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企業地震預警爆紅 合法性和有效性存疑

2021-01-15 網易財經

「61、59、57……」成都市高新區的深夜,多個社區突然響起高亢的倒數計時聲。「地震!要地震了!」不少市民意識到了這是預警,連忙撤離到小區的空曠地帶。

這是6月17日。當天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強震瞬息之間,在距宜賓200多公裡的成都市,100多個社區同時響起了地震預警的倒計時和警報聲,實況視頻在網絡上廣泛流轉,有關該系統的信息也刷屏朋友圈——這套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下稱「成都高新減災所」)的地震預警系統,在創立10年後徹底火了起來。

6月17日,在長寧縣城,震後人們來到安全地帶。新華社圖

在此之前,成都高新減災所已成功預警蘆山7級地震、魯甸6.5級地震、九寨溝7級地震等52次破壞性地震,顯示了中國地震預警能力的提升。

然而,這款地震預警系統爆紅背後,卻帶來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川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杜斌向第一財經表示,地震預警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涉及複雜的系統工程。

中國預警能力提升

成都高新減災所成立於2008年5·12汶川地震之後,由海歸人才王暾創立。汶川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給四川、甘肅、陝西等省份造成巨大傷亡損失,人們期盼建立類似日本的地震預警系統。因此,當時還在奧地利進行理論物理博士後工作的王暾決定回國創業,潛心研發地震預警系統。

地震預警的原理並不複雜,就是利用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以及電磁波遠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來實現。在地震發生後,預警中心通過震中附近的地震儀捕捉到縱波,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計算出地震參數(時間、地點、震級大小)、影響程度和預警時間;並搶在具有更大破壞性的橫波到達之前,對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發出地震警報。

成都高新減災所在王暾帶領下自主研發出「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2012年9月該系統通過了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2014年起,該地震預警系統已開始應用在學校、社區場鎮等人員密集場所和高鐵、化工、地鐵、燃氣等重大工程上,使得我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根據成都高新減災所材料,目前成都高新減災所與地震部門合作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覆蓋面積達220萬平方公裡,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2018年5月以來,通過各地政府的依法授權,電視地震預警已從3個縣延伸到德陽市、宜賓市等十多個市州。

這一系統此前已經發揮作用。比如,2017年九寨溝地震,在地震波抵達甘肅隴南前19秒、抵達阿壩州前48秒、抵達廣元前48秒、抵達綿陽前49秒、抵達成都前71秒對外發布預警信息,預警信息以廣播預警、電視彈窗、手機APP報警、專用接收終端預警、微博發布等形式發出。

此次長寧地震,這套地震預警系統覆蓋範圍更廣,尤其是在成都100多個社區通過大喇叭發布預警。系統向宜賓、成都的民眾的電視、手機、專用地震預警終端等發出預警提示。給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

6月18日,救援人員在長寧縣雙河鎮搜救。新華社圖

具體而言,大陸地震預警網為距震中51千米的宜賓市,預警時間10秒,預估烈度5.2度;距震中80千米的瀘州市,預警時間18秒,預估烈度4.6度;距震中111千米的自貢市,預警時間27秒,預估烈度4.1度;距震中124千米的畢節市,預警時間31秒,預估烈度4.0度。

雖然是民營企業,但是成都高新減災所的發展與當地政府的扶持密切相關。作為成都高新區引進的海歸人才,王暾團隊獲得了來自成都高新區的項目啟動資金和後續系列人才扶持資金。成都高新區還大力支持王暾積極推廣相關地震預警技術成果在轄區學校、工廠、辦公樓、軟體園等人口密集地區示範應用。

2018年5月,成都高新區在成都市率先與成都高新減災所合作,在60個社區全面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佔成都高新區社區總數的80%。這帶動成都高新減災所終端在其他區域的投放,使得成都安裝社區總數超過100個社區。

除了成都高新減災所之外,全國其他地區也在進行預警系統的研發,而且國家項目也在積極推進。國家項目比成都已投用的系統功能更多:不僅包括了地震預警,還有地震烈度速報、災情評估等,而後者應用更為重要。

國家發改委2018年6月正式批覆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共投資近19億元,其中四川投資近1.6億元,相當於全國的1/10,將建設1198個地震臺站;四川省又投資6605萬元,再建221個地震臺站,總共投資2.3億元。

杜斌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2019年是臺站建設大發展期,今年年底將初步實現秒級預警、1~2分鐘提供地震速報、2~5分鐘提供烈度速報圖等功能。這次長寧地震就在幾分鐘內提供了地震烈度速報圖,為政府啟動應急響應和救災決策提供參考。2019年,四川將在地震比較多、防災救援水平比較高的個別市、州以及40多個單位試點,爭取到2020年全部建成,形成預警能力。

地震預警是一把雙刃劍

成都高新減災所提供的材料稱,已有理論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14%;如果為10秒,人員傷亡比減少39%;如果預警時間為20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63%。

不過,這一結論在現實中存在一些問題。杜斌表示,地震預警不是萬能的,也是一把雙刃劍。首先,對於距離震中遠的地區沒什麼用;其次,地震預警原理決定了必然有一個盲區,震中30~40公裡是預警盲區,而破壞最大的地區就是在震中20公裡範圍,根本無法預警。

因此,這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地震預警的有效性。此次長寧地震,在地震波抵達成都前61秒,100多個社區響起地震預警,但是當時成都的地震烈度只有2度,也就是說雖然震感強烈,但是對成都不具有破壞力。因此,這樣的預警沒有必要,還容易引發恐慌。

杜斌表示,地震預警的原理美國早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主要源自重大工程和精密工程的地震緊急處置。根據地震預警的原理與「盲區」局限性,預警有兩個前提,一是較大地震才有需要和可能(7級以上),二是高烈度區才需要預警(6度以上)。地震震級衡量的是地震的強弱,而地震烈度標記的是地震的破壞情況,是對地表及工程建築物影響的強弱程度。

日本地震預警發布的閾值,對於公眾預測烈度為5度以上,相當於我國的7度;對於高級用戶比如高鐵,預測烈度為3度以上和M3.5以上。目前已經出臺地震預警管理規定的雲南等省份,規定的是「6度以上」。

事實上,對於企業發布地震預警信息,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預警的發布風險。日本氣象廳曾經誤發9.0級地震預警。地震預警系統向包括鐵路和電力公司在內的54家高級用戶發布地震預警,造成部分東京都內軌道交通線路緊急停止,東京都周邊部分軌道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因為沒有造成損失,氣象廳預報部負責人鞠躬致歉以平息民怨。

「但是我們國家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假如造成損失,比如有人跳樓了,誰來負責?」杜斌表示。地震預警需要有一個整體機制,私營企業誤報一個預警信息,出現一個錯誤,怎麼處理;引起恐慌,怎麼應急處置?

最根本的爭議可能還在於預警信息由誰來發布。杜斌表示,「這個公司發個預警,那個公司發布一個預警,就會引起混亂,應該由政府部門發布,體現權威性。」他認為,應該傾向於省級發布、市縣轉發,因為地震是跨縣域的,如果縣級政府發布也會造成信息不一致。

四川地震局地震監測中心副主任蘇金蓉向第一財經表示,世界各地的所有地震預警都是由政府發布:最早啟用地震預警的墨西哥是由墨西哥政府發布,日本由其氣象廳發布,美國則由地質調查局發布,不會交由民間。地震預警技術上可以與企業交流,但是發布權支持全國標準統一。

現在全國有將近10個省份制定了地震預警管理規定,明確地震預警信息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通過地震預警系統向社會統一發布。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社會發布地震預警信息。同時也規定應當向預估地震烈度大於6度的區域發布地震預警信息。這些規定明確了地震預警信息的發布單位和發布範圍。

除此之外,完備的預警系統還包括防震避震知識的普及、防災救援能力的提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比如發布之後需要避免恐慌,避免因避災不當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出現信息錯誤如何處置等。

杜斌表示,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技術上行不行,行政上行不行?公眾怎麼培訓提高,地震來了公眾怎麼辦?目前,中國地震局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現已改制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也正在合作。「還是要有序,需要規範。」他強調。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 郭晨琦_NBJ9931

相關焦點

  • 地震預警倒計時「大喇叭」2.0版開建
    【地震預警倒計時「大喇叭」2.0版開建】還記得四川多次地震發生後,響徹小區、校園的地震預警倒計時「大喇叭」嗎?它所依託的大陸地震預警網絡將有「2.0版」了。4月29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宣布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正在四川啟動建設,到今年年底,該網在四川省內的地震監測臺站將達到3000個。
  • 早在2018年,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已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
    (梁磊 攝)人民網成都5月9日電 (王軍)5月9日,在汶川地震十年和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舉行社區全面啟用地震預警啟動儀式,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將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提前預警,有效保障社區居民人身財產安全。地震預警系統是一個全自動的物聯網,可實現全自動的秒級響應。
  • 接入地震預警系統 四川村裡的大喇叭能自動發出預警了
    5月12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四川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下稱「減災所」)獲悉,全國首批縣級「村村響」地震預警應急廣播系統在四川啟用。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通過各村的大喇叭自動發出預警,提醒民眾避險、逃生。
  • 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地震預警技術成功預警長寧地震
    據了解,地震發生時,大陸地震預警網同步向政府以及應急部門、場鎮、社區、學校、電視、手機和媒體等不特定公眾同步發出地震預警信息。達到烈度閾值的終端都發出地震預警警報或提示,沒有達到烈度閾值的終端按要求不發出地震預警。
  • 天府市民雲APP上線地震預警功能!
    今日,小錦獲悉,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聯合天府市民雲,在天府市民雲APP上線了地震預警功能。該功能開啟後,能在地震發生時進行提示,提醒用戶逃生避險,保障用戶安全。該功能上線後,760萬天府市民雲用戶都能用上地震預警服務。
  • 地震預警APP遭受質疑 有人延遲6小時收到預警信息
    聽到家附近的縣人民醫院傳來的警報聲後,珙縣人劉才和家人迅速跑進了廁所,這裡距離震中僅有20多公裡,晃動持續了大約半分鐘,屋子震出了裂縫。讓劉才疑惑的是,縣醫院旁邊的不少學校,都安裝了大喇叭警報,這次都沒有響。劉才不知道,他處在地震盲區邊緣。預警時間極短,甚至來不及預警,地震波已經到來。「中國公眾剛剛接觸地震預警,對它還比較生疏。」
  • 天府市民雲APP上線地震預警功能
    今日,小錦獲悉,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聯合天府市民雲,在天府市民雲APP上線了地震預警功能。該功能開啟後,能在地震發生時進行提示,提醒用戶逃生避險,保障用戶安全。該功能上線後,760萬天府市民雲用戶都能用上地震預警服務。
  • 雅安「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領跑全川
    作為全省首個「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雅安地震預警服務開始領跑全川。蘆山縣作為全省首批縣級「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試點,目前全縣所有廣播大喇叭「村村響」已接入地震預警功能。這些廣播大喇叭,成為了四川省首個啟用官方接入地震預警功能的「村村響」。
  • 厲害了,成都提前60秒收到地震預警!地震預警與預報有什麼區別?
    ,包括成都主城區在內的不少地方都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並通過電視、大喇叭等多種手段提醒民眾及時避險。 2018年5月9日,在汶川地震十年和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提前預警,為民眾避險爭取寶貴時間。
  • 一分鐘聽懂地震預警中不同聲音代表的意思
    聽到地震預警警報,該如何理解警報傳達的意思?應當怎樣科學應對?6月17日22點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附近(北緯28.39,東經104.94)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自主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此次地震。
  • 和地震波「賽跑」,地震預警系統是怎麼實現的?
    PALednc包括成都主城區在內的不少社區「大喇叭」讀秒、電視自動彈出倒計時等多種手段提醒民眾及時避險,有效地減少了傷亡人數。PALednc這一地震預警系統讓不少民眾感到新奇,而其預警的準確性更是迅速成為網絡熱點。PALednc那麼該預警系統是用什麼技術實現的?
  • 「跑贏地震波」一年後,災害預警博士王暾在做什麼?
    人能跑贏地震波嗎?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長寧發生6.0級地震。當時震中附近多地民眾在感受到震感前,便通過電視、手機、社區大喇叭等收到了預警提示。 這次地震成功提前10秒向宜賓發出預警,而距離震中300餘公裡的成都提前61秒收到了預警。
  • 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籤約,共建地震預警「一張網」
    雙方將深入合作、協同創新,共建中國地震預警網,打通預警「最後一公裡」。「這意味著,未來我國的地震災害預警將在政府、科研部門、科技型企業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合作內容>>根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深入合作、協同創新,圍繞共同建設中國地震預警「一張網」、打通地震預警「最後一公裡」、聯合開展新一代地震預警科技創新攻關等方面開展合作,切實發揮中國地震預警網的整體減災效益。
  • 宜賓地震,這個系統跑贏了「地震波」!刷爆朋友圈!
    昨晚地震發生時,宜賓提前10秒收到預警,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四川多地的電視、大喇叭、手機等同步發出預警來看下成都「地震預警倒計時」的視頻>↓↓↓據悉,地震發生時,成都共110個社區實現「大喇叭」倒計時預警位於震中的宜賓市長寧縣也拉響了警報還有不少民眾的電視屏幕
  • 又一款保命預警APP刷屏了!它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這個「地震倒計時」大喇叭的預警訊息和17日晚網上刷屏的「地震預警」APP都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近年來的重要成果——ICL(Institute of Care-life)地震預警系統。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
  • 地震預警跑贏地震波,這裡面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成都高新區大喇叭發出巨大的播報十秒倒計時後,發出了警報。這不是在發射衛星,而是地震預警。稍後,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後又發生多次餘震。據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截至6月18日8時30分,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傷。
  • 與地震搶時間,每日互動助力地震預警信息發布
    其中,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區市民收到預警時間較震感提前61秒,重慶預警時間較震感提前了44秒。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在四川長寧地震發生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通過對地震動波形的監測、分析、匯總,實現地震預警的有關參數計算和估算,從而生成地震預警警報並發布。
  • 浙江地震預警系統將在兩年後試運行
    提前十秒預警地震來襲  地震發生後,成都高新區部分小區的樓頂上,廣播開始播報地震波倒數,紅色的警示燈不停旋轉閃爍,這表示,一波地震波正在逼近成都。61秒之後,地震波波及成都……  這次地震中,這些大喇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都不少居民聽見了響徹夜空的60秒倒計時預警警報。
  • 成都電視彈出地震預警:物聯網防禦已經來臨
    而基於電視提示並非最新技術,早在數年前已經實現:2019年10月16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四川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對外宣布,繼2018年5月在四川德陽、宜賓開通電視地震預警服務以來,已經實現地震預警服務延伸至四川所有21個市州,覆蓋四川76%的縣份。同時,早在2012年9月2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就通過鑑定 。
  • 廣東農村應急信息廣覆蓋鄉村大喇叭 預警作用大
    「最近不能放鬆,每個人都做好個人防護……」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廣東遂溪縣江洪鎮各個村子裡的大喇叭又響起來了。  「大喇叭曾是農村主要的信息傳播工具,但隨著電視、手機等普及,大喇叭漸漸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