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埔仔,從記事起,總是聽起很多人說起他的故事!
如今的「寨門頭」,成了一道孤獨的風景!
田間水稻黃
山徑草蟲鳴,
旁邊偶爾能看到田間勞作人的蹤影。
這裡是村落唯一的一個處祖屋,
記得小時候爺爺常來這裡祭拜先祖。
坑窪的土地板,有溝壑橫陳。
老年的瓦房,像掉落了牙齒的嘴,
擋不住風,避不開雨。
剩餘殘簷斷壁。。。
歲月的變遷,
幾多摧毀,幾多心酸,幾多無奈!
門前豎立著長短不一的石柱,似乎想訴說著什麼。
土路,荔枝園
流年,滄桑
村頭的老樹
一種執著
一份默默的守望
後埔仔村的村民開始搬遷據說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的,關於後埔仔搬遷的故事版本很多。有人說,後埔仔曾經是一個很大的村落,由於村裡發生瘟疫,有部分村民陸續生病死去,很多人不已而搬遷;也有人說,後埔仔是一個這片土地太邪門,這個地方留不住人,所以選擇離開。但是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這裡曾經是一個文明的村落,有很多人曾經生活在這裡。而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搬遷,倒不如說是為生活所迫。
自從後埔仔村村民搬遷後,因為人跡罕至,缺少了人氣,許多老房屋都在以後的歲月裡相繼坍塌,到後來也就剩下幾戶人家還在這裡堅守著如今,後埔仔已經併入下埔村管區,取名「後埔巷」,老屋也已經改造成現在的模樣啦!
常言說:樹挪死,人挪活。的確,歷史的發展總是讓人琢磨不透,而今,僅存的幾戶人家已經成了後埔巷的代名詞,至少讓「後埔」這個關鍵詞保留了下來。嶄新的房屋是這些堅守下來的人們,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奠定下來的。我想,這也是失落的村莊最後的守望者不曾料到的。
「都說故園難離」
我相信,每一個人的離開都是不得已的選擇!對於早已經離開後埔仔的人們來說,能改變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生活過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的話:
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發展。有能力的青年人都已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和留守兒童,嶄新幾處房屋也有的空置許久。我不知道離開這裡多年的人們是否還會經常回來看看,只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這方水土和這裡淳樸的人。