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自然探索記錄6 | 二線、二齒,再見沙撈越!

2021-01-17 GreenThink森綠

(往年的馬來自然探索記錄回顧)

這是在沙撈越的最後一個下午,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突然發現下午就要飛離這篇美麗的土地,心中難免有些不舍,但這僅有的時間不能用來感慨,應該下水啊,哈哈哈哈,路上又找到一條黑水溝,完成了二線鬥魚的任務


這邊水草還是很豐富,如黑水河一如既往地充滿腐殖質,臭臭的味道孕育著無窮無盡的美麗生物,在水族店見到的河魨,小火箭,二線鬥魚,你大概不會認為他們都生活在一起吧,但現實卻令我大為驚訝,每一網基本都有一個新發現!只是看書,可能並沒法如此切身的體會到這些自然之道,最好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泡在水裡,也許就全明白啦!


Osteochilus spilurus

感覺吃藻應該不錯↓


很漂亮的小鯰魚

Pseudomystus fuscus

有點邪惡的樣子↓


阿拉尼二線鬥魚P.allani 

Photo by Terry ('s phone 嘿嘿)

第二張圖片來自網絡,是阿拉尼發色時的狀態↓


Belontia hasselti  迷鰓科

不是慈鯛哦,應該與攀鱸比較近


水族店的閃耀明星

Puntius hexazona 紅翅五間鯽

店裡一直在進這個品種

相當受歡迎


Luciocephalus pulcher 印度火箭

也是水族店的常客,也是迷鰓科的哦


又見小河魨 Carinotetraodon lorteti  


還有一隻蛙~



拍完放生收工,看到岸上正在進行著一場殺戮,這就是自然法則


下一個地點是沙撈越的最後一種椒草了,Cryp.  pontederiifolia,其實我們還沒到地點的時候就感覺很失望,因為河水上漲了接近一米,黑水的能見度是肯定看不到椒草了,結果誰又曾能想到,居然有一坨椒草浮了起來,突然感覺很愉快


也許這就是沙撈越之行的一個圓滿句號,其實這也是反覆的印證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凡事只要方向正確,那就要努力到最後,誰知道會不會有驚喜呢


自拍狂魔合影成功,哈哈


看看這黑黑的河水,真的不覺得自己原來有這番勇氣下去,但是見到這些夢寐以求的生物時,仿佛一切都不再成為阻礙,原來在水裡才是真的自我



看看表,還有兩個多小時就要起飛,要不要去看豬籠草呢!?幾雙眼睛對視一望,走!結果這一走,又是好幾個品種!


黃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

也是我喜歡的,國內應該也有很多分布


小豬籠草Nepenthes gracilis

已經是熟悉的小夥伴了↓


看這個小傢伙,看到特別之處了嗎?,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齒豬籠草Nepenthes bicalcarata,二齒指的就是他瓶蓋下面的,兩個像野豬獠牙一樣的突起,仔細看還有一隻螞蟻險些掉入它的陷阱,不過關鍵時刻浪蟻回頭了


看看瓶口,就知道這又是一個新品種,這次豬籠草雖然不是我們野外探索的最大目標,但卻著實看到了不少,也刷新了我們對豬籠草生活的認知


拜別了好友,我們飛回了吉隆坡,吉隆坡的夜景還是很美的,第一次聽說沙撈越這個地名還是因為ADA公司推出的沙撈越化妝沙,不過那是也沒敢奢望能有一天像這樣的深入沙撈越的叢林,探索自己想見到的物種


自然給人的感覺真的是無與倫比的,相信這一次也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我們還會回到這裡,去更多的地方,和更多的有趣的物種近距離接觸

感謝同行的Terry 進行魚種鑑定~~~~~~~~~~~~本篇結束,to be continue....


* 本文由公眾號-藤紋自然-授權分享

* 轉載:GreenThink森綠-譚傑(TJ)

* 圖文編輯:©孫凱

》》》往期分享

馬來自然探索記錄5 | 意想不到的海龍與河豚

馬來西亞探索記錄4 | 西馬黑水原鬥+彩虹水蛇

馬來自然探索記錄3 |黑水的奇妙組合

馬來自然探索記錄2 | 遇見原鬥沒有那麼簡單

馬來自然探索記錄1 | 隱棒花的魅力

相關焦點

  • 2016馬來自然探索之旅(六)二線,二齒!再見沙撈越~
    但現實卻令我大為驚訝每一網基本都有一個新發現只是看書可能並沒法如此切身的體會到這些自然之道最好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泡在水裡也許就全明白啦!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齒豬籠草Nepenthes bicalcarata↓二齒指的就是他瓶蓋下面的兩個像野豬獠牙一樣的突起仔細看還有一隻螞蟻險些掉入它的陷阱不過關鍵時刻浪蟻回頭了
  • 二齒豬籠草怎麼養?豬籠草科植物二齒豬籠草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二齒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bicalcarata),又稱二距豬籠草,是婆羅洲西北部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來源於拉丁文,「bi」意為「二」,「calcaratus」意為「尖狀物」,指其兩個尖齒狀結構。二齒豬籠草為蟻棲植物,與弓背蟻之間存在著互利互惠的關係。
  • 馬來大狐蝠有著小貓一樣的身形,其翼幅長達6英尺
    核心提示:馬來大狐蝠有著小貓一樣的身形,其翼幅長達6英尺馬來大狐蝠展翅飛過澳大利亞皇家植物園馬來大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類蝙蝠,由於濫捕濫殺,東南亞的馬來大狐蝠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專家預測它們可能會在6年內完全滅絕,提醒人們採取措施保護這一珍稀動物。 馬...
  • 【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馬來大狐蝠】
    >
  • 全球最大的肉食植物,豬籠草之王:馬來王豬籠草
    馬來王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rajah),又名王侯豬籠草、拉賈豬籠草及豬王豬籠草,是婆羅洲馬來西亞沙巴坦布幼崑山附近及基納巴盧山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馬來王豬籠草僅生長於蛇紋石土壤基質中,特別是有地下水滲出、土壤鬆散且長期溼潤的地區。
  • 二齒豬籠草(N. bicalcarata):食蟲植物中的蟻棲植物
    二齒豬籠草的尖牙狀結構特寫:二齒豬籠草原產於婆羅洲,野外主要棲息地發現於加裡曼丹西北部,砂勞越,汶萊和沙巴西南部的泥炭沼澤森林中,因底層土壤缺氧常富含有毒的高濃度生物鹼和單寧,所以淺根系的二齒豬籠草一般生長在紅柳桉(Shorea albida)林下上表層泥炭和落葉層中,有時也出現在白沙土上的石楠林中。
  • 馬來犀鳥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馬來犀鳥,學名為Buceros rhinoceros,屬於螯肢亞門、鳥綱、強肢亞綱、佛法僧目、犀鳥科、犀鳥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Rhinoceros Hornbill,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在1758年。
  • 製作植物化石、手工扎染,探索自然活動邀小朋友記錄自然筆記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0月1日),由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探索自然總動員——2020愛綠一起自然筆記 十一嘉年華」在雙秀公園啟動。據悉,此次活動將在雙秀公園、南海子麋鹿苑、北海公園、玉淵潭公園、將府公園和柳蔭公園舉辦30多場自然探險遊園活動,老師將帶領孩子們走進公園,開啟探索自然、記錄自然之旅。
  • 再見了,車票!
    再見了,車票!  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出手!以後全國的高鐵都支持刷身份證乘車,從此和紙質車票說再見吧!  高鐵車票「無紙化」  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在「智能高鐵發展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十周年論壇」上宣布,電子客票將於明年在全國推廣。
  • 新加坡現馬來貘在沿海公路奔跑 體型似成年山豬
    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何路曼   中新網6月  不屬於本土品種  據了解,新加坡當地上一次確定出現野生馬來貘是在1986年,當時,有公眾目擊兩隻馬來貘一同出現在烏敏島上。  而日前到訪樟宜的這隻馬來貘已成年,體型與一隻成年山豬差不多大,體態頗為壯碩。  關愛動物研究協會(ACRES)副執行總裁阿姆布說,這是協會首次接到有關馬來貘的目擊熱線。
  • 二齒獸類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二疊紀四足類的研究由來已久,在新疆人們發現過大量二齒獸類(Dicynodontia)化石,而很長一段時間,在華北廣泛出露的二疊系地層中未發現二齒獸類,只有幾件鋸齒龍類(Pareiasauria)化石。1989年在內蒙古大青山腦包溝組報導發現了邊緣大青山獸,打破了這一沉寂,但是在出露更為廣闊的孫家溝組卻依然沒有發現。
  • 德化男子持「二齒鋤」報復傷人 21年已6次獲刑
    昨日,隨著陳某木第6次被判刑,熟悉他的人都搖頭嘆息。此前陳某木還被勞動教養一次。  案情   持「二齒鋤」報復傷人 一審獲刑一年十個月  聽到法官宣判他獲刑一年十個月時,陳某木頭也不抬,低聲說了句「沒意見」,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陳某木家在德化,容易記仇。
  • ...份官方文件:馬來穿山甲作為中國本土物種,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小編查閱文件附錄發現:脊索動物門—獸綱—鱗甲目—鯪鯉科中:馬來穿山甲、印度穿山甲赫然在列,並且是「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是在《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後又一份官方文件,對馬來穿山甲予以定論,馬來穿山甲是中國本土物種。
  • 古脊椎所在二齒獸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二疊紀四足類的研究由來已久,在新疆人們發現過大量二齒獸類(Dicynodontia)化石,而很長一段時間,在華北廣泛出露的二疊系地層中未發現二齒獸類,只有幾件鋸齒龍類(Pareiasauria)化石。1989年在內蒙古大青山腦包溝組報導發現了邊緣大青山獸,打破了這一沉寂,但是在出露更為廣闊的孫家溝組卻依然沒有發現。
  • 二齒獸類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這一新屬種有下列特徵區別於其他屬種:犁骨腹面光滑,缺乏翼骨龍骨突,翼骨中板窄,淚骨與隔頜骨接觸,翼骨不與上頜骨接觸,枕髁寬、弧形,側齒骨架細、但有明顯的背腹面。研究團隊先前還報導了其中一件不完整的頭骨,將其歸入隱齒獸目,是其某個支系在中國的首個代表。
  • 中美學者將熊亞科最早記錄前推500萬年 揭秘肉食如何演化植食
    (江左其杲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約翰·福林(John Flynn)合作,通過對美國中部中中新世(約1200-1400萬年前)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迄今最早的熊亞科化石並命名為提拉瓦曙熊(簡稱曙熊),將熊亞科的最早記錄前推500萬年。
  • 涪秀二線鐵路新白沙沱特長隧道順利貫通
    ,由中鐵四局承建的渝(重慶)懷(懷化)鐵路涪秀二線鐵路新白沙沱隧道順利貫通。(高煉/攝)   中新網合肥8月6日電 (劉鴻鶴高煉)位於安徽合肥的中鐵四局消息,8月6日,由中鐵四局承建的渝(重慶)懷(懷化)鐵路涪秀二線鐵路新白沙沱隧道順利貫通。正在緊張施工的新白沙沱隧道平導。(高煉/攝)  據了解,渝懷鐵路涪陵至梅江段增建第二線工程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重要建設項目。
  • 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
    為了讓小朋友們認識向日葵的特點,了解觀賞向日葵不同品種之間的區別,探索向日葵蘊含的數學秘密,7月7日下午,鄭州植物園組織開展了一場以「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為主題的科普活動。 鄭州植物園裡的七彩向日葵正值盛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