米以下的前10名和以上的前5名,分別給予300萬元、最高500萬元支持;鼓勵樓宇引進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經認定後,每引進一家,給予樓宇運營方10萬元一次性獎勵。

其次,探索以設立專項資金的形式進行產業生態圈培育。每年設立業界共治專項資金5000萬元,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合作的模式推動產業發展。每年設立2億元新經濟應用場景專項資金,實現財政科技投入的金融化、市場化和槓桿化轉型。

「我們將堅持市場化、精準化、精細化方向,突出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精準匹配要素資源,推動優質企業梯度發展。」繆曉波說。

健全服務體系

企業享受到更多便利

「我們是一家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歷來很大。初創期得到了成都市、成都高新區的項目補貼,現在企業發展有了一定規模,我們也注意到成都高新區在人才、產業、政策資源各方面的聚集度都越來越高,企業的發展需要這樣一方沃土。」成都縱橫大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小燕告訴記者,企業今年已經獲得各類資金補貼800餘萬元。

作為國務院批准的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高新區相繼制定出臺「雙創新政十條」「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26條」「金融新政20條」「金熊貓人才計劃」等政策,構建「大孵化」體系。同時,高新區發揮政策先行先試優勢,推行「首證通」行政審批改革試點、「放管服」改革等多項制度改革,區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好的服務體系讓企業發展迅速,企業的快速成長又反哺了地方經濟。

醫雲科技有限公司是從成都高新區天府軟體園創業場走出來的企業,已成長為國內領先的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成都高新區給我們提供了房租、稅收、人才引進、資金等很多服務,猶如雪中送炭,幫助公司突破發展瓶頸、快速成長壯大。」醫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王仕銳說,未來醫雲科技希望通過資本注入等方式,更好地帶動成都高新區大健康產業發展,同時也希望藉助成都優質醫療資源,與成都網際網路醫療企業一起,將成都網際網路醫療打造成新經濟的一張名片。

成都高新區還打造了西南首家連接海內外的連鎖型高新技術服務超市,通過聚集政府、高校院所、市場機構等高新技術服務資源,為企業提供自選式、便利式的專業服務。現在,高新技術服務超市已入駐321家相關服務機構,匯聚創新創業要素資源3187項,累計使用創新信用券次數達6290家(次),降低企業成本超過5000萬元。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建成各類創新創業孵化載體93家,總面積達430萬平方米,公共技術平臺85家,總體規模和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打通供需通道

產業生態圈逐步形成

在11月22日召開的產業培育大會上,成都高新區宣布每年設立5000萬元業界共治專項資金,對圍繞重點產業設立的業界共治理事會給予每家每年最高1000萬元支持,用於開展規劃編制、企業服務、項目促進、生態營造等,支持企業集群發展。

「成都高新區現有企業超過12萬家,傳統單純依靠政府主導的產業生態圈構建存在3個痛點。首先是政府掌握的資源難以精準對接企業的需求。其次是企業間聯絡分散,缺乏影響政府決策的渠道。第三是社會中介資源豐富,但供需對接難,交易成本高,難以有效服務產業。我們必須精準施策,打通供需通道,構建產業治理的新模式,提高產業生態鏈培育的效果。」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方存好表示。

成都高新區通過成立產業細分領域的業界共治理事會,構建了由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創投機構、科研單位、專家等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產業發展新模式。這一模式打通政府服務和企業需求對接的難題,充分賦能業界共治理事會的工作,支持他們在產業規劃、扶持政策、協調解決問題等方面發揮紐帶作用,承接部分政府職能,提升產業服務的水平。

在今年9月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成都高新區大數據和網絡安全業界共治理事會正式揭牌。從國際實踐看,「業界共治+法定機構」治理模式是發達國家和地區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抓手,成都高新區也將開展這一有益探索。

繆曉波表示,按照《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成都高新區將聚集科技企業10000家,創新創業載體面積累計達到1000萬平方米以上,新增發明專利授權5000件以上、產值3000億元以上、上市(掛牌)企業100家以上,形成各類雙創企業和載體繁榮發展態勢。

相關焦點

  • 成都啟動新經濟企業培育計劃,100家重點培育企業
    本文原標題:《成都啟動新經濟企業培育計劃! 100家重點培育企業,高新區有69家! 附名單》昨日,成都市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暨雙百工程啟動會舉行。會上發布了《成都市新經濟梯度培育企業認定辦法(試行)》《成都市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若干支持政策(徵求意見稿)》,計劃將進一步加強對新經濟企業的支持和服務,加速培育一批成長性高、爆發力強、潛力大的優質新經濟企業。同時,成都市新經濟百家企業和百名人才的培育培養工作正式啟動,並公布了2018年度「雙百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和優秀人才名單。
  • 科技日報:成都高新區高質量發展交出高分答卷
    「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圍繞本地轉化強鏈補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就地、高效轉化,促進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的本土化。」成都高新區經濟運行局相關負責人說,當前成都高新區正大力引進全球科技領域的領軍龍頭企業,僅今年前10個月,就先後落地10個百億級項目。「在電子信息領域,龍頭企業強力拉動,正推動相關產業快速增長。」
  • 成都高新區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加快培育科技創新型人才
    產業人才實訓基地由成都高新區、電子科技大學聯合組建,設立在電子科技大學九裡堤校區。來自成都高新區的20餘家電子信息、新經濟企業代表參加授牌儀式。  作為成都產業發展主陣地,成都高新區持續推動電子信息、新經濟等主導產業強勁發展。
  • 企業聚集度居中西部第一 成都高新區吸引企業落戶的秘訣在哪裡?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在座談會上圍繞區域產業發展及企業服務作現場推介。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地,成都高新區已成長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最雄厚、創新資源最富集、城市建設最現代化的區域之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目前已落戶世界500強企業128家、上市及過會企業42家、新三板累計掛牌企業127家、金融類機構1150餘家、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5家,企業聚集度居中西部第一。
  • 2020年上市及過會企業達8家 借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機遇 成都高新...
    這些科創企業實屬產業細分領域龍頭,這是資本市場對成都高新區科創板企業的認可。從成都高新區三大主導產業中的生物醫藥領域來看,2020年前11個月,生物產業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41.1億元,增長11.3%。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至第三名。實際上,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並不限於規模優勢,而是更高壁壘和稀缺的結構優勢——摘下創新藥這一產業裡的「明珠」。
  • 2016年度醫藥行業「百強榜單」發布 龍頭企業聚集成都高新區
    生物醫藥產業是引領成都高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作為四川省、成都市生物產業核心區,成都高新區瞄準打造千億級生物產業集群目標,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為載體打造「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生物產業集群」。
  • 中國生物醫藥園區排行榜出爐 成都高新區綜合競爭力排名第六
    成都高新區近年來加快生物產業功能區建設,構建產業生態圈,打造生物產業特色產業鏈和校地合作利益共同體,提升面向全球、服務全球、融入全球的能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生物產業,在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排名第六,單項競爭力排名也都在前十。 「成都高新區的生物產業規劃面積非常大,而且依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行了大量成果轉化工作,孵化器的數量、面積和再孵化的成果在全國排名靠前。」
  • 庫珀科技喜獲成都高新區「四派人才」企業認定
    成都高新區支持「四派人才」創辦企業,對「四派人才」(蓉歸派、海歸派、學院派、創客派)創辦的科技創新類企業,給予了多方面的優待支持。其中高層次「四派人才」(世界500強及國內外知名企業高管或技術骨幹、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校專家教授、海歸高層次人才、經成都高新區認定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創業團隊、有過多次成功創業經歷的創業者等)創辦的企業啟動資金最高500萬元。
  • 成都高新區與四川大學共建大學生創業基地
    成都高新區與四川大學共建大學生創業基地央廣網成都6月21日消息(記者劉濤)6月21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日前成都高新區技術創新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和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籤約,雙方將依託成都高新區(大學生)創業示範園、成都高新區菁蓉國際廣場等創業載體共建大學生創業基地
  • 成都「雙百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和優秀人才名單出爐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世光):3月28日,由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辦,成都市新經濟委承辦的「2019年成都市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暨『雙百工程』推進會」在成都舉行。  會上,2019年度成都市新經濟梯度培育企業及「雙百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和優秀人才名單正式出爐。
  • 跨國巨頭中國西部總部落戶成都高新區
    今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成都高新區與參展企業阿斯利康籤署中國西部總部投資合作協議,標誌著又一跨國製藥巨頭入駐成都高新區。
  • 6大任務19條措施,高新區精準發力加快培育百億級產業集群
    截至2020年12月,全區生物醫藥企業總數超過100家,約佔全市的1/3,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0家,上市企業3家,入選市獨角獸企業培育庫企業7家。產業園區是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平臺《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一方面推動重點企業規模化發展,打造科技創新海岸科技成果產業化高地;另一方面,大力推進1平方公裡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培育一批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小巨人」企業,打造金鼎片區健康科技產業基地,目前該產業園首批項目總投資達
  • 成都培育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擁有成飛公司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骨幹科研機構。而作為我市大力發展的高端成長型產業,航空航天產業已經成為「成都製造」向「成都智造」的典型代表。依託行業龍頭企業和骨幹科研機構打造完整的航空產業鏈目前,成都航空航天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四,形成了集飛機研發、設計、製造、測試與維修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航空產業鏈,擁有成飛公司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骨幹科研機構。
  • 成都兩家園區上榜2020生物醫藥產業百強園區
    生物醫藥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已成為諸多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記者昨日獲悉,工信部賽迪顧問和新浪醫藥聯合發布了《2020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榜上有名,分列第9和第30名。
  • 成都高新區發力建設國際科技金融創新中心
    其中,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111家,滬深交易所及境外上市企業總數達33家。今年上半年,93家金融機構入駐成都高新區。目前,這裡的金融機構總數達到871家。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首批促進科技與金融試點地區,成都高新區將利用好建設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政策紅利,構築全國產業窪地,助力成都建設中國西部金融中心.。
  • 成都高新區試點開展「金熊貓創新積分」制
    經諮詢評議,成都高新區作為科技部火炬中心首批13家試點國家高新區之一,獲批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展「金熊貓創新積分」制。  按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都高新區將重點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新經濟三大主導產業,通過「金熊貓創新積分」的推廣,發現和挖掘一批研發能力強、成長潛力大、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引導創新資源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助力「硬科技」「好苗子」企業脫穎而出。
  • 生物醫藥界大咖聚焦成都醫藥產業發展
    2017年我市首場生物醫藥專題推介活動昨日在京拉開帷幕醫藥產業是支撐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和健康服務業的重要基礎,是具有帶動性、成長性的朝陽產業,也是我市正大力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成都正努力將生物醫藥產業培育成為又一個千億產業,成為成都經濟的新增長點。
  • 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成效顯著
    10月26日下午,我市召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實施情況新聞通氣會。
  • 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排名,成都高新區擠進前三
    據悉,《報告》採取在線問卷填報系統進行數據填報,調研了各個園區近三年在產業現狀及成果轉移轉化、研發投入及技術產出、人才、企業、產品、環境等方面共計34項主題的198項數據。調研通過問卷調查系統向園區開放396個填報帳號,有效完成問卷調查的園區171個。
  • 早在2018年,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已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
    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四川省地震預警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博士說,地震預警是一項十分典型的社會系統工程,雖然我國地震預警網已覆蓋6.6億人口,但能夠真正應用地震預警信息的人口不到2%。「為了更好地發揮地震預警系統的防災減災作用,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迫切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多方攜手、共同參與。」據介紹,成都高新區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和地震預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