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論文:高速PCB阻抗一致性研究

2020-11-25 OFweek維科網

隨著信號傳輸的高速化和高頻化發展,對印製電路板的阻抗設計及控制精度要求日趨嚴格,以減少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反射、失真等,保持傳輸信號的完整性。PCB製作時由於圖形分布均勻性、PP壓合厚度均勻性、線寬均勻性及電鍍均勻性等問題存在,會導致不同位置阻抗出現差異。本文通過在不同位置設計單端和差分阻抗線,綜合分析圖形分布、走線位置分布、銅厚等對阻抗一致性的影響,並對影響阻抗控制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確定了影響阻抗一致性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作用強弱,可為PCB生產時提高PCB阻抗一致性提供參考和借鑑。

關鍵詞:阻抗控制;阻抗一致性;介質層厚度;線寬;高速PCB

1 前言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信號的上升沿時間越來越短,PCB信號傳輸頻率和速度也不斷提高[1]。同時,信號傳輸的高速化和高頻化發展使得傳輸線效應日趨嚴重[2],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更容易出現串擾、反射等問題,為保持傳輸信號的完整性、降低傳輸損耗,要求PCB在設計、製造過程中提高阻抗控制精度,儘可能地保證阻抗匹配[3]。對於高頻、高速電路,PCB阻抗控制精度一般控制在10%或7%,部分產品要求控制在5%範圍。

在生產過程中,PCB阻抗控制不僅要管控同一傳輸線的阻抗值在範圍內(同一傳輸線阻抗波動性),還需要保證整板不同傳輸線均滿足控制要求(不同傳輸線阻抗一致性)。由於圖形內真實走線是彎曲的、多樣的,無法對每組傳輸線進行測試。對於有阻抗控制要求的PCB,目前常見的做法是在PCB的拼版板邊或板中間位置設計阻抗測試條,這些測試條與PCB有相同的疊層、線寬/線距等,可通過檢測測試條的阻抗快速、方便地判斷PCB的阻抗控制情況。但是,由於電鍍邊緣效應、層壓板邊溢膠大及線路蝕刻均勻性等因素的影響,測試條與真實走線的阻抗存在一定的差異,使得測試條的阻抗結果無法有效代表走線的真實阻抗值。同時,板內圖形走線位置是多變的,有些傳輸線靠近拼版邊緣,有些位於拼版的中間位置,而層壓流膠、電鍍和蝕刻均勻性等會影響拼版不同位置的阻抗值。為實現高精度阻抗控制,提高拼版內不同傳輸線的阻抗一致性,降低阻抗測試條與拼版內線路的阻抗差異,必須了解影響阻抗一致性的因素,並針對性地進行優化改進。

本文通過試驗設計,針對拼版內阻抗一致性(真實走線之間、真實走線與阻抗測試條之間)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量化分析了拼版不同位置處的介質層厚度(簡稱介厚)、介電常數、線寬、銅厚及阻焊層均勻性對阻抗的影響,得出各因素對板邊測試條與板內圖形阻抗差異的影響大小,並對差異的形成原因進行具體分析,可為高速PCB阻抗精度及阻抗一致性控制提供參考。

2 試驗方法

2.1 材料與設備

材料:規格為106、1080、3313的半固化片及0.1 mm芯板

設備:安捷倫E5071C網絡分析儀,金相顯微鏡

2.2 試驗原理及方法

2.2.1 不同位置阻抗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

採用不同含膠量的半固化片進行壓合,並在同一板面距板邊不同位置處設計50 Ω單端線和100 Ω差分線。製作完成後採用網絡分析儀測試拼版不同位置阻抗,切片分析拼版不同位置介厚、線寬、銅厚差異。

流程設計:開料→內層圖形→壓合→鑽孔→沉銅→板鍍→外層圖形→圖形電鍍→外層蝕刻→阻焊→沉金→測試

2.2.2 半固化片含膠量對不同位置介厚、介電常數及阻抗的影響分析

分別採用3張106、2張1080.和2張3313半固化片與1oz銅箔進行壓合,而後蝕去銅箔並測量不同位置介厚差異,並通過軟體模擬計算:(1)拼版不同位置因介質層厚度差導致的阻抗差異;(2)流膠差異對介質層介電常數的影響及由此導致的阻抗差異。

2.2.3 殘銅率差異對介厚控制及電鍍的影響

拼版內層圖形採用線寬為177.8 μm的線路,通過調節線路間距獲得殘銅率分別為0%-100%的模塊(步長為10%),外層殘銅率設計為20%、33%和50%。蝕刻後切片分析拼版不同位置處介厚、線寬和銅厚差異,並採用軟體計算其對阻抗的影響。

流程設計:開料→內層圖形→壓合→板鍍→外層幹膜→圖形電鍍→外層蝕刻→測試

3 結果與討論

3.1 距板邊不同距離處阻抗差異

圖6為拼版不同位置處單端線和差分線的阻抗測試結果及相應的介厚、線寬、銅厚變化曲線,由圖6A和圖6B可知,對於內層線路,靠近板邊的單端線(距板邊25 mm)的阻抗要比板中間小2~3 Ω,而板邊差分線阻抗則比板中間小3~4 Ω,當線路距板邊大於或等於50 mm時阻抗值變化幅度減小。對比圖6A和圖6B中的介厚、線寬、銅厚因素可知,三者中介厚受位置影響最大,且其變化規律與阻抗變化趨勢幾乎一致;不同位置處單端線寬和差分線寬差異在4 μm內,差異較小;而不同位置處銅厚變化則無特定規律,銅厚差異在1.5 μm內。因此,對於內層線路來說,影響不同位置阻抗一致性的最大因素是壓合後的介厚均勻性,其次則是線寬。

由圖6C和圖6D可以看出,對於外層線路,與板邊距離越大,阻抗值逐漸增大,當線路距板邊大於75 mm時,阻抗值變化幅度較小,逐漸趨於穩定。對比不同位置處介厚、線寬、銅厚可知,板邊(25 mm處)比板中間介厚小10 μm左右,線寬偏差在5 μm以內。由於電鍍邊緣效應,板邊銅厚要比板中間大2.5 μm左右。因此,對於外層線路來說,影響不同位置阻抗一致性的最大因素也是介厚均勻性。

3.2 介厚均勻性及其對阻抗的影響

由前文可知,介厚均勻性對內層和外層阻抗一致性均有很大的影響,在阻抗設計時,介厚包括芯板的介質層厚度和半固化片壓合後的厚度。一般來說,芯板的厚度均勻性較好,不同位置差異較小,但半固化片壓合後的介厚及均勻性常與設計值存在偏差,實際生產板不同位置處介厚有所差異(尤其是板邊和板中間區域),導致此差異的原因有:①圖形分布不均(即殘銅率不一致);②板邊流膠速度較快,導致板邊位置介厚偏薄。

(1)殘銅率差異對介厚均勻性及阻抗的影響

對於不同型號PP,壓合時流膠長度存在差異,當高殘銅率區域、低殘銅率或無銅區面積較大時,由於流膠長度限制,不同區域介厚必然存在差異,尤其是中心位置,由於周圍膠的阻礙,高殘銅率區域中心的膠難以填充至缺膠區域,而低殘銅率區域中心也較難獲得填膠。為此,我們通過理論模型計算出不同基銅厚度時由於殘銅率差異導致的介厚差異,並計算其對阻抗的影響,其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對於1 oz、0.5 oz和0.33 oz的銅厚,殘銅率為80%和無銅區介厚差異分別為25.1 μm、12.2 μm、8.1 μm,以單端微帶線為例,此介厚差異會導致阻抗相差4.65 Ω、2.36 Ω、1.59 Ω。

表1 殘銅率差異導致的介質層厚度及阻抗差異

註: 阻抗計算採用單端微帶線模型:Er=3.95,W=305 μm.

圖4為單張2116壓合後不同殘銅率處實測介厚,由圖可以看出,當銅厚為0.5 oz時,殘銅率為0%與殘銅率為100%區域介厚相差約為20 μm,也即殘銅率每相差20%,會導致介厚相差約4 μm;當銅厚為1 oz時,0%與100%殘銅率區域介厚相差約35.5 μm,也即殘銅率每相差20%,會導致介厚相差約7.1 μm。圖5為採用軟體模擬計算的介厚差異導致的阻抗偏差,由圖可知,對於外層單端線和外層差分線,介厚相差2.5 μm,阻抗偏差約0.6 Ω;對於內層單端線和差分線,介厚相差2.5 μm,阻抗偏差約為0.25 Ω和0.4 Ω。因此,板面不同位置處殘銅率的差異會對阻抗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銅厚較大時。在生產過程中,需儘量減少同一板面不同位置的殘銅率差異,當殘銅率差異較大時,在不影響電氣性能的基礎上合理鋪設阻流點,減小拼版不同位置的介厚差異。

(2)含膠量對介厚均勻性及阻抗的影響

層壓時,溢膠會導致板邊介厚比板中間更薄,為研究板邊不同距離處介厚差異,對不同規格PP壓合後距板邊不同距離處的介厚進行了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由圖可知,同一規格PP,與板邊距離越大,介厚呈增大趨勢,當距板邊75 mm時,介厚基本穩定;同時,PP含膠量越大,板邊與板中間介厚差異越大(106 PP板邊與板中間的介厚差約為0.19 mm,而3313 PP介厚差約為0.08 mm)。

為了更直觀分析不同位置與板中間介厚差異,對圖6的數據進行了處理,其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106與1080 PP壓合後,板邊25 mm處與板中間厚度偏差分別為10.53%和6.22%,而3313相對較低,偏差為4.81%,上述差異出現的原因是106與1080 PP的含膠量更高,壓合時板邊溢膠量相對較大,導致板邊介厚偏小。

相關焦點

  • 阻抗板加工的阻抗控制
    在阻抗板加工處理中,如果有信號傳輸,則期望當信號從電源傳輸到接收機時,沒有任何反射,就可以傳輸到接收機而沒有任何反射,前提是能量損失小。要發生這種傳輸,電路中的阻抗必須等於發射機內部的阻抗,才能稱為「阻抗匹配」。
  • pcb失效分析技術
    接著就要進行失效機理的分析,即使用各種物理、化學手段分析導致PCB失效或缺陷產生的機理,如虛焊、汙染、機械損傷、潮溼應力、介質腐蝕、疲勞損傷、CAF或離子遷移、應力過載等等。再就是失效原因分析,即基於失效機理與製程過程分析,尋找導致失效機理發生的原因,必要時進行試驗驗證,一般盡應該可能的進行試驗驗證,通過試驗驗證可以找到準確的誘導失效的原因。這就為下一步的改進提供了有的放矢的依據。
  • 天井機空調接錯線的失效分析與研究
    由於天井機的適用場合較廣,所以其內外機之間連接距離較遠,均為售後直接安裝配線,我司空調在售後安裝接線過程中出現內外機主板通訊電路燒毀故障,燒毀失效後內外機控制器無法有效連接通訊,導致空調整機無法工作。經綜合分析為通訊線接錯線導致電源交流電直接進入通訊埠,瞬間浪湧使通訊電路器件燒壞。因此研究售後安裝接錯線的失效模式、失效機理非常重要。
  • 如何畫雙層pcb板_雙層pcb板布線規則(操作技巧與案例分析)
    雙層pcb,意思是在一塊pcb板子的頂層和底層都畫導線。雙面板解決了單面板中因為布線交錯的難點(可以通過孔導通到另一面),即正反兩面都有布線,元器件可以焊接在正面,也可以焊接在反面,雙層線路板這種電路板的兩面都有元器件和布線,不容質疑,設計雙層PCB板的難度要高更多,下面我們來分析下雙層pcb板布線規則並分享給大家如何畫雙層pcb板。
  • 答題| 銅箔粗糙度在高速PCB中的應用
    上期話題銅箔粗糙度在高速PCB中的應用【文:王紅飛】(戳標題,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顧)問答在高速PCB之前的25G的交換板用HLVP的,因為距離超長,普通的衰耗太大,而且銅箔越平整,阻抗連續性就越好。@ 杆評分:3分不同銅箔表面粗糙度會產生不同的寄生電感,導致銅箔表面阻抗的變化,從而產生不同的導體損耗。一般來說,當電路工作頻率對應的趨膚深度小於或等於銅箔的表面粗糙度時,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將變得非常顯著。選擇低粗糙度的銅箔有利於降低插入損耗,特別是在微波毫米波頻段趨勢更加明顯。
  • PCB失效分析技術大全
    點分析得到一點的所有元素;線分析每次對指定的一條線做一種元素分析,多次掃描得到所有元素的線分布;面分析對一個指定面內的所有元素分析,測得元素含量是測量面範圍的平均值。在PCB的分析上,能譜儀主要用於焊盤表面的成分分析,可焊性不良的焊盤與引線腳表面汙染物的元素分析。能譜儀的定量分析的準確度有限,低於0.1%的含量一般不易檢出。
  • PCB阻抗匹配設計技術要求和方法
    摘要:阻抗匹配和降低傳輸線損耗是高速印製電路板(PCB)重要指標,而阻焊層作為PCB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外層傳輸線的阻抗和損耗均有較大的影響。對於高速PCB設計和製造而言,了解阻焊層對阻抗、損耗的影響程度以及如何減少阻焊層對PCB電性能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 基於信號完整性理論的PCB仿真設計與分析研究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78635.htm  目前,國內外有關信號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SI)工程和研究還是一門尚未成熟的學科,其分析方法和實踐都沒有很好地完善,還處於不斷的探索階段。
  • 淺談PCB的阻抗控制
    隨著電路設計日趨複雜和高速,如何保證各種信號(特別是高速信號)完整性,也就是保證信號質量,成為難題。此時,需要藉助傳輸線理論進行分析,控制信號線的特徵阻抗匹配成為關鍵,不嚴格的阻抗控制,將引發相當大的信號反射和信號失真,導致設計失敗。
  • 關於共模電感售後振動跌落失效分析與研究
    在實際的應用中,售後出現引腳位置斷和引腳脫出本體造成線圈開路從而導致整機不上電問題相對突 出,通過對故障件的分析研究,發現產本材料本身沒有問題,跟引腳植入本體深度有關,通過增加引腳的植入 深度可以解決此問題。
  • 為什麼PCB上單端阻抗控制50歐姆,為什麼常規是10%的偏差?
    很多剛接觸阻抗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常見的板內單端走線都是默認要求按照50歐姆來管控而不是40歐姆或者60歐姆?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又不好回答的問題。為什麼說不好回答呢?阻抗系列第二部曲來了,本系列文章中有幾篇當時刷新了最高的閱讀量,好文有口碑就傳開了……最後祝大家2018新春快樂!闔家幸福!01為什麼PCB上的單端阻抗控制50歐姆→點擊查看←很多剛接觸阻抗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常見的板內單端走線都是默認要求按照50歐姆來管控而不是40歐姆或者60歐姆?
  • PCB特性阻抗控制精度化的設計
    隨著以計算機為先導的電路信號傳輸高速化的迅速發展,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求PCB在高速信號傳輸中保持信號穩定,不產生誤動作,這就要求所使用的PCB的特性阻抗控制精度化的提高。對特性阻抗控制精度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這對PCB製造廠來說確實是很大的挑戰,為此,本文針對如何滿足客戶嚴格的阻抗控制精度要求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對PCB製造業同行有所幫助。
  • 大規模擾動情景下的高速鐵路運行圖調整方案模型分析與研究
    針對高速鐵路特定區間發生較大強度擾動情況下的運行圖調整問題,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的研究人員周浩然,在2019年《電氣技術》增刊中撰文,在既有的相關類型問題研究基礎上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待避和臨時折返兩種調度方案的適用性;在考慮區間運輸組織安全、時空資源能力等基礎上,設計了混合整數規劃模型並利用
  • PCB板的特性阻抗與特性阻抗控制
    3、特性阻抗控制(Z0 )上述此種「訊號」傳輸時所受到的阻力,另稱為「特性阻 抗」,代表符號為Z0。所以,PCB導線上單解決「通」、「斷」和「短路」的問題還 不夠,還要控制導線的特性阻抗問題。就是說,高速傳輸、高頻訊號傳輸的傳輸線,在質量上 要比傳輸導線嚴格得多。不再是「開路/短路」測試過關,或者 缺口、毛刺未超過線寬的20%,就能接收。必須要求測定特性阻抗值,這個阻抗也要控制在公差以 內,否則,只有報廢,不得返工。二、訊號傳播與傳輸線1、信號傳輸線定義(1)根據電磁波的原理,波長(λ)越短,頻率(f)越 高。
  • 電化學交流阻抗(EIS)如何作圖分析?
    電化學阻抗譜(交流阻抗法)是電化學測試技術中一類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研究電極過程動力學和表面現象的重要手段。
  • 鉭電容失效的原因
    要求鉭電容的產品性能參數可以滿足電路信號特點,但是,往往我們不能保證上述兩項工作 都做的很到位,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就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效問題;現簡單總結如下。 1. 低阻抗電路使用電壓過高導致的失效   對於鉭電容器使用的電路,只有兩種;有電阻保護的電路和沒有電阻保護的低阻抗電路.
  • 高頻高速PCB設計之實用大全(1)
    可用拉大高速信號和模擬信號之間的距離,或加 ground guard/shunt traces 在模擬信號旁邊。還要注意數字地對模擬地的噪聲幹擾。3、在高速設計中,如何解決信號的完整性問題?信號完整性基本上是阻抗匹配的問題。
  • 詳解MOS管原理及幾種常見失效分析
    門極電壓失效的預防措施: 柵極和源極之間的過電壓保護:如果柵極和源極之間的阻抗過高,漏極和源極之間電壓的突然變化將通過電極間電容耦合到柵極上,導致非常高的UGS電壓超調,從而導致柵極超調。氧化物層永久性損壞。如果是正方向上的UGS瞬態電壓,設備也可能導通錯誤。
  • 鋰電研究逐年走熱,背後20餘類分析表徵技術你了解多少?
    而隨著使用的廣泛普及,鋰電安全性、高效性逐漸成為鋰電實驗室研究以及商業化鋰電產品失效分析關注的重點。以鋰電實驗室研究為例,據儀器信息網對2017年國內近600篇核心期刊發表鋰電研究相關論文統計,鋰電科研用檢測儀器設備品類數量分布如下圖。常用的檢測儀器設備超過20種,其中佔比較高的有電鏡(24%)、電化學工作站(15%)、電池性能檢測系統(15%)、X射線衍射儀(12%)、熱分析儀(7%)、X射線光電子能譜(5%)比表面測試儀(4%)、紅外光譜儀(4%)、拉曼光譜儀(3%)等。
  • 3D列印PCB如何幫助阻抗控制的布線
    這些工具旨在確保傳輸線的阻抗在其長度上保持一致,從而允許在兩端進行端接以防止反射。一致的阻抗還可以確保沿著互連的一致的傳播延遲,從而允許並行高速PCB信號(例如PCIe中的信號)的長度精確匹配以防止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