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已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

2020-12-06 每日經濟新聞

6月17日晚間10點55分,四川宜賓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之後有多起餘震,據人民網2018年報導,成都高新區已經有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

以下為2018年人民網的報導原文:

啟動儀式現場。(梁磊 攝)

人民網成都5月9日電 (王軍)5月9日,在汶川地震十年和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舉行社區全面啟用地震預警啟動儀式,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將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提前預警,有效保障社區居民人身財產安全。

地震預警系統是一個全自動的物聯網,可實現全自動的秒級響應。通過在主要地震區布設密集的地震預警監測儀,在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壞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為用戶發出全自動秒級響應的地震預警警報,民眾據此及時避險以減少傷亡,重要工程緊急處置以減少經濟損失和次生災害。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地震預警技術是成都高新區支持應急行業領域科技創新的典型案例。目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市縣地震部門已聯合建成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網,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服務全國31個省市區,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專用接收終端等途徑公開預警40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

作為中國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依託其在電子信息、新經濟、生物等領域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積極推進應急行業科技創新,誕生了一批領先國內外的創新技術。應用於應急救援領域的傲勢科技無人機產品、多次成功預警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中科川信「北鬥智慧雲公共監測平臺」、應用於災害救援現場的優途科技國內首款智能掌上超聲等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在減災防災救災領域大顯身手。

60個社區啟用預警「大喇叭」 打通地震預警「最後一公裡」

「四川是全國多地震省份之一,高新區重點項目多、人口密度大,建議在成都高新區人員密集場所全面安裝地震預警裝置。」 早在2017年1月,成都高新區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民生工程項目意見建議時,就有市民通過成都高新區公眾信息網提出加強地震預警的建議。

僅一年時間,這一建議便得到迅速落實。成都高新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合作,在60個社區全面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佔成都高新區社區總數的80%。樓頂建有地震預警「大喇叭」的社區,將在地震波及社區前,通過廣播提前預警,從而保障社區民眾安全、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與此同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還將通過手機簡訊、電視等途徑向社區居民發布預警信息,實現多途徑、廣覆蓋的地震預警服務。

「10年前,汶川地震時,我國沒有地震預警。汶川地震十年後,我國地震預警技術已全球領先,只欠缺地震預警『最後一公裡』的全面打通。」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四川省地震預警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博士說,地震預警是一項十分典型的社會系統工程,雖然我國地震預警網已覆蓋6.6億人口,但能夠真正應用地震預警信息的人口不到2%。「為了更好地發揮地震預警系統的防災減災作用,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迫切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多方攜手、共同參與。」

據介紹,成都高新區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和地震預警工作。2012年,成都高新區在轄區所有中小學實施地震預警工程。 2013年,成都高新區在國內首次將政務微博接入地震預警。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作為全國首個安裝了地震預警系統的軟體園區,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天府軟體園D區在地震波抵達前70秒左右開始廣播預警,安裝了地震預警緊急處置系統的電梯也自動觸發,實現自動平層關停,有效避免了人員被困。

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府河社區黨委書記翁菁表示,社區啟用地震預警,能在地震來襲前幾秒到幾十秒發出倒計時預警警報,是保障社區民眾安全的重要舉措。「社區將加強地震預警科普宣傳,利用地震預警終端加強演練,使居民在地震波到來前有條不紊地逃生、避險。」

力促地震預警產業化 建成全球最大地震預警網

如何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次生災害以及快速判斷災情,是我國在汶川地震發生以來非常關注的問題。「在汶川大地震時,如果地震預警技術得到應用,能減少很多人員傷亡。」王暾說。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出生於四川達州、正在奧地利科學院從事理論物理博士後工作的王暾,決定回國研發地震預警系統。1個月後,王暾帶著從親朋好友那裡籌集的300萬元資金,在成都高新區註冊成立了研究所,致力於地震預警技術的研究。

如今,10年過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網,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面積達220萬平方公裡,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地震預警技術已服務全國31個省市區,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專用接收終端等途徑公開預警40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其地震預警技術處於全球領先水平,系統平均響應時間、盲區半徑、震級偏差等關鍵核心技術和電視地震預警展示方式均優於日本。

「成都高新區作為最靠近減災所的政府機構,給予了地震預警技術悉心的呵護、支持、培育,沒有成都高新區的創新創業環境,減災所地震預警成果是不能形成的。」王暾回憶說,在研發的最初階段,資金一度成了「攔路虎」。在最窘迫的時候,公司帳戶上只剩下1.4元。「幸運的是,就在快要山窮水盡時,成都高新區20萬元扶持資金及時到帳。」

作為成都高新區引進的海歸人才,王暾團隊獲得了來自成都高新區的項目啟動資金和後續系列人才扶持資金。成都高新區還大力支持王暾博士成功申報國家「千人計劃」人才,並積極推廣相關地震預警技術成果在轄區學校、工廠、辦公樓、軟體園等人口密集地區示範應用。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地震預警技術是成都高新區支持應急行業領域科技創新的典型案例。」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此次社區全面啟用地震預警,將進一步通過應用示範推進地震預警成果實現產業化發展。

目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發展地震預警的同時,也開啟了地震預報領域的新徵程。據悉,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將開始建設中國首個地下雲圖網——川滇地下雲圖網,擬在四川、雲南建設2000個地下雲圖監測站,預報中心自動實時處理監測數據,生成地下雲圖,自動/人工分析、研判地下雲圖,預報地震。

推動應急行業科技創新 「成都高新造」技術助力減災防災

應急產業是為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提供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業。近年來,在國家關注與政策支持下,我國應急產業快速興起並不斷發展。據估算,我國應急領域相關產品和服務產值達到近萬億元。

作為中國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依託電子信息、新經濟、生物等產業基礎和完善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推動應急產業領域科技創新取得快速發展,傲勢科技、縱橫大鵬、中科川信、優途科技等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和產業延伸優勢拓展應急市場,在減災防災救災領域大顯身手。

成都傲勢科技、縱橫大鵬等公司的無人機產品,多次應用於應急救援領域。2017年8月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時,傲勢科技派遣專業的飛行服務隊趕赴震中參與應急救援。在交通阻斷、通信不暢的情況下,利用AOSSCI X-Swift無人機狹小空間垂直起降、速度快、距離長、超視距、多渠道實時圖傳的優勢,率先抵達震中,為救援部隊勘查實時回傳了震中詳細情況,為整體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及時、全面的信息資料。

在九寨溝地震發生後,優途科技及時向九寨溝縣捐贈醫療器械。由該公司研發的國內首款智能掌上超聲,相對於傳統的超聲設備,具有便攜易用、智能優化等優勢,可廣泛應用於突發災害等救援現場,縮短傷者寶貴的救援時間。

當前,隨著夏季汛期到來,多地進入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發階段。由成都高新區企業中科川信聯合中國科學院、成都理工大學研製開發的「北鬥智慧雲公共監測平臺」開啟了緊張繁忙的監測工作。今年4月,四川省汶川縣龍溪鄉阿爾村阿爾寨發生滑坡後,中科川信第一時間進駐現場,在滑坡體強變形區域和潛在滑坡區域布設監測站。該平臺藉助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高精度定位技術,通過安裝在野外的監測站實時對滑坡體進行毫米級變形監測,再通過雲平臺大數據智能綜合分析,實現全天候全自動在線監測預警,已成功預警多場地質災害。

「應急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防災減災救災設備裝備發展和災害應對處置過程,都蘊含著大量的新科學新技術。」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成都高新區將持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創新技術轉移轉化,推進科技創新在應急行業領域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相關焦點

  • 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地震預警技術成功預警長寧地震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軟體園。去年5月,在成都市內,成都高新區率先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合作,在60個社區全面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佔成都高新區社區總數的80%。在本次地震中,這些「大喇叭」取得良好效果,成都高新區眾多居民都表示聽見了60秒倒計時的預警警報。
  • 大喇叭企業地震預警爆紅 合法性和有效性存疑
    成都高新減災所在王暾帶領下自主研發出「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2012年9月該系統通過了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2014年起,該地震預警系統已開始應用在學校、社區場鎮等人員密集場所和高鐵、化工、地鐵、燃氣等重大工程上,使得我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 厲害了,成都提前60秒收到地震預警!地震預警與預報有什麼區別?
    ,包括成都主城區在內的不少地方都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並通過電視、大喇叭等多種手段提醒民眾及時避險。 2018年5月9日,在汶川地震十年和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提前預警,為民眾避險爭取寶貴時間。
  • 一分鐘聽懂地震預警中不同聲音代表的意思
    聽到地震預警警報,該如何理解警報傳達的意思?應當怎樣科學應對?6月17日22點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附近(北緯28.39,東經104.94)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自主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此次地震。
  • 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籤約,共建地震預警「一張網」
    中國地震預警治理體系現代化>>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中國地震局籤約合作,是中國地震預警乃至災害預警領域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一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將全力支持、服務中國地震預警體系建設,服務我國地震預警、災害預警科技、應用、標準、政策、法規等全方位發展。
  • 地震預警跑贏地震波,這裡面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成都高新區大喇叭發出巨大的播報十秒倒計時後,發出了警報。這不是在發射衛星,而是地震預警。稍後,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後又發生多次餘震。據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截至6月18日8時30分,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傷。
  • 接入地震預警系統 四川村裡的大喇叭能自動發出預警了
    5月12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四川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下稱「減災所」)獲悉,全國首批縣級「村村響」地震預警應急廣播系統在四川啟用。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通過各村的大喇叭自動發出預警,提醒民眾避險、逃生。
  • 頭條|長寧地震,這個系統跑贏了「地震波」!背後的核心研發專家是一...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四川、重慶、雲南多地震感比較強烈。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地震!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發專家之一是浙大校友!地震發生後,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10秒向宜賓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電視、手機、社區、學校等同步發出預警。
  • 成都電視彈出地震預警:物聯網防禦已經來臨
    而基於電視提示並非最新技術,早在數年前已經實現:2019年10月16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四川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對外宣布,繼2018年5月在四川德陽、宜賓開通電視地震預警服務以來,已經實現地震預警服務延伸至四川所有21個市州,覆蓋四川76%的縣份。同時,早在2012年9月2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就通過鑑定 。
  • 成都高新區發布新版地震預警手機軟體
    12月11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發布升級版地震預警手機軟體。據悉,升級後的軟體具有LBS地理位置服務功能,信息更精準,更加智能化,用戶可在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網站、360、91、豌豆莢、蘋果商店搜索「地震預警」下載。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博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進一步證實了該消息。
  • 「成都造」地震預警系統再次成焦點
    而在此次地震中,很多人第一時間收到預警信息。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王暾博士介紹,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成都的180個學校、110個社區收到預警。同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還通過手機簡訊、電視等途徑向社區居民發布預警信息。不少網友也曬出了自己收到的預警信息。
  • 地震預警APP遭受質疑 有人延遲6小時收到預警信息
    6月17日晚,四川長寧6.0級地震發生後,宜賓、樂山、德陽等地不少居民通過電視、手機等接收到預警信息。300多公裡外的成都,101個小區、180個學校裡的大喇叭發出倒計時警報聲,響徹夜空。「宜賓提前10秒為地震預警」、「成都提前61秒預警」……一時間,地震預警系統引發前所未有的關注。民間研發者王暾再次站到了風口,迎接比以往更為熱烈的風浪。
  • 與地震搶時間,每日互動助力地震預警信息發布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在地震發生時,宜賓、成都、重慶等多城區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其中,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區市民收到預警時間較震感提前61秒,重慶預警時間較震感提前了44秒。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在四川長寧地震發生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通過對地震動波形的監測、分析、匯總,實現地震預警的有關參數計算和估算,從而生成地震預警警報並發布。
  • 浙江地震預警系統將在兩年後試運行
    預警系統向成都預警地震。  宜賓地震救援還在繼續,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地震發生後,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10秒向宜賓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電視、手機、社區、學校等同步發出預警。  錢報記者了解到,研發這套系統的,正是畢業於浙江大學的王暾。記者隨後聯繫上了他。
  • 地震預警倒計時「大喇叭」2.0版開建
    【地震預警倒計時「大喇叭」2.0版開建】還記得四川多次地震發生後,響徹小區、校園的地震預警倒計時「大喇叭」嗎?它所依託的大陸地震預警網絡將有「2.0版」了。4月29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宣布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正在四川啟動建設,到今年年底,該網在四川省內的地震監測臺站將達到3000個。
  • 地震波預警來了!宜賓地震,重慶提前44秒成都提前61秒得到警報
    6月17日晚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裡。據宜賓市新聞辦18日晨通報,地震已造成當地11人死亡,122人受傷。大家在緊張關注災區救援的同時也注意到,在17日晚地震發生不久,災區周邊很多民眾通過各種方式收到了地震波預警信息。這是什麼高科技?是人們所說的「地震預警」嗎?
  • 地震預警不是預報 但真的可以救命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地震發生之後,包括成都主城區在內的不少地方都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並通過電視、大喇叭等多種手段提醒民眾及時避險。省會成都在地震到達前約1分鐘的時候通過多個廣播渠道向民眾發出警示,宜賓地區則在地震到達前10秒發出預警。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今天上午11:58分,吉林松原市寧江區發生4.4級地震。綜上所述,地震幾乎無法預報,但是,它可以預警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成立於汶川地震後,專注地震預警研究;得到了國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區等各級政府及科技部、中組部、國僑辦、省僑聯、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應急辦、成都市防震減災局、成都市科技局等部門在資金、政策、項目的支持,以及各位專家的幫助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掌握了成熟的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核心技術並成功研發了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
  • 長寧地震很多人收到的預警信息,背後是一個怎樣的系統?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新華網思客」(ID:sikexh)綜編自新華社客戶端、新華視點、中國之聲、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澎湃新聞網、福建地震局、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等,原文首發於2019年6月18日,原標題為《長寧地震很多人收到的預警信息,背後是一個怎樣的系統?》。
  • 無需下APP 「成都造」地震預警成小米手機系統「標配」
    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 文/圖11月19日召開的2019小米開發者大會上,小米集團與擁有全球領先地震預警技術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會上共同宣布,小米手機作業系統MIUI11和小米電視MIUI TV內置的地震預警功能同步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